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繁简处理/档案1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是否应将“回复”预设简繁转换为“回覆”?

现在是预设转换为“回復”。简化字“復”和“覆”都简化为“复”,个人认为简体中文使用者用“回复”时多为表达“回覆”(即答复)的意义,而多用“恢复”来表达“回復”义。但这也可能只是我本人的使用习惯和所见,故望寻求社群共识。--Austin Zhang留言2021年4月8日 (四) 14:43 (UTC)

就这边也有维护繁简转换软件的经验来说,应当尽可能避免需要消歧义。因此才有上面的意见。另外字词转换应该尽可能维持整个词汇的完整,这样除了人类容易读源代码,亦可方便机器处理。当然回復会比回-{zh-hans:复; zh-hant:復;}-好,尤其就本例来说这么处理就一劳永逸,不会有繁简转换的问题。 --Kanashimi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21:41 (UTC)

重写是否在繁简破坏的范畴

WP:VCC的初衷以及重写页面名称时应否允许转换异体字/繁体字

依据实际上的多数意见提案

现行条文

勿手动转换异体字

尽管异体字间的功能相近,且所代表的意义相同,但手动转换异体字,很可能引发编辑争议,甚至招致编辑战的发生。因此在手动转换异体字之前,请先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现代汉语中或者电脑输入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极少使用的异体字,如“靑/青”、“敎/教”、“囯/国”,这种情况下,将异体字转换为正体字是值得提倡的,反之则视为破坏。因为此类异体字在电脑输入或者现代汉语中极少用到,使用此类异体字不便于阅读。

二是目前现代汉语中仍然有在使用的异体字,此类异体字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或者是在不同的地区,对哪一个字是正体的定义不一样,例如“床/牀”,中国大陆和台湾把“床”视为正体字,把“牀”视为异体字,而在香港则是相反,香港视“牀”为正体,对此类异体字进行手动转换违反了避免地域中心方针。此外,“台/臺”这一对字由于政治原因常常成为修改的对象,由于“台”字虽为俗写,但是在台湾已经广泛使用,因此不应该对其进行手动转换,而是应该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因为对这些字进行手动转换对条目没有实际的改善作用。

概括性来讲:

  • 如果所有地区皆常用A,罕用B→可将源码B直接改为A,不宜使用转换。
  • 如果某些地区常用A而罕用B,某些地区常用B而罕用A→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同时全局转换。
  • 如果所有地区混用A/B→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不得使用转换。
  • 如果某些地区混用A/B,其他地区常用A而罕用B→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其他地区可使用转换。
提议条文

勿手动转换异体字

尽管异体字间的功能相近,且所代表的意义相同,但手动转换异体字,很可能引发编辑争议,甚至招致编辑战的发生。因此在手动转换异体字之前,请先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现代汉语中或者电脑输入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极少使用的异体字,如“靑/青”、“敎/教”、“囯/国”,这种情况下,将异体字转换为正体字是值得提倡的,反之则视为破坏。因为此类异体字在电脑输入或者现代汉语中极少用到,使用此类异体字不便于阅读。

二是目前现代汉语中仍然有在使用的异体字,此类异体字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或者是在不同的地区,对哪一个字是正体的定义不一样,例如“床/牀”,中国大陆和台湾把“床”视为正体字,把“牀”视为异体字,而在香港则是相反,香港视“牀”为正体,对此类异体字进行手动转换违反了避免地域中心方针。此外,“台/臺”这一对字由于政治原因常常成为修改的对象,由于“台”字虽为俗写,但是在繁体中文已经广泛使用,因此不应该对其进行手动转换,而是应该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因为对这些字进行手动转换对条目没有实际的改善作用。

概括性来讲:

  • 如果所有地区皆常用A,罕用B→可将源码B直接改为A,不宜使用转换。
  • 如果某些地区常用A而罕用B,某些地区常用B而罕用A→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同时全局转换。
  • 如果所有地区混用A/B→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不得使用转换。
  • 如果某些地区混用A/B,其他地区常用A而罕用B→源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其他地区可使用转换。

惟如有以下情形中的至少一个,以上规则不适用:

  1. 修改的内容并非仅存在繁简或异体字的差异,亦非小修改
  2. 相关异体字替换是因应名从主人而作出的;
  3. 相关异体字替换是因应维护性操作的进行而作出的。

以上。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8日 (二) 03:08 (UTC)

