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talk:作品名稱
添加话题繁体版和简体版的书名不同
[编辑]本模板并未考虑到这种情况。《天才在左,疯子在右》。Fire and Ice 2019年1月31日 (四) 16:13 (UTC)
應該處理一地多名
[编辑]有的作品在一地有多個譯名,模板應該正確顯示。例如《獨孤里橋之役》在香港上映時有《沙場英烈傳》、《二零九轟炸突擊隊》兩個譯名,模板目前無法正確顯示。可以支持參數如hk2以顯示第二個譯名。--歡顏展卷(留言) 2021年5月18日 (二) 23:06 (UTC)
Template:作品名稱
[编辑]模板{{作品名稱}}缺少 马来西亚/my 参数,1:显示结果只会重复中国大陆的作品名称,2:如果相同名称,也无法取消显示“中国大陆译名**”。新加坡简体可以通过指定 equiv-sg=xx,不让其重复显示中国大陆译名,也可以指定自己的译名。
User:Fire-and-Ice在讨论页指出的,Template talk:作品名稱 (65688704) ,因为参数 as 在 as=译
固定成了 “译”,该模板不适用原始以中文发行的作品。感觉可以像 模板{{地区用词}} 一样,as参数可以选填。
--Kethyga(留言) 2022年10月21日 (五) 15:11 (UTC)
- 修改似乎不难,请检查模板:作品名称/testcases效果是否满足需求。--YFdyh000(留言) 2022年10月21日 (五) 17:29 (UTC)
- 试了下,可以。--Kethyga(留言) 2022年10月22日 (六) 01:02 (UTC)
這個有可能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在一起。可能叫做東南亞(SEA)。--Sim Chi Yun(留言) 2022年10月30日 (日) 17:15 (UTC)
2022年11月
[编辑]請求在“)”前加入能放置註解的位置,就像這樣:
《...》(英語:...,...譯《…》[a])
--DXanda(留言) 2022年11月25日 (五) 17:00 (UTC)
- ^ …
香港电影条目中显示“香港译”
[编辑]香港电影《阿媽有咗第二個》的当前版本引言首句使用了本模板,但是文本显然以大陆译名为中心,显示成“《巨星养成记》...香港译《阿媽有咗第二個》”。这与“阿媽有咗第二個”作为native title的地位不符。请问应该怎么纠正显示方式、还是说这个模板本身的设计就默认了地域中心?--Benevolen(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4:18 (UTC)
-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阁下用的是“大陆简体”阅读模式?--银色雪莉(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5:06 (UTC)
- 啊我突然get到阁下的意思了,是觉得那个“译”字不对?抱歉刚才理解错了。--银色雪莉(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5:12 (UTC)
- 我使用的是“不转换”模式。不只是“译”字的问题,在这个例子中香港名称作为native title我觉得应该出现在前、大陆别名应该出现在后,而不是把大陆别名作为主名称、香港名称作为别名。--Benevolen(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5:17 (UTC)
- 条目导言中现用的Template:作品名称模板本身是用于外文作品的陈列的,因此这里非模板之罪,而是用者不当。鉴于条目内已经有全局转换,阁下可以单就此句调整表达方式或模板就好,例如像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导言首句那样,让它直接随全局转换变动就好,不知阁下意下如何。--银色雪莉(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5:31 (UTC)
- 原来是模板使用不当。谢谢阁下的解答!会修改。--Benevolen(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5:54 (UTC)
- 条目导言中现用的Template:作品名称模板本身是用于外文作品的陈列的,因此这里非模板之罪,而是用者不当。鉴于条目内已经有全局转换,阁下可以单就此句调整表达方式或模板就好,例如像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导言首句那样,让它直接随全局转换变动就好,不知阁下意下如何。--银色雪莉(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5:31 (UTC)
- 我使用的是“不转换”模式。不只是“译”字的问题,在这个例子中香港名称作为native title我觉得应该出现在前、大陆别名应该出现在后,而不是把大陆别名作为主名称、香港名称作为别名。--Benevolen(留言) 2023年3月13日 (一) 05:17 (UTC)
不觉得这模版很多余吗?
