維基百科:互助客棧/其他

![]() |
發表前請先搜尋存檔,參考舊討論中的內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通知] 《維基百科社群簡報》2025年6月號已公布,歡迎前去查閱。
- [人事] Munford已離任管理員,感謝其任內的貢獻。
- [公告] 統一討論頁及佈告板的主題標題層級爲二級標題已經通過,其中涉及到新條目推薦提名規則的格式變動正在公示中,如有意見請盡快提出。
- [公告] 臨時帳號功能已在本站部署,如發現技術問題請於此處匯報,其他意見及疑問歡迎在此處提出。
- [公告] 因本站已遭中國大陸屏蔽十年,互助客棧其他區正在討論設定資訊頁、全站通知、橫幅等事宜,如有意見或靈感請儘快參與討論。
- [通知] 為「紅渡廚、Lemonaka和WiiUf在管理員佈告板的爭議」案暫緩立案事之動議已經通過。
- [公告] 批量恢復曾持有巡查豁免權的巡查員相關權限、重啓《維基百科政策簡報》並更名為《維基百科社群簡報》及相關共識、降低巡查豁免者申請建議門檻、授權過濾器助理與過濾器編輯者訪問受保護的變量、協調各地標點規範與實際(一)4/5、明確天體收錄標準中「可見天體」的定義、調整嵌套書名號規定及位置及「Designation/divbox」模板的外觀調整已經通過。
- [公告] 放寬存廢覆核臨時恢復制度事、調整快速刪除方針G15條及協調各地標點規範與實際(二)正在公示,如有意見請盡快提出。
- [討論] 互助客棧方針區正在討論拆分及廢除權限申請方針、巡查豁免權立為方針、自動維基瀏覽器授權標準訂為方針、修訂機械人方針,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棧技術區正在討論本地安全投票,請踴躍參與討論。
- [協作] 第二十三次動員令將於7月5日至9月7日間舉行,歡迎踴躍參與!
![]() 存檔 | ||||||||||||||||||||||||||||||||||||||||||||||||||||||||||||||||||||||||||||||||||||||||||||||||||||||||||||||||||||||||||||||||||||||||||||||||||||||||||||||||||||||||||||||||||||||||||||||||||||||||||||||||||||||||||||||||||||||||||||||||||||||||||||||||||||||||||||||||||||||||||||||||||||||||||||||||||||||||||||||||||||||||||||||||||||||||||||||
---|---|---|---|---|---|---|---|---|---|---|---|---|---|---|---|---|---|---|---|---|---|---|---|---|---|---|---|---|---|---|---|---|---|---|---|---|---|---|---|---|---|---|---|---|---|---|---|---|---|---|---|---|---|---|---|---|---|---|---|---|---|---|---|---|---|---|---|---|---|---|---|---|---|---|---|---|---|---|---|---|---|---|---|---|---|---|---|---|---|---|---|---|---|---|---|---|---|---|---|---|---|---|---|---|---|---|---|---|---|---|---|---|---|---|---|---|---|---|---|---|---|---|---|---|---|---|---|---|---|---|---|---|---|---|---|---|---|---|---|---|---|---|---|---|---|---|---|---|---|---|---|---|---|---|---|---|---|---|---|---|---|---|---|---|---|---|---|---|---|---|---|---|---|---|---|---|---|---|---|---|---|---|---|---|---|---|---|---|---|---|---|---|---|---|---|---|---|---|---|---|---|---|---|---|---|---|---|---|---|---|---|---|---|---|---|---|---|---|---|---|---|---|---|---|---|---|---|---|---|---|---|---|---|---|---|---|---|---|---|---|---|---|---|---|---|---|---|---|---|---|---|---|---|---|---|---|---|---|---|---|---|---|---|---|---|---|---|---|---|---|---|---|---|---|---|---|---|---|---|---|---|---|---|---|---|---|---|---|---|---|---|---|---|---|---|---|---|---|---|---|---|---|---|---|---|---|---|---|---|---|---|---|---|---|---|---|---|---|---|---|---|---|---|---|---|---|---|---|---|---|---|---|---|---|---|---|---|---|---|---|---|---|---|---|---|---|---|---|---|---|
| ||||||||||||||||||||||||||||||||||||||||||||||||||||||||||||||||||||||||||||||||||||||||||||||||||||||||||||||||||||||||||||||||||||||||||||||||||||||||||||||||||||||||||||||||||||||||||||||||||||||||||||||||||||||||||||||||||||||||||||||||||||||||||||||||||||||||||||||||||||||||||||||||||||||||||||||||||||||||||||||||||||||||||||||||||||||||||||||
早於10日的討論將會由Jimmy-bot存檔。 |
# | 💭 話題 | 💬 | 👥 | 🙋 最新發言 | 🕒 (UTC+8) |
---|---|---|---|---|---|
1 | 關於本站遭中國大陸屏蔽十年的資訊頁 | 68 | 18 | Neodymium+Nd | 2025-06-27 02:20 |
2 | 臨時帳號將於六月開始推出 | 75 | 19 | Stang | 2025-07-05 16:23 |
3 | 150萬條目里程碑相關討論 | 33 | 17 | Owennson | 2025-07-04 22:18 |
4 | 英文維基百科編者成功阻止基金會測試AI條目摘要 | 22 | 12 | Saimmx | 2025-06-26 02:11 |
5 | 能不能在首頁的 正在發生 位置重新加上 蘇丹內戰? | 4 | 2 | Thyng | 2025-06-28 19:00 |
6 | 數字和單位之間是否需要不換行空格 | 1 | 1 | Jimmy-bot | 2025-07-05 16:14 |
7 | 關於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啟用「貢獻」入口點的提案 | 6 | 5 | Ericliu1912 | 2025-06-27 13:50 |
8 | 專題與高風險主題的連接? | 2 | 2 | Ericliu1912 | 2025-07-05 23:26 |
9 | 變更優良條目里的戰爭分類法 | 3 | 3 | Ericliu1912 | 2025-06-30 20:37 |
10 | 建議將IP用戶轉臨時帳號一事做成用戶討論頁廣泛通知信 | 18 | 6 | Lemonaka | 2025-07-05 19:43 |
11 | 意見徵求通知 | 2 | 2 | Lemonaka | 2025-07-03 11:22 |
12 | 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理念問題 | 19 | 7 | Owennson | 2025-07-05 23:50 |
發言更新圖例 |
---|
|
|
|
|
|
特殊狀態 |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
手動設定 |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 | 您可在回饋請求系統訂閱以收取特定主題相關討論通知。 |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Portal talk:新聞動態 § 是否可以刪除此頁面上的"熱門新聞提升專案"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專案/熱門新聞提升計劃在2012年開始, 目前已無人參與,已是閒置的專案。
是否可以刪除此頁面上的"熱門新聞提升專案"連結?--Wolfch (留言) 2025年6月9日 (一) 01:43 (UTC)
這一兩天,因為有IP用戶頻繁變更中文領域基礎條目裏的人物,引發一些爭執。想先問一下,有人想維護管理中文領域基礎條目嗎?
若有人想維護管理,可以再提出調整頁面內容的作法(例如在中文領域基礎條目提出,幾天內幾票支持,或是幾天內沒有反對就算通過),若大家沒意見,就依此作法進行。
若沒有人維護管理,那大概就是照目前的作法,有意願改/想改的就可以改。
我以前曾經管理過維基百科:基礎條目,現在變懶惰了其他事情比較多,沒有打算維護管理中文領域基礎條目。--Wolfch (留言) 2025年6月9日 (一) 04:34 (UTC)
該系列模板使用的包括但不限於區劃代碼、名稱等數據已是10年前的版本,有鑑於:
- 國家統計局,也就是本站及wikidata使用的代碼數據源,現在已經停止公開發布其統計代碼,民政部現仍公開發布到鄉級(第四級)深度的行政代碼,兩者代碼在鄉級編碼上不盡相同;
- 對於村級(第五級)代碼,統計代碼停留在2023年版本,行政代碼有零星省份的民政廳在官網上公開,但批量獲取十分麻煩;
- {{PRC admin/children}}即用於條目頁顯示下級行政區劃名稱的模板,是提取對應條目之維基數據專案的P150值顯示名稱,而非使用本站現有Template:PRC admin/data/12/34/56/789/XXX,即村級區劃模板資料頁的值;
- 基於上方討論連結的數據粗略計算,鄉級部分民政部現用代碼和2023年版本國家統計局代碼差異量有1萬條以上。
提請社群同意使用機械人對該系列模板按順序執行如下操作:
將所有Template:PRC admin/data/12/34/56/789/XXX,即村級區劃模板資料頁的現有數據轉移至維基數據;- 在現有Template:PRC admin/data/12/34/56/XXX/000,即鄉級區劃模板資料頁替換現有文本,一律使用新建模板{{PRC admin/showlist/town}}顯示鄉級區劃的下級列表,該模板會自動拉取對應的P150值並顯示下級行政區列表,顯示範例在此;
- 刪除所有村級區劃模板資料頁;
關於本站遭中國大陸屏蔽十年的資訊頁
[編輯]
前幾日在tg水群時突然意識到,5月19日是你站這次遭中國大陸封鎖的十年整,因而考慮總結中國大陸維基社群十年間的成果。在站外討論後勉強列在User:魔琴/籌備/十年封鎖,可能有不少疏漏之處(包括新進FA是還沒去統計),現在希望社群能幫忙補充撰寫,或者優化美術什麼的。至於這一資訊頁應該如何連入(橫幅?ASN?),或者其他相關活動比如換logo或者blackout什麼的也希望大家討論。(似乎衹剩一天了orz)
本人身體有恙,強撐着打完這行字就要去睡覺了,可能無法參與後續討論,希望有熱心維基人能主導討論,謝謝。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7日 (六) 16:49 (UTC)
- 第一段:2004年6月3日...--Akishima Yuka(留言) 2025年5月17日 (六) 17:26 (UTC)
- 啊,明白了。
這次
。--Akishima Yuka(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23:11 (UTC)
- 啊,明白了。
- 現在改LOGO可能太遲,但ASN是肯定要上的,橫幅能的話也可以有。--🎋竹生🎍 2025年5月17日 (六) 17:49 (UTC)
- 單論草稿內容,可能要先問看看維基媒體基金會與臺灣維基媒體協會的意見吧(如果其他人有想到其他可能需要諮詢的單位,麻煩在下面補充)?畢竟現在內容提到的成員與組織,有被維基媒體基金會永久禁制的,有指控臺灣分會挑釁大陸用戶的,有指控基金會行動是打壓行動的,那應該問問看這些被指控的機構是否認為適合以當前內容進行公開發表吧。--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7日 (六) 20:28 (UTC)
- 我初撰寫時已經極力淡化各活動的實際舉辦方,現在僅提到WMCUG一次,Techyan一次,均是避無可避之處,並且沒有任何一處提到甚或連結到他們的指控,我覺得不會有問題。況且部分同仁已經道不同而分道揚鑣,應該要有「以直報怨」的想法客觀看待、記載他們曾經的活動。至於聯絡臺灣分會或是基金會,我確實希望能從基金會方面獲得他們的看法或者評論,其他自治體我覺得也可以在這一頁面發表他們的聲明之類。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10:56 (UTC)
- 如果是「以直報怨」(「應以正直回應怨恨之人」),要麼就是公平正直地列出組織的正反面,要麼就是因上述內容過多且難以簡化而都不提吧?若只記正面而不提負面的部分,在《論語》裏面叫做「以德報怨」。--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16:45 (UTC)
- 是的,但是這裏主要意在總結中國大陸維基人的成果而不是造成的混亂,不然真是有得寫了,從中港編輯戰到折毛事件,寫上去就不像話了。我確實設想在結尾提到大陸社群的不足這點,但沒有想好怎麼寫,若有意也請不吝筆墨幫忙補充。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17:17 (UTC)
- 那麼直接不寫進大陸社群的成就不就好了?既然這個頁面為了紀念中國政府封鎖維基百科十年,大可列出過往2002年來中國政府及其相關組織打壓整個運動的經歷,並呼籲中國政府應當開放心態,解除對於維基百科的封鎖。--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17:31 (UTC)
- 我個人覺得行此記錄抹煞之術難稱妥當。至於後者,寫是可以寫,衹是前人留下的材料大概不多。可能可以寫封鎖的詳情?我覺得不如直接連結到那個條目頁面。中國維基媒體協會被忽略大概不能算是打壓。很多人被「喝茶」衹是私下裏講講,公開可查的可能衹有2020年那個浙江讀者。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18:48 (UTC)
- 前面您自己承認滿足「以直報怨」的相關內容難以撰寫,我才建議您那就依照原本是要針對遭封鎖十年的宗旨,把焦點明確聚焦在中國政府對於維基媒體運動打壓,結果就要被您說是記憶抹煞術?假若真的要說記憶抹殺術,在一個訴求中文維基百科不應該被中國政府封鎖十年的頁面,放上一個曾指出想向國安機關舉報香港用戶的用戶組及其活動,這個操作才令人困惑吧。--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19:08 (UTC)
- 另外,前面您提到頁面「完全沒有任何一處提到甚或連結到他們的指控,我覺得不會有問題。」,那麼我想請問一下幾個連結頁面裏的內容,是想要讓讀者認識到什麼呢?
