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大罷免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新增話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台灣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政治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本條目需要改正嚴重的WP:NOTINFOWP:FANCRUFT問題

[編輯]

如題。我有以下建議:
一、「經過」和「相關爭議」兩個章節不要分藍綠章節,當前「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寫法真的讓人一頭霧水。「經過」按照時間順序即可。「相關爭議」我真的看不懂在寫什麼,需要全部重寫,相似的內容放在一起,國民黨包圍北檢的內容要從冒領銜那一小節提出來(到底是誰分這麼多層級的?這下把人繞暈了吧)。
二、罷免人員名單去掉:照片、團體名、當前簽了多少份、門檻數、法定期限、不符合《收錄標準》的聯盟和統籌組織。
三、序言需要重寫。目前稀碎,一句話另起一段,不會說話了?「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中罷免案的預訂投票日」一段完全是原創研究,之前有沒有寫過維基百科條目?
四、取消亂開的子章節,點名「縣市首長罷免案」和「評估倒閣的可能性」,明明一段話可以講完的問題,偏要開子章節瞎扯。(還有語言問題,「嚴正否認」,你是國民黨?)
以上。若無反對意見我近期開始逐步修正。謝謝。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1日 (一) 17:23 (UTC)回覆

一:相關爭議同意應重寫,但應保留分藍綠兩邊陣營,不應該混為一談
二:罷免名單簽了多少份、門檻和期限為重要資訊,應予保留。照片如無侵權問題我會建議也一併保留。其餘不反對刪除--某人 2025年4月21日 (一) 17:40 (UTC)回覆
同意ainh,且編年體又會有列表問題--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01:07 (UTC)回覆
「罷免名單簽了多少份、門檻和期限」unsourced,如果是通過當地選民人數或什麼時間節點推導則有可能是OR。照片我覺得真沒有什麼用處。「相關爭議」的話,例如「領銜人使用納粹符號」和「領銜人私德」應該合併,「連署書格式錯誤」一節。我覺得也不像是綠營的爭議。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07:27 (UTC)回覆
簽了多少份多以罷團第一手來源source的,我見編輯摘要也多數有寫來源。如下ip所說如果等再等一個月已截止後再一併去掉我不反對。爭議如上所說,分屬兩邊陣營就不應該換為一談--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07:33 (UTC)回覆
一手來源也是不鼓勵使用的啊,而且罷團亦不是可靠來源(雖然我相信他們不會作假,但他們畢竟不屬於《可靠來源》提到的任一類型)。那麼爭議就保留雙方,但是花蓮聯署書格式錯誤真的算是綠營爭議嗎?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0:17 (UTC)回覆
可在表格標題加上(依罷團自行統計)?畢竟也不可能找到第三方來源統計,但的確是重要資訊--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10:21 (UTC)回覆
甚至沒有可靠二手來源總結的算重要資訊嗎?思考...就不要說再過五年了,再過五個月這些實時更新的數據都會變成廢紙。想罷藍委的谷歌一搜就有民間統計站,比例條還更直觀,想罷綠委的沒看到統計站但我們這邊也沒統計啊。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1:56 (UTC)回覆