[编辑]![]() |
|
为啥要刁难读者、把各种译名看完才能读简介?--Akishima Yuka(留言) 2024年12月28日 (六) 12:29 (UTC)
- XXX(XX译XX,XX译XX,XX译XX,英语:XXXX)是...。--Akishima Yuka(留言) 2024年12月28日 (六) 12:30 (UTC)
- 支持。作品乃至人物譯名括注往往冗長,本末倒置,不成比例,近乎纍贅,有違指引;而且有此設置的條目大多已有資訊框列出各地譯名,重複多餘,徒增譯名修正負擔,不如自身不具轉換效果的資訊框便於維護。建議保留原文名,動用機械人將條目首段作品類、人物類此等模板的各地譯名甚至羅馬化名稱遷往相應資訊框或通用的各地名稱框。--— Gohan 2024年12月31日 (二) 02:20 (UTC)
- 徵求意見。— Gohan 2025年1月29日 (三) 06:26 (UTC)
- NC:先到先得之前是规定需在首句列出所有地区词的,所以需要本模板;最近(半年前)才由神秘悟饭提案允许在信息框等处列出。我个人仍希望在别名不多——不多于2个或1个(若电影名较长)——时尽量列在首句,否则则确实列于信息框为佳。但无论如何,这个模板不应废除,若某部电影共识认为放在信息框而非首句,不用本模板即可。无需完全废除本模板。 ——自由雨日🌧️❄️ 2025年1月29日 (三) 06:33 (UTC)
- 括註在「××(……)是◯◯作品」定義句中占三分之一或以下比較合宜。然而絕大多數非中文作品的括註遠超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三,頭重身輕嚴重,可謂中文維基百科舉世獨有的文字奇觀,足以達到閹割(而非廢除)本模板的地步。本模板閹割到只顯示原文名,對於絕大多數非中文作品,括註比重已經臨界。若有作品括註容納不同譯名之後仍然美觀,仍可使用Template:地区用词介紹。--— Gohan 2025年1月30日 (四) 03:01 (UTC)
- 這「舉世獨有的文字奇觀」還得歸功於中文圈各地譯名的混亂。其他語言文化中難見此現象,確實唯中文圈獨有(深入討論下去就跑題到政治議題去了)。
- 不過這麼說來,{{作品名稱}}和{{地區用詞}}使用效果基本相同,應該考慮的是(±)合併而非(×)删除吧?本來也沒有強制使用此類模板,各憑編者喜好選用即可,不必追求統一。
- 倒是如果資訊框沒有各地譯名資訊的條目,的確可以考慮動用機器人批量添加此資訊以便於維護。--SuperGrey (留言) 2025年2月1日 (六) 07:55 (UTC)
- 説是「中文圈獨有」,但僅中文維基百科如此突出而誇張。{{地區用詞}}不涉人、地、作品等,只指日常事物,其比重尚有可能合宜,不宜合併;{{作品名稱}}如下所説,可將部分統一改爲腳註,作爲便捷的權宜之計。--— Gohan 2025年2月5日 (三) 02:12 (UTC)
- 括註在「××(……)是◯◯作品」定義句中占三分之一或以下比較合宜。然而絕大多數非中文作品的括註遠超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三,頭重身輕嚴重,可謂中文維基百科舉世獨有的文字奇觀,足以達到閹割(而非廢除)本模板的地步。本模板閹割到只顯示原文名,對於絕大多數非中文作品,括註比重已經臨界。若有作品括註容納不同譯名之後仍然美觀,仍可使用Template:地区用词介紹。--— Gohan 2025年1月30日 (四) 03:01 (UTC)
- 就我的观察,如果音标、原名等括注过长,英维都会放在脚注。应该让中维的编者有这种默契,否则就讨论如将大于定义句1/3的括注改用脚注。--PexEric💬|📝 2025年1月30日 (四) 15:22 (UTC)
- “模板多余”,话不能这么说,一如WP:重定向成本低廉。如果没这个模板,真要填地区词,编者会被各种转换搞疯的。如上思路,阁下可以为格式手册提案,这个模板暂时也不能废了它。--PexEric💬|📝 2025年1月30日 (四) 15:29 (UTC)
- 支持改在格式手冊提案討論此事。使用腳註也是不錯的方法,但使用與否屬於格式的範疇了,而非廢除此模板可以解決的。--SuperGrey (留言) 2025年2月1日 (六) 08:12 (UTC)
