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錢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錢桓
上海百宋印刷局1947年《太倉鄉先賢畫像》之錢桓像
上海百宋印刷局1947年《太倉鄉先賢畫像》之錢桓像
大明巡撫南贛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籍貫直隸蘇州府太倉州
字號字握之,號浩川
出生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月二十六日
逝世天啟三年(1623年)
親屬(子)錢炳、錢華、錢扆
(孫)錢增
出身
  • 萬曆十六年戊子科舉人
  •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同進士出身

錢桓(1556年—1623年),字握之,號浩川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萬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應天鄉試第四十名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進士。兵部觀政,授任丘縣知縣,丁憂。服闋,二十五年(1597年)起為藁城縣知縣,三十年(1602年)升山東道監察御史,巡視十庫,三十一年(1603年)巡視光祿寺,三十二年(1604年)巡視南城、西城,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巡按畿南真定等四府,三十五年(1607年)巡按四川[1],三十七年(1609年)巡視十庫,三十九年(1611年)巡視京營,巡視北城,改河南道監察御史,四十年(1612年)八月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同年十月升太僕寺少卿[2],四十四年(1616年)二月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3],四十七年(1619年)五月以眼疾去職[4]。天啟三年(1623年)卒,賜祭葬。

錢桓性節儉,日食鮭菜(魚飯)一盂,居鄉清謹,約束子姓,民常頌其德。

著作

[編輯]

著有《寓燕疏草》。

墓葬

[編輯]

其墓在太倉吳川塘西[5]

家族

[編輯]

曾祖錢克善;祖父錢基;父錢如山。

長子錢炳,以明經授富陽縣知縣。次子錢華,天啟元年應天鄉試副榜,任英德縣知縣、仁化縣知縣,經世俱有父風。孫錢增,崇禎四年進士。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四川通志》:錢桓,號浩川,太倉人。進士。萬曆三十六年任四川巡按,服官清慎,嘗憫蜀道艱難,行人道渴,沿途捐俸鑿井數十口以飲渴者,又以贖鍰買義田,賑給蜀藩貧宗。巡撫某欲疏請褒獎,桓立止之。歷官至南贑巡撫,僉都御史。
  2.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五十九》
  3. ^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四十二》:萬曆四十四年二月丙寅,升陝西右布政李維翰巡撫遼東;順天府府尹李長庚巡撫山東;太僕寺少卿錢桓巡撫南贛。長庚右副都御史,維翰、桓各僉都御史。
  4. ^ 嘉慶《太倉州志》:錢桓,字握之,萬曆十七年進士,授任邱知縣,丁艱,補藁城,擢山東道御史,巡視京城,出按畿南,再按四川。入掌河南道,升太僕寺少卿,以僉都御史巡撫南贛,目眚乞休歸,又數年卒。桓長者,中立無所黨,歷有政實。任邱地衝且雜,中人豪貴治以清肅稱。盜劫富民未獲,富民執其讎以抵之,桓疑非是,釋所執,購得真盜。按畿南時,邯鄲、井陘間大俠恣橫,桓置諸法,三輔震慄。四川榷酤,歲約四萬,中人徵督為厲,桓同巡撫割贖緩代之,民以不擾。章貢水溢,漂民廬舍,桓急請賑,報可。苗民時狶突,桓戒將吏守要害,毋弛備,毋貪細功,諸蠻讋服。信豐令貪墨,巡撫、巡按庇之,桓力劾去。兩關稅萬計,舊為官吏乾沒,桓檄關吏薄其榷,貯之府藏,以備兵興旱潦。性儉,日鮭菜一盂,居鄉清謹約束,子姓至今頌其醇德。長子炳,以明經授富陽令。次子華,天啟辛酉副榜,歷任英德、仁化令,經世俱有父風。孫增,字裒卿,崇禎四年進士,授行人,奉敕封藩,屏絕饋遺。擢兵科給事中,轉刑科都給事。讜直敢言,嘗劾楊嗣昌誤國狀,年四十二乞終養歸。國朝順治九年,撫按交章薦,以母老辭,歿祀鄉賢祠。
  5. ^ 嘉慶《太倉州志·卷二十八》:右僉都御史錢桓墓在吳川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