有呀,只不過實時的只有一手來源。截止後不反對去掉,但我覺得應該現在應該留著。--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12:07 (UTC)回覆
在我來看這就是WP:NOTINFO和WP:NOTNEWS……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3日 (三) 01:20 (UTC)回覆
5/13 結束後罷藍方就只剩基隆沒有送件了,至少罷藍的部份可以考慮改起來了。--宮劍輝 2025年5月12日 (一) 09:05 (UTC)
看了下中選會給了時間節點,那就不需要移除。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3日 (三) 01:26 (UTC)回覆
關於爭議,我覺得還是應該不分藍綠。罷免是雙方的事情爭議就一定要按雙方寫嗎?就沒有共通的爭議?目前的「領銜人私德」問題確實是藍綠都有。另外一個問題是,綠營爭議和藍白比起來太少,目前只有三條,而且連署書格式錯誤怎麼能算綠營爭議呢?相當於只有兩個爭議(我覺得學生參與政治這條也和藍綠無關,雖然說確實都是支持罷藍方在學校里宣傳,但是這本質和黨派無關;而且新北那一則也沒有明確寫究竟是哪一方的,雖然從圖片可以推斷),這樣分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8日 (一) 19:35 (UTC)回覆
爭議合併或許可以減少分段過多的問題,或是把偽造部分獨立一段出來--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9日 (二) 14:13 (UTC)回覆
@AINH我不能接受#連署書格式錯誤屬於綠營爭議,這怎麼會是綠營的爭議?如果要按陣營拆分,請單立一條。另,en:War crimes in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亦是先總結戰爭罪行的類別,然後再分陣營敘述,和我修改的版本是一樣的。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3日 (六) 22:45 (UTC)回覆
連署那個新黨提告偽造文書。是不是政治口水另計,但至少有人覺得是爭議。不過你要去掉也沒所謂。我沒意見--某人 2025年5月4日 (日) 08:55 (UTC)回覆
一、「經過」和「相關爭議」兩個章節是不該分藍綠,而是該整理出脈絡。本次罷免規模空前,但並不是一開始就有全面動員,而是「你罷我一個我罷你五個」的針鋒相對,你來我往,終至兩邊對決,進而產生出不能輸的壓力,於是又產生出更多的事件,令事態螺旋式昇高。一個城市中各選區有太多立委遭到罷免,同黨籍的縣市長不得不出頭。被罷的黨籍立委太多(民進黨全部原住民立委,區域立委過半;國民黨全部區域立委),黨主席不得不出面。既已出面,就必須挑戰政府與執政黨,否則無所著力。這是大致脈絡。
二、是該去掉。但建議過半個月再來動這部份。屆時這部份的資訊就算不是完全沒用也是重要性大幅下降,阻力會小得多,事緩則圓。
三、其實沒那麼糟啊,更差的也不是沒有。日期相關部份同樣建議先放一陣,理由同上。
四、這裡提到的是兩件事,建議不要同時做。先把標題理一理。裡面又分地域又分性質,必須要有層次。屆時重覆與相關連的地方就明顯了。最後再來改文字。如果「嚴正否認」真的就是當事人的立場,那就加個括號表示引述。如果是概括,那就寫明是當事人「表示嚴正否認」。--2603:8000:500:FB00:1565:7F9A:2E38:70F9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02:19 (UTC)回覆
2.如果是違反規定的內容我覺得現在就應該移除。3.第三階段投票日期等到臨近時自有可靠來源總結,不需WP:水晶球。其他大致同意。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0:18 (UTC)回覆
同意「經過」和「相關爭議」兩個章節不要分藍綠章節。另外「各方反應」章節也存在類似問題,隨便哪個領域的人說了句什麼就貼進來。--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9日 (日) 14:49 (UTC)回覆