- 比重確是關鍵。將此模板的各地譯名、尾註部分暫時改爲腳註呈現,是可取、便捷的權宜之計或過渡方案。但從太顯眼的首句主語改到太不顯眼的腳註,落差過大、太過激進,機械人遷移至可見度適中的資訊框應當是長遠之計。--— Gohan 2025年2月5日 (三) 02:10 (UTC)
- 英文方面是幾乎所有外文都置於註腳,有時不利於讀者快速查閱。全面改用註腳,亦將產生不小技術負擔(已可以想像多少條目會一夕出現「參考錯誤」云)。本站似不應照單全收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2月13日 (四) 15:32 (UTC)
- 避免腳註,另有一計:將此模板實際所見效果分設為「所在語句字詞」與「各地名稱框」兩部分顯示。不知技術上是否困難?--— Gohan 2025年2月23日 (日) 08:56 (UTC)
- “模板多余”,话不能这么说,一如WP:重定向成本低廉。如果没这个模板,真要填地区词,编者会被各种转换搞疯的。如上思路,阁下可以为格式手册提案,这个模板暂时也不能废了它。--PexEric💬|📝 2025年1月30日 (四) 15:29 (UTC)
- 電子遊戲領域現行格式手冊明確鼓勵在定義句括註原文名和各地譯名的做法,還有專門的訂製模板{{Vgname}}(使用量還不低)。我也在遊戲專題告知此事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2月1日 (六) 07:24 (UTC)
- 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 § 第一句中有,
注意不要在第一句话中加入长长的括号来填入拼写、发音等,这样会使句子难以真正读懂;这些信息应该放在其他地方
。这里虽然没有提及别名,但是个人感觉别名与拼写、发音的性质类似,对于定义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并且对于别名直接使用{{别名重定向}}
即可。 - 作为取代方案,在信息框里使用
{{地区用词}}
可能比较好,效果类似于千与千寻的各地片名。脚注需要对现有条目批量加入{{NoteFoot}}
,并且有点破坏阅读体验,但是我也能接受。--深鸣(留言) 2025年2月18日 (二) 01:27 (UTC)- 贊成格式手冊精神及資訊框方案。--— Gohan 2025年2月23日 (日) 08:57 (UTC)
- 也可以考虑置于引言末段,或者定义句之后如「A是什么什么作品。某译B,某译C。」,不过这样就不好用模板转换了。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PJ:NEW23] 2025年3月7日 (五) 13:53 (UTC)
- 应该也完全可以吧?选择的地区词模式置入
<nowiki/>
就行了。 ——自由雨日🌧️❄️ 2025年3月7日 (五) 14:08 (UTC) - 想過此法。但因設於首段末尾會打斷首段、次段的語意自然順承,故對於不止一段的序言,只可在序言末尾另起一段。如此,似乎比以上計策技術難度更大。--— Gohan 2025年3月26日 (三) 11:00 (UTC)
- 別名(包括原名和各地譯名)之所以放到最前面,哪怕頂著長長的括號也要放到最前面,其作用是用來辨識,即讀者一開始就知道來對了主題,不會感到意外。比如「純鹼」如果不在條目最開始提及,沒有上過初中的讀者可能會疑惑「我要看的是純鹼,你給我放碳酸鈉是幾個意思」😂
- 資訊框總體上也是出現在條目最前面的;註腳本質上也是「別名放在最前面,只是這裡寫不下」,屬於於換一種表現形式。如果認為這兩種表現形式都ok,那去除括號也沒有問題;畢竟如果重新導向做得夠好,讀者能進入正確條目,問題倒是也不大。放到末尾另起一段就比較像百科介紹,而不是辨識作用,這還不如在正文的作品發行部分介紹。--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3月26日 (三) 12:45 (UTC)
