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亮
外观
刘宇亮 | |
---|---|
大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 |
籍贯 | 四川绵竹县 |
字号 | 字季龙,号蓬玄 |
出生 | 六月初二日 |
逝世 | 崇祯十五年(1642年) |
出身 | |
|
刘宇亮(?—1642年),字季龙,号蓬玄,四川绵竹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崇祯时任内阁首辅。
生平
[编辑]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四川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20年)登己未科进士[1],改庶吉士[2],天启元年(1621年)授翰林院检讨[3]。天启二年(1622年)参与修撰《明熹宗实录》,后授南京光禄寺卿[4]、左春坊赞善、右春坊右谕德[5]。崇祯年间,兼任翰林院侍读[5]、詹事府少詹事[6],嘉议大夫[7]、兼侍读学士[7]。升吏部左侍郎[8]。崇祯十年(1637年)升任礼部尚书[8],兼东阁大学士[8]。次年改文渊阁大学士[9],督察各镇援兵。再兼兵部尚书[9]。《明史》有传[10]。
事迹
[编辑]刘宇亮其人短小精悍,善击剑。在翰林院时,常与家僮角逐为乐。其性不嗜书,在馆中纂修、直讲、典试诸事务,皆不胜任[10]。
在京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受徐光启的影响,接受了西方科学文化和天主教信仰。崇祯十四年(1641年), 他邀请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在“天官府”传道,并在当地建堂,即后来的绵竹耶稣圣心堂。绵竹的天主教会(今属天主教成都教区)也成了川南贵三省天主教会的母教会。《圣教入川记》中对刘宇亮的描述是“短小精悍,善击剑。居翰林,常与家僮角逐为乐。性不嗜书,馆中纂修、直讲、典试诸事,皆不得与[11]。”
家族
[编辑]曾祖刘廷圭,贡生。祖父刘夔,主簿。父刘延龄,知县。有兄刘宇烈。
参考文献
[编辑]- ^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进士履历》:刘宇亮,蓬玄,礼一房,甲午六月初二日生。绵竹县人,壬子五名,会二百三,三甲一百九十一。吏部政,改庶吉士,辛酉授检讨,戊辰管撰文,升右赞善,升右谕德,戊辰养病,辛未升左庶子,掌左春坊印,升少詹事,管纂修,癸酉升詹事。
- ^ 神宗实录 ,591卷
- ^ 熹宗实录 ,12卷
- ^ 崇祯长编 ,14卷
- ^ 5.0 5.1 崇祯长编 ,41卷
- ^ 崇祯长编 ,63卷
- ^ 7.0 7.1 熹宗实录 ,1卷
- ^ 8.0 8.1 8.2 崇祯实录 ,10卷
- ^ 9.0 9.1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033505号
- ^ 10.0 10.1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 ^ 古洛东 (编). 《圣教入川记》 (PDF).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p. 2 [1918] [2024-04-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9) (中文(简体)).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官衔 | ||
---|---|---|
前任: 孔贞运 |
明朝内阁首辅 1639年-1640年 |
继任: 薛国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