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繁簡處理/檔案12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是否應將「回复」預設簡繁轉換為「回覆」?

現在是預設轉換為「回復」。簡化字「復」和「覆」都簡化為「复」,個人認為簡體中文使用者用「回复」時多為表達「回覆」(即答覆)的意義,而多用「恢復」來表達「回復」義。但這也可能只是我本人的使用習慣和所見,故望尋求社群共識。--Austin Zhang留言2021年4月8日 (四) 14:43 (UTC)

就這邊也有維護繁簡轉換軟件的經驗來說,應當盡可能避免需要消歧義。因此才有上面的意見。另外字詞轉換應該盡可能維持整個詞彙的完整,這樣除了人類容易讀原始碼,亦可方便機器處理。當然回復會比回-{zh-hans:复; zh-hant:復;}-好,尤其就本例來說這麼處理就一勞永逸,不會有繁簡轉換的問題。 --Kanashimi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21:41 (UTC)

重寫是否在繁簡破壞的範疇

WP:VCC的初衷以及重寫頁面名稱時應否允許轉換異體字/繁體字

依據實際上的多數意見提案

現行條文

勿手動轉換異體字

儘管異體字間的功能相近,且所代表的意義相同,但手動轉換異體字,很可能引發編輯爭議,甚至招致編輯戰的發生。因此在手動轉換異體字之前,請先考慮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在現代漢語中或者電腦輸入中已經不再使用或者極少使用的異體字,如「靑/青」、「敎/教」、「囯/国」,這種情況下,將異體字轉換為正體字是值得提倡的,反之則視為破壞。因為此類異體字在電腦輸入或者現代漢語中極少用到,使用此類異體字不便於閱讀。

二是目前現代漢語中仍然有在使用的異體字,此類異體字由於使用頻率較高,或者是在不同的地區,對哪一個字是正體的定義不一樣,例如「床/牀」,中國大陸和台灣把「床」視為正體字,把「牀」視為異體字,而在香港則是相反,香港視「牀」為正體,對此類異體字進行手動轉換違反了避免地域中心方針。此外,「台/臺」這一對字由於政治原因常常成為修改的對象,由於「台」字雖為俗寫,但是在台灣已經廣泛使用,因此不應該對其進行手動轉換,而是應該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因為對這些字進行手動轉換對條目沒有實際的改善作用。

概括性來講:

  • 如果所有地區皆常用A,罕用B→可將源碼B直接改為A,不宜使用轉換。
  • 如果某些地區常用A而罕用B,某些地區常用B而罕用A→源碼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同時全局轉換。
  • 如果所有地區混用A/B→源碼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不得使用轉換。
  • 如果某些地區混用A/B,其他地區常用A而罕用B→源碼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其他地區可使用轉換。
提議條文

勿手動轉換異體字

儘管異體字間的功能相近,且所代表的意義相同,但手動轉換異體字,很可能引發編輯爭議,甚至招致編輯戰的發生。因此在手動轉換異體字之前,請先考慮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在現代漢語中或者電腦輸入中已經不再使用或者極少使用的異體字,如「靑/青」、「敎/教」、「囯/国」,這種情況下,將異體字轉換為正體字是值得提倡的,反之則視為破壞。因為此類異體字在電腦輸入或者現代漢語中極少用到,使用此類異體字不便於閱讀。

二是目前現代漢語中仍然有在使用的異體字,此類異體字由於使用頻率較高,或者是在不同的地區,對哪一個字是正體的定義不一樣,例如「床/牀」,中國大陸和台灣把「床」視為正體字,把「牀」視為異體字,而在香港則是相反,香港視「牀」為正體,對此類異體字進行手動轉換違反了避免地域中心方針。此外,「台/臺」這一對字由於政治原因常常成為修改的對象,由於「台」字雖為俗寫,但是在繁體中文已經廣泛使用,因此不應該對其進行手動轉換,而是應該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因為對這些字進行手動轉換對條目沒有實際的改善作用。

概括性來講:

  • 如果所有地區皆常用A,罕用B→可將源碼B直接改為A,不宜使用轉換。
  • 如果某些地區常用A而罕用B,某些地區常用B而罕用A→源碼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同時全局轉換。
  • 如果所有地區混用A/B→源碼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不得使用轉換。
  • 如果某些地區混用A/B,其他地區常用A而罕用B→源碼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其他地區可使用轉換。

惟如有以下情形中的至少一個,以上規則不適用:

  1. 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亦非小修改
  2. 相關異體字替換是因應名從主人而作出的;
  3. 相關異體字替換是因應維護性操作的進行而作出的。

以上。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8日 (二) 03:08 (UTC)