- 支持,相比動漫作品等不统一的譯名(有唯一外文原名),技術領域的條目的別名尤其多且不统一,放在脚注可能会让读者认为没找到相应的条目。--内์์์์์์์存๎๎๎๎溢出์์์์์์์的๎๎๎๎猫瞄?喵! 2025年4月21日 (一) 02:17 (UTC)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工具书常会将别名放首句(定义句)後面,我认为这是用于平衡“辨识条目主题”和“尽早给出定义”的好方法之一。我个人的偏好是别名数小于等于2时紧跟在标题词後,否则则置于信息框或首句後。当然,非重要别名(如罕用又称、已弃用很久的曾称等)不需要这么做,在正文提及即可(这裏讨论的“地区词”是重要别名)。 ——自由雨日🌧️❄️ 2025年3月26日 (三) 12:50 (UTC)
- 「澳洲」、「單車」等常見名稱視爲重要別名/主名尚可理解,作品、人物的別地譯名一般難以視作重要別名。--— Gohan 2025年3月28日 (五) 10:17 (UTC)
- 应该也完全可以吧?选择的地区词模式置入
- 模板如何處置尚待達成共識,不過似乎可得初步可行共識:「條目首句正文一般不應以括註、名稱輸入支援模板或其他形式,羅列作品的各地中文或非原文譯名,除非相應括註(整體)等公認短小精悍。」但不鼓勵對象是否擴及人物,不鼓勵範圍是否擴至非原名的轉寫、(非生僻字)拼音等,有勞各位答覆響應。定論成型之後,可望修改相關方針指引,並準備建立一個包含以上初步共識、建議的替代做法、邀請到此討論有關模板前途的連結在內的頂註模板,供以在有關名稱輸入支援模板置頂提醒。--— Gohan 2025年4月6日 (日) 04:55 (UTC)
- 总体上不反对这一精神,尤其是我确实也认为目前有大量条目首句别名过多过长(包括“有待响应”的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条目);但亦有些担心“一般不应,除非公认短小精悍”或许条件过强。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6日 (日) 16:16 (UTC)
- 約束條件如何是好?--— Gohan 2025年4月8日 (二) 09:04 (UTC)
- “若别名(包括外文名称和中文别名整体)数量较少、长度较短,则可写在首句;若数量较多、长度较长,则不应写在首句”?(即“平等地分类讨论”而非“预设一般不应”。)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8日 (二) 09:08 (UTC)
- 可以長度爲準,與數量若是或然關係則不妥。別名若只1個而過長,也不應寫在首句。例如某些中譯書名「全名」,全網幾乎只有維基百科或鏡像網站可見;如此這般的唯一別名,也不應寫在首句。「外文名稱」如果不限制原名,亦可接受。--— Gohan 2025年4月8日 (二) 09:25 (UTC)
- 我本意是倾向“和”关系,即“数量少且长度短”可写、“数量多且长度长”则不应写,其他两种情况(数量少但长度长、数量多但长度短)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英维的括注中的en:MOS:ALTNAME是以数量为标准的),另阁下说的“全名”情况我肯定是倾向不应写的。“外文名称”若是不限制原名的话,我担心诸如流经七八个国家的河流(且各语言拼写不同)可能会带过多原名?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8日 (二) 09:40 (UTC)
- 原意只想限制「譯名」,若不止於「譯名」,那麽確有必要細緻區分重要別名與非重要別名。就別名占據兩行的英維圖例而言,化學物質的學名、通稱等確是重要別名,可以占據首段正文空間;但是本話題較多討論的(作品)譯名則不然,不足以占據首段正文兩行。如果提案不管作品、人物、地方譯名之外的別名,就不必想得複雜。(任何人自取的漢名亦非譯名,與物質名同樣不受限)至於原名,可限定在一至兩個,否則受限。--— Gohan 2025年4月8日 (二) 10:10 (UTC)
- 也可,若局限在作品/人名/地名,不反对仅以“长度”为标准。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8日 (二) 10:36 (UTC)
- 原意只想限制「譯名」,若不止於「譯名」,那麽確有必要細緻區分重要別名與非重要別名。就別名占據兩行的英維圖例而言,化學物質的學名、通稱等確是重要別名,可以占據首段正文空間;但是本話題較多討論的(作品)譯名則不然,不足以占據首段正文兩行。如果提案不管作品、人物、地方譯名之外的別名,就不必想得複雜。(任何人自取的漢名亦非譯名,與物質名同樣不受限)至於原名,可限定在一至兩個,否則受限。--— Gohan 2025年4月8日 (二) 10:10 (UTC)