- Wikipedia: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2019年維基百科亞洲月大陸社群參與激勵計劃:「此次明確安排,是基於近期有台灣政客意圖以『私隱洩露』名義向大陸社群及本次活動參與朋友抹黑,達到攪渾社群關係、激化社群對立之目的。我們亦對此類破壞社群協同編寫專案的行徑表示譴責與鄙視,並建議此類人士遠離維基百科專案。」
- Wikimedians of Mainland China/Xinjiang Plan:「由於新疆問題高度敏感,並可能遭到大量反華勢力的持續攻擊;我們強烈建議有興趣的參與者私下保持聯繫,以最大限度保護各位編輯的人身安全。」
- Wikipedia: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中國大陸維基社群長期受到來自境內規則和境外力量的壓制。」
- 至於當人們進一步點選看到更多內容時會遇到的言論,我覺得就不需要列出全部列了,例如:
- Wikipedia:《求聞》/2019年/《求聞》和中文維基百科(頁面點選求聞,即可見到前往此篇的連結):「直到現在,港台的一些維基人還在站外、在私下搞敵視大陸維基用戶、渲染『大陸威脅論』的伎倆。……因為少數港台維基人不僅平時發言不按照方針,甚至還故意遊戲維基規則,用不適當的稱呼來挑釁大陸用戶,而台灣分會會訊也在這方面大打擦邊球。」
- --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19:34 (UTC)
- (編輯衝突)我說的「記憶抹煞」自然指您的提議「不寫進(去)」。難道三個全國用戶組變兩個?WMCUG理論上仍是維基媒體專案中的用戶組,它本身並沒有受到基金會的任何制裁(它本身亦沒有說要檢舉香港人),雖然我是WMGMC的聯絡人,亦一向反對WMCUG,但我無法說服我自己將WMCUG撤下來。還是說將三個用戶組都撤下來?且,如果按照您的看法,WMCUG的活動都撤下,該頁面至少會減少1/3內容。WMCUG從2017年至2021年的活躍是大陸社群迴避不了的問題,當然有人說他們活動和條目質量不佳,但是他們的活動本身是千真萬確存在的。我在生活中或是歷史中看到某些集團不斷抹煞他們不喜歡的人物、事件、記憶的存在,總是覺得可笑。我不希望這種事情會發生在維基百科上。另外,既然此事涉及香港社群,通知@1233。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19:54 (UTC)
- 我前面應該講得很足夠清楚才對,既然您無法在一個有限篇幅把所有內容「以直報怨」地統整出來,那這個頁面就不要硬是去寫大陸社群的成果,而是直接把焦點聚焦在中國政府對於維基媒體運動打壓。至於您說中國政府打壓的案例不多,是不是您根本沒有查詢吧?--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22:21 (UTC)
- 另外,前面您提到頁面「完全沒有任何一處提到甚或連結到他們的指控,我覺得不會有問題。」,那麼我想請問一下幾個連結頁面裏的內容,是想要讓讀者認識到什麼呢?
- 前面您自己承認滿足「以直報怨」的相關內容難以撰寫,我才建議您那就依照原本是要針對遭封鎖十年的宗旨,把焦點明確聚焦在中國政府對於維基媒體運動打壓,結果就要被您說是記憶抹煞術?假若真的要說記憶抹殺術,在一個訴求中文維基百科不應該被中國政府封鎖十年的頁面,放上一個曾指出想向國安機關舉報香港用戶的用戶組及其活動,這個操作才令人困惑吧。--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19:08 (UTC)
- 我個人覺得行此記錄抹煞之術難稱妥當。至於後者,寫是可以寫,衹是前人留下的材料大概不多。可能可以寫封鎖的詳情?我覺得不如直接連結到那個條目頁面。中國維基媒體協會被忽略大概不能算是打壓。很多人被「喝茶」衹是私下裏講講,公開可查的可能衹有2020年那個浙江讀者。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18:48 (UTC)
- 那麼直接不寫進大陸社群的成就不就好了?既然這個頁面為了紀念中國政府封鎖維基百科十年,大可列出過往2002年來中國政府及其相關組織打壓整個運動的經歷,並呼籲中國政府應當開放心態,解除對於維基百科的封鎖。--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17:31 (UTC)
- 是的,但是這裏主要意在總結中國大陸維基人的成果而不是造成的混亂,不然真是有得寫了,從中港編輯戰到折毛事件,寫上去就不像話了。我確實設想在結尾提到大陸社群的不足這點,但沒有想好怎麼寫,若有意也請不吝筆墨幫忙補充。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17:17 (UTC)
- 如果是「以直報怨」(「應以正直回應怨恨之人」),要麼就是公平正直地列出組織的正反面,要麼就是因上述內容過多且難以簡化而都不提吧?若只記正面而不提負面的部分,在《論語》裏面叫做「以德報怨」。--KOKUYO(留言) 2025年5月18日 (日) 16:45 (UTC)
- 我初撰寫時已經極力淡化各活動的實際舉辦方,現在僅提到WMCUG一次,Techyan一次,均是避無可避之處,並且沒有任何一處提到甚或連結到他們的指控,我覺得不會有問題。況且部分同仁已經道不同而分道揚鑣,應該要有「以直報怨」的想法客觀看待、記載他們曾經的活動。至於聯絡臺灣分會或是基金會,我確實希望能從基金會方面獲得他們的看法或者評論,其他自治體我覺得也可以在這一頁面發表他們的聲明之類。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10:56 (UTC)
- @魔琴:移動端顯示異常,已經修改原始碼,如其它平台顯示異常請回退鄙人的編輯
囧rz……--__Don't bite! 2025年5月18日 (日) 15:49 (UTC)
- 才留意到中國大陸對維基媒體的封鎖似乎沒有一個對應的專案頁面?日後可考慮編寫。對於本案,完成度已經很高,已可考慮移到計劃頁面,望在東八區早可上ASN。--PexEric 2025年5月18日 (日) 16:46 (UTC)
- 若有logo或者橫幅的設計希望儘速發佈在下面,謝謝。東八區已經跨入19日。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17:17 (UTC)
- 一、刊登全站公告要有相當共識,望有意刊登者迅即表達意見(當然,反對者亦可留言砥礪)。二、是否有必要言及近年大陸社群分裂問題,與有關負面爭議梗概?目前單純閱覽該頁面,是難以體會大陸社群除遭遇封鎖以外其他許多困難。況且,這些畢竟都是歷史事實,措辭固然可以委婉,也沒有必要長篇大論「喧賓奪主」乃至於直接抹煞部分貢獻,搞得十年來大陸社群彷彿祇剩下悽悽慘慘戚戚一般;但裝作任何爭議全不存在(或者過度掩飾),則又有些天真。我想,此一方面論述,若能與大陸社群客觀成就間兩相補充而持平,便比較適合刊登公告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5月18日 (日) 20:31 (UTC)
- (編輯衝突)我建議是在最尾巴簡述如
具體的來龍去脈這坨矢自己嘗嘗就好了,就別給圈外人端上了。而且這坨矢我們自己還沒理清楚呢,似乎也應該寫個專案頁面記述。2021年的事情有鄙人主筆的《維貓報》最後三兩期大概可以覆蓋一下,再往前的可能只能依靠菲菇未完成的《WMC Timeline》了?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20:41 (UTC)這二十餘年間,中國大陸社群的建設也並非一帆風順,亦出現分裂、攻訐、結黨、造假之負面現象……?……因此我們更需要新鮮的血液、更廣泛的編輯群體。
- (針對Ericliu1912修訂後內容)似可,大陸社群缺乏正常人這塊也可以「歸功」於封鎖。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20:44 (UTC)
- 已經稍微補充,單立了一章。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21:08 (UTC)
- (編輯衝突)我建議是在最尾巴簡述如
- 裏面說了有道的專案,卻為何沒提有道提供的機翻接口專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5月19日 (一) 03:18 (UTC)
- (&)建議大陸新人,我覺得最後一段「我們需要你」中,「您可以選擇前往專門的網站申請註冊帳號」可以寫發工單申請豁免權限要比發郵件快得多,我的一個朋友之前帳號豁免權失效重新發郵件申請硬是拖了兩三周。我申請IP豁免權的時候發工單一個下午就解決了。--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5月21日 (三) 15:57 (UTC)
- @Xiaohuangbo:當前給的連結似乎就是給到發工單的網站?您再檢查一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22日 (四) 12:17 (UTC)
- 哦,那沒問題了,我主要是想(*)提醒一下不要讓大陸用戶通過郵箱申請IP豁免,會很慢。--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5月22日 (四) 12:29 (UTC)
- 我們在盡力處理。 -Lemonaka 2025年5月23日 (五) 02:54 (UTC)
- 哦,那沒問題了,我主要是想(*)提醒一下不要讓大陸用戶通過郵箱申請IP豁免,會很慢。--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5月22日 (四) 12:29 (UTC)
- @Xiaohuangbo:當前給的連結似乎就是給到發工單的網站?您再檢查一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22日 (四) 12:17 (UTC)
- Wikipedia talk:維基百科標誌#c-Jimmy-bot-20250113001400-諸位,我看了一下維基百科標誌的歷史,有人在一月份就提出更換logo的議題了,還設計得很不錯,結果剛發兩天就因為傀儡被無限期封鎖了,真是太可惜了
囧rz……--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5月23日 (五) 09:21 (UTC)
該被封鎖用戶的提議logo - 感覺可以使用該logo啊……--WiiUf(留言) 2025年5月28日 (三) 11:42 (UTC)
- 我也覺得挺好的,誰叫這位違反傀儡方針這麼快就被封了呢,真是可惜了--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5月28日 (三) 17:05 (UTC)
- 即使他被封了,也不代表不能採納他的提議啊。我覺得使用那個很不錯。--WiiUf(留言) 2025年5月29日 (四) 02:14 (UTC)
- (▲)同上其實我也這麼覺得。--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5月29日 (四) 04:37 (UTC)
- 即使他被封了,也不代表不能採納他的提議啊。我覺得使用那個很不錯。--WiiUf(留言) 2025年5月29日 (四) 02:14 (UTC)
- 我也覺得挺好的,誰叫這位違反傀儡方針這麼快就被封了呢,真是可惜了--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5月28日 (三) 17:05 (UTC)
- 感覺可以使用該logo啊……--WiiUf(留言) 2025年5月28日 (三) 11:42 (UTC)
- 個人建議建立一個專題頁,LOGO變更與否...無所謂的。我個人傾向刻意地將原Logo「自由」二字划去。雖然此自由並非言論自由之意味,但刻意以此委婉抗議。
- 專題頁我不建議寫很多關於政治的內容,側重點應該是建立幫助中國大陸用戶如何加入維基百科的編輯行列之類。我們維基百科服務於讀者,服務於知識和全人類,側重點自然也不應該過於關注政治。--花開夜 留言 ·簽名 ·貢獻 2025年6月7日 (六) 12:14 (UTC)
- 亦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外宣常常用「自由的百科全書封鎖人」說事,利用對「自由」、「言論自由」的誤解抹黑維基百科,我擔憂這樣修改會不會起到反效果。另外,站外討論中,有提議將「封條」的文字改成「2015-?」或「2015.5.19-?」,在此亦提及一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7日 (六) 17:27 (UTC)
- 具體日期沒什麼意義。建議直接用「2015」更好。--花開夜 留言 ·簽名 ·貢獻 2025年6月8日 (日) 07:02 (UTC)
- (+)支持,用2015就行,更簡潔。--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8日 (日) 09:19 (UTC)
- 最近比較忙,不知道有無佬重置一下這張圖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9日 (一) 09:25 (UTC)
- 具體日期沒什麼意義。建議直接用「2015」更好。--花開夜 留言 ·簽名 ·貢獻 2025年6月8日 (日) 07:02 (UTC)