定義句引用

[編輯]

@Kanshui0943我cite的內容是各中文使用地區對於這次事件的稱呼,我覺得沒有SYNTH的問題。之所以cite各地稱呼,是因爲自由雨日曾在站外提及,如果各地都將「大罷免(潮)」專名化,纔應該考慮將其視作專有名詞。當前的「大罷免(潮)是……」已經是將「大罷免(潮)」視作專名的寫法,所以我覺得這是必要的。謝謝。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0:14 (UTC)回覆

以我刪除的來源而言,部分標題無法直觀看出與罷免之關聯且有明顯傾向,更有在RSP中為不可靠來源者--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2:21 (UTC)回覆
衹是用來證明該區域使用「大罷免(潮)」這個詞來指代此事件,且儘量在「大罷免(潮)」前後不加修飾,我覺得不需要一定講此次事件。甚至和此事件無關也許更能證明其專名化?@自由雨日。另外列爲不可靠來源的話,中國大陸沒有什麼比新華社更可靠的來源了吧?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4:08 (UTC)回覆
那我想刪除後剩餘的來源也足以佐證吧--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4:21 (UTC)回覆
確實,但我覺得需要證明在各地(如中國大陸)使用。我將引註全部縮到一個腳註裏面,也不會有引註炸彈問題。另外,《中國時報》涉政是不可靠來源可以換掉,但是中國大陸官媒涉臺也是不可靠來源,所以其實沒什麼必要換。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8:12 (UTC)回覆
這條留言應該在你的回覆之前?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8:05 (UTC)回覆
新華網中新網的來源用來證明「大罷免」「大罷免潮」的名稱沒有問題(並不是用來佐證報道的內容),甚至是必須的(佐證中國大陸亦使用這兩個名稱)。至於是否已專名化我暫時無法判斷(兩個來源都帶了引號,所以我傾向在中國大陸這兩詞都還未完全專名化)。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2日 (二) 14:13 (UTC)回覆
@Kanshui0943Special:Diff/87844562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6日 (四) 23:04 (UTC)回覆
我還是覺得刪掉的那兩個標題不直觀,且其他來源足以佐證--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7日 (五) 00:59 (UTC)回覆
這跟直觀有什麼關係?不要偷換論題(來源是為了佐證中文其他地區的用法)。 ——自由雨日🌧️❄️ 2025年6月27日 (五) 01:05 (UTC)回覆
那想必有其他不用點進網址也能用標題讓讀者了解各地用法的來源吧--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7日 (五) 01:17 (UTC)回覆
? ——自由雨日🌧️❄️ 2025年6月27日 (五) 01:28 (UTC)回覆
  • 你留的也有好幾個是題目根本沒有「大罷免(潮)」幾個字的,不知道你移除的標準是什麼。
  • 沒有人規定引用內容必須出自標題,何況新聞標題需要精簡,對於一個事件的專名來講參考價值可能並不高。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7日 (五) 02:58 (UTC)回覆
已增加相同來源但標題含罷免者--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7日 (五) 03:16 (UTC)回覆
中新沒問題,雖然內文也有「大罷免」但是無關緊要了()。南洋商報的「大」字呢?全篇沒有「大罷免潮」這四個字。然後就是,換這個到底有什麼意義……沒有人規定引用內容必須出自標題。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7日 (五) 03:48 (UTC)回覆
唉還是得我自己找。Special:Diff/88137987。通知@Kanshui0943,請問這條行不行?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6日 (日) 11:59 (UTC)回覆
可以--Kanshui0943留言2025年7月6日 (日) 12:17 (UTC)回覆
@Kanshui0943那我不得不再問一句,為什麼要換材料?我感覺我做了無效勞動,討論頁的溝通好像無效。我希望有個解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6日 (日) 12:59 (UTC)回覆
我相信我上方的立場已經夠清楚了--Kanshui0943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5:53 (UTC)回覆

建議更名:「2025年中華民國大罷免潮」→「大罷免潮」

[編輯]

大罷免潮未曾發生過,不必加上年份。如果將來再次發生才需考慮加上2025年。另「中華民國」的前綴我覺得也可以一併去掉-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10:25 (UTC)回覆