- 我本意是倾向“和”关系,即“数量少且长度短”可写、“数量多且长度长”则不应写,其他两种情况(数量少但长度长、数量多但长度短)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英维的括注中的en:MOS:ALTNAME是以数量为标准的),另阁下说的“全名”情况我肯定是倾向不应写的。“外文名称”若是不限制原名的话,我担心诸如流经七八个国家的河流(且各语言拼写不同)可能会带过多原名?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8日 (二) 09:40 (UTC)
- 可以長度爲準,與數量若是或然關係則不妥。別名若只1個而過長,也不應寫在首句。例如某些中譯書名「全名」,全網幾乎只有維基百科或鏡像網站可見;如此這般的唯一別名,也不應寫在首句。「外文名稱」如果不限制原名,亦可接受。--— Gohan 2025年4月8日 (二) 09:25 (UTC)
- “若别名(包括外文名称和中文别名整体)数量较少、长度较短,则可写在首句;若数量较多、长度较长,则不应写在首句”?(即“平等地分类讨论”而非“预设一般不应”。)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8日 (二) 09:08 (UTC)
- 約束條件如何是好?--— Gohan 2025年4月8日 (二) 09:04 (UTC)
- 总体上不反对这一精神,尤其是我确实也认为目前有大量条目首句别名过多过长(包括“有待响应”的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条目);但亦有些担心“一般不应,除非公认短小精悍”或许条件过强。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6日 (日) 16:16 (UTC)
修訂提案
[编辑]-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本來不想大幅改寫原文,但是融合非方針指引的MOS:序言的WP:ALTNAME與以上初步共識實在困難,不得不重寫。除以上共識外,顯著改動如下:
- 去除英維原有而不合中文實際的要求,例如:
- 「
重要的別名也應當在條目裡有所表述……這些別名可以是另類的串字組合
」異體字、另類的拉丁字母的串字組合一般不值在中文百科全書序言甚或第一段、第一句一提,除非其本名與通名恰有異體之差等。
- 「
- 去除英維現無、中維用戶逕加或錯譯、且不切實際或不當暗示的要求,例如:
- 「
地方……條目……第一行中……過去的名稱(包括白話文未正式推行前所用的名稱)應該清楚地表示出來,比如:(舊稱:XXX)
」:千年古城等地方舊稱或許多達十數個,在第一行中清楚地表示出來顯然不當。 - 「
人名(特別是外語人名)……會把任何未被條目標題採用的名字和縮寫的名字都寫進導言裡
」:一個人不同譯法、長短的名字(包括縮寫)或許多達數十個,全部寫進導言裡顯然不當。 - 「
由當地官方所給出而又廣泛應用於中文的名稱則除外
」與「As an exception, a local official name different from a widely accepted English name should be retained
」意思截然相反,嚴重錯譯,導致不常用於中文的正式原文本名無法在首句保留。
- 「
- 改寫對接與已有內容重複或涉嫌離題的要求,例如:
- 「
雖然Wikipedia:命名常規建議使用中文,但某些情況下條目主題的外文名稱會在漢語來源中經常出現(如JavaScript),在此情況下,使用外文名稱也許會是適當的。
」
- 「
- 融匯英維其他章節的精神,例如:
- 「
Do not include non-English equivalents in the text of the lead sentence ……for particularly lengthy names, as this clutters the lead sentence and impairs readability.