- 亦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外宣常常用「自由的百科全書封鎖人」說事,利用對「自由」、「言論自由」的誤解抹黑維基百科,我擔憂這樣修改會不會起到反效果。另外,站外討論中,有提議將「封條」的文字改成「2015-?」或「2015.5.19-?」,在此亦提及一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7日 (六) 17:27 (UTC)

重置完成。—WiiUf(留言) 2025年6月10日 (二) 14:14 (UTC)
- jpg……?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10日 (二) 14:16 (UTC)
- 是技術上無法使用嗎?--WiiUf(留言) 2025年6月10日 (二) 14:20 (UTC)
- 感覺有點糊就是,我覺得一般做logo都是用svg👉👈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10日 (二) 14:44 (UTC)
我方才用Inkscape把SVG原圖改成這樣了。竹~月~提出的SVG版本 - 加上問號是個人的私心,若覺得不妥的話我再重傳。--竹林下小徑,月光映一葉 2025年6月10日 (二) 15:09 (UTC)
- 挺好的,不過個人覺得「十年」和「2015」有點重複,如果封條文字衹有「(封) 2015-?」會不會更好?看看其他人有何意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10日 (二) 16:01 (UTC)
- 2025? 個人認為更好一點。可以雙重暗示:今年是第10年,而且(很)可能還會繼續。甚至有點文學的意味了(笑)。--花開夜 留言 ·簽名 ·貢獻 2025年6月11日 (三) 17:36 (UTC)
- (+)支持我覺得看着已經很好了--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13日 (五) 03:13 (UTC)
- 挺好的,不過個人覺得「十年」和「2015」有點重複,如果封條文字衹有「(封) 2015-?」會不會更好?看看其他人有何意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10日 (二) 16:01 (UTC)
- 感覺有點糊就是,我覺得一般做logo都是用svg👉👈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10日 (二) 14:44 (UTC)
- 是技術上無法使用嗎?--WiiUf(留言) 2025年6月10日 (二) 14:20 (UTC)
- 感覺做成一個「X」(也就是現實里封條的樣子)要更好一點--Fthasdd(留言) 2025年6月12日 (四) 08:15 (UTC)
- @Fthasdd君您好,在下認為,首頁的圖標僅150px上下大小,X形會導致資訊要素過多而視覺疲勞,所以在下認為現方案或許好點--花開夜 留言 ·簽名 ·貢獻 2025年6月12日 (四) 09:28 (UTC)
- vector外觀下的標誌限制最大高度為155px。 Stang1318 2025年6月13日 (五) 03:54 (UTC)
- 提醒一下上面標誌的設計者,別忘了同時設計一個用於vector-2022外觀的標誌(只有維基球的那個) Stang1318 2025年6月13日 (五) 03:54 (UTC)
@魔琴:這個討論串最近有進展嗎?以及是否需要、什麼時候更換logo? Stang1308 2025年6月23日 (一) 03:15 (UTC)
- 更換標誌一事似乎沒有共識?至多是開放編者自由選用。我倒是覺得可以先決定刊登置頂公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3日 (一) 04:37 (UTC)
- 反對為此更換中維標誌,在中文維基,眾所周知中共因政治原因屏蔽維基百科,不論是否支持中共對維基百科執行屏蔽,為此更換中維徽標均會被外界認為是一種政治表態,代表中維的徽標一旦引入政治化的修改甚或抗議圖文的元素,難免會對維基是否維持政治中立的觀感帶來衝擊。--Neodymium+Nd(留言) 2025年6月24日 (二) 16:12 (UTC)
- 抗議自己被封算什麼政治表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4日 (二) 23:54 (UTC)
- 請您弄清楚您抗議的對象,屏蔽維基百科的是由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的中國政府,被您抗議的對象必然是一個政治實體,變更中維標誌去抗議必然牽涉到政治。--Neodymium+Nd(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18:20 (UTC)
- 抗議自己被封算什麼政治表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4日 (二) 23:54 (UTC)
- 暫時比較忙,沒有關注這邊,是應該走投票還是如何?看來也沒有別的設計。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4日 (二) 17:46 (UTC)
- 以前土耳其當局封鎖維基百科的時候,土耳其文維基百科是常態化上線了一個抗議封鎖的特別logo,後來土耳其解封維基百科,土文臨時換了一個慶祝解封的標誌。雖然上線一個反映審查的特別標誌在其他站點有過往例,不過這次我還是(-)反對為了紀念中國大陸屏蔽本站十周年而掛上標誌(如果只用在資訊頁則另說),一方面,作為臨時標誌早已經過了紀念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香港、澳門、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這幾個中文地區仍可直接訪問維基百科,這些地區的人不一定關心中國大陸的審查行為,特別點名後三者。--💊✖️2️⃣3️⃣(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09:26 (UTC)
- @Liu116:「黃金時期」具體指……?如果指5月那天的話,其實現在也不算晚。至於第二點,北京的審查對於所有讀者來說都是有害的。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6日 (四) 17:09 (UTC)
- 不能說中國大陸以外不關心,但屏蔽維基百科涉及到中共對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以至權力分立的觀點,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封鎖維基百科,當地在野黨立即提出反對,土耳其憲法法院最終推翻政府的決定,埃爾多安政府亦根據判決解除封鎖,但中國的人大政協幾乎不可能有反對中共的意見,中國法院不可能推翻中共封殺網站的決定,甚至不會受理,所以土國和中國雖同有封殺維基的行動,但不可比較的範疇則更多,土耳其維基社群是被政府屏蔽後即變更標誌,然而變更標誌絕非使埃爾多安政府決定解封的原因。--Neodymium+Nd(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18:20 (UTC)
臨時帳號將於六月開始推出
[編輯]初始公告
[編輯]我們在此再次向您們問好!我們是維基媒體基金會信任與安全產品團隊。我們希望繼續討論臨時帳戶。該專案與未有登入的編輯者特別相關,此功能旨在保護這些編輯者。這同時與社群成員有關,例如導師、巡邏員和管理員——任何撤銷編輯、阻止用戶或以其他方式與未有登入的編輯者互動的人,都是為了確保維基的安全和準確。
臨時帳號已在試點維基專案上成功上線,現在我們希望在更多維基專案上推出這個功能。根據 [localize this] 的大小,我們專案在六月為該維基專案啟用臨時帳號。為了順利完成不同維基專案之間的部署,我們將分階段引入臨時帳戶。我們的專案是在 6 月 x 日的這個星期週將這個功能部署到這裏。 為什麼我們認為應該在六月(而不是更晚)引入臨時帳戶? 臨時帳戶的基本功能(巡查員工作流程、工具等)運作正常。我們與管理員和其他擁有擴充功能權限的用戶一起預測並處理了大量用例,以確保社群成員能夠有效地進行管理和巡查。我們建立了一系列支援功能(IP 資訊、自動顯示、全球貢獻等)。 現在,我們希望確保這同時能適用於大型社群。許多細微差別和高級功能無法一一預測——臨時帳戶需要先在大型維基媒體專案上發揮作用。與今年稍後上次部署中收到變更的社群相比,在六月實施臨時帳戶的社群將擁有更多機會和時間提出改進建議。因此,我們認為您的維基媒體專案應該現在就包含在內。 我們為何要建立臨時帳戶? 我們的維基媒體專案應該預設為未有登入的編輯者提供更安全的編輯體驗。臨時帳戶允許用戶在不建立帳戶的情況下繼續編輯維基百科,同時避免公開他們的編輯行為與其 IP 位址關聯。我們相信這符合未有登入的編輯者的最佳利益,他們為維基百科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並且以後可能會建立帳戶,壯大我們的編輯者、管理員和其他角色社群。儘管維基百科會警告未有登入的編輯者,他們的 IP 位址將與其編輯行為關聯,但許多人可能並不理解 IP 位址是什麼,或者這可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被用來獲取其他相關資訊。 此外,我們的審核軟件和工具過度依賴網絡來源(IP 位址)來識別用戶和活動模式,尤其是在 IP 位址本身作為識別碼的穩定性日益降低的情況下。臨時帳戶允許與未有登入的編輯者進行更精準的互動,包括更精準的屏蔽,並有助於減少我們無意中屏蔽使用與惡意用戶相同 IP 位址的善意用戶的頻率。 臨時帳戶的工作原理 每當未有登入的編輯者在本維基媒體專案上發布編輯時,該用戶的瀏覽器中都會設定一個 Cookie,並自動建立一個與該 Cookie 綁定的臨時帳戶。此帳戶的名稱將遵循以下格式:~2025-1234567(波浪號、當前年份、數字)。在「近期變更」或頁面歷史記錄等頁面上,將顯示此名稱。該 Cookie 將在建立後 90 天過期。只要它存在,從此設備進行的所有編輯均將歸因於此臨時帳戶。即使 IP 位址發生變化,該帳戶仍是同一個,除非用戶清除 Cookie 或使用其他裝置或網絡瀏覽器。每次編輯時使用的 IP 位址記錄將在編輯後保存 90 天。但是,只有部分登入用戶能夠看到這個帳戶。 這對於不同的用戶群體意味着什麼? 對於未有登入的編輯者
對於與未有登入的編輯者互動的社群成員
對於使用 IP 位址資料在維基媒體專案進行審核和維護的用戶
我們的要求和後續步驟
|
- 有沒有什麼方針與指引,或說明頁面需要修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日 (一) 06:42 (UTC)
- 不詳盡列表:WP:BLOCK、WP:SOCK、WP:G15、WP:O3、WP:SIG、WP:SYSOP、WP:VAN、Help:登入、Template:User系列、Template:Uw-multipleIPs、Template:Uw-ipevadeblock。--路西法人 2025年6月2日 (一) 07:20 (UTC)
- 用戶查核方針也要改一下,以確定是否接受查核用戶與臨時帳號的技術關係。--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13:15 (UTC)
- 從來不是「不能查核用戶與IP的關係」,而是「用戶查核不能公開披露用戶與IP的關係」。在臨時帳號方面,可以檢視臨時帳號IP的用戶組並沒有限制保密協議之類。查核員仍是可以公開指出用戶是否有在未登錄狀態下濫用臨時帳號,但當然是不可以說是跟哪些臨時帳號有關係,不然也就是間接披露了用戶的IP了。--路西法人 2025年6月4日 (三) 02:06 (UTC)
- 用戶查核方針也要改一下,以確定是否接受查核用戶與臨時帳號的技術關係。--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13:15 (UTC)
- 希望可以建立一下Wikipedia:臨時帳號IP檢視者和Wikipedia:禁止檢視IP資訊的用戶這兩個說明頁面。順便[localize this]本來想寫什麼啊。 Stang1328 2025年6月2日 (一) 09:24 (UTC)
- 我猜是站點名稱(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日 (一) 17:15 (UTC)
- (♥)溫馨提示:既然臨時用戶也算一種登入用戶,那你維的那個什麼大歷險也該適配一下了。
--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09:19 (UTC)
- 不詳盡列表:WP:BLOCK、WP:SOCK、WP:G15、WP:O3、WP:SIG、WP:SYSOP、WP:VAN、Help:登入、Template:User系列、Template:Uw-multipleIPs、Template:Uw-ipevadeblock。--路西法人 2025年6月2日 (一) 07:20 (UTC)
- (?)疑問,提幾個問題:如果臨時帳號的用戶90天後cookie過期那麼其對外界顯示的用戶名是否會強制更換?90天的期限能不能申請延長?