(+)支持-- 2021年6月8日 (二) 04:07 (UTC)
(+)支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6月8日 (二) 06:22 (UTC)
所以重寫第一段落,就可以順便對第二段落進行異體字轉換嗎?因為整體來說「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Xiplus#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06:42 (UTC)
微調用詞,排除未做任何修改的部分,應可避免上述情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6月8日 (二) 11:24 (UTC)
沒有排除啊?重寫必定不是小修改。--Xiplus#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11:31 (UTC)
修正後的行文僅規範實際有修改的內容,而閣下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第二段落並沒有實際被修改,從而不能適用於豁免規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6月8日 (二) 13:40 (UTC)
條文根本沒有提到「實際有修改」,另實際有修改的定義也模糊不清。--Xiplus#Talk 2021年6月8日 (二) 14:28 (UTC)
@Xiplus:(1)「重寫第一段落,就可以順便對第二段落進行異體字轉換」的行為如果是故意的話,很明顯是WP:GAME,任何人都應該具備相關的常識來處理這樣的事情。(2)我原本是希望作出修改者可以在有需要提供理由時自圓其説,只要他能合理解釋他如何符合那3條例外規定中的一條或多條,那就可以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9日 (三) 13:53 (UTC)
他可以聲稱兩個段落都在重寫範圍。不然換個不這麼誇張的例子,同一段落有7個句子,他重寫第 1 2 3 5 6 7 句,但明顯沒重寫第 4 句,卻對第4句進行轉換,那麼聲稱整個段落都重寫是否有效?--Xiplus#Talk 2021年6月9日 (三) 14:05 (UTC)
@Xiplus:我認為按句子分別計算太嚴苛,因此我認為後者可以當成有效。我的想法是按自然段分別計算,因此我認為前者不可以當成有效。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01:37 (UTC)
請問閣下的意思是,重寫了其它句子就可以轉換沒有重寫的句子裏的異/繁體字?敝人覺得這個標準太過寬鬆。--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0日 (四) 04:22 (UTC)
大概還是按標點符號跟常識判斷改寫了哪些句子比較好。不應該放得太寬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6月10日 (四) 09:04 (UTC)
@Matt SmithEricliu1912:那如果那個人是不為意而為之的話,Matt Smith你上面的這番話就成了ABF了,有時候標準訂得太緊反而會有反效果。偶爾一兩句在不為意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情有可原。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12:15 (UTC)
敝人是用舉例的方式詢問新指引是不是允許那種做法。如果新指引允許那種做法,那麼任何人那樣做都是符合指引的,也就不存在ABF的問題。如果新指引不允許那種做法,那麼其他用戶回退那種不為意、無必要的轉換應該也算合理的回退。--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0日 (四) 13:12 (UTC)
我還是這句話:我原本是希望作出修改者可以在有需要提供理由時自圓其説。這我覺得是WP:UCS的範疇,不應由方針指引處理。而且(第二類)異體字的替換本身通常不影響閲讀,我認為只要並非故意為之,我都覺得沒必要回退,這樣是自找麻煩。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0日 (四) 13:57 (UTC)
敝人覺得,願意尊重先到先得、不嫌麻煩的用戶理當可以回退。妥善的回退,例如在編輯摘要善意地說明原因,除了能教導對方,還能教導其他查閱條目歷史的用戶們,這樣有助於減少用戶們日後做出相同失誤的機會,有良好的正面作用。--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0日 (四) 14:33 (UTC)
我認為你所謂的「不嫌麻煩」某程度上就是「製造麻煩」。異體字本身並不會使讀者對同一內容的理解產生變更,如果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局部)回退操作本身對新用戶而言已是ABF。我的想法是完全不用回退,直接在用戶討論頁留言/發通知,也同樣有指導作用。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00:46 (UTC)
敝人認為閣下把「善意教導」誤會成了「製造麻煩」。新用戶根本不了解方針,他們縱使做出這種事情也不是惡意的,敝人怎麼可能對他們ABF呢?請無須多慮。--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03:06 (UTC)
我完全不覺得我這是在「多慮」,因為重要的不是你怎麽想,而是他們怎麽想。以他們的角度出發的話,他們是不可能不以為你是在ABF(或是在做思想工作,老實説這比較誇張)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1:05 (UTC)
敝人之前已經說過,妥善地回退有教育作用。只要方法妥善,他們未必會以為敝人是在ABF,請閣下樂觀一點,盡量避免聯想負面的結果。--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2:26 (UTC)
辦事不能流於理論層面。一來我無法確保你做的每一次回退都是「妥善」的,二來我也無法確保所有其他人都能夠「妥善」回退。故意逃避面對負面影響並非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敝人沒有在逃敝什麼負面影響,而是抱着樂觀的態度處理事情。現在說再多可能也沒有結論,不妨從實際操作的結果來判斷才準確。--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3:57 (UTC)
只有在該樂觀的時候樂觀才是實際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2 (UTC)
看樣子你得把NC:先到先得作出修訂,「如果是單純異體字所產生的命名差異,則依異體字相關規定處理」,否則「只有全段文字上的重寫才擁有取代先到先得的權利」會與NC:先到先得鬼打牆。-- 2021年6月12日 (六) 12:18 (UTC)
"然而條目的標題只能選取一個,因此應維持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所採用的標題。"NC的原意可是禁止更改模版名字。如果永久禁止更名就能解決問題,我倒是很樂意支持。--Temp3600留言2021年6月18日 (五) 14:00 (UTC)
然而那句話後面有寫「須符合本方針其他命名規則」,我的移動是為了符合WP:CONSISTENCY,看來「然而條目的標題只能選取一個,因此應維持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所採用的標題」約束不了我對模版的移動。-- 2021年6月19日 (六) 05:24 (UTC)
(+)支持 我也不多說甚麼了,感覺我說甚麼都會出現爭執。 Iridium(IX)留言2021年6月8日 (二) 11:32 (UTC)
調整原擬議條文的一個字眼,以符合實際中文使用情形。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9日 (三) 13:55 (UTC)
  • (?)疑問:關於第一點,如果某位用戶把一個詞修改成另一個詞,但同時有意或無意地轉換了繁異,例如把臺灣歷史的某句話進行以下修改:
修改前 灣原住民族的呈現多元而複雜
修改後 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多元而複雜
請問新指引允許這種情況下的繁異轉換嗎?--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1日 (五) 11:08 (UTC)
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且意思上有變更(前句指「原住民族的各族羣的外在表現方式多元而複雜」,後句指「原住民族的各族羣本身多元而複雜」),因此如果非故意為之,我認為無不可(故意為之的情形可能是無差別地將所有轉為,連來源標題和網址都動到的情形,使呈現族群的修改變得次要)。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00:46 (UTC)
修改前 不過目前的考古證據還不能完全確定灣原住民與新石器時代文化間的對應關係。臺灣原住民族的呈現多元而複雜
修改後 不過目前的考古證據還不能完全確定灣原住民與新石器時代文化間的對應關係。臺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多元而複雜
意思是這樣也可以囉?「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符合,「意思上有變更」符合,「非無差別地將所有臺轉為台」符合。--Xiplus#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02:18 (UTC)
@XiplusMatt Smith:我不明白為何你們一定要如此執著於這些完全不重要的點子上,這完全是人會在不為意之間做的事情。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0:55 (UTC)
@Sanmosa:這就是User:寒吉User:Matt_Smith爭議點,想要解決問題就請您(及社群)告訴某一方他是錯的,請不要再繼續相關行為;如果要明文修訂到指引內,就請提出與之相符的提議條文,目前的條文未能解決其爭議,故先(-)反對。--Xiplus#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11:02 (UTC)
@Xiplus: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在共識不強求一致同意、重大修改更應獲得絕大多數的同意的前提下,我明顯只看到Matt Smith一人繼續堅持其明顯不被社群接受的觀點(而且你説要請我及社群「告訴某一方他是錯的,請不要再繼續相關行為」,我們早已經做過很多次,有勞你自行點閱前期和中期討論)。說明白一些:我其實可以搬其他方針指引出來要求處理他的情況了,我現在不提報之餘還讓他繼續hard sell他的觀點已經很仁至義盡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1:14 (UTC)
@Sanmosa:我只想明確聽到最新兩個舉例的答案是可以還是不行,我猜答案應該是不行吧。之前的所有討論共識是允許重寫時替換,然而提議條文壓根沒提到「重寫」兩字,連先前有人說調整格式及排版不當作重寫也都沒提到,我反對的是提議條文放寬程度比共識的放寬程度還要寬這一情況。--Xiplus#Talk 2021年6月12日 (六) 11:49 (UTC)
@Xiplus:「重寫」兩字的定義本來就不清不楚,如果我把「重寫」兩字寫入,最終還是會落入修改前對於方針指引條文解讀不一致的情形(參寒吉於2021年5月30日 (日) 08:28 (UTC)的留言)。另一方面,先前有人說「調整格式及排版不當作重寫」只是個別意見,而且當時也是有其他人主張可以改成「修改的內容並非僅存在繁簡或異體字的差異」即可的程度(至少有寒吉和Ericliu1912),因此你説的「提議條文放寬程度比共識的放寬程度還要寬這一情況」我認為完全不存在。再者,擬議條文修改其實只是在明確既有的方針指引,實際上並沒有變更本身的意涵(參寒吉於2021年6月2日 (三) 15:05 (UTC)的留言),所以某程度上來説我根本沒有「放寬」任何的東西。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就「我只想明確聽到最新兩個舉例的答案是可以還是不行」一句回應:我的答案是一般情況下可以(特殊情況下不行)。如上所述,這完全是人會在不為意之間做的事情,如果連這種情形都要特地做一次回退,我覺得真的已經落入ABF的範疇(當然還是要配合他其他的修改來看,如果他其他的修改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形,那就不能把這樣的修改當成「不為意之間做的事情」,這時候回退就不是ABF)。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7 (UTC)
插句話,敝人個人難以接受「這種情形的回退已經落入ABF的範疇」之說(如果對方沒有其它類似的編輯)。這種情形的回退也可以是「善意推定對方的編輯,然後維護先到先得」,而非ABF。--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3:53 (UTC)
請你理解我這裏還是在用新用戶的角度來看的。你問我自己的話,我自己是不會當成ABF的,但我認為重要的還是新用戶怎麽想。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4:24 (UTC)
@Sanmosa:閣下完全搞錯了,敝人在意見區提出自己的意見(明文規定不可以繁異轉換)之後,並沒有堅持主張這個意見,也沒有堅持要求大家按照這個意見來修訂方針,敝人甚至還在四天前說過「敝人對於方針的修訂結果會順其自然」。閣下聲稱敝人「繼續堅持其明顯不被社群接受的觀點」、「繼續hard sell他的觀點」等等都是錯誤說法,敝人並沒有那樣做。--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2:26 (UTC)
@Matt Smith:然而我當時看到的東西是你言行不一致。我真的不明白為何我會有這樣的判斷,但這確然是我當下的感受,請你理解。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2日 (六) 13:30 (UTC)
敝人可以理解,就算是一場誤會吧,該澄清的已經澄清,敝人就不在此事上多說了。--Matt Smith留言2021年6月12日 (六) 13:46 (UTC)
在明知規則容易被繞過且在制定程序就應該予以修正,而不是拿GAME來擋。應盡量讓「方針字面意思」趨近於「方針本質」,而不是讓未參與本次討論的人看了方針卻不知道規定了什麼。--Xiplus#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20 (UTC)
@Xiplus:一來我不認為擬議修改後的指引「容易被繞過」,二來這已經是我認為最清楚的表達方式了,如果你認為有更清楚的表達方式,請將相關表達方式提出。這指引的修訂本身就是意在從寬,如果還要加一大堆繁瑣且易生歧義的條文,我覺得會背道而馳。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2 (UTC)
Special:PermaLink/66094477,還在修飾中,原本不想這麼早提出的。--Xiplus#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49 (UTC)
該稿還包括應如同本案同樣豁免的繁簡替換,以及本應同時修改的破壞方針,但最大問題還是重寫的定義。--Xiplus#Talk 2021年6月15日 (二) 05:52 (UTC)
那我再等一下好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6月15日 (二) 08:37 (UTC)
希望任何人給些意見。--Xiplus#Talk 2021年6月18日 (五) 09:44 (UTC)
既然條文的漏洞被人指出了,提案者有責任去修補。提案所列情形一除了上述問題外,是否為「小修改」亦難以判定。我的想法是改成修改之處為重寫,這樣就足夠了。要避免貌似嚴謹實則難以理解的條文。--Lt2818留言2021年6月19日 (六) 18:40 (UTC)