「大罷免」好像更常見?--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0:40 (UTC)回覆
也可以--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10:49 (UTC)回覆
@Kanshui0943TxkkRainSun8942TisscherryMusicMathSanmosaJiaweipanXiaoxuangAugust.CWolfch自由雨日旋0411王90?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1:41 (UTC)回覆
「大罷免」與「大罷免潮」似乎差不多常用,建議條目名定為「大罷免潮」。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2日 (二) 11:44 (UTC)回覆
同下面的魔琴,可以參考大憲章,加個大,就成為專有名詞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2:36 (UTC)回覆
我更支持「大罷免」。見Special:PermaLink/86941382首段列出的參考資料,「大罷免潮」更多在2025年2月及以前的來源中出現,3月以後「大罷免」更多。另,「大罷免」似乎已經是專有名詞,而並不是描述性稱呼,不用加時間地點限定。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1:47 (UTC)回覆
就直接稱為「大罷免」--JAYtheDoc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14:21 (UTC)回覆
大罷免確實比較常見。--雨朝Talk#You are the best shark girl!💙 2025年4月22日 (二) 12:01 (UTC)回覆
(+)支持移動到大罷免--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3:09 (UTC)回覆
所以是要改名為「大罷免潮」?還是「大罷免」?--Sinsyuan✍️ 2025年4月22日 (二) 13:10 (UTC)回覆
包括我在內,已有5票認可大罷免這個名稱.--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3:45 (UTC)回覆
!vote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3:58 (UTC)回覆
(-)反對 我不知道維基百科允許地域中心主義的命名法了,從去年不太可能維持至十年的非長期行動開啟各種不需充分討論急著先闖免奏的微妙先例,我是覺得不應該為了至多一兩年的議題過度打破慣例。--Cbls1911留言2025年4月24日 (四) 19:03 (UTC)回覆
其他地區又沒有同時叫「大罷免」的活動,這不是地域中心主義。--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01:24 (UTC)回覆
大躍進也就四年。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5日 (五) 09:37 (UTC)回覆
但「大躍進」一般帶引號?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5日 (五) 09:43 (UTC)回覆
確實,不過這個引號感覺像是讓這個詞具有貶義意味。--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09:52 (UTC)回覆
大躍進在此前和之後幾乎沒有可預見的替代可能性,在中國具有多重立場且前後不一致的繁複定位沒有比較性可言,但罷免屬於既有名詞、大罷免是觀感上的量詞,替代性都偏高,僅因特定圈子具現行需求就光速跳過慣例上起碼應討論多至一個月少至數個禮拜且具備廣泛討論的基準,沒道理要無條件配合某些人懇求起碼要凹到至少拖到整起活動收尾才願意回頭檢討,就如前言照慣例討論時程以及討論廣泛性是條目重大修正的必備條件,拉特定圈子可以當沒看到,但只討論不到兩三天或是不到兩三人有正式照規章模式投下正反票就直接搶快逕赴改名的,個人用維基這麼多年來幾乎只有最近一兩年你們幾位這麼做,此前有類似情事一律會被巡查員打回初始的暫定情況,這條目有什麼絕對必要的迫切性可以開例,更何況削年份和中華民國或台灣均不留同時涉及兩個議題,切勿打馬虎眼。--Cbls1911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11:03 (UTC)回覆
有人提到只討論兩三天嗎,更何況存檔裡也有只是你沒看到而已--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13:08 (UTC)回覆
@Kanshui0943 2022的新人,無論典範條目、優良條目以及一切條目重大修正的討論向來都是以每一次討論程序為單位,不然也不需要重開討論卻又搶快掌聲通過,過去的討論紀錄可以提報給討論者參考但不代表直接沿用縮短必要程序,而且此次討論完全沒有引據,要說只是剛好忘了附反過來責怪是別人沒看到和尋求沿用的理論並不可靠。--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6:37 (UTC)回覆
目前來說大罷免更常用,如果日後有其他名詞更常用,那再討論更名。--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15:32 (UTC)回覆
問題在於向來都是至少掛個一兩個禮拜再改,甚至曾嚴格到沒有一定程度的維基人加入討論就有可能不被採納,但這一兩年著墨特定議題的維基人連最前面的基本門檻多等個幾天都做不太到,而且蓋括性大的名詞給限定事件納為己用也不符合命名慣例,若採用2025年台灣大罷免之類能達到半永久性定位可能就精確許多,而不是配合特定的一時需求來個期間限定的自助餐等到事後才改回本來應該要有的正式格式,因案設事逕自樹立新例不該是維基社群應鼓勵的作為。--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6:48 (UTC)回覆
我認同他們搶快逕赴改名很容易讓維基人擔心是否又是中國用戶的一個中國意識形態想要針對臺灣的社會議題逕行干涉破壞的老路重演。--☆疾風。肯尼★_留言2025年4月27日 (日) 02:57 (UTC)回覆

討論頁頂部寫「未有存檔」,但其實有存檔

[編輯]

看了一眼{{talk header}},太複雜了,看不懂,不會修。希望有佬修下,謝謝。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9:17 (UTC)回覆

