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 (英語:
Sociology )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研究
社會 的
學科 。社會學使用各種
研究方法 進行
實證調查 和
批判分析 ,以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
人類社會 結構 及
活動 的
知識體系 ,並會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
社會福利 為目標。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社會學層級的機構或
人際互動 ,至宏觀社會學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社會學的
本體 有社會中的個人、
社會結構 、
社會變遷 、
社會問題 和
社會控制 ,因此社會學通常跟
經濟學 、
政治學 、
人類學 、
心理學 等學科並列於
社會科學 領域之下。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
社會分層 、
社會階級 、
社會流動 、
社會宗教 、
社會法律 、
越軌行為 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
定性 和
定量 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着社會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
醫療 、
護理 、
軍事 或
刑事 制度、
互聯網 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一類的課題。另一方面,社會科學方法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
語言 、
文化 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
詮釋性 、
哲學性 的社會研究模式。然而,自20世紀末起的科技浪潮,也為社會學帶來了嶄新的數學化計算分析技術,例如
個體為本模型 和
社交網絡 。因其興起的歷史背景,社會學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
現代性 社會中的各種
生活 實態,或是當代社會如何形成演進以至今日的過程,不但注重描述現況,也不忽略社會變遷。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樣的組織、企業工廠等經濟體、城市、市場、政黨、國家、文化、媒體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而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一些具有社會性的社會事實。雖然「社會性」的定義在不同學派之間仍有爭執,但社會事實外在於個人,且對個人的行為跟認知有影響,這一點是大致上為社會學者所共同接受的。
刷新
民族誌 (英文 :Ethnography;希臘文 ἔθνος [ethnos,民族、人群] 加上 γράφειν [graphein,書寫])是一種寫作文本,運用於田野工作 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誌呈現一個整體論 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準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 與相對論 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誌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誌是文化人類學 的本質。
童工
作者:Lewis W. Hine for the National Child Labor Committee
童工 是指僱用或利用兒童從事經濟生產活動,包括當童星 、報童 、童兵 、農場及工廠工人等。在很長一段時間,童工並不被當成問題,直到義務教育和勞工與兒童權利深入人心以後,才成為社會問題。在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上許多地方的許多兒童,如成人般從事各種勞務。圖為美國南卡羅萊納州 紐貝里莫洛漢廠的童工,拍攝於1908年12月。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 (德語:Karl Heinrich Marx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國猶太裔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 創始人。他的觀點在社會科學和社會政治運動的發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共產黨宣言 》(1848年)、《資本論 》(1867年–1894年)等。馬克思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並且對世界政治及學術思想產生重大影響。辛格指出:「馬克思的觀點導致了現代社會學的產生,使歷史研究發生轉變,並且深刻影響了哲學、文學以及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