參考資料

  1. ^ 鍾張涵; 黃亦筠; 彭子珊; 陳良榕. 第一班台商包機旅客:我們感覺就像是一群在飛機上的「細菌人」. 天下雜誌. 2020-02-10, (691) [2021-06-01]. 武漢返台包機事件,因為乘客名單與原定不符,在台灣社會掀起軒然大波。防疫必須理性,但遇到人性,考驗隨之而來。五個不同身分的家庭,分享他們面對同樣恐懼的心情。 
  2. ^ 主筆室. 今日社論/武漢包機之亂!誰讓徐正文躍上枱面?. NOWnews. 2020-02-09 [2021-06-01]. 最近幾天,國內最熱門的話題都與武漢肺炎,或說新型冠狀病毒有關,其中,武漢返台包機事件,更是甚囂塵上,而且衍生出各種延伸話題。 
  3. ^ 柳金財. 「反中」抬頭?以疫謀獨?. 觀察. 2020-03, (79) [2021-06-01]. 其次,武漢返台包機事件凸顯台灣有「仇中」情結。 

請求解答關於為何我在部分連結的中文大陸簡體界面看到繁體字的情況

https://zh.m.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emplate:Infobox_mobile_phone/doc&oldid=66436420 就這玩意的大陸簡體界面還是有繁體字,應該怎麼解決?--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3:38 (UTC)

有人很我說應該這麼說「你就說你開了大陸簡體模式,為什麼模板文檔里還有繁體字」 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3:43 (UTC)

可是模板的說明文檔也不支持繁簡轉換就不好了吧?Te0sla留言) 2021年10月25日 (一) 05:29 (UTC) 看繁體字的模板其實還挺費眼的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5:34 (UTC)

