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病毒
欢迎来到病毒主题!

病毒是无法独立生长复制、仅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小型病原体,广泛分布于地球上所有生态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与古菌等所有生物皆会被病毒感染。第一个被发现的病毒是烟草镶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6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病毒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脂双层构成的包膜,衣壳形状常见者有螺旋形与正二十面体等,还有较复杂的复合型(如感染细菌的噬菌体)。病毒的大小一般仅有细菌的百分之一,介于10至300奈米间,大多无法以光学显微镜观察,而需使用电子显微镜。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将病毒基于遗传物质种类和复制机制分为七种。
许多病毒可感染人类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艾滋病与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机制各异。疫苗接种与抗病毒药物可以预防、治疗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体起源过程仍未知,目前对此有许多假说,分别认为最早的病毒可能来自退化的小型细胞、从生物基因组中跳脱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细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经出现。
精选病毒
拟菌病毒科(Mimiviridae)是核质巨DNA病毒的一个科,成员均为巨大病毒,包含拟菌病毒、Klosneuvirus、Cafeteriavirus、图邦病毒等,可能还包含许多目前被归在藻类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的病毒。本科病毒的天然宿主的范围甚广,包括变形虫、定鞭藻门、绿藻门、古虫界与不等鞭毛类等真核生物的不同类群,可能还包含能感染动物(鲟鱼)的Namao病毒,亦有在人体中被发现的纪录。
拟菌病毒科的病毒常与噬病毒体和转座病毒体等元件共同出现,且本科病毒基因组中,早期转录的基因之启动子中常有AAAATTGA的序列,基因的转录常以茎环结构终止,且许多病毒具有编码氨酰-tRNA合成酶的基因,为此类病毒的重要特色,其中图邦病毒的基因组中甚至有多达20种不同氨酰-tRNA合成酶的基因。
病毒感染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是一种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痛、头痛、呕吐、腹泻和皮肤瘀点,通常于暴露病原后2周内发病,可能造成肝衰竭等并发症。幸存者通常在发病后2周左右康复。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通常由蜱咬或接触患病的家畜来传染,患者通常为农民或屠宰场工作者。病毒也能透过体液接触传播。诊断则需侦测血液中的抗体、病毒RNA或病毒本身。此病为一种病毒性出血热,预防的方式主要为预防蜱咬;目前没有商业化的疫苗。治疗主要为支持性疗法,利巴韦林可能也有帮助。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最初在1940年代发现,分布于非洲、巴尔干半岛、中东和亚洲,通常以区域流行的形式出现。2013年,伊朗、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出现了约50例患者,患者的死亡率介于10%到40%之间。
疫情
墨西哥天花历史横跨了历史上5个世纪,从十六世纪初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开始,直至1951年官方宣布天花绝迹。天花最初由西班牙殖民者引入墨西哥,并传播到墨西哥中心,成为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特诺奇提特兰沦陷的重要因素。
在殖民时期,天花疫情的爆发促进了墨西哥当地卫生防疫措施的施行,此后西班牙医生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德·巴尔密斯在新西班牙引入天花疫苗,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精选图片
埃及斑蚊广泛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可传播屈公热、骨痛热症、黄热病与兹卡病毒等病毒,防蚊措施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方式。
图片来源: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0)
语录
推荐条目
病毒种类:冠状病毒 • 轮状病毒
• 鼠冠状病毒
• 人类冠状病毒229E
• 人类冠状病毒NL63
• 果子狸SARS冠状病毒
• B病毒
病毒疾病:流行性感冒 • 埃博拉出血热
• 骨痛热症
• 天花
• 脑膜炎
• 猫传染性腹膜炎
疫情与流行病学:中国大陆艾滋病情况 • 2019冠状病毒病朝鲜疫情
大众文化:与时间赛跑:在艾滋病肆虐的非洲寻找希望
人物:安尼鲁·康特
相关新闻

2月26日:进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过1亿1000万人染病,其中超过250万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亚型(均无症状),此为首次发现H5N8感染人类的报导,过去认为此病毒株仅感染禽鸟,去年便造成大量鸡只遭到扑杀。WHO
2月14日:几内亚东南部的城镇古埃凯爆发新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确诊。 WHO
2月7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北基伍省再度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有1人确诊感染。 WHO
2月4日:肯亚的裂谷热疫情自去年11月爆发以来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的复合型单克隆抗体REGN-COV2 抗体组合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12岁以上的轻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种单克隆抗体Bamlanivimab紧急使用授权。 FDA 1, 2
11月18日: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省的埃博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结束,此疫情于去年6月爆发,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吗?
传记
苏珊·魏斯(Susan R. Weiss,1949年-)是一名美国病毒学家,现为宾州大学医学院教授与冠状病毒与新兴病原研究中心的共同所长,研究领域为冠状病毒。魏斯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后几年开始研究冠状病毒,1980年至宾州大学任教授后以冠状病毒为其实验室研究主题,她早期的研究以冠状病毒的模式病毒鼠肝炎病毒(MHV)为大宗,建立了研究去髓鞘疾病的动物模型,并发现许多此病毒的基础分子机制。2000年后随着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她亦参与有关这些病毒的研究。
防治
RNA疫苗,又称mRNA疫苗,是一类透过令人体细胞经导入mRNA后产生抗原、进而达到免疫效果的新型疫苗。RNA疫苗的核心成分为编码抗原的mRNA分子。一般来说,这些mRNA分子由固体脂质奈米粒等特殊载体包裹,既起到保护相对脆弱的RNA分子的作用,也有辅助这些RNA分子进入细胞的作用。相比传统疫苗,RNA疫苗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能同时诱导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因RNA疫苗可做到无细胞生产、且生产时无需导入有毒化学品,加之制造速度快,受微生物污染的机会也相对较低,RNA疫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目前对RNA疫苗的长期副作用了解相对较少,RNA疫苗亦有导致自身免疫的风险。在RNA疫苗的临床试验中,有一些受试者产生短暂的强烈不良反应。研究者认为,这种短暂的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作为载体的固体脂质奈米粒导致。目前两种针对2019冠状病毒病病原体SARS-CoV-2的RNA疫苗mRNA-1273(莫德纳)、BNT162(辉瑞/BioNTech)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
分类
主题
任务
- 发表您对这个主题页面的看法
- 加入病毒专题
- 在病毒相关条目的讨论页加上{{WikiProject Viruses}}
- 创立目前仍缺乏的病毒条目
- 扩充现有的病毒小作品与初级条目,增添内容、图片与参考来源
- 扩充现有的病毒条目,将其提升至优良条目
或典范条目
等级
- 推荐可展示于本页的条目、图片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