- 這也會導致一個問題,萬一這個臨時用戶申請了 同行評審,結果90天滿了,這位用戶必須用另外一個用戶名進行其他維基人的互動,會不會涉及觸犯傀儡方針?
- 如果是已經註冊的自確認用戶是否能使用臨時賬戶進行編輯和互動?會不會違反傀儡方針?
- 但是,只有部分登入用戶能夠看到這個帳號。 中「部分」是哪些登入用戶,請詳細解釋。--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2日 (一) 09:28 (UTC)
- @Xiaohuangbo:Cookies 過期後原有臨時帳號將不能使用,換言之他們將使用新的臨時帳號及用戶名。依據基金會的 FAQ,他們認為90天已足夠來進行反破壞。個人認為除非能夠指出有充分合理的需要,否則基金會不會受理延長90天的期限(註:90天亦為註冊帳號 ip 記錄保存的期限)。似乎同行評審只是個別及非常見情況?
- 其二,就違反傀儡方針而言,就個人理解,因帳號過期而使用多個臨時帳號應不會視為濫用傀儡,此乃技術原因而導致其被迫使用其他帳號。已注冊用戶使用臨時帳號進行編輯和互動,此行為與現時注冊用戶同時使用 ip 用戶之情況雷同,或可考慮視為濫用傀儡。
- 「只有部分登入用戶能夠看到這個帳號」似乎是指僅有臨時帳戶IP檢視者才能存取臨時帳戶之 IP。謝謝。--SCP-0000(留言) 2025年6月4日 (三) 00:49 (UTC)
謝謝您,明白了,謝謝解答!--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4日 (三) 04:28 (UTC)
- 先前討論多日無異議,就此方案
公示7日。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3日 (二) 01:45 (UTC)
- (?)疑問:「申請者已有三個月沒有參與反破壞工作」該如何定義?是以最後回退他人擾亂性編輯的時間算起?--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03:40 (UTC)
- (:)回應:本人認為警告或提報破壞者、回退破壞、修改過濾器和對破壞頁面掛快速刪除屬反破壞工作。另可參閱WP:過濾器助理#除權理由。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3日 (二) 03:51 (UTC)
- (!)意見:請翻譯註釋,謝謝。--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05:22 (UTC)
- 已翻譯。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3日 (二) 06:57 (UTC)
- 另外,註釋要另開章節。-- WiiUf🐉🕯️ 2025年6月4日 (三) 03:05 (UTC)
- 已翻譯。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3日 (二) 06:57 (UTC)
- (!)意見:請翻譯註釋,謝謝。--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05:22 (UTC)
- (:)回應:本人認為警告或提報破壞者、回退破壞、修改過濾器和對破壞頁面掛快速刪除屬反破壞工作。另可參閱WP:過濾器助理#除權理由。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3日 (二) 03:51 (UTC)
- @Zhenqinli我想了想,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讓一些不願意拉下臉面去申訴封鎖或者被基金會封鎖無法申訴的的「維基人」(比如@User:Z7504等)回歸的好制度,我(+)強烈支持--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09:24 (UTC)
- WAHT??使用臨時賬戶繞過封鎖同樣是繞過封鎖 Stang1327 2025年6月3日 (二) 09:38 (UTC)
- 明白了,那傀儡方針也得改改了,得寫進去。--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12:28 (UTC)
- WAHT??使用臨時賬戶繞過封鎖同樣是繞過封鎖 Stang1327 2025年6月3日 (二) 09:38 (UTC)
- (?)疑問:
用戶已加入6個月且編輯300次
- 與
用戶於反破壞中活躍,並且已有600次編輯
是否存在矛盾之處?--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11:52 (UTC)- (:)回應:
用戶已加入6個月且編輯300次
僅用於列出全域最低要求,所有條件均須滿足。不與用戶於反破壞中活躍,並且已有600次編輯,或是現任巡查員、回退員、傀儡調查助理、過濾器助理、過濾器編輯者
衝突。--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3日 (二) 12:14 (UTC)- 怎麼說呢,感覺可以改成「用戶須滿足第1條條件」且「應滿足後幾條條件,否則申請很可能會失敗」。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不一定要採納。--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13:18 (UTC)
- 本人認為於註釋中說明原因已足夠,如閣下認為需直接列出,望說明原因。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3日 (二) 14:19 (UTC)
- 怎麼說呢,感覺可以改成「用戶須滿足第1條條件」且「應滿足後幾條條件,否則申請很可能會失敗」。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不一定要採納。--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13:18 (UTC)
- (:)回應:
- 政策中的最後一段指出持有該權限的用戶需要在365天內保持活躍(有編輯記錄或有日誌操作)。這個政策應該由本地執行,還是WMF會自動處理?--Steven Sun(留言) 2025年6月4日 (三) 02:38 (UTC)
- (:)回應:當前方針草案活躍度要求高於基金會要求,故可預見無需基金會執行,另可參考WP:OA。--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4日 (三) 03:07 (UTC)
- 應跟隨一般權限,六個月無活動除權。--路西法人 2025年6月4日 (三) 05:58 (UTC)
- (?)疑問:「申請者已有三個月沒有參與反破壞工作」該如何定義?是以最後回退他人擾亂性編輯的時間算起?--WiiUf(留言) 2025年6月3日 (二) 03:40 (UTC)
- @Python6345 我發現一個用語錯誤,政策中您把「臨時帳號檢視者」稱為「臨時帳 戶IP檢視者」,您的表述和@Stang提出的「Wikipedia:臨時帳號IP檢視者」不同,我覺得應統一一下。--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4日 (三) 09:14 (UTC)
- 本人認為
帳戶
和帳號
應通過WP:重新導向和WP:地區詞處理解決。--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4日 (三) 09:31 (UTC) 囧rz……--SunAfterRain 2025年6月4日 (三) 12:33 (UTC)
- 抱歉,我還不知道「帳 號」和「帳 戶」已經有轉換了,發出去才明白
囧rz……--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5日 (四) 03:56 (UTC)
實際上帳號跟帳戶不是問題,目前的翻譯標準就是帳號,倒是view有查看跟檢視的繁簡差異- 抱歉,我還不知道「帳 號」和「帳 戶」已經有轉換了,發出去才明白
- 本人認為
方針討論區
[編輯]-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我將Python6345的草稿移動的了專案空間(Wikipedia:臨時帳號IP檢視者),同時進行了一些修改。如果需要重新進行公示,可以重置時間,或是這麼繼續共識也可以。我看到原來的頁面中提到了一部分關於IPinfo工具使用的資訊,但是我覺得這個和本用戶組沒有很大的關係,於是大膽的刪掉了。如果覺得這個版本有什麼不夠好的地方,歡迎進行修改。 Stang1326 2025年6月4日 (三) 11:56 (UTC)
- 在巡查員申請標準尚未提升前,僅支持本方針硬性要求最低編輯600次。->>Vocal&Guitar->>留言 2025年6月5日 (四) 06:48 (UTC)
- 跟某些用戶私下交流後發現當前的版本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關於怎麼處理濫用等等),因此暫時撤下公示。這個版本還是要大改一番在進行推進比較好;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其他語言專案的做法。 Stang1325 2025年6月5日 (四) 07:10 (UTC)
- 等到時候實際運用到維基百科裏再來根據實際情況再公示吧。--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5日 (四) 11:42 (UTC)
- 感覺頁面中的「資訊披露」與「資格要求」兩章可用{{Policy section}},其他部分可列為說明。--WiiUf(留言) 2025年6月8日 (日) 14:12 (UTC)
- 我基本完成了初稿,歡迎社群對當前版本進行審查。順便一提,phabricator上的安排是6月24日在本站部署臨時帳號功能,所以相關方針最好加快一些速度了。 Stang1320 2025年6月10日 (二) 13:45 (UTC)
個人而言認為不應該這麼麻煩,所謂的不再活躍怎樣判定?個人認為如沒有濫用權限,按六個月沒有編輯活動正常解除權限比較好。另外建議此權限除權只適用於在Wikipedia:申請解除權限經發現有濫權上述任何一種權限/職務,並導致用戶已沒有上述任何一樣權限/職務,方實施除權;自行卸任的話不用。--Aqurs 2025年6月11日 (三) 15:06 (UTC)當持權者不再滿足資格(例如已卸任巡查員、回退員、傀儡調查助理、過濾器助理、過濾器編輯者;不再活躍於反破壞工作)
- 順便這裏有一個Python6345的問題:
如本人發現IP段破壞並報告於WP:VIP。管理員執行封鎖後是否必須移除內容並進行修訂版本刪除,如何避免修訂版本刪除導致妨害該頁面之可讀性?
歡迎進行討論。 Stang1320 2025年6月10日 (二) 13:45 (UTC) - 關於濫用的處理:這一點我覺得對於本地很難,因為本地沒有人(CUer)是可以知道用戶是否存在濫用這個權限的。用戶如果做出了錯誤的資訊披露尚可發現,如果不披露就自己存着呢?為了這個事情去麻煩監管員定期進行日誌的檢查也不現實……事實上最好的辦法還是恢復CU權限,但是這一點本地很難進行推進啊。 Stang1318 2025年6月13日 (五) 02:46 (UTC)
- 沒有任何技術手段可阻止用戶將資訊存於本地,如有用戶批量爬取IP和臨時帳號之關係,基金會系統管理員可通過異常訪問量發現。臨時帳號未綁定郵箱不可能私下威脅,然公開威脅必然被發現,故本人認為恢復CU無法降低濫用權限之風險。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13日 (五) 04:13 (UTC)
- 這個確實是,但是缺了一道本地定期檢查的防線還是感覺不太好的。希望不要這麼快就看到出現第一起濫用權限被檢舉給omb的案例吧。 Stang1317 2025年6月13日 (五) 09:58 (UTC)
- 很難推進CU還是要推進阿 :/--~~Sid~~ 2025年6月14日 (六) 15:18 (UTC)
- 請另開議題推進CU。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14日 (六) 15:23 (UTC)
- 我無心力去推進CU,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因素,我懶也不想去爭執,我只能請貴zhwiki加油:|。至於我上面說很難推進還是要推進也只是提供我的建議,沒有要指使指揮社群什麼,社群要繼續維持現狀當然也可以。--~~Sid~~ 2025年6月14日 (六) 15:34 (UTC)
- 吐槽:我只想說在zhwiki參與討論和站務久,沒精神疾病的人是會得精神疾病的,前陣子才被人莫名噴了「信用破產」,非黑即白、二分法、利益小圈圈哀。--~~Sid~~ 2025年6月14日 (六) 15:39 (UTC)
- 請另開議題推進CU。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14日 (六) 15:23 (UTC)
- 沒有任何技術手段可阻止用戶將資訊存於本地,如有用戶批量爬取IP和臨時帳號之關係,基金會系統管理員可通過異常訪問量發現。臨時帳號未綁定郵箱不可能私下威脅,然公開威脅必然被發現,故本人認為恢復CU無法降低濫用權限之風險。Python6345(查論編) 2025年6月13日 (五) 04:13 (UTC)
對資格要求進行了微調:早期版本的600次編輯很大程度上是拍腦袋定出來的,個人覺得至少500次編輯(與延伸確認用戶標準相同)已經足夠了;根據@Aqurs1的意見修改了除權標準,去除了無法量化的標準(「不再活躍於反破壞工作」)。目前版本已基本完善,現 公示7日,2025年6月23日 (一) 02:52 (UTC)結束。 Stang1315 2025年6月16日 (一) 02:52 (UTC)
-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正式上線公告
[編輯]大家好,提前提醒一下。臨時帳戶將於下週二(6月24日)在此上線,時間大概是7:00-9:00(世界協調時間)左右。另外,我們正在開發一個新頁面,收集所有啟用臨時帳戶的IP位址存取資訊。我們希望這樣比較容易讓大家概覽狀況。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請在此處和專案討論頁面發表評論。請參閱Phabricator編號T340001,以了解更多有關此上線的技術細節。謝謝!--SWangari-WMF(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10:33 (UTC)
- @SWangari-WMF: To avoid fragmented discussions, I have moved your comment here and merged it with this discussion thread, FYI.--SunAfterRain 2025年6月21日 (六) 14:33 (UTC)
- Thank you!--SWangari-WMF(留言) 2025年6月23日 (一) 14:31 (UTC)
- 我在技術版建了個技術問題集中討論區,部署後如果發生技術問題可以到那裏反饋。--碟之舞📀💿 2025年6月24日 (二) 03:37 (UTC)
- 不知有無必要用群發消息通知一下所有可能符合資格的用戶? Stang1307 2025年6月24日 (二) 04:40 (UTC)
- @Stang:或可考慮通知管理員、巡查員和回退員?--SCP-0000(留言) 2025年6月24日 (二) 04:47 (UTC)
臨時帳號功能現已推出
維基媒體專案允許任何人進行編輯,無論是否建立帳號。在過去,未登入貢獻者的編輯會被歸屬至其IP位址下。由於IP位址包含敏感資訊,可能會威脅到透過該地址連接的用戶的私隱和安全,為了減輕用戶私隱泄露的風險,維基媒體基金會決定引入臨時帳號。只有部分有反破壞管理需求的用戶可以訪問臨時帳號IP位址數據(即臨時帳號IP檢視者、管理員、行政員等)。
臨時帳號的名稱形如~2025-1234567
(由英文半形波浪號、當前年份、一個自動生成的5-7位數字構成),用戶不能選擇或變更其臨時帳號的名稱。臨時帳號會為未登入的編者自動建立,有效期為90天,其不能登入,也沒有密碼。自建立日期起經過90天之後,該臨時帳號將自動過期,無法使用且無法取得討論頁訊息,後續編輯會分配給新的臨時帳號。舊帳號將被停止使用,無法保留或登入。臨時帳號透過瀏覽器的Cookie,將同一裝置和瀏覽器在不同IP位址下進行的編輯歸屬於同一臨時帳號,與臨時帳號相關聯的IP位址將被隱藏。
如果您符合「臨時帳號IP檢視者」的資格要求,包括:已加入至少6個月且至少編輯300次;於反破壞中活躍,並且已有至少500次編輯,或是現任巡查員、回退員、傀儡調查助理、過濾器助理、過濾器編輯者。您可前往Wikipedia:權限申請/申請臨時帳號IP檢視權提出請求。
- 主要參照WP:臨時帳號IP檢視者撰寫的草稿,如果沒有問題,個人認為可考慮明天通知所有管理員、巡查員和回退員?謝謝。--SCP-0000(留言) 2025年6月24日 (二) 05:38 (UTC)
臨時帳號功能已正式上線。 Stang1306 2025年6月24日 (二) 07:29 (UTC)
臨時帳號用戶頁
[編輯]有個問題不是很清楚,臨時帳號可不可以建立用戶頁?(他人建立或自己建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6月24日 (二) 02:39 (UTC)
- @Shizhao:「Temporary accounts have their own user pages and user talk pages, but they will eventually delink from the person who made the page. You could redirect your temporary user page to your new account.」當然這只是技術上可行,而社群可考慮設立相應指引。謝謝。--SCP-0000(留言) 2025年6月24日 (二) 02:57 (UTC)
- 我個人的看法是應該把臨時用戶當以前的IP用戶看待禁止建立用戶頁,包括但不限於重新導向(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又沒辦法證明是臨時帳號轉正的。)--SunAfterRain 2025年6月24日 (二) 18:03 (UTC)
對臨時帳號的封鎖
[編輯]按照
This is done through the placement of a browser cookie that remembers the temporary account you have been assigned.