可以用帶有樣式的span模擬pre等標籤的效果。--安憶Talk 2021年10月25日 (一) 05:54 (UTC)
大佬能詳細解釋一下嗎?就是說怎麼學習帶樣式的span?這個span有沒有具體的維基頁面,新人求帶。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1 (UTC)--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1 (UTC)
還是說我先繼續學習html?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7:12 (UTC)
謝謝安億大佬2021年10月25日 (一) 06:02 (UTC)
可以寫一個專門給說明文檔顯示代碼的Module,以代替不支持繁簡轉換的<syntaxhighlight><pre>。--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1年10月25日 (一) 06:24 (UTC)
大佬,這個<syntaxhighlight><pre>是什麼意思?求帶帶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2 (UTC)--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7:02 (UTC)
@Te0sla:就是包在
<syntaxhighlight>這東西裡的字不會被繁簡轉換。
,<syntaxhighlight><pre>內部的文字不會根據使用者的設定改變繁簡內容。模板文檔的代碼都是用<syntaxhighlight><pre>來呈現的。--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1年10月25日 (一) 07:14 (UTC)
如果我需要接觸的話,是不是先要學習好html和SCC?新人求解釋❥(^_-)2021年10月25日 (一) 08:26 (UTC)--Te0sla留言2021年10月25日 (一) 08:26 (UTC)
是css 囧rz……-- Sunny00217  2021年10月25日 (一) 10:30 (UTC)
不,是CSC[開玩笑的]--Milky·Defer 2021年10月26日 (二) 15:08 (UTC)
Cos Sin Cis (誤 --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1年10月26日 (二) 15:12 (UTC)
不,是CsC8(研究最多的碳化銫)[開玩笑的]。--Leiem留言·簽名·維基調查 2021年10月26日 (二) 15:47 (UTC)
MCC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0月27日 (三) 13:27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Wikipedia:地區詞處理#轉換涵蓋順序:zh-cn ⊃ zh-sg ⊃ zh-my,zh-tw ⊃ zh-hk ⊃ zh-mo

所以在此建議:(常用A及罕用B——>A得+1分以及B得-1分,混用A/B——>A與B均得0分)

  • 中國大陸:分數x3(若中國大陸常用A及罕用B——>A得+3分以及B得-3分,若中國大陸混用A/B——>A與B均得0分,依此類推)
  • 新加坡:分數x2
  • 馬來西亞:分數x1
  • 臺灣:分數x3
  • 香港:分數x2
  • 澳門:分數x1

因此,總分最高為+12分,最低為-12分。

若A的總分≥+6分(B的總分≤-6分)——>可將原始碼B直接改為A,罕用A的地區應使用全域轉換。

若A與B的總分都在-5分到+5分之間(包含-5分與+5分)——> 原始碼文字先到先得,不得修改,罕用原始碼文字的地區應使用全域轉換。

你們覺得這個建議如何?(如果你們覺得6分的標準太低,可以考慮改為8分或9分)

--北有戰鬥陀螺留言2022年3月8日 (二) 19:52 (UTC)

(-)反對,多此一舉,反而讓整個事情變得更複雜了。——玖宸 2022年3月9日 (三) 06:19 (UTC)
我最怕的其實就是「zh-7」冒充「zh-cn」搞「über alles in der Welt」那套而已。當然,另外的問題是:這種方案哪有人算得來?不會造成地域歧視嗎?Sanmosa Veritas Vincit 2022年3月9日 (三) 13:53 (UTC)
zh-7 囧rz……--Ghren🐦🕖 2022年3月10日 (四) 11:36 (UTC)
(我是不是該給Ericliu1912一個credit……)Sanmosa Veritas Vincit 2022年3月10日 (四) 13:32 (UTC)
沒壞別修,你修了反倒要壞,到時候每個條目都來一次大討論我們都痛苦。--Pavlov2留言2022年3月12日 (六) 05:08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對台和臺的共識,是否應當應用在抬和擡上

問題 對台和臺的共識,是否應當應用在抬和擡上。
問題背景 當我在查看清齦齶擦音的時候,發現原句「發音時候舌面前部擡起」,在大陸簡體下是「发音时候舌面前部擡起」。我查詢了一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21,裏邊稱擡是抬的異體字。我本想提請繁簡體轉換,但是囿於可能違反社群對台和臺的共識,因此來這裏提出話題。
我的觀點
  1. 首先大陸簡體下擡應當轉化為抬。
  2. 至於在台灣正體擡和抬如何處理,社群應當有個共識。
條文現狀
現行條文

此外,「台/臺」這一對字由於政治原因常常成為修改的對象,由於「台」字雖為俗寫,但是在台灣已經廣泛使用,因此不應該對其進行手動轉換,而是應該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因為對這些字進行手動轉換對條目沒有實際的改善作用。

提議條文

--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4月12日 (二) 08:02 (UTC)

根據罪刑法定原則Nulla poena sine lege),基本可以確定「抬/擡」並非「台/臺」,故自然不能直接適用「台/臺」的處理辦法。不過,根據同為指引的Wikipedia:繁簡處理#勿手動轉換異體字,「抬/擡」符合「在不同的地區,對哪一個字是正體的定義不一樣」的要件,因此「勿手動轉換異體字」的規定已經可以處理「抬/擡」的情況。基於上述廢除條文的提案通過與否都不會影響實際執行的效果,我建議不進行相關修改。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4月12日 (二) 08:59 (UTC)
但好像台灣也是以「抬」為正體。--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4月12日 (二) 09:12 (UTC)
不要説得好像只有臺灣才在用繁體一樣。其實「在不同的地區,對哪一個字是正體的定義不一樣」這句話本身也不太準確,因為現實上不能排除部分地區不會界定哪個字是正體或異體。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4月13日 (三) 03:15 (UTC)
「千萬別抬頭」「抬槓」「抬頭紋」「抬頭挺胸」「高抬貴手」「抬轎」等等,用的都是「抬」字,實在沒必要繁簡轉換。--D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16:18 (UTC)
我把簡體的修復請求提報了先(Special:差異/71112756)。--紺野夢人 2022年4月12日 (二) 09:52 (UTC)

假如有很簡潔扼要的方法能解決繁簡轉換問題,是否有必要特地使用複雜的手工轉換標籤?

大家好。這邊在編輯冬季戰爭時,發現其實我們有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繁簡轉換:

原文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著[[制空權]]
手工轉換法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zh-hant:著;zh-hans:着}-[[制空權]]
更改文字法
蘇聯空軍在整場戰爭中都緊握着[[制空權]]

手工轉換法大概是現行維基百科所推薦的方法,然而這方法複雜,感覺不但會有許多類似的情況,還不利於機器語義分析。相形之下,更改文字法簡潔多了,也方便人類閱讀。假如就這種不更改就會產生繁簡顯示錯誤的情況,特別通融以簡單扼要的方法解決繁簡轉換問題,不曉得大家認為會有哪些顧慮?--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0日 (日) 07:02 (UTC)