我覺得那個模板一直被濫用了。這裏沒有論壇傾向,根本無需用那個模板來提示。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2日 (二) 19:21 (UTC)回覆
Talk header的確需要透過機器人存檔才能展示出來,像是本條目可能是人工存檔,因此可能無法正常顯示討論存檔連結。--Sinsyuan✍️ 2025年4月23日 (三) 01:24 (UTC)回覆
那實在是很詭異。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3日 (三) 01:30 (UTC)回覆
@深鳴:--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6:37 (UTC)回覆
模板好像只支持簡體的「存档1」,而不支持繁體的「存檔1」 囧rz……--深鳴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06:55 (UTC)回覆
我其實主要是想讓你評價一下這個……我覺得目前實在是用不上{{talk header}}。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7:07 (UTC)回覆
我認為也沒必要加。不過既然這是高風險主題,並且瀏覽量還挺高,如果有其他人加,我也不會特意再刪掉,感覺可以起到預防作用(可能與模板文檔中的本模板建議用在那些非常活躍[…]的討論頁上相對應)。--深鳴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07:11 (UTC)回覆
我覺得遠遠構不上「非常活躍」……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7:19 (UTC) 😱1回覆
這篇條目過去三十天的瀏覽量有二十多萬,兩個月就有幾十條討論串了,感覺在本地感覺算是「非常活躍」🤣。--深鳴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07:28 (UTC)回覆
Talk:2024年韓國戒嚴/存檔1這樣的我覺得纔算……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7:37 (UTC)回覆
@自由雨日Special:Diff/86803416--某人 2025年4月23日 (三) 09:04 (UTC)回覆
@AINH:感謝指出。這樣的話我不反對加入本模板。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9:11 (UTC)回覆
同意。——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4月26日 (六) 07:55 (UTC)回覆

追蹤罷免第二階段進度

[編輯]

請求罷免國民黨立委(林沛祥、張智倫、林德福、羅明才、鄭正鈐、徐欣瑩、林思銘、邱鎮軍、陳超明、顏寬恆、楊瓊瓔、江啟臣、謝衣鳳等)、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吳沛憶、陳俊宇、陳瑩以及伍麗華等),出示最新進度罷免第二階段,避免超過二階法定期間限定

謝謝--36.229.3.157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16:12 (UTC)回覆

是否超過二階與維基百科無關,另在條目最底部的外部連結有相關統整--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16:27 (UTC)回覆

不可思議

[編輯]

本條目內容豐富,但是幾乎沒有人瀏覽本條目,平均而言每天僅有15人瀏覽本條目;英文條目大罷免英語2025 Taiwanese mass electoral recall campaigns內容貧乏,平均而言卻每天有高達50人瀏覽英文大罷免條目英語2025 Taiwanese mass electoral recall campaigns;不知道為什麼西方人比臺灣人更加關注臺灣的大罷免? ——Dnek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19:38 (UTC)回覆

@Dnek:因為條目剛剛改名,統計的是「大罷免」的數據。如果查「2025年中華民國大罷免潮」,則日瀏覽量超6000。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19:42 (UTC)回覆
Cindyzs你好......--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4月26日 (六) 00:18 (UTC) 😨1回覆

回退Special:Diff/87005465/87005522

[編輯]

因為擔心編輯摘要寫不完,我就把回退原因寫在這邊了。

這幾筆編輯並沒有顯著的建設性:

