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韩一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韩一良(1580年—1639年),象儒有怀陕西澄城(今陕西省澄城县寺前镇西观村)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庚辰(1580年)二月十三日生。

生平

[编辑]

韩逄之子,家教甚严。二十四岁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陕西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会试二百九十名,未殿试[1],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三甲二百五十四名进士[2],吏部观政,授陈留(今在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知县,任内兴办学堂,推行教化。天启四年(1624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擢官户科给事中崇祯元年(年)十一月,韩一良上《劝廉惩贪疏》说官场贪污之风甚盛。大学士刘鸿训却认为疏中“有交际”、“有纳贿”两事不实。崇祯帝说:“朕阅一良所奏,大破情面,忠鲠可嘉,当破格擢用,可加右佥都御史[3]。”接着命令韩一良在五日内把“纳贿”事解释清楚。五日后,韩一良参劾周应秋阎鸣泰、张翼初等“受赠金五百”。崇祯问五百金为何人所赠,韩不肯回答。被革职为民,回澄城,在西观村“凿土窑居之”,自号“遁窟”[4]。崇祯十二年卒,年六十。

家族

[编辑]

曾祖韩志缘。祖父韩春阳。父韩逢,寿官。

六子:长子韩继武,廪生,乙亥城破(1635年),骂贼遇害,祀忠烈祠;次绳武、延武、续武、绵武、综武,俱诸生。

延伸阅读

[编辑]
  • 《明史》卷258《韩一良传》
  • 陈宏绪《寒夜录》
  • 樊树志《晚明史》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进士履历》:韩一良,有怀。易五房,辛巳二月十三日生。澄城人,丁卯四十九,会二百九十名,未廷试。
  2. ^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进士履历》:韩一良,有怀。易五房,辛巳二月十三日生。澄城县人,癸卯四十九,丙辰会二百九十,三甲二百五十。吏部政,授河南陈留知县,甲子本省同考,戊辰考选,授户科给事中,己巳为民。
  3. ^ 明季北略》(卷4):“六月,户科给事韩一良上言,皇上谕群臣有文官不爱钱之语,然今之世,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爱钱之人,向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臣起县官,居言路,以官言之,则县官行贿之首,而给事纳贿之魁。今俱咎守令之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不曰无碍官银。则曰未完纸赎,冲途过客,动有书仪,考满朝觐,不下三四千金,而欲守令之廉得乎?上嘉纳之。寻擢右佥都御史。”
  4. ^ 《澄城县志》:韩一良,字象儒,号有怀,南乡西观里,万历己未进士。高祖泰,累出粟济乡里。曾祖志缘,祖春阳,世有积德。父逢,操行廉平,尤严督课。一良生而厚重质讷,清正有执,读书喜体会,不事记诵,为文如其人。乡举时,仅年二十四,竿牍请托,痛绝不为。五上公车,始捷礼闱,又三年,对策大廷,选陈留县知县。矢诸天曰:“不以民间一钱自润”。陈留古有莘野,滨河砂壖土濡,民贫士窳。一良教稼穑,立学校,修元圣祠,为劝农歌,士民翕然有颂。句云:“花城循吏廉平少,二百年来无此官。”时珰焰熏灼,逆祠遍天下,仕豫者争捐重资,冀一录名,独一良若罔闻知。任额派檄催,终不一应。再考卓异,七年不调。寻以公谕难泯,推清官第一。崇正元年戊辰,授戸科给事中,即极言文官爱钱陋习。帝嘉纳之,召对平台,奉有破格优擢,风励有位之旨,超擢右佥都御史。时思皇新政,求治太急,索奏数上,内外股栗。中忌者于御前讽令指名,仓卒忤旨,再疏得严旨。既策蹇归里,栖迟午西寺,凿土室于灰条陂谷中,有《遁窟说》,见艺文。足迹不履城市,僮仆、产业、宅第,一无改于诸生时。角巾布袍,非素识者,不知其为给谏也。海内重其名,起用之章毋虑数十上,终不起。十二年(1639年)己卯,卒于家,年止六十。子姓苦贫,至不能治丧具,盖晚近以来所罕见也。原疏不胜刊,惟纪《初入谏垣疏》于艺文中,以见梗概焉。十六年(1643年)癸未,祀乡贤。子六:继武,廪生,乙亥城破(1635年),骂贼遇害,祀忠烈祠;绳武、延武、续武、绵武、综武,俱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