我也覺得這樣比較方便。說實話,這跟刻意的繁簡破壞應該有差,很好辨別,不然也可以指定編輯摘要。—— Eric Liu 歡慶雙十中國國慶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0月10日 (日) 08:09 (UTC)
誒?原來這還是方針不允許的嗎?我已經這麼幹了有段時間了(捂臉)--Milky·Defer 2021年10月10日 (日) 10:14 (UTC)
  • 理論上說「為了更簡便的修復/避免錯誤的繁簡轉換而更改文字」可以視作繁簡轉換的正當理由(參WP:CST#勿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不過可能會產生爭議。Itcfangye留言2021年10月10日 (日) 11:37 (UTC)
  • 我認為這種理由不夠尊重「不轉換」,所以主張使用手工轉換。--7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10:46 (UTC)
  • 這邊發現手工轉換還可能造成參差不齊。例如上面舉的例子其實不夠完善,較完善的的確該使用{{}}裏面的-{zh-hans:着;zh-hk:着;zh-tw:著;}-。也就是說不同人可能就有不同的、有缺陷並且必須再修正的手工轉換修正方法。比較保險的應該採用更改文字法,或{{}}。然而假如正規使用這些文字轉換模板(包括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繁簡轉換一對多列表裏面所有的文字),猜測其中一些恐怕會成為使用率前百名的模板。如此恐怕會有前述效能問題。這或許不是偏好問題,而是技術性問題。--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11:03 (UTC)
  • 希望有其他管理員看看是否還有其他疑慮,否則就上面討論看來,似乎應該允許此類型修正?--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1日 (一) 20:23 (UTC)
    • 如果非要點名管理員的話,那我說一下。我記得以前是不時有見到或進行此類修改的,也沒見有人提出異議,雖然我不知道近些年有沒有其他討論。{{}}這類模板,我覺得只有必要在上下文比較複雜的時候使用(具體例子沒想到),而不是把每一個遇到的着/著字都改成模板。另外說一點,雖然對這個案例並不適用,以前大家會單獨使用裏面沒有東西的-{}-來提示分詞,然後讓系統自動轉換,好像現在這麼用的越來越少了,而是更傾向於在-{}-裏面具體指定需要的轉換效果?(直接寫或者用類似{{}}的模板)我提及這個是從標題的「簡潔扼要的方法/複雜的手工轉換標籤」想到的。Liangent留言 2021年10月11日 (一) 21:21 (UTC)
  • 作為(前)繁簡轉換維護者來說兩句:簡繁轉換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大多情況都是一簡對多繁,而像「著」和「着」則是一繁對多簡。我覺得手工把「著」改為「着」,是符合Wikipedia:繁簡處理#勿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中要求的「正當理由」的(因此,現有規則即允許這樣做)。反過來的例子會更多,比如ref group用「註」而不用「注」,表示動詞時用「幹」不用「干」等等。這些一多對應的文字,的確可以為常見組合增加轉換規則,但我不覺得這個能覆蓋完整,而且也不是所有情況都能加規則解決,比如<ref group="註"><ref group="注">。因此,遇到了這種毛病,手改沒問題,提報一下看能不能安全地將其文字組合加進全局轉換則是進階要求。--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21年10月11日 (一) 22:15 (UTC)
    同上。Sanmosa WÖRK 2021年10月12日 (二) 14:47 (UTC)
    通商。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1年10月16日 (六) 22:51 (UTC)
感謝各位的意見。感覺更改文字法應該可以算作共識了。--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3日 (三) 22:43 (UTC)
是否應該考慮明文寫入指引,作為案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0月14日 (四) 13:49 (UTC)
或許在方針裏提一下比較好?--Kanashimi留言2021年10月14日 (四) 20:30 (UTC)
附議。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1年10月16日 (六) 22:51 (UTC)
我也認同「現有規則即允許這樣做」,支持指引加一句提醒。——遲來的HTinC23留言2021年10月23日 (六) 13:45 (UTC)
反對寫入規則,選擇「不轉換」的用戶不希望強制看到外語文字。--7留言2021年10月30日 (六) 15:25 (UTC)
又不是規定一定要這樣做,只是「除罪化」,保證不會因此觸犯方針或指引而已。偏好手工轉換者,大可繼續手工轉換。——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0月30日 (六) 20:25 (UTC)
實際效果一樣,「保證不會因此觸犯方針或指引」也就意味着能夠以此為理由強行把他人使用的手工轉換改掉,而且有方針支持的情況下還能對3RR豁免。--7留言2021年11月1日 (一) 08:58 (UTC)
如上述討論,這或許不只是個偏好問題。您可以針對上面討論的贊同論點一一提出您的解方,如此更能說服人。--Kanashimi留言2021年11月1日 (一) 20:02 (UTC)
他就是不想處理而已,反正他也沒打算認真進行討論。--Sanmosa Ázijská Práca 2021年11月2日 (二) 08:19 (UTC)
我的主張就是當其他用戶已經用手工轉換時不以這種「理由」去改(等於阻止)。如果雙方都堅持原來的用法,那要麼先到先得,要麼就不管誰堅持改都按3RR處理。如果修改前後在「不轉換」下顯示的文字一樣,我沒有意見;如果為了所謂「簡潔扼要」,代價卻是強制不轉換用戶看到不同文字,這我無法接受。--7留言2021年11月2日 (二) 12:43 (UTC)
現在的情況就是一個合法,一個可能違法,需要明文「除罪化」;在已經有既有轉換方式之下,採納「先到先得」原則應該是沒有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1月10日 (三) 14:38 (UTC)
「選擇『不轉換』的用戶不希望強制看到外語文字」這句我看不懂,不轉換不是本來就一堆所謂「外語」文字嗎?--路西法人 2021年11月28日 (日) 16:11 (UTC)
同意。--Nrya ✰我聽見有個聲音~ 2021年10月31日 (日) 03:41 (UTC)

@Kanashimi:如果要擬文說明以上這種變更的性質,您會怎麼描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月17日 (一) 02:51 (UTC)

或許可這樣:
改成:

--Kanashimi留言2022年1月17日 (一) 03:40 (UTC)

原本 改為 能否接受
修正簡體下轉換錯誤
{{subst:著}} 修正簡體下轉換錯誤
{{著}} 可以,但不推薦的修復方式。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可以,但不推薦的修復方式。
-{zh-cn:着;zh-tw:著;}- 造成香港模式下轉換錯誤
-{zh-hans:着;zh-hant:著;}- 造成香港模式下轉換錯誤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着}} 不必要的行為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不必要的行為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著}}{{着}} {{subst:著}}{{subst:着}} 簡化原始碼
{{著}}{{着}}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錯誤用詞
其他繁簡文字可類推
朝廷辦公官署 朝廷辦公官署 修正繁體下轉換錯誤「原系」
語片言 語片言 修正繁體下轉換錯誤「只語」

提供涵蓋所有變換的表格,看看是否符合上面的共識。--Xiplus#Talk 2022年1月22日 (六) 03:22 (UTC)