(+)支持-- 2021年6月8日 (二) 04:07 (UTC)
(+)支持。——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6月8日 (二) 06:22 (UTC)
所以重写第一段落,就可以顺便对第二段落进行异体字转换吗?因为整体来说“并非仅存在繁简或异体字的差异”。--Xiplus#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06:42 (UTC)
微调用词,排除未做任何修改的部分,应可避免上述情形。——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6月8日 (二) 11:24 (UTC)
没有排除啊?重写必定不是小修改。--Xiplus#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11:31 (UTC)
修正后的行文仅规范实际有修改的内容,而阁下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第二段落并没有实际被修改,从而不能适用于豁免规定。——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6月8日 (二) 13:40 (UTC)
条文根本没有提到“实际有修改”,另实际有修改的定义也模糊不清。--Xiplus#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14:28 (UTC)
@Xiplus:(1)“重写第一段落,就可以顺便对第二段落进行异体字转换”的行为如果是故意的话,很明显是WP:GAME,任何人都应该具备相关的常识来处理这样的事情。(2)我原本是希望作出修改者可以在有需要提供理由时自圆其说,只要他能合理解释他如何符合那3条例外规定中的一条或多条,那就可以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9日 (三) 13:53 (UTC)
他可以声称两个段落都在重写范围。不然换个不这么夸张的例子,同一段落有7个句子,他重写第 1 2 3 5 6 7 句,但明显没重写第 4 句,却对第4句进行转换,那么声称整个段落都重写是否有效?--Xiplus#Talk 2021年6月9日 (三) 14:05 (UTC)
@Xiplus:我认为按句子分别计算太严苛,因此我认为后者可以当成有效。我的想法是按自然段分别计算,因此我认为前者不可以当成有效。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01:37 (UTC)
请问阁下的意思是,重写了其它句子就可以转换没有重写的句子里的异/繁体字?敝人觉得这个标准太过宽松。--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0日 (四) 04:22 (UTC)
大概还是按标点符号跟常识判断改写了哪些句子比较好。不应该放得太宽松。——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6月10日 (四) 09:04 (UTC)
@Matt SmithEricliu1912:那如果那个人是不为意而为之的话,Matt Smith你上面的这番话就成了ABF了,有时候标准订得太紧反而会有反效果。偶尔一两句在不为意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情有可原。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12:15 (UTC)
敝人是用举例的方式询问新指引是不是允许那种做法。如果新指引允许那种做法,那么任何人那样做都是符合指引的,也就不存在ABF的问题。如果新指引不允许那种做法,那么其他用户回退那种不为意、无必要的转换应该也算合理的回退。--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0日 (四) 13:12 (UTC)
我还是这句话:我原本是希望作出修改者可以在有需要提供理由时自圆其说。这我觉得是WP:UCS的范畴,不应由方针指引处理。而且(第二类)异体字的替换本身通常不影响阅读,我认为只要并非故意为之,我都觉得没必要回退,这样是自找麻烦。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13:57 (UTC)
敝人觉得,愿意尊重先到先得、不嫌麻烦的用户理当可以回退。妥善的回退,例如在编辑摘要善意地说明原因,除了能教导对方,还能教导其他查阅条目历史的用户们,这样有助于减少用户们日后做出相同失误的机会,有良好的正面作用。--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0日 (四) 14:33 (UTC)
我认为你所谓的“不嫌麻烦”某程度上就是“制造麻烦”。异体字本身并不会使读者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产生变更,如果修改的内容并非仅存在繁简或异体字的差异,(局部)回退操作本身对新用户而言已是ABF。我的想法是完全不用回退,直接在用户讨论页留言/发通知,也同样有指导作用。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00:46 (UTC)
敝人认为阁下把“善意教导”误会成了“制造麻烦”。新用户根本不了解方针,他们纵使做出这种事情也不是恶意的,敝人怎么可能对他们ABF呢?请无须多虑。--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03:06 (UTC)
我完全不觉得我这是在“多虑”,因为重要的不是你怎么想,而是他们怎么想。以他们的角度出发的话,他们是不可能不以为你是在ABF(或是在做思想工作,老实说这比较夸张)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1:05 (UTC)
敝人之前已经说过,妥善地回退有教育作用。只要方法妥善,他们未必会以为敝人是在ABF,请阁下乐观一点,尽量避免联想负面的结果。--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2:26 (UTC)
办事不能流于理论层面。一来我无法确保你做的每一次回退都是“妥善”的,二来我也无法确保所有其他人都能够“妥善”回退。故意逃避面对负面影响并非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敝人没有在逃敝什么负面影响,而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处理事情。现在说再多可能也没有结论,不妨从实际操作的结果来判断才准确。--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3:57 (UTC)
只有在该乐观的时候乐观才是实际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2 (UTC)
看样子你得把NC:先到先得作出修订,“如果是单纯异体字所产生的命名差异,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否则“只有全段文字上的重写才拥有取代先到先得的权利”会与NC:先到先得鬼打墙。-- 2021年6月12日 (六) 12:18 (UTC)
"然而条目的标题只能选取一个,因此应维持条目第一个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标题。"NC的原意可是禁止更改模版名字。如果永久禁止更名就能解决问题,我倒是很乐意支持。--Temp3600留言2021年6月18日 (五) 14:00 (UTC)
然而那句话后面有写“须符合本方针其他命名规则”,我的移动是为了符合WP:CONSISTENCY,看来“然而条目的标题只能选取一个,因此应维持条目第一个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标题”约束不了我对模版的移动。-- 2021年6月19日 (六) 05:24 (UTC)
(+)支持 我也不多说什么了,感觉我说什么都会出现争执。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8日 (二) 11:32 (UTC)
调整原拟议条文的一个字眼,以符合实际中文使用情形。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9日 (三) 13:55 (UTC)
  • (?)疑问:关于第一点,如果某位用户把一个词修改成另一个词,但同时有意或无意地转换了繁异,例如把台湾历史的某句话进行以下修改:
修改前 灣原住民族的呈現多元而複雜
修改后 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多元而複雜
请问新指引允许这种情况下的繁异转换吗?--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08 (UTC)
修改的内容并非仅存在繁简或异体字的差异,且意思上有变更(前句指“原住民族的各族群的外在表现方式多元而复杂”,后句指“原住民族的各族群本身多元而复杂”),因此如果非故意为之,我认为无不可(故意为之的情形可能是无差别地将所有转为,连来源标题和网址都动到的情形,使呈现族群的修改变得次要)。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00:46 (UTC)
修改前 不過目前的考古證據還不能完全確定灣原住民與新石器時代文化間的對應關係。臺灣原住民族的呈現多元而複雜
修改后 不過目前的考古證據還不能完全確定灣原住民與新石器時代文化間的對應關係。臺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多元而複雜
意思是这样也可以啰?“修改的内容并非仅存在繁简或异体字的差异”符合,“意思上有变更”符合,“非无差别地将所有台转为台”符合。--Xiplus#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02:18 (UTC)
@XiplusMatt Smith:我不明白为何你们一定要如此执著于这些完全不重要的点子上,这完全是人会在不为意之间做的事情。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0:55 (UTC)
@Sanmosa:这就是User:寒吉User:Matt_Smith争议点,想要解决问题就请您(及社群)告诉某一方他是错的,请不要再继续相关行为;如果要明文修订到指引内,就请提出与之相符的提议条文,目前的条文未能解决其争议,故先(-)反对。--Xiplus#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11:02 (UTC)
@Xiplus: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在共识不强求一致同意、重大修改更应获得绝大多数的同意的前提下,我明显只看到Matt Smith一人继续坚持其明显不被社群接受的观点(而且你说要请我及社群“告诉某一方他是错的,请不要再继续相关行为”,我们早已经做过很多次,有劳你自行点阅前期和中期讨论)。说明白一些:我其实可以搬其他方针指引出来要求处理他的情况了,我现在不提报之余还让他继续hard sell他的观点已经很仁至义尽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1:14 (UTC)
@Sanmosa:我只想明确听到最新两个举例的答案是可以还是不行,我猜答案应该是不行吧。之前的所有讨论共识是允许重写时替换,然而提议条文压根没提到“重写”两字,连先前有人说调整格式及排版不当作重写也都没提到,我反对的是提议条文放宽程度比共识的放宽程度还要宽这一情况。--Xiplus#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11:49 (UTC)
@Xiplus:“重写”两字的定义本来就不清不楚,如果我把“重写”两字写入,最终还是会落入修改前对于方针指引条文解读不一致的情形(参寒吉于2021年5月30日 (日) 08:28 (UTC)的留言)。另一方面,先前有人说“调整格式及排版不当作重写”只是个别意见,而且当时也是有其他人主张可以改成“修改的内容并非仅存在繁简或异体字的差异”即可的程度(至少有寒吉和Ericliu1912),因此你说的“提议条文放宽程度比共识的放宽程度还要宽这一情况”我认为完全不存在。再者,拟议条文修改其实只是在明确既有的方针指引,实际上并没有变更本身的意涵(参寒吉于2021年6月2日 (三) 15:05 (UTC)的留言),所以某程度上来说我根本没有“放宽”任何的东西。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就“我只想明确听到最新两个举例的答案是可以还是不行”一句回应:我的答案是一般情况下可以(特殊情况下不行)。如上所述,这完全是人会在不为意之间做的事情,如果连这种情形都要特地做一次回退,我觉得真的已经落入ABF的范畴(当然还是要配合他其他的修改来看,如果他其他的修改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那就不能把这样的修改当成“不为意之间做的事情”,这时候回退就不是ABF)。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7 (UTC)
插句话,敝人个人难以接受“这种情形的回退已经落入ABF的范畴”之说(如果对方没有其它类似的编辑)。这种情形的回退也可以是“善意推定对方的编辑,然后维护先到先得”,而非ABF。--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3:53 (UTC)
请你理解我这里还是在用新用户的角度来看的。你问我自己的话,我自己是不会当成ABF的,但我认为重要的还是新用户怎么想。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4:24 (UTC)
@Sanmosa:阁下完全搞错了,敝人在意见区提出自己的意见(明文规定不可以繁异转换)之后,并没有坚持主张这个意见,也没有坚持要求大家按照这个意见来修订方针,敝人甚至还在四天前说过“敝人对于方针的修订结果会顺其自然”。阁下声称敝人“继续坚持其明显不被社群接受的观点”、“继续hard sell他的观点”等等都是错误说法,敝人并没有那样做。--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2:26 (UTC)
@Matt Smith:然而我当时看到的东西是你言行不一致。我真的不明白为何我会有这样的判断,但这确然是我当下的感受,请你理解。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敝人可以理解,就算是一场误会吧,该澄清的已经澄清,敝人就不在此事上多说了。--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3:46 (UTC)
在明知规则容易被绕过且在制定程序就应该予以修正,而不是拿GAME来挡。应尽量让“方针字面意思”趋近于“方针本质”,而不是让未参与本次讨论的人看了方针却不知道规定了什么。--Xiplus#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20 (UTC)
@Xiplus:一来我不认为拟议修改后的指引“容易被绕过”,二来这已经是我认为最清楚的表达方式了,如果你认为有更清楚的表达方式,请将相关表达方式提出。这指引的修订本身就是意在从宽,如果还要加一大堆繁琐且易生歧义的条文,我觉得会背道而驰。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2 (UTC)
Special:PermaLink/66094477,还在修饰中,原本不想这么早提出的。--Xiplus#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9 (UTC)
该稿还包括应如同本案同样豁免的繁简替换,以及本应同时修改的破坏方针,但最大问题还是重写的定义。--Xiplus#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52 (UTC)
那我再等一下好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8:37 (UTC)
希望任何人给些意见。--Xiplus#Talk 2021年6月18日 (五) 09:44 (UTC)
既然条文的漏洞被人指出了,提案者有责任去修补。提案所列情形一除了上述问题外,是否为“小修改”亦难以判定。我的想法是改成修改之处为重写,这样就足够了。要避免貌似严谨实则难以理解的条文。--Lt2818留言2021年6月19日 (六) 18:40 (UTC)