,有必要的情況下(例如臨時帳號是LTA)對臨時帳號的封鎖應該可以延長到最長90天(技術上臨時帳號的壽命上限)(當然我知道,LTA的話還可以考慮封IP,這裏只是舉個例子)。這一點,以及相關的其他技術細節(例如自動封鎖在臨時帳號上的機制等等)可以考慮更新到WP:BLOCK上,給管理員提供操作指導。--Tiger(留言) 2025年6月25日 (三) 03:04 (UTC)
- 我也同意應該更新管理員操作指南。——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5日 (三) 08:37 (UTC)
- 法維的封鎖操作指南,供參考。--SCP-0000(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13:35 (UTC)
- 提煉一下:
- 對臨時帳號可以執行不限期封鎖,且這是更為提倡的行為(相較於先前的31小時封鎖類似的措施),因為這對於其他在使用這一IP位址的人(如存在)影響很小;
- 對臨時帳號進行封鎖時,對應的IP位址也會被24小時(基於自動封鎖);
- 在多個臨時帳號出現了類似的破壞行為,或是發現了存在臨時帳號的繞過封鎖行為,此時可以去檢查IP位址並對IP位址或地址段進行封鎖,這個時候處理的方式就與之前類似了。
- 以上,非常感謝SCP同志的分享。 Stang1303 2025年6月27日 (五) 07:49 (UTC)
- 提煉一下:
披露和脫敏
[編輯]上下文。個人對於基金會方針的理解,在VIP等報告破壞行為的地方披露IP/IP段,在有必要的時候是可以的,但是要在不再需要的時候對IP/IP段進行脫敏。具體來說就是存檔後對涉及到的版本進行修訂版本刪除,以及存檔的時候把相關的地方[redacted]掉;對於封鎖日誌,也應在若干天之後對設計IP位址/IP段的封鎖操作進行修訂版本刪除(具體多少天可以討論)。
以及有一個疑問,技術上臨時帳號IP檢視者是可以使用「IP資訊工具」的,且使用的時候也不需要顯示IP位址。那麼在VIP等地方留言時,是否可以貼出需要有IP資訊工具訪問權限才能獲得的資訊?例如,稱一個臨時帳號為「使用了代理的用戶」、「來自香港的用戶」、「使用中華電信的用戶」等等。是不是代理這個實際上CUer在說明CU結果的時候經常說,所以我覺得這個資訊沒什麼問題;不過對於具體的國家/地區,具體的ISP,公開披露是否存在問題?是否也要在不必要的時候進行脫敏處理?
邀請各位討論,謝謝。 Stang1304 2025年6月26日 (四) 13:27 (UTC)
- 提報時直接說:「提報破壞者User:~2025-12345以及其使用的IP位址」即可,既不用在版本歷史中呈現IP位址,也不用脫敏。不過我現在不太清楚,如果~2025-12345這個用戶已經廢止,比如超過90天,那麼還能不能看到其underlying IP位址。Bluedeck 2025年6月27日 (五) 07:49 (UTC)
- 這一報告。過期了的話IP位址就看不到了,會顯示「不可用」,截一張testwiki的圖做參考。 Stang1303 2025年6月27日 (五) 08:29 (UTC) 咱給出的上下文裏面的那種情況,你覺得怎麼表達比較好?例如
- 一天到晚刪除修訂版本可能擾民(而且導致幾乎所有編輯均不能檢視),我覺得藍桌的方案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7日 (五) 13:13 (UTC)
- 我想的簡單了,那確實提報的時候還得記錄真實ip,否則數據過期後,想通過歷史提報判斷編輯習慣就變得很難。我認為另一個想法是,臨時賬戶只保證大多數人的私隱,上了VIP的話那就不管了,就活該你掛着,畢竟沒有說要保護LTA的私隱,如果明顯不合理的提報才脫敏。至於會不會有故意大量作出低質量提報泄露IP的,我覺得應該不會吧,這麼做沒什麼好處還會被除權。Bluedeck 2025年6月27日 (五) 19:43 (UTC)
- 稍微小結一下:對於VIP等處的提報人,應儘可能避免提及關於具體IP位址/地址段,可以用「某一臨時帳號對應的IP」稱呼;除非確有必要,不應提及有關於某一臨時賬戶(所使用的IP位址)的詳細資訊,如運營商、地理位置等。考慮到先前執行CU block的時候也沒有對封鎖日誌進行RRD,無需版本刪除對某一IP位址的封鎖日誌;為了避免大量編輯歷史丟失,不需要對提報頁面進行版本刪除。如果涉及到長期破壞者,可以繼續記錄其使用的IP位址(段)到LTA頁面。 Stang1295 2025年7月5日 (六) 08:23 (UTC)
150萬條目里程碑相關討論
[編輯]
150萬條目投票
[編輯]如題,眼見隔壁山海把這類條目里程碑玩得那麼愉快,書生看一眼這邊的條目總量,打自2018年後,事隔7年還沒到150萬… 囧rz……
感覺我們可以效法一下,不定期開一下投票專案頁面,讓大家競猜一下不同的里程碑會在何時發生。(不止是150萬,200萬、300萬…甚至是無限也可)--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0日 (二) 17:02 (UTC)
編者回應目前已開了兩個坑,150萬條目和200萬條目,大家可以來猜猜。—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1日 (三) 18:08 (UTC)
- 評價為您有這個閒情逸致不如去寫寫條目比較實際,預測這個根本沒有任何價值可言,這又不是一個有規律或有概率可循的東西。--SunAfterRain 2025年6月12日 (四) 01:47 (UTC)
- 由於固定版本87704461無法看出第一個章節的留言者和留言時間,且容易使人誤認為是小文人回復了未簽名用戶的留言(實際上均是小文人作出,見87687767),故我補充了小文人的簽名。由於並非「漏簽」而更類似顯示/格式問題,我直接複製了簽名而未使用{{未簽名}}模板。如有異議可提出。 ——自由雨日🌧️❄️ 2025年6月12日 (四) 01:58 (UTC)
- (!)意見,大概在2011年時,我剛註冊中維,那時英語維基已300多萬條目、中文維基才40多萬。現在過了14年,英語維基700萬條目、中維150萬。雖然兩者的條目數比例,沒被拉遠,甚至還拉近了一點,但兩者條目質量的差距仍有點多,英維大都是高品質的,由大量不同人建立、編輯改善過的優質條目。
只能說雙方語種的人口基數差太多。
美國人口3.4億、英國人7千萬,英語系母語人口就近4億多,這還沒算加澳新,英語又是國際語言,全球十幾億的非母語市場,泛用性非常高。
反觀中文維基,台灣人口2300萬人、香港750萬、澳門50萬、新加坡600萬、馬來西亞華人750萬、加上歐美加海外華人,總計大約5000多萬人,若再加中國大陸爬梯子出來的,也不會再加多少。
中維不僅人口基數少,整體條目質量也參差不齊,若想和英維比,我個人認為,既使現有中文編輯者,每個人連續作超過10倍於他們編者本人工作量,也無法趕上這種人口基數的差距。結論,我覺得還是照着自己生活規律,想編就編,不想編就躺一下,可能會比較實際一點。--Znppo(留言) 2025年6月12日 (四) 12:32 (UTC) 1- 基數差只是一個數字上的差異,但人少不等於做不出奇蹟。編者可以靠編輯松找出來(還要是線下的那一種,吸引新血),而中維要填的坑,確實很多很多,光是歐美相關的已經可以慢慢弄了
囧rz……。但輕鬆還輕鬆,DC也快要來了,為了榮耀,相信大家也不會鬆懈。
- 基數差只是一個數字上的差異,但人少不等於做不出奇蹟。編者可以靠編輯松找出來(還要是線下的那一種,吸引新血),而中維要填的坑,確實很多很多,光是歐美相關的已經可以慢慢弄了
@sunAfterRain:預測看似沒有價值,但里程碑這東西畢竟對你維來說還是一個蠻重要的象徵。歡迎大家來競猜,透過另一種(有趣的)方式來迎接下一個里程碑的到來,豈不樂乎?
簡而言之,我們要弄的只有兩個:量和質。既要繼續把坑填好,還要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把中維一步一步的弄好。中文讀者對知識的需求,我們盡可能把它一一實現。—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5日 (日) 17:40 (UTC)
囧rz……
你自己都承認預測沒有價值了還要我回應什麼- 我不反對紀念里程碑這件事,但我實在認為競猜活動這種方式會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水了一堆編輯但最後得出來的東西相當於沒有價值,嗯……
- 就算說要給猜的最接近的人獎品之類的,很明顯會有刷編輯&使用傀儡等等亂七八糟的操作(你維一堆愛慕虛榮的人,不是嗎?
