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鱗長
外观
劉鱗長(1598年—1661年),一作劉麟長,字孟龍,號乾所,福建晉江縣人,明朝末年至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萬曆朝
[编辑]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福建鄉試二十六名舉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聯捷己未科進士[1]。禮部觀政,天啓元年(1621年)授工部都水司主事,二年升员外郎,管巡河,丁憂歸。五年補原职,管街道,因節省浮費,得罪閹黨,天啓六年削職為民。
崇禎朝
[编辑]崇禎初,朝中科道部郎,交薦起復原官,管節慎庫。崇祯二年(1629年),因張鳳翔牽連,下詔獄,謫常州府通判,起署崑山縣知縣。轉南京戶部主事,七年(1634年)擢南京戶部郎中,旋視两浙學政,有公明之譽。遷四川建昌參議,兼川東參政[2]。張獻忠荼毒西蜀,首議冒險恢復重慶等州縣。
隆武朝
[编辑]隆武帝在福建福州府即位,擢太僕寺少卿、兵部右侍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加太子太保,以兵部尚書兼东阁大学士。
晚年
[编辑]同年,隆武政權敗亡。劉鱗長應詔輔桂王閣事,以病辭歸。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1661年)十月卒於家。[3]
著作
[编辑]所著有《浙學宗傳》。
家族
[编辑]曾祖劉時逵。祖父劉弘寶,字公可。萬曆十四年丙戌進士,官浙江參政。父劉廷焜,字子曦,號赓台。
參考文獻
[编辑]- ^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履歷》:劉鱗長,幹所,書一房,癸卯二月二十八日生。晋江县人,戊午二十六,会二百七十二,二甲五十三。礼部政,辛酉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壬戌升员外,管巡河,丁憂,乙丑補员外,管街道,丙寅为民,戊辰補本司,管节慎库,己巳降一级,補常州府通判,升南户部雲南司主事,甲戌升郎中,乙亥升浙江提学佥事。
- ^ 道光癸卯年修《重慶府志》,重慶府職官志,題名,第45頁
- ^ 清鈔本《晉江縣志·卷之三十八》:劉麟長,字孟龍,萬歷己未聯捷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接管皇極門等二差,務以節省浮費二十餘萬金,觸總理工程内監馬訪忍與魏璫倚庇為奸,滔之,命修蘆溝橋,矯旨降三級調外嗣復矯旨,削職為民。崇禎初,起復原官,陞員外郎。為張鳳翔累,同速詔獄。謫常州府通判,署崐山令四閏月,多惠政,父老塑像於侯潮舊址祀之。轉南户部主事,擢郎中。旋視兩浙學政,遷四川建昌參議、川東參政。張献忠荼毒西蜀,首議冒險恢复重慶寺州縣。唐王入閩,推太僕寺少卿、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