参考资料

  1. ^ 锺张涵; 黄亦筠; 彭子珊; 陈良榕. 第一班台商包機旅客:我們感覺就像是一群在飛機上的「細菌人」. 天下杂志. 2020-02-10, (691) [2021-06-01]. 武汉返台包机事件,因为乘客名单与原定不符,在台湾社会掀起轩然大波。防疫必须理性,但遇到人性,考验随之而来。五个不同身份的家庭,分享他们面对同样恐惧的心情。 
  2. ^ 主笔室. 今日社論/武漢包機之亂!誰讓徐正文躍上枱面?. NOWnews. 2020-02-09 [2021-06-01]. 最近几天,国内最热门的话题都与武汉肺炎,或说新型冠状病毒有关,其中,武汉返台包机事件,更是甚嚣尘上,而且衍生出各种延伸话题。 
  3. ^ 柳金财. 「反中」抬頭?以疫謀獨?. 观察. 2020-03, (79) [2021-06-01]. 其次,武汉返台包机事件凸显台湾有“仇中”情结。 

请求解答关于为何我在部分链接的中文大陆简体界面看到繁体字的情况

https://zh.m.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emplate:Infobox_mobile_phone/doc&oldid=66436420 就这玩意的大陆简体界面还是有繁体字,应该怎么解决?--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3:38 (UTC)

有人很我说应该这么说“你就说你开了大陆简体模式,为什么模板文档里还有繁体字” 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3:43 (UTC)

可是模板的说明文档也不支持繁简转换就不好了吧?Te0sla留言) 2021年10月25日 (一) 05:29 (UTC) 看繁体字的模板其实还挺费眼的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5:34 (UTC)