  • 將「大罷免」的開始時間和「熱潮」追溯到2024年3月。
    • 2024年3月尚未有「大罷免」之概念,遑論「熱潮」。
    • 罷樑案確實被視作「大罷免」的序幕(「去年的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亦被視為揭開這場大罷免行動的序幕」),但和「開始」「熱潮」不能混爲一談。而且我猜這指的是「他稱,若其罷免案通過,台灣將迎來『大罷免潮』」一句,和三月份「拆樑行動」啓動罷免程序的時間隔很遠。
    • 三月份的時候立法院衝突還沒開始,與條目「罷免起因源自[……]爭議」相衝突。
  • 將「罷免」改為「下架」,並不能使得表意更加清晰,反倒造成理解障礙。
  • 著重說明罷免對象包括「國內各地捲入司法案件民選首長[,]如中國國民黨籍新竹縣縣長、現為無黨籍的新竹市市長」。且不說新竹縣縣長楊文科的名字在條目中根本沒出現,罷免民選首長也和事件起因「朝野爭奪立法院席位」沒有直接聯繫。
    • 當前條目內文的寫法是「源自立法院的罷免行動也波及新竹市市長高虹安」。雖然好像沒有來源佐證,但是「波及」應該是更好的描述。希望能找到來源。
  • 「隨著被罷免方陣營的反製作為,現在大罷免潮已經是多名政治人物積極介入參與的政治活動」可能是原創研究。
    • 後面的引註最初是我加的,意在用「當年『割闌尾』時募款議題就被討論,內政部早函示說明罷免活動屬於《政治獻金法》的『其他政治活動』範疇」一句證明「大罷免」是「政治活動」。改寫之後並不能佐證前面這句話,反倒說明「大罷免」一開始即是政治活動,並非是事件發展爲政治活動。(還是說其他文字能證明新的描述?)
    • 相對地「原本是中華民國的公民團體所發起的社會運動」也不妥。現在就沒有公民團體,不是社會運動了?
  • 「主要目的原為(罷免立委和首長)」也是原創研究,而且很明顯和事實不符。現在大罷免的主要戰場當然還是立委的選罷。
  • 不符合漢語語法和習慣:

@Ntudreamer。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7日 (日) 01:26 (UTC)回覆

> 「隨著被罷免方陣營的反製作為,現在大罷免潮已經是多名政治人物積極介入參與的政治活動」可能是原創研究。
好的,經過查證之後會將參考資料附上,再將原句改成
「,是中華民國的公民團體所發起的社會運動,隨著被罷免方陣營的反製作為,現在大罷免潮已經是多名政治人物積極介入參與的政治活動。」
公民團體如台灣經濟民主聯合認為「(政黨)政治活動」這個標籤就是你所引述的傅崑萁一開始想要減損活動正當性所貼上的,所以才需要在定義上釐清參與者系主要被罷免方才有政黨動員,包含全黨救一人(謝國樑)等。
其他改動也都是因為您「政治活動」的註解所衍伸的。後續編輯我會留意是否有華語的語法的突兀。
>將「大罷免」的開始時間和「熱潮」追溯到2024年3月。
2024年3月已經有大罷免的概念,新北市長的罷免團隊【新北覺醒NewTaipeiBaHo】甚至是2024年1月14日建立FB粉絲團
>遑論「熱潮」。
去年(2024)5月,藍白立委聯手通過國會職權法案修法,並引發立法院外連續數周抗議的「青鳥行動」。當時立法院周遭出現「最想罷免的立委排行榜」圖像,黃國昌、傅崐萁、徐巧芯、葉元之等立委位居前幾名;其中民眾黨皆為不分區立委、無法被罷免,罷免國民黨區域立委只能成為熱門話題不能付諸實踐的主因是就任未滿一年依法尚不得連署提議。
以上特此澄清。--☆疾風。肯尼★_留言2025年4月27日 (日) 02:44 (UTC)回覆
我真的搞不懂台灣人對於罷免權和政治活動的理解是什麼,前面有人說罷免權是《憲法》賦予的正當政治權利,現在又有人說把罷免叫作政治活動是貶損。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8日 (一) 10:40 (UTC)回覆

建議增加「大罷免期間海外連署」(或其他名稱)段落,以記述此一由下而上的人民行動與社會觀察

[編輯]

在大罷免期間,不可忽視、過去也罕見的,海外公民連署參與的現象,應該要被納入篇章。 相關報導先放在這。 https://www.twreporter.org/a/recall-movement-from-europe-taiwanese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3300088.aspx https://udn.com/news/story/124323/8641919 此段落可放在「影響」下層。--JAYtheDoc留言2025年4月27日 (日) 04:24 (UTC)回覆

我覺得很好啊,你可以直接加就好,這應該沒有甚麼爭議

如您所述的【海外公民參與連署】或【海外公民串聯參與】都是不錯的子標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Af9fcjbBA --☆疾風。肯尼★_留言2025年4月28日 (一) 08:12 (UTC)回覆