」
- 「
- 兼容NC:先到先得有關「註明別名」的要求。
由此重寫並擬立為指引的WP:ALTNAME如下:
別名
![]() |
條目主題的重要别名應當在條目裡有所表述,常在第一句或第一段介紹,例如不同於條目標題的本名、生物學名、化学式,廣爲中文圈各地(所屬領域)常見的舊名、簡稱、化名、漢人表字等。
無足輕重的別名不應列於條目序言或第一段。
而作品、人物、地方等類各地不同譯名一般對於外地讀者不甚重要,亦非微不足道,應在其主條目中列明;諸如此類不輕不重的別名可列於資訊框,一般不應以括註、名稱輸入支援模板或其他形式羅列在條目第一句正文,除非相應括註(整體)或表述公認短小精悍。
若有別名關涉條目部份文段,可於相應切題文段介紹,這比僅在序言提及較為適切;例如一個現名亞馬喇前地的地方舊稱「銅馬廣場」,可寫入歷史背景文段。別名若有許多,可列於資訊框,亦可置於一個名爲「名稱」之類的章節加以列述,進而從條目第一句中割捨不甚重要的別名或過長的名稱。
總之,編者需要在「比重得宜、簡潔易讀」與「儘早提供重要資訊」之間,取得平衡。
非中文別名 本頁「外語名稱」章節已列明建議(及不建議)在條目首句标注的各類外文名称。一般而言,不建議在條目首句标注的此等外文名称亦不甚重要,不建議在條目序言或第一段正文列出。
第一句用例 條目主題的重要別名可在條目第一句以括註列出,或者在第一句或後文中直接表述。如何書寫應當遵照當今百科全書界慣例,反映社群共識,切合個案實際。第一句的範例如下:
(建議在條目首句标注的)外文別名若非起首且不常用於中文文本,在第一句一般宜以括弧括住。
参考資料
- ^ 但纯净的水会略带蓝色,详见:Braun, Charles L.; Smirnov, Sergei N. Why Is Water Blue? (PDF).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93, 70 (8): 612–614. Bibcode:1993JChEd..70..612B. doi:10.1021/ed070p612.。
- ^ Booker, M. Keith.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Science Fiction Cinema. Historical dictionaries of literature and the arts. Rowman & Littlefield. 2020: 390. ISBN 978-1-5381-3010-0.
變動:
- 因應意見,刪去「
;如果確有不止一個非中文名稱建議在首句标注,而且分屬不同語言,若在同一括註中,則應以分號隔開
」。2025年4月16日 (三) 10:44 (UTC) - 「
非中文名稱若不常用於中文文本
」改爲「外文別名若非起首且不常用於中文文本
」。因應意見,去除「、化学符号
」。2025年4月17日 (四) 04:56 (UTC) - 因應意見,調換原第2、3段位置。另外,從重要別名的舉例中去除「
、俗稱、綽號
」,並改「漢人字号
」為「漢人表字
」。2025年4月17日 (四) 10:01 (UTC)
又因「註明別名」與Wikipedia:命名常规或其NC:先到先得無關,若將上文立爲指引,則可從以下Wikipedia:命名常规#先到先得第一段中移除有關「註明別名」的重複要求:
若對以上修訂兩處選址無異議,隨後可向兩處討論頁發出討論通告。另針對作品、人名等輸入支援模板,制定頂註模板以供置頂提醒:
以下模板一般不應用於首句羅列譯名 |
— Gohan 2025年4月16日 (三) 09:48 (UTC)
- 我怀疑“莎翁”是否属重要别名,似乎少在“当今百科全书”(乃至其他可靠来源)中看到这一名称。另,“
分属不同语言,若在同一括注中
”我不太希望规定必须以分号隔开(我倾向由编者自行选择),尤其是若後面又有生卒日期需要标注,外文之间已经用了分号,外文和生卒日期间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最後,下方似乎有引用错误。)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16日 (三) 10:04 (UTC)- “莎翁”似乎爲人熟知,常見於其書及論文、講座、電影等相關事物,況且一時難以覓得擁有比“莎翁”更重要的中文別名而又著名的洋人爲例。後一要求承自原文,已刪去。— Gohan 2025年4月16日 (三) 10:44 (UTC)
- 我过去学的教材,似乎“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基本同义(一般用“化学式”一词)——不论是否属于,应该无需同时将这两个例子写出来。而後半句,参考《学术出版规范 科学技术名词(CY/T 119-2015)》,(常见的)“旧名、简称……”等列举项中我认为还应列出“全称”和“又称”标题因NC:常用名称等而使用简称的情况很常见。另邀请@魔琴。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16日 (三) 11:10 (UTC)
- 已去除“化学符号”。(常见的)“全称”如以「科学技术名词」為前置定語,未嘗不可;若不限定於「科学技术」,即使限定於「常见」,恐怕仍會被曲解濫用為「本名非中文的中譯全名屬於重要別名」。至於“又称”,如無釋義,難以釐清與「別名」有何不同;該規範所述「