可以用带有样式的span模拟pre等标签的效果。--安忆Talk 2021年10月25日 (一) 05:54 (UTC)
大佬能详细解释一下吗?就是说怎么学习带样式的span?这个span有没有具体的维基页面,新人求带。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1 (UTC)--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1 (UTC)
还是说我先继续学习html?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7:12 (UTC)
谢谢安亿大佬2021年10月25日 (一) 06:02 (UTC)
可以写一个专门给说明文档显示代码的Module,以代替不支持繁简转换的<syntaxhighlight><pre>。-- [雪菲🐉蛋糕🎂] >[娜娜奇🐰鲜果茶☕](☎️·☘️2021年10月25日 (一) 06:24 (UTC)
大佬,这个<syntaxhighlight><pre>是什么意思?求带带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2 (UTC)--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2 (UTC)
@Te0sla:就是包在
<syntaxhighlight>這東西裡的字不會被繁簡轉換。
,<syntaxhighlight><pre>内部的文字不会根据使用者的设定改变繁简内容。模板文档的代码都是用<syntaxhighlight><pre>来呈现的。-- [雪菲🐉蛋糕🎂] >[娜娜奇🐰鲜果茶☕](☎️·☘️2021年10月25日 (一) 07:14 (UTC)
如果我需要接触的话,是不是先要学习好html和SCC?新人求解释❥(^_-)2021年10月25日 (一) 08:26 (UTC)--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8:26 (UTC)
是css 囧rz……-- Sunny00217  2021年10月25日 (一) 10:30 (UTC)
不,是CSC[开玩笑的]--Milky·Defer 2021年10月26日 (二) 15:08 (UTC)
Cos Sin Cis (误 -- [雪菲🐉蛋糕🎂] >[娜娜奇🐰鲜果茶☕](☎️·☘️2021年10月26日 (二) 15:12 (UTC)
不,是CsC8(研究最多的碳化铯)[开玩笑的]。--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10月26日 (二) 15:47 (UTC)
MCC ——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10月27日 (三) 13:27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Wikipedia:地区词处理#转换涵盖顺序:zh-cn ⊃ zh-sg ⊃ zh-my,zh-tw ⊃ zh-hk ⊃ zh-mo

所以在此建议:(常用A及罕用B——>A得+1分以及B得-1分,混用A/B——>A与B均得0分)

  • 中国大陆:分数x3(若中国大陆常用A及罕用B——>A得+3分以及B得-3分,若中国大陆混用A/B——>A与B均得0分,依此类推)
  • 新加坡:分数x2
  • 马来西亚:分数x1
  • 台湾:分数x3
  • 香港:分数x2
  • 澳门:分数x1

因此,总分最高为+12分,最低为-12分。

若A的总分≥+6分(B的总分≤-6分)——>可将源代码B直接改为A,罕用A的地区应使用全域转换。

若A与B的总分都在-5分到+5分之间(包含-5分与+5分)——> 源代码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罕用源代码文字的地区应使用全域转换。

你们觉得这个建议如何?(如果你们觉得6分的标准太低,可以考虑改为8分或9分)

--北有战斗陀螺留言2022年3月8日 (二) 19:52 (UTC)

(-)反对,多此一举,反而让整个事情变得更复杂了。——玖宸 2022年3月9日 (三) 06:19 (UTC)
我最怕的其实就是“zh-7”冒充“zh-cn”搞“über alles in der Welt”那套而已。当然,另外的问题是:这种方案哪有人算得来?不会造成地域歧视吗?Sanmosa Veritas Vincit 2022年3月9日 (三) 13:53 (UTC)
zh-7 囧rz……--Ghren🐦🕖 2022年3月10日 (四) 11:36 (UTC)
(我是不是该给Ericliu1912一个credit……)Sanmosa Veritas Vincit 2022年3月10日 (四) 13:32 (UTC)
没坏别修,你修了反倒要坏,到时候每个条目都来一次大讨论我们都痛苦。--Pavlov2留言2022年3月12日 (六) 05:08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对台和臺的共识,是否应当应用在抬和擡上

问题 对台和臺的共识,是否应当应用在抬和擡上。
问题背景 当我在查看清龈腭擦音的时候,发现原句“發音時候舌面前部擡起”,在大陆简体下是“发音时候舌面前部擡起”。我查询了一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1,里边称擡是抬的异体字。我本想提请繁简体转换,但是囿于可能违反社群对台和臺的共识,因此来这里提出话题。
我的观点
  1. 首先大陆简体下擡应当转化为抬。
  2. 至于在台湾正体擡和抬如何处理,社群应当有个共识。
条文现状
现行条文

此外,“台/臺”这一对字由于政治原因常常成为修改的对象,由于“台”字虽为俗写,但是在台湾已经广泛使用,因此不应该对其进行手动转换,而是应该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因为对这些字进行手动转换对条目没有实际的改善作用。

提议条文

--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4月12日 (二) 08:02 (UTC)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Nulla poena sine lege),基本可以确定“抬/擡”并非“台/臺”,故自然不能直接适用“台/臺”的处理办法。不过,根据同为指引的Wikipedia:繁简处理#勿手动转换异体字,“抬/擡”符合“在不同的地区,对哪一个字是正体的定义不一样”的要件,因此“勿手动转换异体字”的规定已经可以处理“抬/擡”的情况。基于上述废除条文的提案通过与否都不会影响实际执行的效果,我建议不进行相关修改。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4月12日 (二) 08:59 (UTC)
但好像台湾也是以“抬”为正体。--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4月12日 (二) 09:12 (UTC)
不要说得好像只有台湾才在用繁体一样。其实“在不同的地区,对哪一个字是正体的定义不一样”这句话本身也不太准确,因为现实上不能排除部分地区不会界定哪个字是正体或异体。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4月13日 (三) 03:15 (UTC)
“千万别抬头”“抬杠”“抬头纹”“抬头挺胸”“高抬贵手”“抬轿”等等,用的都是“抬”字,实在没必要繁简转换。--D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16:18 (UTC)
我把简体的修复请求提报了先(Special:差异/71112756)。--绀野梦人 2022年4月12日 (二) 09:52 (UTC)

假如有很简洁扼要的方法能解决繁简转换问题,是否有必要特地使用复杂的手工转换标签?

