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第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法國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着英吉利海峽的灘頭全長有8公里,東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才結束。此海灘對盟軍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盟軍能夠控制這片海灘,那麼海灘東部的英國登陸部隊與海灘西部的美國登陸部隊就能會師,這樣的話可將整個諾曼第前線從零散的灘頭陣地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軍的作戰計劃中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美國陸軍,盟軍計劃派遣兩股部隊分別進攻此海灘的東西兩部分,而美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灘頭。德軍的計劃是利用海灘上的大量據點,在盟軍登陸部隊上岸之前就將其擊退。出乎意料的是,盟軍的作戰計劃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實現。但倖存下來的小股登陸部隊還是在當天戰鬥結束時建立了兩個互不相連的小陣地。由於內陸的德軍力量相對較弱,因此盟軍通過逐漸擴大這兩個陣地,還是達成了原計劃中的目標。
史太林格勒戰役
史太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場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史太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着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着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這次保衛戰的成功,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四行倉庫只與英美租界相隔一條蘇州河,因此就將整個戰鬥展現在了西方世界面前。這進一步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但並沒有如蔣中正所希望的那樣給中國抗日戰爭帶來實質性的國際支援。四行倉庫經過改建後現今仍然存在,部分空間被改為紀念館用來紀念四行倉庫保衛戰。
74號反坦克手榴彈
74號反坦克手榴彈俗稱粘性炸彈,是一款英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設計和生產的手榴彈。它是其中一種為英國陸軍和國土警衛隊而開發的反坦克武器。由於英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失去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它此時便成為一項替代品,以解決反坦克炮數量不足的問題。74號反坦克手榴彈由第一防衛司設計,它內部有一個盛載硝酸甘油的玻璃球,其表面被糊上了強力粘合劑,用以固定於金屬外殼上。該手榴彈的設計有幾處缺陷。當使用者拉出手榴彈手抦上的針,外殼會一分為二而露出玻璃球,另一支針將啟動爆炸機制。使用者然後需要將它放上敵方坦克或其他載具,亦必需用少許力以打破玻璃球。測試時,它不能粘附佈滿灰塵和泥土的坦克。再者如果使用者不小心拉出它手抦上的針的話,玻璃球很容易就會粘上制服。它的主要使用者是國土警衛隊,但在北非的英國和英聯邦軍隊亦有使用,在新幾內亞戰役亦有被澳大利亞陸軍採用。法國游擊隊亦有使用。
企業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七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企業號在1934年開始建造,在1936年下水,並於1938年服役。在1940年編入駐太平洋的戰鬥部隊,企業號參與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重要戰鬥,最後在1947年退役停放。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曾稱讚企業號為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佳象徵,並請求政府將企業號如同憲法號一樣永久保存,然而企業號在戰後多次的捐贈計劃都因故失敗。而企業號最終在1958年拆解。在老兵的強烈要求下,海軍將在同年開始建造的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以資紀念。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是美國波音為美國陸軍航空軍製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和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