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题
欢迎打开时间之门!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共和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共和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过规模最庞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广泛的全球性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组成的同盟国,以及由德国日本意大利军国主义国家所组成的轴心国集团,在战争进展到最为激烈时全世界有近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这次战争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整整有超过1亿多名军事人员被动员并参与这次军事冲突,并且估计有19亿以上的人口因而被卷入战争之中。主要的参战国纷纷宣布进入总体战状态,几乎将自身国家的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之上,同时也将民用与军用的资源合并以方便统筹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部总计造成将近5,000万至7,200万人因而死亡,占了当时世界总人口(约19亿7千万)3.18%左右的比例,这也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了人类历史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此外根据估计在战争期间导致近13,850亿美元的钱财损失,并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则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坏。

尽管在战争爆发前由于主张军国主义之轴心国集团的举动各地便爆发不少军事冲突,这包括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爆发的殖民地战争、以及中国与日本展开的军事冲突等,但绝大多数学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导致欧洲战场爆发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战火立刻遍及到欧洲、亚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时交战双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后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而宣告结束,由同盟国集团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争结束后苏联美国分别发展成为超级大国,进而造成之后长达45年的冷战,而为了避免之后爆发这类大规模军事冲突使得世界各国一同成立了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自决风气也促使亚洲与非洲展开许多非殖民化运动,但另一方面欧洲则开始追求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

特色条目

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为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军事冲突

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

突出部之役纳粹德国1944年12月16日西部战线发起的作战。此次作战包含许多支援的次作战,如地板作战狮鹫行动等,这些作战的计划目标是撕裂英美盟军战线、占领安特卫普并包围和消灭盟军四个军,迫使盟军在有利轴心国的条件下和谈。阿登战役是在几乎完全无线电静默的极度秘密情况下计划完成,即使是“Ultra”也未显示任何迹象。更糟的是盟军的过分自信、忙于自己的进攻计划、差劲的空中侦察和相对缺乏战斗经验的美国第1军团提升了突击的效果。盟军的情报部门完全未能察觉即将来临的攻击,而这意料之外的攻击是发生在盟军的强大空军不能起飞的阴天,由德军向盟军防线薄弱部分发起进攻。


英苏入侵伊朗
英苏入侵伊朗

英苏入侵伊朗1941年8月25日至9月17日英国苏联为了确保对伊朗的油田和援苏物资通道安全,联合出兵干涉伊朗的军事行动。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伊朗随即宣布中立。1941年7月18日和8月16日,英苏两国两次联合照会伊朗政府,要求驱逐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人。伊朗政府均未明确表示同意。8月25日凌晨,苏军从伊朗北部入侵伊朗,英军则在伊朗南部登陆。在北方战线,苏军的三支部队分别从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里海南岸、沙赫港入侵伊朗。在南方战线,英军占领了沙普赫尔港、阿巴丹港,并从卡仑河、伊拉克的哈纳根入侵伊朗。9月16日,英苏军队压向德黑兰,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伊朗国王礼萨汗逊位。次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全国的抵抗行动停止。入侵的结果是礼萨国王退位,纳粹德国在伊朗境内的势力被全部肃清或者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苏联肃清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另外一半人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武器装备

恩尼格玛密码机。
恩尼格玛密码机。

恩尼格玛密码机是在密码学史中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确切地说,恩尼格玛是一系列相似的转子机械的统称,它包括了一系列许多不同的型号。恩尼格玛在1920年代早期开始被用于商业,也被一些国家的军队与政府采用过,在这些国家中最著名的主要使用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纳粹德国。德国使用的军用版“德国防卫军恩尼格玛机”是恩尼格玛密码机所有版本中最常被人们提到的版本。尽管此机器的安全性较高,但盟军的密码学家们还是成功地破译了大量由这种机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兰密码学家马里安·雷耶夫斯基杰尔兹·罗佐基亨里克·佐加尔斯基根据恩尼格玛机的原理破译了这种机器的密码。1939年中期,波兰政府将破译此密码的方法告知了英国和法国。盟军的情报部门将破译出来的密码称为ULTRA,这极大地帮助了西欧的盟军部队。

海上军舰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奥里斯卡尼战役。奥里斯卡尼号在1944年于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开始建造,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月下水。海军将奥里斯卡尼号作现代化改建的原型舰,直到1950年才正式服役。改建后奥里斯卡尼号在大西洋舰队短暂服役,然后加入太平洋舰队,参与朝鲜战争。1965年,奥里斯卡尼号开始参与越战,并在战争期间八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直到1975年战争正式结束为止。战争结束后奥里斯卡尼号被重编为多用途航空母舰,舷号改回CV-34。1976年,奥里斯卡尼号退役,在后备舰队封存。海军最后将奥里斯卡尼号凿沉为人工鱼礁,成为现时世上最大型的人工鱼礁。

航空武器

B-17轰炸机
B-17轰炸机

B-17轰炸机美国波音美国陆军航空军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美军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轰炸机的生产合约,当时参与竞争还有道格拉斯格伦·L·马丁,最终波音设计的机型胜出,甚至比陆军航空军原先要求的规格更好。B-17的原型机在一次时坠毁令合约取消,但陆军航空军对波音的B-17设计印象深刻并订购了13架,其后陆军航空军恢复全面量产,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种多用途的飞机,除了在美国陆军航空军中作为轰炸机服役及在皇家空军中作炸弹运输机外,其他国家亦有采用。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B-17是美国陆军航空军对德国工业和军事目标进行日间战略轰炸的主力机种。战后因为结构坚固,有不少被使用为森林消防机,直到1980年代美国还有一批B-17消防机在使用。

二战拾遗

二战历史上的今天

同盟国传记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32任美国总统。他是20世纪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中心人物之一。自1933年1945年,他连续出任四届美国总统,且是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业救济与复苏经济,并成立各种机构如公共事业振兴署国家复兴管理局农业调整管理局等来改革经济和银行体系。虽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美国的经济仍未能完全复苏,但是他所发起的一些计划,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田纳西河谷管理局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仍继续在国家的商贸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他任内设立的一些制度,包括社会安全系统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等,仍保留至今。

轴心国传记

梅普·吉斯
梅普·吉斯

梅普·吉斯,本名赫敏妮·桑特罗席兹,荷兰籍奥地利人,曾于二战期间联同她的丈夫与其他4人,协助安妮·法兰克等8位犹太人的藏匿,以躱避纳粹逼害,到后来安妮等人被捕后,妥善保存安妮于躲藏期间所写的日记,于战后交还安妮的父亲,整理出版成《安妮日记》。随着《安妮日记》受到读者喜爱,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改编成舞台剧,再改编拍成电影《安妮少女的日记》,获1959年3项奥斯卡奖,越是受到注目就越是被质疑。梅普无法接受事实会被曲解,于是到处谈论安妮的故事,与她自身的经历,以驳斥那些否认有大屠杀事件和认为《安妮日记》是伪造的指控。梅普致力于维护法兰克家族遭遇的真相,因此让她获得许多荣耀。

二战分类

其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