大家好。这边在编辑冬季战争时,发现其实我们有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繁简转换:

原文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著[[制空權]]
手工转换法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zh-hant:著;zh-hans:着}-[[制空權]]
更改文字法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着[[制空權]]

手工转换法大概是现行维基百科所推荐的方法,然而这方法复杂,感觉不但会有许多类似的情况,还不利于机器语义分析。相形之下,更改文字法简洁多了,也方便人类阅读。假如就这种不更改就会产生繁简显示错误的情况,特别通融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解决繁简转换问题,不晓得大家认为会有哪些顾虑?--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0日 (日) 07:02 (UTC)

我也觉得这样比较方便。说实话,这跟刻意的繁简破坏应该有差,很好辨别,不然也可以指定编辑摘要。—— Eric Liu 欢庆双十中国国庆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10月10日 (日) 08:09 (UTC)
诶?原来这还是方针不允许的吗?我已经这么干了有段时间了(捂脸)--Milky·Defer 2021年10月10日 (日) 10:14 (UTC)
  • 理论上说“为了更简便的修复/避免错误的繁简转换而更改文字”可以视作繁简转换的正当理由(参WP:CST#勿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不过可能会产生争议。Itcfangye留言2021年10月10日 (日) 11:37 (UTC)
  • 我认为这种理由不够尊重“不转换”,所以主张使用手工转换。--7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10:46 (UTC)
  • 这边发现手工转换还可能造成参差不齐。例如上面举的例子其实不够完善,较完善的的确该使用{{}}里面的-{zh-hans:着;zh-hk:着;zh-tw:著;}-。也就是说不同人可能就有不同的、有缺陷并且必须再修正的手工转换修正方法。比较保险的应该采用更改文字法,或{{}}。然而假如正规使用这些文字转换模板(包括简繁转换一对多列表、繁简转换一对多列表里面所有的文字),猜测其中一些恐怕会成为使用率前百名的模板。如此恐怕会有前述效能问题。这或许不是偏好问题,而是技术性问题。--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11:03 (UTC)
  • 希望有其他管理员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疑虑,否则就上面讨论看来,似乎应该允许此类型修正?--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20:23 (UTC)
    • 如果非要点名管理员的话,那我说一下。我记得以前是不时有见到或进行此类修改的,也没见有人提出异议,虽然我不知道近些年有没有其他讨论。{{}}这类模板,我觉得只有必要在上下文比较复杂的时候使用(具体例子没想到),而不是把每一个遇到的着/著字都改成模板。另外说一点,虽然对这个案例并不适用,以前大家会单独使用里面没有东西的-{}-来提示分词,然后让系统自动转换,好像现在这么用的越来越少了,而是更倾向于在-{}-里面具体指定需要的转换效果?(直接写或者用类似{{}}的模板)我提及这个是从标题的“简洁扼要的方法/复杂的手工转换标签”想到的。Liangent留言 2021年10月11日 (一) 21:21 (UTC)
  • 作为(前)繁简转换维护者来说两句:简繁转换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大多情况都是一简对多繁,而像“著”和“着”则是一繁对多简。我觉得手工把“著”改为“着”,是符合Wikipedia:繁简处理#勿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中要求的“正当理由”的(因此,现有规则即允许这样做)。反过来的例子会更多,比如ref group用“註”而不用“注”,表示动词时用“幹”不用“干”等等。这些一多对应的文字,的确可以为常见组合增加转换规则,但我不觉得这个能覆盖完整,而且也不是所有情况都能加规则解决,比如<ref group="註"><ref group="注">。因此,遇到了这种毛病,手改没问题,提报一下看能不能安全地将其文字组合加进全局转换则是进阶要求。--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1年10月11日 (一) 22:15 (UTC)
    同上。Sanmosa WÖRK 2021年10月12日 (二) 14:47 (UTC)
    通商。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1年10月16日 (六) 22:51 (UTC)
感谢各位的意见。感觉更改文字法应该可以算作共识了。--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3日 (三) 22:43 (UTC)
是否应该考虑明文写入指引,作为案例?——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10月14日 (四) 13:49 (UTC)
或许在方针里提一下比较好?--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4日 (四) 20:30 (UTC)
附议。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1年10月16日 (六) 22:51 (UTC)
我也认同“现有规则即允许这样做”,支持指引加一句提醒。——迟来的HTinC23留言2021年10月23日 (六) 13:45 (UTC)
反对写入规则,选择“不转换”的用户不希望强制看到外语文字。--7留言2021年10月30日 (六) 15:25 (UTC)
又不是规定一定要这样做,只是“除罪化”,保证不会因此触犯方针或指引而已。偏好手工转换者,大可继续手工转换。——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10月30日 (六) 20:25 (UTC)
实际效果一样,“保证不会因此触犯方针或指引”也就意味着能够以此为理由强行把他人使用的手工转换改掉,而且有方针支持的情况下还能对3RR豁免。--7留言2021年11月1日 (一) 08:58 (UTC)
如上述讨论,这或许不只是个偏好问题。您可以针对上面讨论的赞同论点一一提出您的解方,如此更能说服人。--Kanashimi留言2021年11月1日 (一) 20:02 (UTC)
他就是不想处理而已,反正他也没打算认真进行讨论。--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2日 (二) 08:19 (UTC)
我的主张就是当其他用户已经用手工转换时不以这种“理由”去改(等于阻止)。如果双方都坚持原来的用法,那要么先到先得,要么就不管谁坚持改都按3RR处理。如果修改前后在“不转换”下显示的文字一样,我没有意见;如果为了所谓“简洁扼要”,代价却是强制不转换用户看到不同文字,这我无法接受。--7留言2021年11月2日 (二) 12:43 (UTC)
现在的情况就是一个合法,一个可能违法,需要明文“除罪化”;在已经有既有转换方式之下,采纳“先到先得”原则应该是没有问题。——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11月10日 (三) 14:38 (UTC)
“选择‘不转换’的用户不希望强制看到外语文字”这句我看不懂,不转换不是本来就一堆所谓“外语”文字吗?--路西法人 2021年11月28日 (日) 16:11 (UTC)
同意。--Nrya ✰我听见有个声音~ 2021年10月31日 (日) 03:41 (UTC)

@Kanashimi:如果要拟文说明以上这种变更的性质,您会怎么描述?——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月17日 (一) 02:51 (UTC)

或许可这样:
改成:

--Kanashimi留言2022年1月17日 (一) 03:40 (UTC)

原本 改为 能否接受
修正简体下转换错误
{{subst:著}} 修正简体下转换错误
{{著}} 可以,但不推荐的修复方式。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可以,但不推荐的修复方式。
-{zh-cn:着;zh-tw:著;}- 造成香港模式下转换错误
-{zh-hans:着;zh-hant:著;}- 造成香港模式下转换错误
造成简体下转换错误
{{着}} 不必要的行为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不必要的行为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造成简体下转换错误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著}}{{着}} {{subst:著}}{{subst:着}} 简化源代码
{{著}}{{着}} 造成简体下转换错误
错误用词
其他繁简文字可类推
朝廷办公官署 朝廷办公官署 修正繁体下转换错误“原系”
语片言 语片言 修正繁体下转换错误“只語”

