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等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和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卡廷大屠杀,又称“卡廷森林大屠杀”、“卡廷事件”或“卡廷惨案”,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此次屠杀起源于拉夫连季·贝利亚的关于处决所有波兰军官成员的提议,正式文档于1940年3月5日由包括约瑟夫·斯大林在内的苏共中央政治局签署批准。遇害人数估计约为22,000人,最常见的数字为21,768人。受害者中约8,000人是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的战俘,其余则是被指控为“情报人员、宪兵、破坏者、地主、工厂主、牧师及官员”而遭逮捕的平民,其中还包括波兰籍的犹太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鞑靼人、白俄罗斯人以及基督教徒和穆斯林。
希意戰爭是義大利王國及希臘王國之間在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4月23日間爆發的軍事衝突,它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巴爾幹戰役的開始,從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干預起,這場衝突被稱為希臘戰役。最早其目的是由於本尼托·墨索里尼想要向阿道夫·希特勒證明義大利為地中海海域的大國,並且藉由戰爭勝利的方式來讓希特勒承認義大利對於南歐地區的影響力。然而這次戰爭最後反而像德國以及同盟國凸顯出義大利軍事實力薄弱的問題,並且迫使得德國必須對於戰事進行干預。在4月23日,包括義大利人在內的停戰協定被訂定,希臘-義大利戰爭正式結束。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該戰事迫使德國因為幫助義大利而延後入侵蘇聯的軍事行動,這使進攻被延後及令德軍面對俄羅斯嚴寒的冬天,進而導致莫斯科戰役的失敗。
沖繩島戰役,代號為“冰山行動”,是在琉球群島中冲繩本島進行的一場戰役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這場戰役在英文被稱為“Typhoon of Steel”。這些代號代表戰鬥之激烈程度、火力之密度及盟軍參戰之戰艦及車輛的龐大數量。該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战争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0,000名士兵被打死或俘虜,盟軍遭受的人員傷亡超過50,000人。同時,數萬名當地平民喪生、受傷或被迫自殺。而在冲繩的戰鬥結束數星期後,原子彈轟炸廣島及長崎導致日本投降。
恩尼格玛密码机是在密码学史中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确切地说,恩尼格玛是一系列相似的转子机械的统称,它包括了一系列许多不同的型号。恩尼格玛在1920年代早期开始被用于商业,也被一些国家的军队与政府采用过,在这些国家中最著名的主要使用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纳粹德国。德国使用的军用版“德国防卫军恩尼格玛机”是恩尼格玛密码机所有版本中最常被人们提到的版本。尽管此机器的安全性较高,但盟军的密码学家们还是成功地破译了大量由这种机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兰密码学家马里安·雷耶夫斯基、杰尔兹·罗佐基和亨里克·佐加尔斯基根据恩尼格玛机的原理破译了这种机器的密码。1939年中期,波兰政府将破译此密码的方法告知了英国和法国。盟军的情报部门将破译出来的密码称为ULTRA,这极大地帮助了西欧的盟军部队。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一號艦。她以漢考克為名,是为了紀念美國獨立宣言第一位簽署人約翰·漢考克。漢考克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1944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漢考克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改建,但改建完后韓戰已經停火。北部灣事件後兩個月,漢考克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多次派飛機到陸上攻擊。此後十一年間,漢考克號一共進行了九次越戰巡航,為美國航空母艦之最。1975年越戰即將結束之際,漢考克號臨時改裝為兩棲突擊艦,參與美國多場撤退行動,在金邊及西貢淪陷前夕,救走多名高棉、南越及美國人員。越戰結束後的翌年,漢考克號從海軍退役除籍,並出售拆解。
B-17轟炸機是美國波音為美國陸軍航空軍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和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戰/Picture/5月9日
蔣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中華民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桥镇,生於清朝浙江省寧波奉化縣溪口,逝世於中華民國台北市的住所士林官邸內。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他是唯一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和台灣的近代中國領導人。蒋中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毁誉兼有的人,人们对他评价趋于兩极化。蒋中正留下文字極多,但許多文章由蔣之文學侍從陳布雷、陶希圣等代筆,如《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主要内容收入《先总统 蒋公思想言论总集》。
阿道夫·希特勒是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為德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919年,希特勒因軍隊任務而認識納粹黨,並在之後不久加入,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23年因啤酒館政變被捕入獄之後,他以泛德意志民族主義、反猶主義、反資本主義及反共主義等宣傳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之後,快速將德國變為一黨專政。希特勒極欲建立納粹,以霸權於歐洲。為達到目的,他以外交政策来主張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及德國的重新武裝。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这次入侵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之後的三年裡,德國及其他軸心國佔領了大部份的歐洲、北非、東亞及太平洋諸島嶼。然而1942年之後,盟軍開始反攻,德軍漸居劣勢。至1945年,盟軍已反攻解放遭德軍佔領的大部分地區。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逼近柏林之時,希特勒與其女友愛娃·勃勞恩結婚並在30日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