我看來似乎不是「影響」,應該屬於過程的一部分。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4月28日 (一) 10:26 (UTC)回覆

更新數據

[編輯]

請求更新罷免國民黨立委(林沛祥、張智倫、林德福、羅明才、鄭正鈐、徐欣瑩、林思銘、邱鎮軍、陳超明、顏寬恆、楊瓊瓔、江啟臣、謝衣鳳等)、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吳沛憶、陳俊宇、陳瑩以及伍麗華等),更新進度罷免第二階段數據,謝謝--36.225.0.172留言2025年4月29日 (二) 16:02 (UTC)回覆

請提供可靠來源(ex:新聞媒體)。--Sinsyuan✍️ 2025年4月30日 (三) 01:00 (UTC)回覆

編輯請求

[編輯]

增加罷免劉建國的條目。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Z2hSVMzqC/--小芠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0:26 (UTC)回覆

「親近無黨籍」是什麼意思?

[編輯]

黨籍有就是有,沒有就拆出來單列,「親近無黨籍」是不是有點原創研究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陳超明到底有沒有黨籍?還是說他雖然有黨籍但是是以無黨籍身份當的立委(?),好奇怪,能這樣嗎?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日 (四) 12:58 (UTC)回覆

去看了一下,陳應該是停權中,但是仍然有國民黨黨籍(沒開除或者退出kmt),去年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加入了國民黨黨團。改成「國民黨和無黨籍」再加個注釋應該就可以了。--Skyjjjjjjzzh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3:10 (UTC)回覆
原來是這樣……那我覺得他應該也拆出來。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日 (四) 14:00 (UTC)回覆
雖然為無黨籍,但是陳超明被罷免泛藍方列為目標之一,下面還有曾玟學(原時代力量,現無黨籍)被罷免泛綠方列入目標之一。我認為如何表達可以再討論,但這兩人應該跟其他國民黨民進黨的並列,以避免版面過亂,也符合上面「經過」章節「罷免泛藍(泛綠)陣營」分法的脈絡。Fizikanauk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8:04 (UTC)回覆
另見:(1) 陳超明在主導組織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網頁中與其他國民黨立委罷免目標並列。(2) 曾玟學在主導組織芭樂綠收件地址網頁中與其他民進黨公職罷免目標並列。Fizikanauk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8:14 (UTC)回覆
「經過」章節我本來就打算重寫。如果是按照泛藍泛綠來寫的話,章節標題也應該寫泛藍泛綠;如果寫民進黨國民黨,那就應該把無黨籍的拆出來。目前的寫法有點不倫不類。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3日 (六) 12:55 (UTC)回覆
我覺得該用罷免團體的立場來描述,不是我們自己替被罷免人歸類。不管再怎麼不倫不類,罷免團體覺得自己所罷的是藍的,是跟國民黨相關的,那被罷免的人就是藍的,就是跟國民黨相關;罷免團體覺得自己所罷的是綠的,是跟民進黨相關的,那被罷免的人就綠的,就是跟民進黨相關的。不過當然必須描述一下為何(被)這麼認為。--2603:8000:500:FB00:F09E:803B:5F8B:DF37留言2025年5月4日 (日) 16:48 (UTC)回覆

罷免相對於競選的問題

[編輯]
  • 罷免若未成功,當屆不可再提罷免。這是常識。但這裡的罷免未成是指第幾階段?如果第一階段連署完不送件,算是送被罷免人幾年的心安嗎?
  • 競選過程若有問題,競選人可提當選無效之訴或選舉無效之訴。那麼,罷免過程若有爭議,能否提出罷免無效之訴或被罷免無效之訴?誰有資格提出?(這裡指的是能否起訴,不是會不會勝訴)
  • 承上兩題。如果找到答案後寫入條目,算不算原創研究?