唉,這表格真是太簡單明瞭了。--Kanashimi留言2022年1月22日 (六) 06:22 (UTC)
我覺得{{著}}{{着}}改成其實應該允許且鼓勵。一來提高源碼可讀性,二來減少不必要的模版調用。--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22年1月22日 (六) 06:25 (UTC)
感覺只要不會造成轉換錯誤,「着」比「{{}}或{{}}」略優。「著」到「{{著}}」一類可以在手頭沒有簡體輸入法時,只打括號做權宜之計。但長久來看,使用視覺化編輯器或語法凸顯工具時,模板太搶眼。--洛普利寧 2022年1月22日 (六) 06:36 (UTC)
以更改繁體以避免加入切斷標記的方法也是可以囉?例如將「一刀不剪发布影片」改成「一刀不剪發布影片」以避免「剪髮」被轉換也是可以的?--Ghren🐦🕘 2022年1月22日 (六) 13:30 (UTC)
是這意思。我加上了這個例子。 --Kanashimi留言2022年1月22日 (六) 23:48 (UTC)
這個情況其實稍微有些不一樣。「著=>着」和「注=>註」是那種不改字就沒法修復的轉換問題;而「頭髮」、「剪髮」的轉換取決於兩字連續出現,這種情況加上-{}-就可以修復而無須改字。
當然,並不是說這種情況就不能改字,我覺得斷詞和改字都可以允許,不過略傾向於推薦斷詞。--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22年1月31日 (一) 08:05 (UTC)
support. ——魔琴 [ 留言 貢獻 ] 2022年1月31日 (一) 08:31 (UTC)
其實「活著」本身在繁簡體下都會正確轉換,不是好例子;應該是因為系統設定。這邊改了一下例子。假如我們把「握著」也加入系統設定,那即便在連詞的情況下,也會如您所提,只要加入「-{}-」就可以解決。當然把太多詞加入系統轉換表恐非良策就是。 --Kanashimi留言2022年1月31日 (一) 08:48 (UTC)
是可以儘可能地做連詞,但這樣需要有界面管理員長期維護全局轉換表。相比於允許任何人發現了就能改,前者就顯得不那麼wiki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22年1月31日 (一) 15:47 (UTC)
那可以把{{}}的內容改成「」,並將使用方式改成{{subst:}}。--Xiplus#Talk 2022年1月23日 (日) 09:47 (UTC)
贊同。—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22年1月31日 (一) 07:57 (UTC)
已相應修改表格。--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22年2月8日 (二) 19:01 (UTC)
這個表格不錯,不過怎麼轉換為政策條文呢?三言兩語似乎很難說清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2月8日 (二) 16:39 (UTC)
就直接當範例貼上的話,會有什麼樣的顧慮嗎?--Kanashimi留言2022年2月8日 (二) 20:44 (UTC)
可能還是得用文字說明一下通則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3月2日 (三) 06:31 (UTC)
@Ericliu1912 更新了一下上面的通則說明。煩請看看這樣有沒有比較理想。--Kanashimi留言2022年3月2日 (三) 06:44 (UTC)
感覺可以,是否轉移至方針區公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3月15日 (二) 06:32 (UTC)
Yes.--Kanashimi留言2022年3月15日 (二) 08:17 (UTC)
我的感覺是,這相當於是維基百科的「推薦用字」。即,當繁簡不是一一映射的關係時,優先選擇不容易產生歧義的字形。如
你維字形 簡體、港澳字形 台灣字形
助詞、附着
明也,標著也
你維字形 簡體字形 繁體字形
疏也
灌也
你維字形 簡體字形 繁體字形
犯也,求也
能事也
燥也
卦名 -{乾}-

 ——魔琴 [ 留言 貢獻 ] 2022年2月9日 (三) 12:13 (UTC)

你可以這樣說。一簡對多繁的時候,繁是被推薦的;一繁對多簡的時候,簡是被推薦的。--Ghren🐦🕘 2022年2月11日 (五) 13:49 (UTC)
然。--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22年2月13日 (日) 18:32 (UTC)

繁簡處理修訂案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第1版
現行條文

勿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 對於讀者來說...(略)...總之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是沒有必要的。

提議條文

勿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 對於讀者來說...(略)...總之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是沒有必要的。一種例外是當繁簡並非一對一轉換,且該字不與上下文形成詞彙而不適宜使用全文轉換時,為了簡便地修復錯誤的繁簡轉換,可改為不會造成轉換錯誤的用字,例如將握著改為握着,會比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更具可讀性,具體規則請參見下表。

修改前原始碼 修改後原始碼 是否允許
握著 握着 修正簡體下轉換錯誤,可使用{{subst:}}
握著 握{{著}} 可以,但不推薦
握著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可以,但不推薦
握著 握-{zh-cn:着;zh-tw:著;}- 造成香港繁體下轉換錯誤
握著 握-{zh-hans:着;zh-hant:著;}- 造成香港繁體下轉換錯誤
握着 握著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握着 握{{着}} 不必要的行為
握着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不必要的行為
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 握著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zh-hans:着; zh-hk:着;zh-tw:著;}-{{著}}{{着}} 簡化原始碼,可使用{{subst:著}}{{subst:着}}
{{著}}{{着}} 造成簡體下轉換錯誤
活著 活着 「活着」一詞系統能正確轉換
著名 着名 錯誤用詞
其他繁簡文字可類推
朝廷辦公官署 朝廷辦公官署 修正繁體下轉換錯誤「原系」
雞把毛除去 雞把毛除去 修正繁體下轉換錯誤「找只雞」

修改自User:Kanashimi的提議條文,特別限定 1. 無法使用全文轉換 2. 僅限轉換有錯誤時 才能如此修正。原先表格部分第1、2行合併,增列「活着」一行不應轉換。請再看看目前版本有無問題。--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0:03 (UTC)

不確定「其他繁簡文字可類推」兩行是否需要,另「隻語片言」應較常作「片言隻語」,且這是一個詞彙,應該加入轉換詞庫而非一律使用這種方式修復吧?--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0:30 (UTC)
請當初加入此行的Kanashimi說明一下「此人原係蘇氏人馬」是什麼?或是換成別的常見句子,或移除。--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1:49 (UTC)
改成了寺廟中的例子。 --Kanashimi留言2022年3月24日 (四) 22:26 (UTC)
@Kanashimi:那麼「片言隻語」呢?--Xiplus#Talk 2022年3月25日 (五) 03:51 (UTC)
改成定義謬誤中的用法。 --Kanashimi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08:35 (UTC)
(+)支持容許修復一繁多簡或一簡多繁而導致錯誤轉換的修復不視作繁簡破壞。一個影響不大的小問題:我覺得應該將例子和條文分開。--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24日 (四) 11:21 (UTC)
您的意思是例子不作為指引的一部分嗎?--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1:32 (UTC)
不是,純粹是字句分句分段而已。格式的小問題。--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24日 (四) 12:05 (UTC)
「可改為不會造成轉換錯誤的用字 / 例如將」這邊應該換段落的意思嗎?--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3:49 (UTC)
是。--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25日 (五) 04:24 (UTC)
微調了一下表述,如果有疑問請ping我。--Tranve () 2022年3月24日 (四) 11:35 (UTC)
(+)支持--Yinyue200留言2022年3月26日 (六) 06:36 (UTC)
着著的例子感覺可以換一個,握着直接塞進表裏需要加的防過度轉換規則幾乎沒有。比如改成[展體表實兌]現著?屠麟傲血留言2022年3月28日 (一) 06:22 (UTC)
偷偷問一下,「著」只有在讀「ㄓㄨˋ」的時候簡體字才跟繁體字相同,其他時候(讀「ㄓㄜ˙」、「ㄓㄨㄛˊ」、「ㄓㄠˊ」、「ㄓㄠˉ」的時候)簡體字都是「着」?--北有戰鬥陀螺留言2022年4月1日 (五) 14:04 (UTC)
第2版
提議條文

