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病毒
欢迎来到病毒主题!

病毒是无法独立生长复制、仅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小型病原体,广泛分布于地球上所有生态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与古菌等所有生物皆会被病毒感染。第一个被发现的病毒是烟草镶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6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病毒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脂双层构成的包膜,衣壳形状常见者有螺旋形与正二十面体等,还有较复杂的复合型(如感染细菌的噬菌体)。病毒的大小一般仅有细菌的百分之一,介于10至300奈米间,大多无法以光学显微镜观察,而需使用电子显微镜。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将病毒基于遗传物质种类和复制机制分为七种。
许多病毒可感染人类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艾滋病与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机制各异。疫苗接种与抗病毒药物可以预防、治疗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体起源过程仍未知,目前对此有许多假说,分别认为最早的病毒可能来自退化的小型细胞、从生物基因组中跳脱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细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经出现。
精选病毒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也称为非洲绿猴病毒,是一种可影响至少33种非洲灵长目的逆转录病毒。在对比奥科岛(于大约11000年前因海平面上升而从大陆隔离出来的一座岛屿)的四种猴中所发现的病毒株进行分析后,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称SIV在猴和猿中至少已存在了32000年,且实际存在时间可能比这长得多。这些灵长目动物中的两个物种中存在的病毒株,即白顶白眉猴体内的SIVsmm和黑猩猩体内的SIVcpz,被认为已跨越了种间屏障而进入人体,并最终成为了HIV的两个亚型,即HIV-2和HIV-1。HIV-1转移到人体最可能的路径之一是人类与黑猩猩(在非洲常作为“丛林肉”的来源而被捕猎)血液的接触。
不同于HIV-1和HIV-2对人体的感染,SIV对其天然宿主的感染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致病性。对白顶白眉猴的广泛研究已经证实,即使SIVsmm病毒感染了这种动物且循环病毒量很高,也不会使它们染上任何疾病。然而,如果该病毒感染了亚洲或印度普通猕猴,则将会在感染后期发展成猴艾滋病(SAIDS)。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若野生黑猩猩感染了SIVcpz病毒,则也会像被HIV-1所感染的人一样,患上一种类似于艾滋病的疾病。
病毒感染
小儿急疹俗称玫瑰疹,是一种常见于6个月到3岁之间幼儿的疾病。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怀疑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疾病,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研究人员才分离出与此相关的病毒,即疱疹病毒科玫瑰疱疹病毒属的人类疱疹病毒6,并观察到血清中对应抗体的上升。
此病症状为发烧,也可能有轻微咳嗽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烧渐退时出现玫瑰红似的细小斑丘疹,故又名猝发疹。本病并不需要特殊措施,一般会自动痊愈,且较少有后遗症。
疫情

2018年-2020年刚果基伍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爆发于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6月25日结束,为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北基伍省、伊图里省等地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在西北部赤道省的疫情结束后的数日内爆发,为该国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之一,共有3470人染病,其中2280人死亡,仅次于2013年至2016年的西非埃博拉病毒疫症,且疫区中的武装冲突使防疫行动更加困难,当地发生了多起针对医护人员的武装袭击事件。2019年6月,疫情扩散至邻国乌干达;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9月,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疫情有趋缓的迹象,10月中起疫情的传播已大幅下降,被控制在最初爆发感染的曼迪玛地区附近。2020年2月17日起刚果一度连续52天无新增确诊个案,4月27日后当地不再有新的确诊个案,世界卫生组织于6月25日宣布此次疫情结束。此次抗疫行动中大量使用了单克隆抗体mAb114与RVSV-ZEBOV疫苗来治疗与预防感染。
精选图片
语录
“ | 病毒是有生命的化学物质... | ” |
推荐条目
病毒种类:冠状病毒 • 轮状病毒
• 鼠冠状病毒
• 人类冠状病毒229E
• 人类冠状病毒NL63
• 果子狸SARS冠状病毒
• B病毒
病毒疾病:流行性感冒 • 埃博拉出血热
• 骨痛热症
• 天花
• 脑膜炎
• 猫传染性腹膜炎
疫情与流行病学:中国大陆艾滋病情况 • 2019冠状病毒病朝鲜疫情
大众文化:与时间赛跑:在艾滋病肆虐的非洲寻找希望
人物:安尼鲁·康特
相关新闻