用這個詞絕對沒有要玩MyGO!!!!!的梗),這是我不樂見的。 - P.S. 我認為與編輯松不同的點是,編輯松的排行積分計算是有考慮質和量的,但你這個預測活動根本不考慮質和量。水編輯又不難水,像是SickManWP那種批量建立條目多好建啊?再說我隨便建一大票G1、G2、G3也會被計入這個預測活動的計數好嗎……--SunAfterRain 2025年6月15日 (日) 19:08 (UTC)
- 我沒說過預測沒價值,也沒有提過「給猜的最接近的人獎品」,只是取了鄰家的那個榮譽梗來說說罷了。競猜池本身不是人家海馬樂園那種捆綁商業元素的活動,只是想形成社群裏一個有特色的次文化(鄰家甚至開出了一個「無限條條目」的惡搞競猜)。
- 作為提倡者,我只能說:我一向持假定善意態度,條目之建立,質與量二者不可忽略其一;至於G1/2/3類條目,相信大家也不會胡亂建立的,對吧?(至少翻譯自外語的也未必出現這種情況)--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8日 (三) 17:51 (UTC)
- 給獎品是我說的好嗎()
- 關於你假定善意這點,那我只能說你實在太小看你維了。至少就導師計劃(指Growth)與社群近期提報看來,你維很大一票人都沒有這個自制力,連用存廢和諧討論刷編輯的帽子收集狂都出現了我還能說什麼?
- 另外翻譯自外語的部分,就我過往逛條目掛上的一大票粗劣翻譯模板加上近期見識的各種翻的不像人話的條目,真的,只能說微妙……--SunAfterRain 2025年6月20日 (五) 05:01 (UTC)
- 那翻譯的問題就只能說是個別問題了,即便現在有AI便利了翻譯的整個流程,但感覺還得要靠編者去守好尾關(雖然部份問題可以歸因於原文編者寫得不夠好〔近期在譯某機廠條目就已經是這樣了,用語不夠正規〕
囧rz……)。
- 而自制力也是一樣,蠻看人自身的。社區的風氣是靠大家去建立的…(後刪)
- 大家加油吧,更多關於條目質量提升專案的就留在下方討論。--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25日 (三) 16:46 (UTC)
- 那翻譯的問題就只能說是個別問題了,即便現在有AI便利了翻譯的整個流程,但感覺還得要靠編者去守好尾關(雖然部份問題可以歸因於原文編者寫得不夠好〔近期在譯某機廠條目就已經是這樣了,用語不夠正規〕
- 原來大家在衝數量。那我幫着把數字墊高一點點好像也跟着有點用處了。不用追着看我弄出了什麼,就是不喜歡留痕
又與某惡言頻出後全不當一回事的XX管理員私怨難解才不註冊,這都過了十幾年了。真想看的話,到自動篩選處找時間和題材都相近的條目即可。 - 至於品質問題,這跟在維基內不出惡言一樣,純然是對自己負責。
他在管理員選舉中出言不遜還順利當選是他這lucky b*****的事,我維持住文字品質是我自己的事。--~2025-97535(留言) 2025年6月29日 (日) 20:09 (UTC)
隔壁700萬條目的啟示
[編輯]上月隔壁迎來第700萬篇條目的誕生,不得不哀訴這邊在條目的維度與數量上還真的是遠遠不夠。眼見動員令也快要來了,感覺也可以試試弄一個長期的條目競賽,以DYKA為基礎,以競賽的形式勾引大家的編輯慾,共同加速條目的增長量,同時也找個機會改善現有的條目,提質又提量。
初步想法如下:
- 每次以一個月為單位,弄完整個月的條目後,再開啟另一個月的挑戰。(例:先補完2024年1月的DYK條目,再開始填同年2月的坑;填完12月的坑,再開2023/2025年的,想向前一年走,還是向下一年走,可以再討論)
- 考慮設立維基貢獻給每一期競賽中有突出貢獻的寫手。
愚見如上,歡迎討論。--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0日 (二) 17:02 (UTC)
- 長期編輯松容易引致疲勞,要謹慎辦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10日 (二) 18:46 (UTC)
- 對,長期編輯松恐怕會給予長期的維基壓力,引起編輯疲勞是肯定的。--xiaohuangbo給我留言 2025年6月11日 (三) 10:55 (UTC)
- 不考慮長期編輯松,畢竟在維基的時間還是有限的,年內還有可能外出旅遊。當然我年內也建立了很多條目,主要是翻譯自英語版的某些板塊條目。先慶祝隔壁700萬條目達成,但中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家一起努力。--Shwangtianyuan 讓中國再次偉大 2025年6月11日 (三) 11:06 (UTC)
- 我花了幾年時間,才把英國各城鎮出身的人的分類整理好--Dragoon17cc(留言) 2025年6月11日 (三) 21:03 (UTC)
- 先把WP:條目質量提升計劃和WP:協作計劃復活再說吧。--PexEric 2025年6月12日 (四) 09:44 (UTC)
- 在維基百科裏,"提升專案"之類的專案,有些可能會有專案期間,會預計何時結束,不過多半不會按預計時間結束,會變成一個"好像一直在持續,未照預計時間結束"的專案。我有幸參與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專案/基礎條目攻堅戰和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專案/科技提升計劃/第二期,並且將這二個專案結束存檔(沒照預期時間結束,但至少有結束)。若不是追求短時間的編輯量,有預定專案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的"XX專案"是不錯的作法。--Wolfch (留言) 2025年6月13日 (五) 04:28 (UTC)
- @wolfch:最近翻看生物學提升計劃,感覺如果弄計劃的話,一期2-3個月的時間應該沒甚麼問題,關鍵在於討論,雖然這個可以靠另闢Telegram頻道討論。
- 正如小弟早前所述,範圍可以是「DYK、美加交通」之類的,後者至少可以作為子專案頁面形式添加到「四通八達提升計劃」裏頭。
- 至於協作計劃,感覺可以找個隔壁篇幅長一點的優特內容作為復活的第一個專案頁面來試試?(參考)--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25日 (三) 17:01 (UTC)
- 還有WP:每周翻譯,今年看着像是長期沒人跟進的樣子……--Jason2016426(留言) 2025年6月28日 (六) 14:51 (UTC)
DC相關小計劃提案
[編輯] 編者回應 競賽只是其中一個提議方式。近來書生想起COTW,想出了幾個短期又能配合動員令的小計劃:
- 美加交通提升計劃:自感中文區在這方面的條目真的十分、十分的欠缺(頓然想起CTrain、紐約市公車等子主題),有一種類似消紅任務的構思。
- 新條目推薦攻堅戰:源於上文擬議的類競賽提案,不過分追求計劃期內會否成功填完一整個DYK hook的坑,重點志在參與。
- …
暫時想到的就只有這些。—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1日 (三) 18:08 (UTC)
- 另外,台灣現有捷運路線,條目品質參差不齊,可藉由小文人君的提議方式去進行。--Sinsyuan✍️ 2025年6月12日 (四) 02:02 (UTC)
- @sinsyuan:你這樣說,可以來一個台灣捷運提升計劃(平行於美加交通的那個),建議與DC23同步進行,詳情日內再開專案頁面頁面說說。—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5日 (日) 17:40 (UTC)
- 歡迎參閱WikiProject_talk:臺灣#是否要重啟「臺灣條目提升計劃」?--Sinsyuan✍️ 2025年6月15日 (日) 23:40 (UTC)
- (~)補充,上述小計劃擬議作為台灣條目提升計劃下的子計劃而存在。整個提升計劃所涉範圍較廣,而捷運/交通作為其中一個範疇,可考慮以子計劃執行,初步定時間窗為約2個月(建議7月隨DC同步舉行)。美加交通提升計劃等做法上也類似。--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8日 (三) 17:56 (UTC)
- 歡迎參閱WikiProject_talk:臺灣#是否要重啟「臺灣條目提升計劃」?--Sinsyuan✍️ 2025年6月15日 (日) 23:40 (UTC)
- @sinsyuan:你這樣說,可以來一個台灣捷運提升計劃(平行於美加交通的那個),建議與DC23同步進行,詳情日內再開專案頁面頁面說說。—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5日 (日) 17:40 (UTC)
- (!)意見:如果動不動以社群共識的名義對與己不同意見的編輯者實施無限期封鎖,感覺發展目標確實遙不可及。--Zhenqinli(留言) 2025年6月12日 (四) 14:36 (UTC)
- @zhenqinli:這畢竟還要看個別人士的處理風格。但我們也想希望有一個和平、友善的維基社區,對吧?—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5日 (日) 17:40 (UTC)
- 如果是交通的話,由於交通迷的存在,需要劃高的質量門檻。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14日 (六) 12:46 (UTC)
- @魔琴:可以參照英維那些同類優特條目做對照,人家有了範例,我們或許可以拿來做參考。當然,還沒計大量還沒填坑的各類外國道路條目
囧rz……。—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5日 (日) 17:40 (UTC)
- @魔琴:可以參照英維那些同類優特條目做對照,人家有了範例,我們或許可以拿來做參考。當然,還沒計大量還沒填坑的各類外國道路條目
- 還有,我覺得可以來個中國本土國道補缺計劃(含國家高速、普通國道);2022年規劃的國家高速還有22條沒有條目。其它一些高速條目也得更新了(比如太原繞城高速),我覺得這些事項可以作為動員令的一個子計劃。—夢夕琳 如有事,請快來溝通 2025年7月2日 (三) 05:58 (UTC)
- 光是我的缺舊差圖補充專案,參與的人數就非常少,然而急需大量維基人去補拍。現在在這個專案內活躍的維基人只有十餘個,根本不夠。--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4日 (五) 14:18 (UTC)
英文維基百科編者成功阻止基金會測試AI條目摘要
[編輯]
如題,他們成功阻止基金會測試人工智能條目「摘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17日 (二) 07:04 (UTC) 1
- 也可以看看。劉醬明天可以到uc上班 Stang1313 2025年6月17日 (二) 11:15 (UTC) 2
- 基金會真的很喜歡做這類社群大多覺得微妙甚至反感的東西... 是說這標題過於難繃了所以我改掉了--SunAfterRain 2025年6月17日 (二) 12:33 (UTC)
- 沒翻到,他們用的是哪個LLM大模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6月18日 (三) 02:36 (UTC)
- 404media說是Cohere的Aya模型。--WiTo🐤💬 2025年6月18日 (三) 03:09 (UTC)
- 大概看了一下,aya有點小啊,才32B,但支持語言很多,有32種,最高能支持到101種語言,我想基金會選它也是出於這種原因。但是太小的話,可能文本理解和生成會差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6月18日 (三) 13:10 (UTC)
- @WiTo7946:留言裏那個綠色連結不得不讓書生本人想把它消了
囧rz……但本身弄條目摘要並不是沒好處,只不過要看你怎樣善用AI罷了。--飄流書生(見山 · 客棧) 2025年6月18日 (三) 17:31 (UTC)
- 消了順便送dykn,然後問題是「哪間公司推出的AI模型原計劃用於維基百科的AI條目摘要,卻遭英文維基百科編者群阻止?」[開玩笑的]--WiTo🐤💬 2025年6月19日 (四) 01:17 (UTC)
- 404media說是Cohere的Aya模型。--WiTo🐤💬 2025年6月18日 (三) 03:09 (UTC)
- 沒翻到,他們用的是哪個LLM大模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6月18日 (三) 02:36 (UTC)
- 為我們敬愛的基金會點
讚!--Zheng Zhou(留言) 2025年6月18日 (三) 12:28 (UTC)
- 搜尋框已經用上AI推送了……難評……
- 另外, 140.235.140.214(留言) 2025年6月19日 (四) 16:11 (UTC)
- 搜尋框已經用上AI推送是什麼意思?未發現異常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6月20日 (五) 02:42 (UTC)
- 是指最近Vector 2022外觀下,在條目中點選搜尋欄,會自動出現Minerva Neue(手機版外觀)下面的3條相關條目的事情嗎🤔--竹林下小徑,月光映一葉 2025年6月20日 (五) 02:54 (UTC)
- 這個功能不用AI也能做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6月20日 (五) 07:54 (UTC)
- 是。--140.235.140.214(留言) 2025年6月21日 (六) 05:57 (UTC)
- 是指最近Vector 2022外觀下,在條目中點選搜尋欄,會自動出現Minerva Neue(手機版外觀)下面的3條相關條目的事情嗎🤔--竹林下小徑,月光映一葉 2025年6月20日 (五) 02:54 (UTC)
- 我懷疑ip用戶是把V22搜尋攔的條目下那一行描述短文,當成AI的創作了。然這實為wikidata的數據描述,不是AI...--WiTo🐤💬 2025年6月20日 (五) 04:09 (UTC)
- 你說的那是簡短描述,我說的是點擊搜尋框裏出現的「相關條目推薦」,這玩意極其噁心且毫無必要--140.235.140.214(留言) 2025年6月21日 (六) 05:59 (UTC)
- 還真沒遇到過這功能...--WiTo🐤💬 2025年6月23日 (一) 15:30 (UTC)
- 不知能否說明這功能具體有什麼問題,以便回報予基金會的開發人員。謝謝。--SCP-0000(留言) 2025年6月24日 (二) 03:06 (UTC)
- 你說的那是簡短描述,我說的是點擊搜尋框裏出現的「相關條目推薦」,這玩意極其噁心且毫無必要--140.235.140.214(留言) 2025年6月21日 (六) 05:59 (UTC)
- 相關條目推薦那個功能不是用AI實做,而是單純的程式演算法。詳細解說在mw:Reading/Web/Projects/Related_pages有、程式碼在Github那邊。雖然我沒怎麼用那東西,不過還是要說一下。--Saimmx(留言) 2025年6月25日 (三) 18:11 (UTC)
- 搜尋框已經用上AI推送是什麼意思?未發現異常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6月20日 (五) 02:42 (UTC)
能不能在首頁的 正在發生 位置重新加上 蘇丹內戰?