勿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 對於讀者來說...(略)...總之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是沒有必要的。

例外:修復繁簡一對多轉換錯誤 一種例外是當繁簡並非一對一轉換,且該字不與上下文形成詞彙而不適宜使用全文轉換時,為了簡便地修復錯誤的繁簡轉換,可改為不會造成轉換錯誤的用字。修復錯誤轉換時,應優先使用不存在歧義且不會造成錯誤轉換的字形。以下提供一組非一對一繁簡轉換且常見出現轉換錯誤的字形供參考,其他字形亦可類推。

例子:「着」、「著」
字義 建議字形 簡體字形 港澳字形 台灣字形
助詞、附着
明也,標著也
轉換例子
為簡化圖表:
  • -{zh-hans:着;zh-hk:着;zh-tw:著;}-以「A」表示;
  • -{zh-cn:着;zh-tw:著;}-以「B」表示;
  • -{zh-hans:着;zh-hant:著;}-以「C」表示。
修改前 →
修改後 ↓
握著 握着 握{{着}}握{{著}}
握著 需要修復 簡體、港澳顯示錯誤
握着 建議做法 無需修復 簡化代碼 建議做法
握{{着}}握{{著}} 可以但不推薦 不必要的行為 可不修復 簡化代碼 可以但不推薦
不必要的行為 可不修復
港澳顯示錯誤 需要修復
修改前原始碼 修改後原始碼 是否允許
簡化代碼
{{着}}
{{著}}
活著 活着 系統能夠正確轉換「活着」,不必要的手動轉換行為
著名 着名 錯誤用詞
這樣?Xiplus--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28日 (一) 09:22 (UTC)
(+)支持 目測沒有可見問題。--Yinyue200留言2022年3月30日 (三) 16:51 (UTC)
感覺長到已經是{{輔助說明}}了,舉例挑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就行了吧?--Xiplus#Talk 2022年3月31日 (四) 01:21 (UTC)
那麼僅保留「着」的例子就行了。--路西法人𖤐 2022年3月31日 (四) 07:05 (UTC)
(*)提醒:以下列出三組一組非一對一轉換--MilkyDefer 2022年3月31日 (四) 13:21 (UTC)
我覺得還是全部用文字敘述比較好,表格放輔助說明。--Xiplus#Talk 2022年3月31日 (四) 15:59 (UTC)
附註說明也是可以。--路西法人𖤐 2022年4月1日 (五) 03:09 (UTC)
是輔助說明頁,不是附註說明。--Xiplus#Talk 2022年4月1日 (五) 04:25 (UTC)
打錯字 囧rz……--西 2022年4月3日 (日) 04:41 (UTC)
提議條文

勿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 對於讀者來說...(略)...總之手動轉換條目繁簡語句是沒有必要的。

一種例外是當繁簡並非一對一轉換,且該字不與上下文形成詞彙而不適宜使用全文轉換時,為了簡便地修復錯誤的繁簡轉換,可改為不會造成轉換錯誤的用字。修復錯誤轉換時,應優先使用不存在歧義且不會造成錯誤轉換的字形。例如在簡體和港澳繁體有「着」、「著」兩種字形,在臺灣正體僅有「著」字形,在原始碼輸入「着」時可由系統自動轉換成臺灣正體「著」,但反之則不會轉換,因此以台灣正體輸入「握著」一詞時無法正確轉換為簡體和港澳繁體,此時容許直接將原始碼修正為「握着」以修正轉換錯誤,如果在內文直接使用轉換規則(例如「握-{zh-hans:着; zh-hk:着;zh-tw:著;}-」)時,也允許將原始碼簡化為「握着」。更詳細的範例可參考Wikipedia:非一對一字詞轉換錯誤修正指南

LuciferianThomas第3版,表格內容全部放到上述的獨立頁面(為{{輔助說明}})。--Xiplus#Talk 2022年4月6日 (三) 01:28 (UTC)

支持。--西 2022年4月6日 (三) 04:19 (UTC)
已建立輔助說明頁。--Xiplus#Talk 2022年4月8日 (五) 12:46 (UTC)
以第3版🕗 公示7日,2022年4月20日 (三) 03:10 (UTC) 結束。--Xiplus#Talk 2022年4月13日 (三) 03:10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在港繁界面編輯的應是港繁版,而非簡體未轉版!怎樣在港繁界面編輯港繁版,讓維基發佈後自動轉成相應地區版?

我平時用港繁界面,但有時編輯時它卻給篇簡體未轉的我改,我要改的是港繁版不是簡體版!怎樣在港繁界面編輯港繁版,讓維基發佈後自動轉成相應地區版?--捍粵者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01:56 (UTC)

字詞轉換僅在瀏覽頁面時生效,編輯時不會自動轉換源代碼。若閣下閲讀簡體中文有困難,可以在Special:參數設置中打開「預覽字詞轉換」功能,它可以以用戶指定的語言變體顯示預覽。—— 月_櫻_雪 (留言) 2022年8月17日 (三) 02:26 (UTC)
也不一定是閱讀方面問題,而是搜尋取代問題,它的搜尋功能不會幫你2種都搜,如果打一搜二那還好些。--勿用「進行」污染中文,要言簡意賅。 捍粵者 2022年11月13日 (日) 09:05 (UTC)
@捍粵者參見Help:字詞轉換的模式選擇說明#關於wikicode原始碼,原始碼是保持輸入時的字體書寫模式的,可能該內容是多以簡體字體編寫或繁體字體編寫。這些原始碼在查看(view)顯示時才會進行繁簡轉換的處理。——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8月17日 (三) 03:11 (UTC)

何謂「初始繁簡」?