2月26日:进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过1亿1000万人染病,其中超过250万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亚型(均无症状),此为首次发现H5N8感染人类的报导,过去认为此病毒株仅感染禽鸟,去年便造成大量鸡只遭到扑杀。WHO
2月14日:几内亚东南部的城镇古埃凯爆发新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确诊。 WHO
2月7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北基伍省再度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有1人确诊感染。 WHO
2月4日:肯亚的裂谷热疫情自去年11月爆发以来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的复合型单克隆抗体REGN-COV2 抗体组合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12岁以上的轻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种单克隆抗体Bamlanivimab紧急使用授权。 FDA 1, 2
11月18日: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省的埃博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结束,此疫情于去年6月爆发,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吗?
- 天花在墨西哥的传播历史是怎样的?
- 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哪个病毒株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关系接近,且刺突蛋白的两个次单元间具有与之相似的插入序列?
- 人类冠状病毒229E、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猫冠状病毒都是使用哪种受体感染细胞?
- 20世纪初首次报告有家畜传染的地区在肯亚大裂谷,并在1931年分离出病毒的是哪一种疾病?
- 哪种RoSSA核糖核蛋白的组成蛋白能参与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毒?
- 人类疱疹病毒中哪一种的基因组最长?
传记
乔纳斯·索尔克(Jonas Edward Salk,1914年-1995年)是美国犹太裔实验医学家、病毒学家,以研发出世界上首例安全有效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而知名,并于196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建了专注生命科学研究的索尔克研究所。索尔克毕业于美国纽约市立学院、纽约大学,此后曾在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47年,索尔克成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研究,并于数年后成功开发出首剂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过程中,索尔克在自己、家人以及其他志愿者身上,成功进行了初步人体试验。1954年,全美开展百万儿童(6-9岁)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试验,1955年4月,试验证明疫苗安全有效。
为了让疫苗能更广泛地用于接种,索尔克从未对疫苗申请专利,也未从中获利。1959年,世界上有约90个国家采用了索尔克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在此疫苗发明前,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是二战后对美国公共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美国平均每年有超过4万5千人感染,而到了1962年感染人数下降到910人,并于1979年彻底消灭了该疾病。
防治
蜱传脑炎疫苗是用于预防蜱传脑炎的疫苗。蜱传脑炎在中欧、东欧与北亚最为盛行。接种过疫苗的人里面有超过87%会产生免疫力。本疫苗仅有预防效果而无治疗效果,如果已经被受感染的蜱叮咬后注射疫苗是没有什么功用的,蜱传脑炎疫苗使用方式为肌肉注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盛行地区全民施打,疫区外人民则建议高风险者施打。建议每三到五年追加一剂,共计需追加三剂。每剂的效力维持时间随配方不同,可维持一至三年不等。蜱传脑炎疫苗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极为罕见。一些较轻的副作用包括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相比较下,其过去的配方副作用较为明显。该疫苗对孕妇未有不良影响。
第一支蜱传脑炎疫苗在1937年研制成功。它被列在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是世卫推荐基本卫生机构应配备的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分类
主题
任务
- 发表您对这个主题页面的看法
- 加入病毒专题
- 在病毒相关条目的讨论页加上{{WikiProject Viruses}}
- 创立目前仍缺乏的病毒条目
- 扩充现有的病毒小作品与初级条目,增添内容、图片与参考来源
- 扩充现有的病毒条目,将其提升至优良条目
或典范条目
等级
- 推荐可展示于本页的条目、图片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