又称 alternative term 与规范名词并存,但不推荐使用的科学技术名词。
」,「又称」包含「不推荐使用」之説在中國大陸科學技術界之外存疑,「alternative term」與「alternative name」中「alternative」無異,「term」與「name」顯非“又称”與「別名」之別。況且,重要別名的舉例已經不少,「例如」、「等」也表明不限於範例,不必大包大攬。— Gohan 2025年4月17日 (四) 04:56 (UTC)- 有道理,认同保持目前版本。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17日 (四) 06:11 (UTC)
- 已去除“化学符号”。(常见的)“全称”如以「科学技术名词」為前置定語,未嘗不可;若不限定於「科学技术」,即使限定於「常见」,恐怕仍會被曲解濫用為「本名非中文的中譯全名屬於重要別名」。至於“又称”,如無釋義,難以釐清與「別名」有何不同;該規範所述「
- 第一段仅写了“重要别名常在第一句/第一段介绍”,而未提及“不介绍”,且举例较多,我担心可能无法有效起到限制在首句罗列大量非重要别名(如罗列非重要俗名)的现象。或许可将第三段跟于第一段之後?(逻辑上应该是:“条目的重要别名应列出,常在首句/首段介绍。无足轻重的别名不应列于首句/首段。特别地,对作品人名地名等译名而言,……”即“重要的在首句/首段介绍,不重要的不在首句/首段介绍”是大规则,而作品等译名是特别拿出来强调/举例的案例)。另外,顶注模板中“以下模板”可能应写成“本模板/该模板/此模板”?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17日 (四) 06:11 (UTC)
- 原有邏輯是重要度從重到輕。調換亦可,已完成。「本模板」原是起意想法,但有可能被誤解為指顶注模板自身,故需避免歧義。— Gohan 2025年4月17日 (四) 10:01 (UTC)
- 提案已有共識且在7日內無新意見,即刻起公示7日。— Gohan 2025年4月24日 (四) 07:11 (UTC)
- 兩處方針、指引修訂提案公示期滿,無異議通過。— Gohan 2025年5月1日 (四) 09:54 (UTC)
-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模板處置
[编辑]下方繼續研議此類模板前途。— Gohan 2025年5月1日 (四) 09:54 (UTC)
- 我建議先給出一個相關模板的列表,然後看看能不能把那些模板弄成定製資訊框,最後把被改成定製資訊框的模板全部subst掉,以徹底解決掉那些模板。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5月1日 (四) 11:52 (UTC)
- 此法似乎較不突兀,閣下不妨著手訂製。— Gohan 2025年5月6日 (二) 03:47 (UTC)
- @神秘悟饭。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5月2日 (五) 08:31 (UTC)
- 依據有關分類,作品、人物、地方類行內地區詞轉換模板有:
- 較多用於以上類別的行內地區詞轉換模板有:
- --— Gohan 2025年5月2日 (五) 08:54 (UTC)
- 第1段的模板組也許可以加入這個:Template:Engname--竹林下小徑,月光映一葉 2025年5月2日 (五) 09:18 (UTC)
赞!:多謝補充。--— Gohan 2025年5月2日 (五) 09:27 (UTC)
- 不過此模板似乎只用於顯示英文名,英文名若爲本名或其他重要別名則不受限制。--— Gohan 2025年5月2日 (五) 09:29 (UTC)
- 游戏专题开了讨论。--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5月2日 (五) 10:59 (UTC)
- 第1段的模板組也許可以加入這個:Template:Engname--竹林下小徑,月光映一葉 2025年5月2日 (五) 09:18 (UTC)
- 建議將此類模板改為腳註顯示,參考en:Template:Nihongo foot。--Nebulatria È tra le braccia del Padre. 2025年5月5日 (一) 09:17 (UTC)
- (未分節的)上方不乏反對腳註顯示的意見。— Gohan 2025年5月6日 (二) 03:47 (UTC)
- 按我的理解,可以在序言章节末尾放置行内地区词转换模板?只需要把【當前显示译名】和【原文】去掉即可?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5日 (一) 21:50 (UTC)
- 您的意思是人手逐一移動抑或是已有開頭模板自動設在序言末尾?若是後者,不妨設計一試,不少人或許不易想象其效果。— Gohan 2025年5月6日 (二) 03:4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