注意到管理員@Iokseng:經常以「初始繁簡」的理由移動條目,例如[5]。請問該方針的出處在哪裏?我覺得如果有正當的理由將條目更名,編輯有權將其移動至自己系統所用的字體。這種情況不屬於「簡繁破壞」。相反,以所謂的「初始繁簡」理由單純地將條目名移動至另外一種字體,反而是「簡繁破壞」。另外,既然維基能自動轉換字體,為什麼還保留那麼多的單純的簡繁轉換重定向? --萬水千山留言2022年11月13日 (日) 09:54 (UTC)

其實我個人認為,只有與初始標題完全相同時,才應考慮繁簡「先到先得」,否則沒有必要如此。——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1月13日 (日) 11:31 (UTC)
以往討論似乎無共識。方針與指引好像只說不能單純繁簡替換,沒說移動後標題應與最初繁簡一致。我覺得如「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产业」應不可行,但如「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應可行,不過有人主張「英國旅遊產業→英国旅游→英國旅遊」的話我不會阻止。--紺野夢人 100000+ 2022年11月13日 (日) 14:08 (UTC)
其實如果我的話,可能就會類似「英國旅遊產業→英國觀光業」這樣移動。畢竟簡體環境下打繁體比較麻煩(而且繁體簡體都看得多了,有時候會一下子想不起某個字是簡體還是繁體或者某個字是不是有對應的簡體或繁體...)。但是我不太會「英國旅遊產業→英國旅遊」這樣移動,畢竟複製粘貼一下的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14日 (一) 02:23 (UTC)
單就此例,恢復初始簡繁形式,未見問題。因為之前移動的最終效果為僅簡繁變更。--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05:43 (UTC)
之前的移動是因為繁體「貝里斯」會被系統全域轉成簡體「伯利茲」(見下一個討論章節)。首先移動至俄語譯名「別里斯拉夫」,後來再移動至簡體的「貝里斯拉夫」。簡體的「貝里斯」自動轉換為繁體的話還是「貝里斯」,但用繁體的「貝里斯」在那個全域轉換問題還沒有解決之前依然會被轉換成簡體的「伯利茲」。因此Iokseng的移動出現了問題。另外,如果用手機來瀏覽維基的話,可以看到系統在跳轉,這就增加了系統的負荷量。而移動條目又花費了編輯或管理員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一條無用的重定向,為什麼我們要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萬水千山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07:43 (UTC)
規避技術問題有必要在移動理由/討論頁中註明,以便了解和尋找解決方案。有無重定向的性能影響討論過,似乎可忽略不計,僅界面上顯得冗餘。暫未理解更名必要性,為何標題的字詞轉換無法解決。
先到先得、恢復簡繁的目的,是尊重前人+以此遏制故意更改。舉個例子,假設有用戶對中國條目名是繁體而感到不爽,於是移動到如「古代中國」、以誤操作為由移回中国(輸入便利性等理由;請忽視佔用問題),看到兩筆移動的人就很可能感覺不爽、推定惡意、引發爭吵,而惡意的移動者又可能說「不都一樣」、為何要斤斤計較。我對是否做還原操作持中性態度。--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17:08 (UTC)
我上面的例子和你舉得例子是特例,可以放開來不在這裏討論。而Iokseng經常做得是這樣:有人將正當理由將繁體條目「中國」移動到簡體「古代中国」,然後Iokseng已「初始繁簡」的理由將簡體「古代中国」移動到繁體得「古代中國」。我覺得TA這麼做反而是「簡繁破壞」。--萬水千山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17:59 (UTC)
抱歉是我誤解了。非字形差異的移動不應恢復「初始」,那樣變成最早創建者有條目名稱繁簡的所有權了。翻看發現確有此現象,如重型運載火箭中華門 (南京)雙關等,未見需要恢復初始繁簡。--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20:07 (UTC)
如果有人以改變繁簡為目的將「古代中國」移動至「中国古代」或「历史上的中国」呢?--Mosowai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20:20 (UTC)
只要移動能落實敲定,就沿用移動者選用的形式。--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4日 (一) 22:05 (UTC)
「中國→古代中国→中国」之例中,標題變為原字不同繁簡,應依先到先得移回原字原繁簡的「中國」。如果只有「中國→古代中国」我認為不必進一步移至「古代中國」,不過有人主張移動我不會反對。--紺野夢人 100000+ 2022年11月15日 (二) 07:45 (UTC)
(▲)同上,但如果主張或實踐大規模的移回,我會反對、認為是OWN和繁簡破壞傾向。--YFdyh000留言2022年11月15日 (二) 17:11 (UTC)

請求處理異體字條目消歧義

李鍾熙李鐘熙。--Wcam留言2023年3月11日 (六) 02:43 (UTC)

在《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裏,「鍾」、「鐘」都是正字,並非異體字;而且其簡體字型也不相同。--Kolyma留言2023年3月11日 (六) 04:01 (UTC)
了解。只需{{Distinguish}}即可?--Wcam留言2023年3月11日 (六) 04:17 (UTC)
似乎為簡體讀者建立個消歧義頁面比較好?李钟熙現在自動連到李鍾熙,但是顯示「李锺熙」。——PexEric 💬|📝 2023年3月12日 (日) 05:19 (UTC)
已建立李钟熙消歧義。-2001:B400:E2AF:E908:74E7:3613:26CC:4251留言2023年3月20日 (一) 04:25 (UTC)

結構式討論中不必要的自動繁簡轉換

如題,我在某位朋友的結構式討論留言板上輸入[[:Category:没有使用水平列表的导航框]],但發佈編輯後卻被系統自動改寫成[[:Category:沒有使用水平列表的導航框|Category:-{zh-hans:没; zh-hant:沒}-有使用水平列表的-{zh-hans:导; zh-hant:導}-航框]],造成錯誤紅連如Topic:Xo3oqrb35jp2z86m且無法修正[6](編輯歷史不可見,且莫名多出20位元組),請協助找出原因並修正,謝謝。--迴廊彼端留言2023年8月19日 (六) 11:43 (UTC)

可視化編輯下輸入後原始碼模式提交,紅鏈沒了,但自動增加了許多轉換語法。不了解原因。--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9日 (六) 19:17 (UTC)
User:YFdyh000我也是用同樣模式編輯,看起來繁體使用者輸入時會自動把簡字內容轉成繁體(包括內部連結,所以發生上面的問題);反之亦然但錯的離譜,例如說您編輯後自動跳出大量類似-{zh-hans:別; zh-cn:别}-的錯誤轉換,前面那個應該是zh-hant才對。--迴廊彼端留言2023年8月20日 (日) 05:57 (UTC)
User:YFdyh000剛測試問題已消失,故結案。--迴廊彼端留言2023年11月27日 (一) 12:2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