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鼓励新手

![]() |
![]() | 本頁簡而言之:帮助新手完成在维基百科的第一次编辑,迈出第一步。如果新手在编辑草稿或修复条目时出现失误或不当操作,应及时给予帮助。新手的成长对维基百科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
维基百科的参与难度,尤其对初来乍到的新手而言,远超普通社交平台或知识社区。维基百科的新手们既需要拥有基础的学术能力去完成对条目的文献引用与规范写作,还需要尽快地学习并掌握维基标记语言或可视化编辑器的操作逻辑。然而更棘手的是维基百科社群的隐形门槛:成百上千个包括方针、指引在内的社群共识,更存在着需要长期观察才能领会的不成文惯例,甚至需要适应社群某种意义上奇怪迥异的氛围。
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日常运作中,IP用户日均贡献数千甚至数万次编辑,而其中的部分IP用户在编辑过数次后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注册账户,成为维基百科的新成员。对于资深编辑尤其是具备反破坏经验的维基人而言,判断这些IP和新用户的编辑动机是否属于蓄意破坏相当容易,一旦发现,这些维基人会依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处理。但如果只是因尚未适应维基百科的编辑规范和方针,每个维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虽然绝大多数维基人公开倡导“帮助新手”,但真正持续参与新手支援工作的编辑者并不多。
社群指引规定,“不要伤害新手”(别咬新手),但这并不够。我们必须超越方针,尽可能帮助和鼓励新手参与,以推动维基百科的良性发展。
为什么?
[编辑]
一言蔽之:维基百科需要新鲜血液。 若离开的人数大于加入的人数,维基百科迟早会陷入封闭然后社群高度老龄化,继而死亡。即使有一些维基人愿意苦苦支撑,最终也只会让维基百科看起来像个了无生气的僵尸。
对于中文维基百科来说更是如此。自中国大陆封锁维基媒体(维基百科是维基媒体计划的一部分)后,中维社群活力大受打击;2021年维基媒体基金会取缔了中国大陆维基人用户组后,更是导致大量中国大陆维基人的出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封锁和基金会行动是否合适我们暂不评价,但事实如此,中文维基百科的活跃维基人数量实在过低。如您所见,这个月参与编辑的用户只有6,845名,自2021年以来的延伸确认用户只有4,779名,很多板块如傀儡调查的案件数天数周甚至数个月无法解决,只能长期搁置。是管理员怠惰吗?不,中维管理员有的已经在超负荷运转了。是社群提交的案子太多吗?并不是,如您所见,相较于英文维基百科,中维的板块已经能算是静如死水了。
作为个体的我们,很难改变什么宏观的事务。历史的一粒尘埃,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泰山压顶。既然如此,眼下就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我们力所能及地改变这一切:鼓励新手,帮助新手。
怎么做?
[编辑]多注意在新条目审核编辑条目的新手。若他们遇到问题,应尽快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多数新人第一次提交条目几乎是必定会被拒绝的,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引用、怎么引用可靠来源,不知道维基百科的行文规范,不知道版权协议,不知道维基百科是什么与不是什么。因此,适当地帮助新手快速地熟悉维基百科的方针和共识是很必要的。方针如此之多,肯定不是一句两句能讲清楚的,因此需要为他们作必要的说明,如,
“感谢阁下参与维基百科。您提交的条目在几分钟前被在下移动至草稿。您的条目似乎不满足收录标准的最低要求。维基百科要求内容可供查证,因此在下建议您添加合适的来源引用到文中。”
当然,资深的维基人可以轻易地看出这个“新人”是真的愿意在维基百科贡献条目还是三分钟热度,或者干脆就是随手不知从哪粘贴来的资料甚至就是来捣乱和打广告的,因此上述详细地指导建议只提供给那些看起来确实想编写条目的新人,正如论述《朽木不可雕》所述,“有些惹麻烦的用户根本不愿改变自己,而且社群精力有限,所以不应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他们身上。”

引导、鼓励、让新人学习,而不是教育新人。虽然我们不必以教导者自居,但恰当的指引能有效激发新人潜力。维基百科不是中学校园,有一个年过五旬的老教师拿着戒尺要求你背诵并默写五大支柱。每位愿意为维基百科贡献的编辑都值得珍视,而相对应愿意为维基百科做出贡献的编辑不需要被教育,但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新人可加快他们的成长。比如,当新人提交的条目通过了新条目推荐时,可以赠送其一枚新人星章或创建条目星章,并顺带用三明治原则(开头祝贺,接着给予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最后再次鼓励并祝福)回顾并引导新人在维基百科的编修之路。 新人在编辑既有条目时,有时难免会因为不合要求而被回退。若是回退较小的修改,只需在编辑摘要做出说明即可。但若新人投入了大量心血补充内容,直接回退容易打击积极性,所以最好在回退后前往其用户讨论页,礼貌指出内容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附上相关编辑方针作为参考。若有余力,亦可亲自对条目进行修订,这也可以为愿意去学习的新人提供一个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