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维基百科:首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人人可編輯的自由百科全書
已有1,475,096篇中文條目
 

歷史上的今天

5月8日世界紅十字和紅新月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美國、西歐各國)、戰勝納粹主義紀念日烏克蘭

1429年
聖女貞德率領法國軍隊擊敗(圖)正在包圍奧爾良的英國軍隊,為百年戰爭重大轉折點。
1794年
法國大革命期間,化學家安東萬·拉瓦節因其稅務官的職務而被送上斷頭臺處死
1902年
法國海外屬地馬提尼克培雷火山噴發並摧毀當時島上最大城鎮聖皮埃爾,造成約3萬人死亡。
1984年
蘇聯、東德、波蘭等社會主義國家宣佈不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1995年
臺灣流行音樂歌手鄧麗君氣喘發作於泰國清邁病逝。
 

新聞動態

弗里德里希·梅爾茨
弗里德里希·梅爾茨
 

優良條目

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Rb原子序數為37。銣是種質軟、呈銀白色的鹼金屬原子量為85.4678。單質銣的反應性極高,其性質與其他鹼金屬相似,例如會在空氣中快速氧化。德國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爾霍夫於1861年利用當時的新技術火焰光譜法發現了銣元素。

 

特色條目

1756至1763年,普魯士奧地利爆發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雙方盟友紛紛參戰,最後普魯士依舊牢牢把握西里西亞地區(今波蘭西南部)主權。西里西亞、波希米亞與上薩克森是雙方交手的主戰場,也是七年戰爭的重要戰區腓特烈大帝統治的普魯士和瑪利亞·泰瑞莎領導的奧地利在18世紀中期共發生三次西里西亞戰爭,均以普魯士控制西里西亞告終。兩國在18世紀40年代上半葉先後爆發第一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第三次可視為前兩次戰爭的延續。與前兩次衝突一樣,本次戰爭也沒有直接導火索,是普魯士再度伺機先發制人,打亂敵方計劃。雙方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都很慘重,最後在各方實力無以維繫之下草草收場。

 

每日圖片

 

你知道嗎?

 
 
維基百科是一個內容自由、任何人都能參與、並有多種語言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準確和中立的百科全書。

所有文字內容在CC-by-sa-3.0協議下發佈,任何人都可以在該協議條款的要求下自由使用這些內容。

 
任何人都可以修改維基百科上的內容,但是請遵守我們的方針和指引

無論是創建新條目,還是編輯現有條目,或者為條目增加一幅插圖,您都可以為維基百科做出貢獻。

 
當前有3,711,739名註冊用戶,其中活躍用戶有6,875名。所有這些志願者通過互助客棧討論頁進行合作與討論。或者您也可以用IRC郵件列表進行溝通。

維基百科消息

 
 

姊妹計畫

維基百科由非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運作。基金會旗下尚有其他數個多語言、內容開放的維基計劃:

 

若您在維基百科受益良多,請考慮資助基金會添購設備
欲與中文版取得聯繫,請至新聞組或寄送電子郵件
If you do not write Chinese but need to contact zh-wikipedia, you can leave your message here.

歡迎來到維基百科社群首頁!

維基百科不單只是一本百科全書,亦是一個利用Wiki技術構建的社群。本頁面可以解答您的一些疑問,幫助您了解維基百科的方針和政策,與維基人交流,並融入這個社群。如果您初到維基百科,可以先閱讀下文的「新手上路」。

條目協作


提升條目品質與翻譯
開放任務編輯任務清單

組織與交流


社群討論 互助客棧 · 非中文客棧(Guestbook for non-Chinese-speakers)
即時通訊 QQ · IRC · Telegram · Google環聊 · Skype
期刊維基人》 · 《維基百科政策簡報
通告渠道: 郵件列表 · 宣告 · 通報管理員 · 經驗分享 · 維基廣告
其它: 狀況回報

用戶狀態

新手上路

方針與指引

每日提示

參考資料腳註

條目中以<ref></ref>標籤添加的參考資料會以腳註形式在頁面底部呈現,並以出現的前後排序。例如在喜馬拉雅山脈條目中有採用的來源:<ref>{{cite book|author=Pommaret, Francoise|title=Bhutan Himlayan Mountains Kingdom|edition=5th|publisher=Odyssey Books and Guides|year=2006|pages=136–7|isbn=978-9622178106}}</ref>,其中的<ref></ref>標籤會在編輯頁面時出現。

如果同一個來源有多處地方引用,可以在同一個來源的<ref>標籤處中自訂名稱。例如在段落1和段落2中都有使用到同一個來源,那麼可以比如在段落1中輸入如<ref name="Example">(標籤處中的自訂名稱為Example),後面以同一個標籤名稱做標記即可。例如段落1輸入:<ref name="Example">{{cite book|author=Pommaret, Francoise|title=Bhutan Himlayan Mountains Kingdom|edition=5th|publisher=Odyssey Books and Guides|year=2006|pages=136–7|isbn=978-9622178106}}</ref>,然後在段落2中輸入<ref name="Example"/>即可。此時在段落2中,只能輸入<ref name="Example"/>而不能再輸入</ref>,由於段落1有為該標籤處中自訂名稱了,段落2可以以同一個標籤處的名稱標記即可。

為了排版整潔,請在頁面底端加入「參考資料」或「腳註」標題,插入{{Reflis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