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何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早(1556年—1633年),號白夫,號舜如南直隸安慶府懷寧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應天鄉試舉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1][2],授浙江海鹽縣知縣。鞫獄捕盜,具有吏才。四十三年浙江本省同考,四十六年行取,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擢南京河南道御史[3][4][5],疏參南京戶部左侍郎區大倫、戶部右侍郎魏說,俱削籍[6]。天啓七年,巡視下江,漕運太監李明道督淮漕,建議民運,早條其不便,疏爭之,被革職閒住[7]。崇禎初,復原官[8]。疏紏江西廵撫楊邦憲已經削籍,猶肆貪縱,下按臣勘[9],十二月被拾遺,免官聽議。崇禎六年卒,年七十八。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萬曆四十一年癸丑科進士履歷便覽》:何早,曾祖益暹,祖剛,父槐,主簿。舜如,易四房,癸未八月二十一日生,懷寧縣人,丙午鄉試九十三名,會試三百二十五名,三甲四十六名。吏部政,授海鹽知縣,乙卯本省同考,庚申授河南道御史,壬戌養病,癸亥京察,乙丑起原職,丙寅管下江,丁卯為民。戊辰起南河南道,戊辰養病,己巳拾遺,為民。
  2. ^ 《餘慶堂何氏宗譜》:何樂懌(1556--1633),諱早,字白夫,號舜如,年十四入泮,由恩貢入南雍,萬曆丙午科舉人,癸丑科進士,初任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令,有異政,乙卯分房所得六七人皆名雋。戊午欽取,庚申年擢授南京河南道御史,丙寅巡歷下江。時總漕宦豎李名力主民運,舉朝無敢言者,公獨連進六疏,抗論不便,詞益激切,遂得嚴旨為民,戊辰崇禎即位,科道交奏,御批端方鯁直,即以原官起用,己巳授京察,因耿直不阿,為同事所忌,遂自疏請致,後復推江西巡撫,終不起。公性生端直,廉介有守,正色立朝,不以利動,不以勢屈,言論風采,匡時拯俗,不避權貴,世多忌之,故三仕三已,違眾獨立,其過人遠矣!公嘉靖丙辰年生,妣陳孺人早歿,無出。繼妣張孺人,衛籍析廷公女,生於嘉靖戊午年。誥封孺人。繼妣潮孺人,生子一:榮暢。繼妣胡孺人,生子一:榮錫。繼妣孫孺人,生於萬曆乙未年,生子四:榮向、榮殊、榮印、榮綬。公崇禎癸酉年歿,享年七十有八歲。
  3.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二》:泰昌元年十月,考選科道,南京浙江道李希孔、南京河南道何早、南京山東道曹谷、南京廣東道王允成。
  4.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六十三》:天啓五年九月,廣西道御史王珙又言南京尚寶司卿傅宗皋結黨東林,肆毒南國;部臣呂浚作令狼狽,為台臣佘合中論劾賄魏大中代謀疏薦,夤緣郎署;張醇儒為屯田司主事,通同書辦潘鶴齡分利自肥,及為監督,偏任積胥錢炯,侵騙多金,且昵汪文言代筆之游烈勛為幕友,蓄左光斗所薦之岑瑞石為宅書,如此奸蠹,反得竊據鵷班;御史何早端方耿直,為邪黨所害,久錮牖下,乞分別黜陟。得旨:呂浚冠帶閒住;傅宗皋、張醇儒俱革職為民,追奪誥命,其積棍潘鶴齡、錢銄、游烈勛、岑瑞石皆藪匿張醇儒處,著錦衣衛嚴拏究問。何早端方耿直,即以原官起用。
  5.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六十四》:天啓五年十月,起原任河南道試御史何早為南京河南道試御史。
  6.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六十九》:天啓六年三月,南京河南道御史何早疏參南京戶部左侍郎區大倫、原任應天府尹升戶部右侍郎魏說皆冢臣張問達庚申起用之人,大倫與董應舉納交,魏說柔媚無骨,均宜褫斥。得旨:區大倫、魏說邪黨漏網,都著削了籍為民,當差仍追奪誥命。
  7.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八十四》:天啓七年五月,削巡按直隸監察御史何早籍,以漕運太監李明道劾之也。
  8. ^ 《懷寧縣安徽志》
  9. ^ 《崇禎長編卷之十三》:崇禎元年九月丙戌,南御史何早疏紏江西廵撫楊邦憲已經削籍,猶肆貪縱,下按臣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