[編輯]
為什麼蘇丹內戰在首頁的 正在發生 位置沒有了呢?明明戰爭並沒有結束,而且同樣重要。聽說是因為詞條太久沒更新了,但我覺得這理由不太妥當吧,詞條已經警告需要更新了,需要的人去查找別的或者更新就好了,但如果直接刪掉新聞,就有一種不太公正的感覺。--Thyng(留言) 2025年6月20日 (五) 02:46 (UTC)
- 刊登新聞動態,不僅在於衝突本身繼續與否,有關條目是否適當更新,也是重要標準。否則世界上尚有數十起持續衝突,不可能全部置於首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8日 (六) 07:25 (UTC)
- 個人認為,條目是否在於登刊與否在於它本身的影響與重要性,蘇丹內戰傷亡慘重人數眾多,對附近人民影響巨大,不是普通的其他小摩擦事件,足以入內。是否及時更新也很重要,但維基也不是新聞網,只要警告了就不會造成什麼負面影響,給予事件應有的重視的正面影響遠大於此,不應該成為唯一的標準。--Thyng(留言) 2025年6月28日 (六) 11:00 (UTC)
數字和單位之間是否需要不換行空格
[編輯]關於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啟用「貢獻」入口點的提案
[編輯]各位中文維基媒體成員,您好!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語言和產品本地化團隊提議在您的維基百科中啟用一個名為「貢獻」選單的入口點。 「貢獻」選單是編輯者發現和存取中文維基百科中所有貢獻工具的中心位置。
此入口點的設計靈感源自與維基媒體基金會產品團隊的合作,該合作基於「編輯發現」的工作。這項工作驗證了專用入口點的想法,並揭示了這是貢獻者尋找貢獻內容方式的一致途徑。
啟用此入口點將幫助新貢獻者快速發現可用的工具,並使他們能夠立即開始使用這些工具。此提案的啟用將支援一小部分貢獻工具,但該選單設計為可擴充功能的,並且將隨着時間的推移添加更多工具。以下是有關「貢獻」選單的重要資訊。
- 誰可以存取這個工具?
啟用後,新用戶登入其帳戶即可自動存取此入口點。他們可以在用戶下拉選單中找到「貢獻」選項卡,這將帶他們進入另一個選單,其中包含一個自導式選項卡,概述了他們如何貢獻內容,如下圖所示。
「貢獻」選單中同時能存取哪些內容?
除了新手可以點擊探索貢獻工具的自導式標籤頁外,該選單同時將包含一個「檢視貢獻」選項,讓新手可以檢視他們迄今為止的貢獻清單。
這會取代經驗豐富的貢獻者的「貢獻」標籤頁嗎?
不會,用戶下拉式選單中的「貢獻」標籤頁不會取代您現有的「貢獻」標籤頁。經驗豐富的貢獻者不會在其用戶下拉式選單中看到「貢獻」標籤頁,除非他們選擇透過「特殊:貢獻」(Special:Contribute)手動存取。
此選單同時在哪裏啟用?
此入口點目前可在超過 245 個維基百科頁面上使用。我們收到了其中一些維基百科頁面貢獻者的寶貴回饋,這有助於我們提高這些頁面的可發現性。一項重要的改進是,對於仍然喜歡預設「貢獻」標籤頁的經驗豐富的貢獻者,此入口點是可選的。
桌面和流動裝置上的新貢獻者可以存取「貢獻」選單嗎?
在初始階段,「貢獻」選單僅對透過瀏覽器存取維基百科的行動用戶開放。目前,我們將其限制為僅對行動瀏覽器用戶開放。
這會改變我們維基百科中工具的配置嗎?
透過「貢獻」選單存取的工具的配置將保持不變。例如,如果您的維基百科中的內容翻譯工具僅限於特定用戶使用,那麼即使新用戶從「貢獻」選單中點擊該工具,他們仍然無法存取。
為什麼在目前啟用「貢獻」功能的維基百科中,我無法在「貢獻」選單中看到所有可用的工具?
隨着時間的推移,「貢獻」選單中將陸續推出其他工具,不論是新舊工具。
我們的維基何時啟用此功能?
如果您的維基百科在2025年7月18日之前沒有提出異議,我們計劃部署「貢獻」入口點。
我們歡迎您就此在中文維基百科上啟用「貢獻」選單的提案提出回饋和問題。我們期待您的回覆。謝謝!--UOzurumba (WMF)(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01:04 (UTC)
- @UOzurumba (WMF): Hello, thank you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the effort on this feature! I moved this discussion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消息 (Village Pump/News) to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Village Pump/Miscellaneous) fyi. I would like to ask a few questions:
- What is the threshold for newcomers? Are they non-autoconfirmed users?
- Regarding the "View missing pages" link, I personally think that linking to a list that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red links may not be a good idea for newcomers, as it may cause conf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mmunity can customize this link, and it would be great if it linked to the Articles for Creation wizard.
- Can the community modify the interface text? In particular, the Content Translation tool may be tricky for newcomers, and it will be great if there is a link to the translation guidelines etc to guide them how to translate. If I understand correctly, we can modify the interface text on the Mediawiki namespace.
- Thank you again!--SCP-0000(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04:33 (UTC)
- Fixed malfunctioning conversion on “計劃”. 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6月26日 (四) 09:04 (UTC)
- 前排提醒:這裏要啟用的是動詞contribute,不是名詞contribution。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6日 (四) 10:11 (UTC)
- 我以為現在已經(部分)啟用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7日 (五) 02:49 (UTC)
- 然後雖然特殊頁面叫「做出貢獻」,不過這名稱是不是還可以再區別清楚一些?——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27日 (五) 05:50 (UTC)
專題與高風險主題的連接?
[編輯]高風險主題的模板掛在討論頁頂部,專題模板也在討論頁頂部,都表示條目所屬的範圍。因此我想到能否連接這二者(?)比如用rater加入專題模板就自動加CTOP模板之類的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6日 (四) 19:23 (UTC)
- @魔琴:專題有「管轄」範圍,但高風險主題沒有。另外,後者本質上是臨時措施。這其中是否有微妙差別?——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5日 (六) 15:26 (UTC)
變更優良條目里的戰爭分類法
[編輯]現行的中維優良條目戰爭與軍事裏採用的是戰爭、戰役與戰鬥分類法,而英維採用的是時期或戰爭分類法。我個人認為應使用與英維相同的分類法,因為能夠讓讀者了解各個戰事屬於那個戰爭或時期。現在的中維戰爭類優良條目不少,應可以實現。--仁克里特(留言) 2025年6月29日 (日) 09:07 (UTC)
- (+)支持---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 2025年6月29日 (日) 22:31 (UTC)
- 同意。——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6月30日 (一) 12:37 (UTC)
建議將IP用戶轉臨時帳號一事做成用戶討論頁廣泛通知信
[編輯]如題。一堆人不知道,還要到討論頁一個一個人慢慢解釋,有夠煩(例如User_talk:Honmingjun#Re:_開頭~2025都是破壞者、User_talk:Iflwlou#Re:_2025-XX是~2025系列傀儡用戶,應為同一人)
能不能一次性大量發布通知 讓所有人知悉。不然我估計可能還要跟幾百個人解釋相同問題。--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科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5年6月29日 (日) 23:43 (UTC)
- 內容什麼的好說,但是可能需要進一步討論一下收件人範圍。Iming 彼女の愛は、甘くて痛い。 2025年6月29日 (日) 23:50 (UTC)
- 窩覺得可以給所有的延伸確認用戶發送這一通知。不過話說回來,窩記着有個「引入臨時帳號」的介紹啊,這些用戶是沒看到嗎? Stang1301 2025年6月30日 (一) 00:57 (UTC)
- @Stang:你自己去各大管理員佈告板逛一圈就知道了,很多人搞不清楚,甚是根本就是不知道這東西存在,造成擾亂提報,輕則誤判、重則可以影響站務正常運作。[1]、[2]、[3]。--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科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5年6月30日 (一) 01:10 (UTC)
- 有一個叫「引入臨時帳號」的嚮導,這個功能是沒有正常工作,還是這些用戶看到了卻忽視了。 Stang1301 2025年6月30日 (一) 01:12 (UTC)
- 「引入臨時帳號」的嚮導全部重發,我之前看到它是「全英文」看不懂就按叉叉了,我相信那些維基人也是這樣。--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科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5年6月30日 (一) 01:16 (UTC) 1
- (~)補充既然我這邊看到的「引入臨時帳號」的嚮導是「全英文」看不懂就按叉叉了,那我想根本不會有人知道那是幹嘛。還是建議寫「全中文」信群發。--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科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5年6月30日 (一) 01:20 (UTC)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許多維基人看到臨時帳戶以為他是甚麼鬼傀儡開始胡亂提報;我只知道現在必須跟海量維基人一個一個人慢慢解釋何謂臨時帳戶,這會累死人。不然妳就是要讓 - 這個我接收到了。--花開夜 留言 ·簽名 ·貢獻 2025年7月5日 (六) 04:37 (UTC)
我想問的是, - 「引入臨時帳號」的嚮導全部重發,我之前看到它是「全英文」看不懂就按叉叉了,我相信那些維基人也是這樣。--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科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5年6月30日 (一) 01:16 (UTC) 1
- 有一個叫「引入臨時帳號」的嚮導,這個功能是沒有正常工作,還是這些用戶看到了卻忽視了。 Stang1301 2025年6月30日 (一) 01:12 (UTC)
- @Stang:你自己去各大管理員佈告板逛一圈就知道了,很多人搞不清楚,甚是根本就是不知道這東西存在,造成擾亂提報,輕則誤判、重則可以影響站務正常運作。[1]、[2]、[3]。--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科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5年6月30日 (一) 01:10 (UTC)
- 窩覺得可以給所有的延伸確認用戶發送這一通知。不過話說回來,窩記着有個「引入臨時帳號」的介紹啊,這些用戶是沒看到嗎? Stang1301 2025年6月30日 (一) 00:57 (UTC)
- @Stang:(-)反對關閉,未見有效通知。「
基金會應該發廣泛通知,提醒用戶「2025-XX」是什麼回事,這兒的管理員也應該做得到的,那就應該要做,這些新IP用戶有很多不成熟的編輯,而且夾雜很多破壞者,惹人誤會是基金會懶於交代的結果,也是必然發生的後果
