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公共交通路線條目指引
![]() | 本頁是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或流程的草案。 該草案可能仍在草議中、討論中或正在達成共識以便通過。 |
維基百科收錄交通路線相關主題,包括鐵路線、公共汽車線等公共交通路線皆可作為條目建立的對象。然而,在為交通路線建立條目前,編者應先尋找若干具可靠性、獨立性且屬於第二手来源的資料,以證明該主題符合收錄標準。一方面,收錄標準決定是否有必要為某主題設立獨立條目;另一方面,若能證明符合標準,亦代表有足夠優質來源支撐,足以撰寫出完整且具中立性的內容。確認收錄標準無虞後,即可著手撰寫條目。
條目在介紹路線時,不應僅列舉總站電話號碼與地址,而應如同可靠來源般,清楚說設開設背景、路線技術規格與路線特徵。維基百科並非交通迷的資料收集平台,應避免陷入過度細節,確保內容具有百科全書的深度與廣度。
以下介紹交通路線條目中可能使用的內容結構,請依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與調整。如有疑問或建議,歡迎至討論頁面交流意見。編者亦可參閱WP:更優秀條目寫作指南以提升條目品質。
訊息框模板
[编辑]訊息框是呈現主題關鍵資訊的表格,於桌面版多位於條目右上角,行動版則緊接導言段落之後。交通路線的訊息框通常包含路線名稱、營運商、營運里程與圖像等資訊,具體內容可依交通工具類型略有不同。與所有訊息框相同,交通路線訊息框應避免填入過於細瑣的資訊,以維持條目整潔性與可讀性。
您可以在Category:交通信息框模板找到合適的模板。鐵路路線通常使用{{Infobox rail system-route}}
或{{Infobox rail}}
,而公共汽車路線則多採用{{公共汽車路線基礎資訊}}
等模板。詳細用法請參見各模板所附的文檔說明。
導言
[编辑]導言應精要概括條目的核心內容,簡述營運單位、服務範圍、通車年份等基本資訊。如路線屬於某特定系統、屬延伸路段或重要支線,也可於導言中簡單交代,以利讀者快速掌握主題背景。
背景與概述
[编辑]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開發背景與緣由,說明其是否因應城市發展、運輸需求增加、政府政策推動或營運策略調整而規劃建設,並可補充規劃過程中的關鍵考量與階段性目標。若該路線已停止營運,亦應交代廢除決策的背景因素,如運量下滑、維護成本過高、重大災害影響或已有其他替代方案等。此外,可說明該路線在整體交通系統中的定位與功能,或其在營運歷史中的角色,例如是否為該系統首條通車路線、工程分期計畫、路線延伸計畫、改善/改建計畫,或對城市交通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
路線與車站
[编辑]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起訖點、行經範圍與主要站點,並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包括總站數、平均站距,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透過這些資訊,能夠清楚展現路線的基本架構與服務方式。
使用車輛
[编辑]本段應介紹該路線所使用的營運車輛,包括主要型號、現役車種與退役車輛等資訊。相關內容應依據可靠來源撰寫,不應使用私人收藏、網路傳言等未經查證的資料。為維持條目的中立性與可驗證性,應避免僅依賴營運商或監管單位的第一手來源,而應搭配其他次級來源佐證。
參考來源
[编辑]條目必須遵循可供查證的要求,並將對應的可靠來源以內文引用形式來支持條目。
應避免的事情
[编辑]愛好者內容
[编辑]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請勿將車牌、車隊編號、車廠等瑣碎資訊加入條目內。條目不應存在任何原創研究的內容。如果有必要,可以移到維基教科書、維基學院等其他維基計劃,又或者到其他專門的Wikia撰寫。
大量的短條目
[编辑]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
過多的圖片
[编辑]請勿於條目內放置各車號的照片,於資訊框模板一張代表即可,其他照片則放入共享資源並於底下納入共享資源連結導引。
大量的粗體與文字上色
[编辑]請勿於條目內為文字過多粗體與上色,行駛路線、領牌車號、特殊備註等,如路線有顏色區分需求請使用表格填色,不要為每個路線名上色。
路線範例 | |||||
路線色 | 路線 | 經營業者 | 起站 | 經由 | 迄站 |
---|---|---|---|---|---|
0左 | 府城客運 | 臺南火車站(北站) | 臺南轉運站 永華市政中心 |
臺南火車站(北站) | |
0右 | 府城客運 | 臺南火車站(南站) | 永華市政中心 臺南轉運站 |
臺南火車站(南站) | |
1 | 府城客運 | 臺南火車站(南站) | 喜樹、灣裡 | 茄萣成功橋 | |
2 | 府城客運 | 崑山科技大學 | 台南公園 | 白鷺灣社區 |
備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