提供涵盖所有变换的表格,看看是否符合上面的共识。--Xiplus#Talk 2022年1月22日 (六) 03:22 (UTC)

唉,这表格真是太简单明了了。--Kanashimi留言2022年1月22日 (六) 06:22 (UTC)
我觉得{{著}}{{着}}改成其实应该允许且鼓励。一来提高源码可读性,二来减少不必要的模版调用。--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22日 (六) 06:25 (UTC)
感觉只要不会造成转换错误,“着”比“{{}}或{{}}”略优。“著”到“{{著}}”一类可以在手头没有简体输入法时,只打括号做权宜之计。但长久来看,使用视觉化编辑器或语法凸显工具时,模板太抢眼。--洛普利宁 2022年1月22日 (六) 06:36 (UTC)
以更改繁体以避免加入切断标记的方法也是可以啰?例如将“一刀不剪发布影片”改成“一刀不剪發布影片”以避免“剪发”被转换也是可以的?--Ghren🐦🕘 2022年1月22日 (六) 13:30 (UTC)
是这意思。我加上了这个例子。 --Kanashimi留言2022年1月22日 (六) 23:48 (UTC)
这个情况其实稍微有些不一样。“著=>着”和“注=>註”是那种不改字就没法修复的转换问题;而“头发”、“剪发”的转换取决于两字连续出现,这种情况加上-{}-就可以修复而无须改字。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情况就不能改字,我觉得断词和改字都可以允许,不过略倾向于推荐断词。--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31日 (一) 08:05 (UTC)
support.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1月31日 (一) 08:31 (UTC)
其实“活著”本身在繁简体下都会正确转换,不是好例子;应该是因为系统设定。这边改了一下例子。假如我们把“握著”也加入系统设定,那即便在连词的情况下,也会如您所提,只要加入“-{}-”就可以解决。当然把太多词加入系统转换表恐非良策就是。 --Kanashimi留言2022年1月31日 (一) 08:48 (UTC)
是可以尽可能地做连词,但这样需要有界面管理员长期维护全局转换表。相比于允许任何人发现了就能改,前者就显得不那么wiki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31日 (一) 15:47 (UTC)
那可以把{{}}的内容改成“”,并将使用方式改成{{subst:}}。--Xiplus#Talk 2022年1月23日 (日) 09:47 (UTC)
赞同。—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1月31日 (一) 07:57 (UTC)
已相应修改表格。--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2月8日 (二) 19:01 (UTC)
这个表格不错,不过怎么转换为政策条文呢?三言两语似乎很难说清楚。——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2月8日 (二) 16:39 (UTC)
就直接当范例贴上的话,会有什么样的顾虑吗?--Kanashimi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20:44 (UTC)
可能还是得用文字说明一下通则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3月2日 (三) 06:31 (UTC)
@Ericliu1912 更新了一下上面的通则说明。烦请看看这样有没有比较理想。--Kanashimi留言2022年3月2日 (三) 06:44 (UTC)
感觉可以,是否转移至方针区公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3月15日 (二) 06:32 (UTC)
Yes.--Kanashimi留言2022年3月15日 (二) 08:17 (UTC)
我的感觉是,这相当于是维基百科的“推荐用字”。即,当繁简不是一一映射的关系时,优先选择不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形。如
你维字形 简体、港澳字形 台湾字形
助词、附着
明也,标著也
你维字形 简体字形 繁体字形
疏也
灌也
你维字形 简体字形 繁体字形
犯也,求也
能事也
燥也
卦名 -{乾}-

 ——魔琴 [ 留言 贡献 ] 2022年2月9日 (三) 12:13 (UTC)

你可以这样说。一简对多繁的时候,繁是被推荐的;一繁对多简的时候,简是被推荐的。--Ghren🐦🕘 2022年2月11日 (五) 13:49 (UTC)
然。--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22年2月13日 (日) 18:32 (UTC)

繁简处理修订案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第1版
现行条文

勿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 对于读者来说...(略)...总之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是没有必要的。

提议条文

勿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 对于读者来说...(略)...总之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是没有必要的。一种例外是当繁简并非一对一转换,且该字不与上下文形成词汇而不适宜使用全文转换时,为了简便地修复错误的繁简转换,可改为不会造成转换错误的用字,例如将握著改为握着,会比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更具可读性,具体规则请参见下表。

修改前源代码 修改后源代码 是否允许
握著 握着 修正简体下转换错误,可使用{{subst:}}
握著 握{{著}} 可以,但不推荐
握著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可以,但不推荐
握著 握-{zh-cn:着;zh-tw:著;}- 造成香港繁体下转换错误
握著 握-{zh-hans:着;zh-hant:著;}- 造成香港繁体下转换错误
握着 握著 造成简体下转换错误
握着 握{{着}} 不必要的行为
握着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不必要的行为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握著 造成简体下转换错误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著}}{{着}} 简化源代码,可使用{{subst:著}}{{subst:着}}
{{著}}{{着}} 造成简体下转换错误
活著 活着 “活着”一词系统能正确转换
著名 着名 错误用词
其他繁简文字可类推
朝廷办公官署 朝廷办公官署 修正繁体下转换错误“原系”
鸡把毛除去 鸡把毛除去 修正繁体下转换错误“找只鸡”

修改自User:Kanashimi的提议条文,特别限定 1. 无法使用全文转换 2. 仅限转换有错误时 才能如此修正。原先表格部分第1、2行合并,增列“活着”一行不应转换。请再看看目前版本有无问题。--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0:03 (UTC)

