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望龄
外观
(重定向自陶石篑)
陶望齡 | |
---|---|
![]() 《古聖賢像傳略》之《陶文簡像》 | |
大明國子監祭酒 | |
籍貫 | 浙江會稽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周望,號石簣 |
諡號 | 文簡 |
出生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二十二日 浙江會稽縣 |
逝世 |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四月 浙江會稽縣 |
親屬 | (父)陶承學 |
出身 | |
| |
著作 | |
|
陶望齡(1562年—1609年),字周望,號歇菴,又號石簣,浙江會稽(今紹興)陶堰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學家、探花,公安派成員之一。
生平
[编辑]陶望齡為南京禮部尚書陶承學之子。萬曆十三年(1585)中式浙江鄉試第二名。萬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高中會元,殿試一甲三名進士(探花)[1],授翰林院編修,十九年十月养病。二十二年補原职,二十四年养病。二十九年補升左中允,三十年升左谕德,三十一年主考應天府鄉試,三十二年养病。三十三年官至國子監祭酒,三十四年养病。[2]万历三十二年離京告歸。[3]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四月因母喪哀毀而卒。諡文簡。
成就
[编辑]其詩文理論與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相呼應,也主張為文應抒發當時代個人的真性情,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說法,也極力贊成靈性說。除此之外,陶望齡在後期也轉入佛教宗籍研究,亦為禪宗知名人物,與其弟陶奭齡以講學聞名。[4]
著作
[编辑]陶望齡著有《歇庵集》20卷、《天水阁集》13卷、《解庄》12卷等。後世輯有《陶望齡全集》。
家族
[编辑]曾祖陶試,訓導、贈通議大夫工部右侍郎。祖父陶廷奎,武举人,贈通議大夫工部右侍郎。父陶承學,资政大夫南京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