」[註:這句話並不是我說的,我只是轉述,故此我還特地使用的引文模板,請不要誤會我有甚麼情緒波動,謝謝。]--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簽到☘️) 2025年6月30日 (一) 01:48 (UTC)- SGrabarczuk (WMF)、KHarlan (WMF)。 Stang1300 2025年6月30日 (一) 09:33 (UTC) 1
- 看不懂你的意思。這有甚麼不滿好發洩的呢? 我只是希望提報區不要再有人問相同問題,所以我說先觀察幾天看成效啊,為什麼需要去跟W?F的人吵呢?[吵一吵也並不會導致原本要在提報區問的人就不問了。]況且我上班也沒那麼多時間。[不理解你後面的建議是甚麼意思,既浪費時間又解決不了問題。]--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簽到☘️) 2025年6月30日 (一) 09:46 (UTC)
- 當務之急應該是要去確認大家是不是都已經知道了,而不是您給出的詭異建議。--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簽到☘️) 2025年6月30日 (一) 10:00 (UTC)
- 我覺得我的意思不難理解啊,順着你給的那位的意思來,既然覺得
責任在基金會,基金會應該發廣泛通知
,那就找他們的主管、產品經理、社區聯絡人,告訴他們在知會社群方面存在問題。我不覺得這是一個詭異建議
,相反對於未來的類似問題是很有幫助的;發泄就是一種修辭,我的原意也不是讓你去和他們吵架。「怎麼去確認社群的活躍成員知曉到了這一變化」顯然是比較困難的,我也是把我目前想到的方案都進行了實施(給所有延伸確認用戶發送了通知),如果你覺得還有什麼是一起需要做,而我暫時沒想到的,你可以給出你的看法,就是你建議還需要或者還可以做什麼
。 Stang1300 2025年6月30日 (一) 11:02 (UTC)- @Stang我建議所有沒收到通知的,而且沒opt-out的人,送一次通知。您看如何? -Lemonaka 2025年7月5日 (六) 11:43 (UTC)
- 我覺得我的意思不難理解啊,順着你給的那位的意思來,既然覺得
- 當務之急應該是要去確認大家是不是都已經知道了,而不是您給出的詭異建議。--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簽到☘️) 2025年6月30日 (一) 10:00 (UTC)
那你建議還需要,或者還可以做什麼呢?如果你想找幾個W?F的人來發泄一下不滿,我推薦去找 - 看不懂你的意思。這有甚麼不滿好發洩的呢? 我只是希望提報區不要再有人問相同問題,所以我說先觀察幾天看成效啊,為什麼需要去跟W?F的人吵呢?[吵一吵也並不會導致原本要在提報區問的人就不問了。]況且我上班也沒那麼多時間。[不理解你後面的建議是甚麼意思,既浪費時間又解決不了問題。]-- 宇帆-娜娜奇🐰桑朵菈🌿草茶☕(留言☎️·簽到☘️) 2025年6月30日 (一) 09:46 (UTC)
- SGrabarczuk (WMF)、KHarlan (WMF)。 Stang1300 2025年6月30日 (一) 09:33 (UTC) 1
意見徵求通知
[編輯]請注意,m:Requests for comment/Should paid editing as a CU be allowed中有意見徵求討論。您可以就此主題表達您的意見。
如果你不懂英文,可以在討論頁面問我翻譯。
請勿回覆此訊息。 〈興華街〉📅❓ 2025年7月2日 (三) 12:38 (UTC)
- Obviously, a no no and a joke. -Lemonaka 2025年7月3日 (四) 03:22 (UTC)
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理念問題
[編輯]我想問,維基百科是不是有規定,凡編輯維基百科的人,都有義務從一開始就要寫出一手流利的文章,只要有瑕疵就是垃圾?因為我見User:DarkWizardCody、User:UjuiUjuMandan等人都有這種心態,完全違背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理念(不然為甚麼會開放IP用戶編輯?)。我不認為寫得差就有義務接受其他用戶的羞辱。我希望有人能解答,維基百科是不是只有某些專業的人才可以編輯?寫得差就活該被罵?--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5日 (六) 08:21 (UTC)
- 我在相關摘要留言的目的是希望用戶能夠理解自身問題及作出糾正,然而閣下反而將有關問題站在一個負面的角度理解,也許恕我直言,這或是閣下自身的一個短處:理解能力尚有不足,閣下不懂得將一個問題站在正面角度思考,反而責怪給予類似說話之對方存心不良,這種也是一種不成熟的心態想法,還請閣下好好想清楚。--黑色惡鬼 2025年7月5日 (六) 08:46 (UTC)
- 顯然不是只有我這麼想,不然閣下也不會被好幾位管理員分別封鎖/禁制編輯那麼多次了。而且,你也沒有回答我的問題。--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5日 (六) 08:54 (UTC)
- 說到這個英語版假面騎士系列作品條目也沒有限制收入英語配音人員名單(前提是符合可供查證原則),但是中文的超級戰隊條目卻不允許收入符合可供查證原則的中文配音人員名單就有點不公平。----大筒木博人罪大滔天,搞的木葉村民怨聲載道。 2025年7月5日 (六) 10:32 (UTC)
- 你每次都提起中文配音,究竟有沒有共識不准收錄?(假設有來源佐證)如果沒共識可循,有很多人阻止你寫進去?--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5日 (六) 12:22 (UTC)
- 1. 中文維基向來秉承着能力亦為必須的理念 所以您必須寫好 寫不好的時候可以休息休息調節下心情放鬆下腦子再寫
- 2. 羞辱他人顯然是違反文明方針的 您可以至其他不當行為進行提報
- 3. 有些時候 部分編輯者是為了想教好犯了錯誤的編輯者才不得已使用了比較激烈的言語 但是整體是好心的 當然 我這不代表使用這些言語就是對的 這些言語可以至其他不當行為提報 他們只是用錯了方法 您可以教他們改正 他們仍舊不改正的 您也可以提報至其他不當行為
- 4. 維基百科是自由開放的 這是毫無疑問的 任何有能力的用戶都可以進行編輯 專業的人少 但是專業的人能幫助維基百科變得更好是再好不過的了
- 5. 您在這裏點名DarkWizardCody和UjuiUjuMandan 雖然他們可能做了不對的事情 但是您直接直呼網名暱稱 您覺得合適麼 據我所知 聯合國安理會都避免對外交官直呼其名 何況我們維基人呢--DaqibaoQi(留言) 2025年7月5日 (六) 11:25 (UTC)
- 我不認同「必須寫好」。維基百科開放編輯的初衷,不就是歡迎所有人糾正前人的錯誤的嗎?既然如此,何來有「必須寫好」之理?寫得好從來不是義務。--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5日 (六) 12:01 (UTC)
- 是啊 糾正前人錯誤不是幫他人「寫好」的一部分麼--DaqibaoQi(留言) 2025年7月5日 (六) 12:12 (UTC)
- 如果態度友善的話固然是。--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5日 (六) 12:14 (UTC)
- 是啊 糾正前人錯誤不是幫他人「寫好」的一部分麼--DaqibaoQi(留言) 2025年7月5日 (六) 12:12 (UTC)
- 直接直呼網名是指DarkWizardCody和UjuiUjuMandan這樣?這是常見吧,沒見過社群指責不合適。--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5日 (六) 12:19 (UTC)
- 意見同上,否則根本不知道怎麼稱呼,難不成用the honourable member for 192.168.1.180嗎(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5日 (六) 13:07 (UTC)
- 我不認同「必須寫好」。維基百科開放編輯的初衷,不就是歡迎所有人糾正前人的錯誤的嗎?既然如此,何來有「必須寫好」之理?寫得好從來不是義務。--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5日 (六) 12:01 (UTC)
- UjuiUjuMandan不是已經被封鎖了一段時間?以相關摘要來說,還不算羞辱,但兩個版本也沒去到很明顯的高下之分,調整就調整,沒必要說人不佳,DarkWizardCody還是老樣子,在每個細節上都執著於自己的個人標準,審核別人每筆編輯的口吻。--Factrecordor(留言) 2025年7月5日 (六) 12:14 (UTC)
- @Owennson:--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7月5日 (六) 14:02 (UTC)
- 「凡編輯維基百科的人,都有義務從一開始就要寫出一手流利的文章」:所謂「一開始」是誤解。《不要傷害新手》的主旨就是包容新手,指引新手作出符合維基百科目標的編輯,瞭解維基百科的運作模式。然而,這並不是任何人做錯事的擋箭牌——《能力亦為必需》指出「出於好心造成的混亂,依舊是混亂」。「寫出一手流利的文章」是作爲維基人的基本,因爲我們服務的是讀者,自然要讀者看得懂;但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從一開始」就符合此要求,只要虛心求教、願意學習,終可成爲及格的維基人。
- 「完全違背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理念」:姑且認爲閣下是在說維基媒體運動價值觀中的「We welcome everyone who shares our Vision and Values」。參與維基百科本就有其限制,是故無法做到作爲一個維基人應有的本分者,自然不屬於「shares our Vision and Values」的人(如果閣下認爲動機大於一切,請見《能力亦為必需》),不屬於所謂「自由開放」應該包容的人。如上,我們對新手應該有一定程度的包容,但若發現其執意擾亂或不具備學習的能力,亦只能無奈勸退。
- 「我不認為寫得差就有義務接受其他用戶的羞辱」:對待「寫得差」的人,若無法教化或執意擾亂,應該出現的結果是封鎖或禁制,以「阻止維基百科受到破壞或擾亂」。然而有參與你維站務的人,應該能得出一個共識——你維管理員確實不怎麼作爲,下的判斷也不怎麼準。既然如此,只有兩種路徑可循,一是放棄你維、任其沉淪,二是批評時弊、直指其誤。不過《文明》也是建基於維基媒體價值觀的方針,確實不能顧此失彼。對於UUM,我認爲他被封鎖不算冤枉,其發言有粗魯無禮之嫌;但比他更值得封鎖的大有人在,內容、社羣兩大類方針一起無視的人不在少數,而UUM一直批評的正是這些人。我沒怎麼瞭解DarkWizardCody的言行,且不評論。就這一點,我的意見基本同DaqibaoQi的論述第三點。
- 能讓讀者看得懂,我可以理解。然而,我見更多的情況,是「不符合他們標準」就要被罵 - 但是他們的版本也不見得比原來的版本好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繼續指責其他維基人,就多少有些無理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5日 (六) 14:37 (UTC)
- 建議具體給出一些個案,否則社群很難針對泛泛而論評判有關「指責」是否過當,抑或不過是出於改善條目的正當訴求。誠然,社群近年來偶有說盡難聽話的人,我認為這類超出文明底線的言行,無論用意如何應該收斂。——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5日 (六) 15:14 (UTC) 1
- 另外我特別想問一下,「寫得好從來不是義務」這句究竟是字面意思,還是「盡力就好」?兩者差別很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5日 (六) 15:24 (UTC)
- 我把當年DarkWizardCody在2021年2月批評我的話原封不動地抄過來好了。
- DarkWizardCody:「我可沒有說到我不相信這張圖片,而且有些人是不會理會你對一幅作品作出多少犧牲,你自己幹了怎麼,後果亦是要你自己承擔。It's a cruel world, Owen. 還有你實在太自我中心了。」我:「我付出的車費是小事,既然我會編輯維基百科自然樂意付出我的時間和精力。我是無法理解「多疑的讀者不太相信你的內容的話,你就是要承擔責任的那位」。有甚麼責任要我承擔?還有何以見得我自我中心?」DarkWizardCody:「如果你有作品失敗的話,你就是要接受大眾批評的那位;你根本上不懂回想別人對你是有怎麼看法:如早前的車站條目中的車站設備方面,你詳盡的記載「閘內X部,閘外Y部」,可能對一部分讀者來說這描述是很仔細,但對另一部分讀者來說,這描述也許太無聊;另外車站軌道以「各2條」來表示,你認為其他讀者會明白你的意思嗎?」...「如果有讀者看見這照片後,這照片跟照片的拍攝者有機會被淪為笑話,而且他們並不會不理會你是「攝影新手」,依然在你背後說壞話;再者,你不要再找藉口吧,無論其他人怎樣評價你,你應該是要想如何將整個事情可以再處理得更好,而不是找藉口解決。」--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5日 (六) 15:40 (UTC)
- 對了,我至今都不理解圖片為甚麼可以「不被相信」,還要「承擔後果責任」,還能跟「自我中心」扯上關係。莫名奇妙。--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7月5日 (六) 15:5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