不确定“其他繁简文字可类推”两行是否需要,另“只语片言”应较常作“片言只语”,且这是一个词汇,应该加入转换词库而非一律使用这种方式修复吧?--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0:30 (UTC)
请当初加入此行的Kanashimi说明一下“此人原系苏氏人马”是什么?或是换成别的常见句子,或移除。--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1:49 (UTC)
改成了寺庙中的例子。 --Kanashimi留言2022年3月24日 (四) 22:26 (UTC)
@Kanashimi:那么“片言只语”呢?--Xiplus#Talk 2022年3月25日 (五) 03:51 (UTC)
改成定义谬误中的用法。 --Kanashimi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08:35 (UTC)
(+)支持容许修复一繁多简或一简多繁而导致错误转换的修复不视作繁简破坏。一个影响不大的小问题:我觉得应该将例子和条文分开。--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24日 (四) 11:21 (UTC)
您的意思是例子不作为指引的一部分吗?--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1:32 (UTC)
不是,纯粹是字句分句分段而已。格式的小问题。--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24日 (四) 12:05 (UTC)
“可改为不会造成转换错误的用字 / 例如将”这边应该换段落的意思吗?--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3:49 (UTC)
是。--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25日 (五) 04:24 (UTC)
微调了一下表述,如果有疑问请ping我。--Tranve () 2022年3月24日 (四) 11:35 (UTC)
(+)支持--Yinyue200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06:36 (UTC)
着著的例子感觉可以换一个,握着直接塞进表里需要加的防过度转换规则几乎没有。比如改成[展體表實兌]現著?屠麟傲血留言2022年3月28日 (一) 06:22 (UTC)
偷偷问一下,“著”只有在读“ㄓㄨˋ”的时候简体字才跟繁体字相同,其他时候(读“ㄓㄜ˙”、“ㄓㄨㄛˊ”、“ㄓㄠˊ”、“ㄓㄠˉ”的时候)简体字都是“着”?--北有战斗陀螺留言2022年4月1日 (五) 14:04 (UTC)
第2版
提议条文

勿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 对于读者来说...(略)...总之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是没有必要的。

例外:修复繁简一对多转换错误 一种例外是当繁简并非一对一转换,且该字不与上下文形成词汇而不适宜使用全文转换时,为了简便地修复错误的繁简转换,可改为不会造成转换错误的用字。修复错误转换时,应优先使用不存在歧义且不会造成错误转换的字形。以下提供一组非一对一繁简转换且常见出现转换错误的字形供参考,其他字形亦可类推。

例子:“着”、“著”
字义 建议字形 简体字形 港澳字形 台湾字形
助词、附着
明也,标著也
转换例子
为简化图表:
  • -{zh-hans:着;zh-hk:着;zh-tw:著;}-以“A”表示;
  • -{zh-cn:着;zh-tw:著;}-以“B”表示;
  • -{zh-hans:着;zh-hant:著;}-以“C”表示。
修改前 →
修改后 ↓
握著 握着 握{{着}}握{{著}}
握著 需要修复 简体、港澳显示错误
握着 建议做法 无需修复 简化代码 建议做法
握{{着}}握{{著}} 可以但不推荐 不必要的行为 可不修复 简化代码 可以但不推荐
不必要的行为 可不修复
港澳显示错误 需要修复
修改前源代码 修改后源代码 是否允许
简化代码
{{着}}
{{著}}
活著 活着 系统能够正确转换“活着”,不必要的手动转换行为
著名 着名 错误用词
这样?Xiplus--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28日 (一) 09:22 (UTC)
(+)支持 目测没有可见问题。--Yinyue200留言2022年3月30日 (三) 16:51 (UTC)
感觉长到已经是{{辅助说明}}了,举例挑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就行了吧?--Xiplus#Talk 2022年3月31日 (四) 01:21 (UTC)
那么仅保留“着”的例子就行了。--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31日 (四) 07:05 (UTC)
(*)提醒:以下列出三组一组非一对一转换--MilkyDefer 2022年3月31日 (四) 13:21 (UTC)
我觉得还是全部用文字叙述比较好,表格放辅助说明。--Xiplus#Talk 2022年3月31日 (四) 15:59 (UTC)
附注说明也是可以。--路西法人𖤐 2022年4月1日 (五) 03:09 (UTC)
是辅助说明页,不是附注说明。--Xiplus#Talk 2022年4月1日 (五) 04:25 (UTC)
打错字 囧rz……--西 2022年4月3日 (日) 04:41 (UTC)
提议条文

勿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 对于读者来说...(略)...总之手动转换条目繁简语句是没有必要的。

一种例外是当繁简并非一对一转换,且该字不与上下文形成词汇而不适宜使用全文转换时,为了简便地修复错误的繁简转换,可改为不会造成转换错误的用字。修复错误转换时,应优先使用不存在歧义且不会造成错误转换的字形。例如在简体和港澳繁体有“着”、“著”两种字形,在台湾正体仅有“著”字形,在源代码输入“着”时可由系统自动转换成台湾正体“著”,但反之则不会转换,因此以台湾正体输入“握著”一词时无法正确转换为简体和港澳繁体,此时容许直接将源代码修正为“握着”以修正转换错误,如果在内文直接使用转换规则(例如“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时,也允许将源代码简化为“握着”。更详细的范例可参考Wikipedia:非一对一字词转换错误修正指南

LuciferianThomas第3版,表格内容全部放到上述的独立页面(为{{辅助说明}})。--Xiplus#Talk 2022年4月6日 (三) 01:28 (UTC)

支持。--西 2022年4月6日 (三) 04:19 (UTC)
已建立辅助说明页。--Xiplus#Talk 2022年4月8日 (五) 12:46 (UTC)
以第3版🕗 公示7日,2022年4月20日 (三) 03:10 (UTC) 结束。--Xiplus#Talk 2022年4月13日 (三) 03:10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在港繁界面编辑的应是港繁版,而非简体未转版!怎样在港繁界面编辑港繁版,让维基发布后自动转成相应地区版?

我平时用港繁界面,但有时编辑时它却给篇简体未转的我改,我要改的是港繁版不是简体版!怎样在港繁界面编辑港繁版,让维基发布后自动转成相应地区版?--捍粤者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01:56 (UTC)

字词转换仅在浏览页面时生效,编辑时不会自动转换源代码。若阁下阅读简体中文有困难,可以在Special:参数设置中打开“预览字词转换”功能,它可以以用户指定的语言变体显示预览。—— 月_樱_雪 (留言) 2022年8月17日 (三) 02:26 (UTC)
也不一定是阅读方面问题,而是搜寻取代问题,它的搜寻功能不会帮你2种都搜,如果打一搜二那还好些。--勿用“进行”污染中文,要言简意赅。 捍粤者 2022年11月13日 (日) 09:05 (UTC)
@捍粵者参见Help:字词转换的模式选择说明#关于wikicode源代码,源代码是保持输入时的字体书写模式的,可能该内容是多以简体字体编写或繁体字体编写。这些源代码在查看(view)显示时才会进行繁简转换的处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8月17日 (三) 03:11 (UTC)

何谓“初始繁简”?

