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運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黄运泰

黄运泰(?—?),字仲升,号际云,河南歸德府永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编辑]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举于乡,十七年己丑成进士。兵部觀政,初授陝西凤翔府推官,识决明允,御史常令随行,遇疑狱即令判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以卓异擢户科给事中[1],次年因建言立储,被削藉为民。家居時開闢黄门书院,读书教学其中,歴二十五年如一日。

泰昌帝立,起用为光禄寺少卿,天啓元年(1621年)二月升應天府府丞[2],二年升大理寺右少卿,三年升太仆寺正卿,五年升户部右侍郎、巡抚督饷天津,六年升左侍郎,本年十二月升户部尚書,仍旧督理辽饷[3],七年八月以宁锦大捷,加太子太傅,蔭一子为锦衣卫。崇祯继位,以阉党被革职为民,膺寿八十八终。[4]

家族

[编辑]

曾祖黄爵。祖黄臻。父黄卷,廪生。

几个兒子皆有文名,长子黃養正,登己未科進士,未仕而卒。次子黄养元,字玉又。孫黄天柱,字大千,號崑峒,候选州同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万历二十三年六月,户科给事中黄运泰言治河之策:当治下流,今日欲安 祖陵,不得不泄淮水;欲泄淮水,不得不浚黄河下流,以杀其夺淮之势。倘黄河下流未泄,而遽开高堰周挢以泄淮水,则淮流南下,黄必乘之,无论高宝,数郡尽为池沼。运道月河,势必冲溃,即淮水且终为黄所遏抑,而壅如故。大旨欲别寻五港口浚之,达观口以入于海,工部覆请,诏令勘河管河各官悉心会议。
  2. ^ 天启元年二月,升光禄寺少卿黄运泰为应天府府丞,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林熙春为光禄寺少卿。
  3. ^ 天启六年十二月,加天津督理粮饷户部右侍郎黄运泰户部尚书,仍令久任。
  4. ^ 《永城县志》卷十九:黄運泰,字仲升,敏悟力學,萬曆壬午舉於鄉,己丑成進士。初授陝西鳳翔府推官,識決明允,御史常令隨行,遇疑獄即令判決,以卓異擢戶科給事中。神宗中葉,儲嗣未定,人情危疑。公慨然曰:青宮為天下根本,豈可任其搖動。今日之事,孰大於此。糾垣台諸人,合疏立諫,帝震怒,禍幾不測,大臣力救,得削藉,奪嫡之謀亦寢。公家居,闢黃門書院,延文士讀書課業其中,貧乏者供膏火,助餐斧,歴二十五年如一日。訓諸子皆有文名,長子黃養正,己未登甲科,父子仕顯,而不以富貫驕人。泰昌立,進用諫立東宮諸臣,起光祿寺少卿,歷應天府府丞、太僕寺正卿、戶部侍郎、巡撫督餉天津。熹宗即位,晉戶部尚書、太子太傅,蔭一子為錦衣。公授職力辭,膺壽八十八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