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
歡迎打開時間之門!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大英國協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大英國協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梁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馬歇爾計劃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戰歐洲戰場勝利後,美國憑藉其在二戰後的雄厚實力,為幫助其歐洲盟國恢復因世界大戰而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並同時抗衡蘇聯和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進一步滲透和擴張而提出此計劃。該計劃因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但事實上真正提出和策劃該計劃的是美國國務院的眾多官員。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

軍事衝突

眼鏡蛇行動
眼鏡蛇行動

眼鏡蛇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戰役期間,美國第1軍團D日8週之後,發起進攻的行動代號。美國陸軍中將奧馬爾·布萊德雷的意圖是趁德軍集中注意力應付英軍和加拿大軍在卡昂的軍事活動時,利用對手的分心和戰線上的不平衡,突破面對他的部隊的德軍防線。一旦一條走廊被建立起來,第1軍團屆時將能夠推進到布列塔尼,迂迴德軍兩翼和清除諾曼第灌叢農村對自己部隊推進的障礙。經過進攻開始時緩慢的進展後,德軍的抵抗崩潰,被擊潰部隊的殘餘邊戰邊逃到塞納河。由於缺乏資源,以應付這種情況,德軍的反攻未能成功,而整個諾曼第防線也崩潰了。眼鏡蛇行動,連同同時由英國第2加拿大第1軍團的進攻,確保了盟軍在諾曼第戰役的決定性勝利。


克里特島戰役
克里特島戰役

克里特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臘戰役的一部分,爆發於希臘克里特島的戰事。戰鬥開始於1941年5月20日早上,德國發動代號「水星行動」的軍事行動,空降入侵克里特島。防守該島的為希臘抵抗軍及盟軍。經過首天的戰鬥,德軍承受了極高的傷亡,卻沒有到達任何一個戰略目標。第二天,由於盟軍方面的通訊出現問題,導致盟軍指揮官無法及時掌握戰況,致使島上西面的馬萊邁機場落入德軍手中,令德軍得以大量空運增援部隊,在數量上壓倒盟軍並最終完全控制克里特島。克里特島戰役在三個方面都是空前的:它是歷史上首次的大規模空降作戰;它是盟軍首次利用被破譯的德軍恩尼格瑪密碼機獲取情報的作戰;它是德軍首次遭遇當地平民大規模抵抗的戰役。受到這次軍事行動中空降部隊的巨大傷亡影響,希特勒禁止德軍今後任何大規模的空降作戰行動,盟軍卻對空降兵的潛力印象深刻並開始積極組建自己的空降部隊。

武器裝備

四號戰車
四號戰車

四號戰車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與專門執行反戰車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在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逐漸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四號坦克因所使用的技術較為成熟而比三號坦克有更大的改良空間,因此被改造成主力戰車供給裝甲師使用。此時的四號坦克的質素比盟軍大部分坦克更佳,甚至被盟軍的士兵稱為四號特殊型。四號坦克較大的改良空間亦使其經常被改造,成為用途最廣泛的坦克,既有改造為突擊砲驅逐戰車,也有改造為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從投產至二戰結束,德國共製造了逾8,800輛四號坦克或其改造型。四號坦克參加了幾乎所有戰役,而且表現出相當的可靠性,沒有像豹式坦克初期型號有大量的技術問題,被德軍裝甲兵暱稱為「軍馬」。

海上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美國戰間期設計的航空母艦,前後一共建造3艘,是繼列星頓級遊騎兵級航空母艦後,美國設計的第三款艦隊航空母艦。約克鎮級的設計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倫敦海軍條約的噸位限制,然而相比起上一代的遊騎兵級,約克鎮級更適用於美國海軍的戰略及戰術運用,既可搭載大量飛機,同時享有優越的速度與續航距離,只是水下防禦有所不足。首兩艦約克鎮號企業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服役,而三號艦大黃蜂號則在裁軍條約失效後趕工建造,趕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服役。在艾塞克斯級於1943年底服役前,約克鎮級一直是美國海軍於太平洋的中堅部隊,其中約克鎮號及大黃蜂號均在此段時間戰損沉沒,而企業號則參與了太平洋戰爭大部分的戰鬥,在戰後封存多年,最終拆解。

航空武器

胖子
胖子

胖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日本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的代號,這是繼小男孩原子彈後第二個投入戰爭使用的核武器,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順利核爆的裝置。它長3.25米,直徑五英呎,重4,545公斤。最早原本是將原子彈投擲目標設在小倉市,但是由於當地上空的天氣過於惡劣而只好改在長崎。1945年8月9日,即廣島首枚原子彈爆炸後3天,由查理士·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博士卡」在長崎上空9,000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11時02分,在550米高度爆炸。其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2.1萬公噸的TNT烈性炸藥,即大概為8.4 ×1013 焦耳,比投擲在廣島的首枚原子彈稍多。儘管炸彈偏離預設的起爆點而沒有達到其最大殺傷力,但是估計有40,000人在和爆炸第一時間便瞬間死亡,另外還造成25,000人輕重傷。

二戰拾遺

二戰歷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蔣中正
蔣中正

蔣中正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中華民國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橋鎮,生於清朝浙江省寧波奉化縣溪口,逝世於中華民國台北市的住所士林官邸內。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他是唯一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台灣的近代中國領導人。蔣中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毀譽兼有的人,人們對他評價趨於兩極化。蔣中正留下文字極多,但許多文章由蔣之文學侍從陳布雷陶希聖等代筆,如《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主要內容收入《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軸心國傳記

卡爾·鄧尼茲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先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潛艇艦隊總司令、海軍總司令、納粹德國聯邦大總統和武裝力量總司令之職。鄧尼茲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擔任潛艇艦長,而後在兩場大戰的戰間期中建設與訓練海軍潛艇部隊,更以自己的經驗加以改良,搭配戰略規劃、通訊與協調攻擊衍生出潛艇戰術——「狼群戰術」,在橫亙大戰全期的大西洋海戰中指揮潛艇艦隊,為德國海軍立下赫赫戰功。與海軍水面艦隊表現不佳的情況相對的是潛艇的活躍,因此在注重前者的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請辭後,希特勒任命鄧尼茲繼任其職。由於長久共事所取得的信任以及戰爭末期納粹領導階層的背叛,希特勒在遺囑中任命鄧尼茲為其繼承人,身兼總統與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鄧尼茲擔任其職位約20多天,指揮德軍向同盟國投降。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於1956年釋放。

二戰分類

分類拼圖
分類拼圖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