注意到管理员@Iokseng:经常以“初始繁简”的理由移动条目,例如[5]。请问该方针的出处在哪里?我觉得如果有正当的理由将条目更名,编辑有权将其移动至自己系统所用的字体。这种情况不属于“简繁破坏”。相反,以所谓的“初始繁简”理由单纯地将条目名移动至另外一种字体,反而是“简繁破坏”。另外,既然维基能自动转换字体,为什么还保留那么多的单纯的简繁转换重定向? --万水千山留言2022年11月13日 (日) 09:54 (UTC)

其实我个人认为,只有与初始标题完全相同时,才应考虑繁简“先到先得”,否则没有必要如此。——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1月13日 (日) 11:31 (UTC)
以往讨论似乎无共识。方针与指引好像只说不能单纯繁简替换,没说移动后标题应与最初繁简一致。我觉得如“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产业”应不可行,但如“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应可行,不过有人主张“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英國旅遊”的话我不会阻止。--绀野梦人 100000+ 2022年11月13日 (日) 14:08 (UTC)
其实如果我的话,可能就会类似“英国旅游产业→英国观光业”这样移动。毕竟简体环境下打繁体比较麻烦(而且繁体简体都看得多了,有时候会一下子想不起某个字是简体还是繁体或者某个字是不是有对应的简体或繁体...)。但是我不太会“英国旅游产业→英国旅游”这样移动,毕竟复制粘贴一下的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14日 (一) 02:23 (UTC)
单就此例,恢复初始简繁形式,未见问题。因为之前移动的最终效果为仅简繁变更。--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05:43 (UTC)
之前的移动是因为繁体“贝里斯”会被系统全域转成简体“伯利兹”(见下一个讨论章节)。首先移动至俄语译名“别里斯拉夫”,后来再移动至简体的“贝里斯拉夫”。简体的“贝里斯”自动转换为繁体的话还是“贝里斯”,但用繁体的“贝里斯”在那个全域转换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依然会被转换成简体的“伯利兹”。因此Iokseng的移动出现了问题。另外,如果用手机来浏览维基的话,可以看到系统在跳转,这就增加了系统的负荷量。而移动条目又花费了编辑或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一条无用的重定向,为什么我们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万水千山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07:43 (UTC)
规避技术问题有必要在移动理由/讨论页中注明,以便了解和寻找解决方案。有无重定向的性能影响讨论过,似乎可忽略不计,仅界面上显得冗余。暂未理解更名必要性,为何标题的字词转换无法解决。
先到先得、恢复简繁的目的,是尊重前人+以此遏制故意更改。举个例子,假设有用户对中國条目名是繁体而感到不爽,于是移动到如“古代中国”、以误操作为由移回中国(输入便利性等理由;请忽视占用问题),看到两笔移动的人就很可能感觉不爽、推定恶意、引发争吵,而恶意的移动者又可能说“不都一样”、为何要斤斤计较。我对是否做还原操作持中性态度。--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17:08 (UTC)
我上面的例子和你举得例子是特例,可以放开来不在这里讨论。而Iokseng经常做得是这样:有人将正当理由将繁体条目“中國”移动到简体“古代中国”,然后Iokseng已“初始繁简”的理由将简体“古代中国”移动到繁体得“古代中國”。我觉得TA这么做反而是“简繁破坏”。--万水千山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17:59 (UTC)
抱歉是我误解了。非字形差异的移动不应恢复“初始”,那样变成最早创建者有条目名称繁简的所有权了。翻看发现确有此现象,如重型运载火箭中华门 (南京)双关等,未见需要恢复初始繁简。--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20:07 (UTC)
如果有人以改变繁简为目的将“古代中國”移动至“中国古代”或“历史上的中国”呢?--Mosowai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20:20 (UTC)
只要移动能落实敲定,就沿用移动者选用的形式。--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22:05 (UTC)
“中國→古代中国→中国”之例中,标题变为原字不同繁简,应依先到先得移回原字原繁简的“中國”。如果只有“中國→古代中国”我认为不必进一步移至“古代中國”,不过有人主张移动我不会反对。--绀野梦人 100000+ 2022年11月15日 (二) 07:45 (UTC)
(▲)同上,但如果主张或实践大规模的移回,我会反对、认为是OWN和繁简破坏倾向。--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5日 (二) 17:11 (UTC)

请求处理异体字条目消歧义

李鍾熙李鐘熙。--Wcam留言2023年3月11日 (六) 02:43 (UTC)

在《教育部异体字字典》里,“鍾”、“鐘”都是正字,并非异体字;而且其简体字型也不相同。--Kolyma留言2023年3月11日 (六) 04:01 (UTC)
了解。只需{{Distinguish}}即可?--Wcam留言2023年3月11日 (六) 04:17 (UTC)
似乎为简体读者建立个消歧义页面比较好?李钟熙现在自动连到李鍾熙,但是显示“李锺熙”。——PexEric 💬|📝 2023年3月12日 (日) 05:19 (UTC)
已建立李钟熙消歧义。-2001:B400:E2AF:E908:74E7:3613:26CC:4251留言2023年3月20日 (一) 04:25 (UTC)

结构式讨论中不必要的自动繁简转换

如题,我在某位朋友的结构式讨论留言板上输入[[:Category:没有使用水平列表的导航框]],但发布编辑后却被系统自动改写成[[:Category:沒有使用水平列表的導航框|Category:-{zh-hans:没; zh-hant:沒}-有使用水平列表的-{zh-hans:导; zh-hant:導}-航框]],造成错误红连如Topic:Xo3oqrb35jp2z86m且无法修正[6](编辑历史不可见,且莫名多出20字节),请协助找出原因并修正,谢谢。--回廊彼端留言2023年8月19日 (六) 11:43 (UTC)

可视化编辑下输入后源代码模式提交,红链没了,但自动增加了许多转换语法。不了解原因。--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9日 (六) 19:17 (UTC)
User:YFdyh000我也是用同样模式编辑,看起来繁体使用者输入时会自动把简字内容转成繁体(包括内部链接,所以发生上面的问题);反之亦然但错的离谱,例如说您编辑后自动跳出大量类似-{zh-hans:別; zh-cn:别}-的错误转换,前面那个应该是zh-hant才对。--回廊彼端留言2023年8月20日 (日) 05:57 (UTC)
User:YFdyh000刚测试问题已消失,故结案。--回廊彼端留言2023年11月27日 (一) 12:2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