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時亮
外观
吳時亮(1550年—1646年),字元亮,號訥如,浙江湖州府烏程縣籍,歸安縣人[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吳時亮是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鄉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2],工部觀政,四十八年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天啓二年調兵部车驾司主事,四年主考廣東鄉試,五年升员外郎、郎中,官至山西按察司提學副使。其時多處都興建魏忠賢生祠,太原縣知縣計畫仿效,他說:「附和魏忠賢求富貴,如遭非議怎樣?守正得禍並非壞事。」於是終止計畫[1]。調浙江按察司副使、兵備蘇松常鎮,崇祯元年升湖廣按察使,丁母憂歸。歷升江西按察使、廣東布政使。隆武年間,他捐出十萬餉銀到福京,於程鄉遇險但力保不失,升兵部右侍郎,隆武二年(1646年)歸里後去世,享年九十七歲[3]。
家族
[编辑]曾祖吴應芬,光禄寺錄事。祖父吳仕謨,上林苑錄事,贈山西布政使司參政;父吳世裕,號冲陽,訓導,封山西布政使司參政。母温氏(1557年-1630年),封淑人。娶浔州府同知王順所之女,累封淑人。子吳景亶[4],崇禎十三年進士。
引用
[编辑]-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九》:吳時亮,字元亮,烏程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累官山西督學僉事。時建魏忠賢祠,太原令效之。時亮曰:「媚璫求富貴,如物議何?守正得禍非始非福。」事乃已。
- ^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履歷》:吴時亮,訥如,诗二,癸巳十月初十日生。乌程籍歸安人,己酉八十,会三百,三甲二十七。工部政,庚申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壬戌調兵部车驾司主事,甲子廣東主考,乙丑升员外,本年升郎中,升山西提学付使,丁卯加升右参政,戊辰升湖廣按察使,庚午丁憂。
-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九》:調嘗鎮副使,歷江西按察使、廣東布政使。隆武時,餉十萬福京,遇驚程鄉,護持不失。擢兵部右侍郎。歸卒,年九十七。
- ^ 《林蕙堂全集》·卷一:〈峴山逸老會記〉:……而主人則方伯吳君時亮令嗣儀部景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