--2603:8000:500:FB00:792C:3634:C332:DA7F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6:01 (UTC)回覆

Special:PermaLink/87083172

[編輯]

即使這篇條目近期更新頻率很高,但內容一看下去還是不符條目乙等標準,(&)建議如下:

  1. 假如有即時消息出來要做條目更新,請編輯人務必加上可靠來源
  2. 本篇條目雖為政治類條目,但整篇內容還是要以中立的角度去撰寫,並且要以散文形式敘述整個大罷免的來龍去脈(不要一段內只有一句話)。
  3. 瑣碎資料部分,儘管黨內有發生一些爭議事件,但還是要以概括形式撰述(不要列得太詳細)。

--Sinsyuan✍️ 2025年5月2日 (五) 14:41 (UTC)回覆

補回Special:Diff/87084888

[編輯]

@JAYtheDoc聯署有錯字修正即可,爲何刪除?這一段背景介紹對於該章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

另外,連、聯其實沒有太大的分別。聯者,連也。「聯署」更是中文常見的用法(《現代漢語詞典》僅收「聯署」而無「連署」),不能說是錯的,衹能說是異形詞(但是既然中華民國選擇以「連」爲正,又是關於中華民國政治的條目,應該用「連」更好。而不是什麼臺灣有連署的權利所以用連)。

王鳳陽古辭辨》:「『連』和『聯』從古代的使用裹看不出分別,不過在後代,尤其現代卻逐漸加大了分工的趨勢:這就是『連』側重於線性的相接相續,以至不斷地連接下去,如『連山』、『連營』、『連年』、『連環』;『聯』則側重於兩兩連合或向心性的連合,如『聯盟』、『聯姻』、『聯軍』、『聯邦』。當然,這一分化過程還沒有最後完成。」(p.507)我個人覺得「聯」字符合「聯署」的含義。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3日 (六) 23:09 (UTC)回覆

我是覺得「聯署」也通,但和「連署」的意思不是完全一樣。
聯署是大家一起去署名,怎麼署名則不是重點;連署則明白表示是一個接一個的署名下去。這既是目前的用法,也符合所引用的《古辭辨》描述。
以目前罷免署名的格式來說,用「聯署」不能說有錯,但用「連署」顯然最正確。假如大家今天是在連儂牆上你簽我簽橫簽豎簽正簽倒簽斜簽反簽的一起署名表達某事,那就是「聯署」,用「連署」就全錯了。--2603:8000:500:FB00:F09E:803B:5F8B:DF37留言2025年5月4日 (日) 16:41 (UTC)回覆
連署不是按順序簽啊,臺灣這次不就是很多人同時出去宣傳找人簽名,並不是所有市民排隊一個個到「除X」負責人家裏或者X黨黨部去一個個連續簽名,這裏側重的肯定是所有連署人「心性的連合」,即「我們都認為XX應該下架」。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9日 (五) 10:44 (UTC)回覆

嚴重侵權問題

[編輯]

我在處理CCI時發現此條目有大量侵權內容,請各位有時間的編者也來打掃一下,thx--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0:22 (UTC)回覆

@Ghostingb具體是哪位的CCI?我感覺很多臺灣政治條目都在抄襲,基本上一查一個準,我已經懶得檢查了。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9日 (五) 10:32 (UTC)回覆
Wikipedia:編者著作權調查/Jc lau49086。他的編輯我已經check完, 但有好多來自其他人的編輯有copyright vio--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0:38 (UTC)回覆
可能因為這個條目很多新手來編才會如此--Kanshui0943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0:50 (UTC)回覆
比如說Special:Diff/76032810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9日 (五) 10:41 (UTC)回覆
詳見5月9日以後的刪除日誌。--Sinsyuan✍️ 2025年5月11日 (日) 00:39 (UTC)回覆

更名程序的基準

[編輯]

2025年中華民國大罷免潮」→「大罷免潮」提出討論僅僅一天就搶快改名符合程序基準嗎?近年部分時事主題的條目討論時程不足或是討論廣泛性不足即逕付更名,是否應照以往慣例通盤檢視而非放任選擇性破例。--Cbls1911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11:29 (UTC)回覆

明明現在大部分媒體都在說「大罷免」,為何還要堅持使用相對較少的「大罷免潮」這一名稱?--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8日 (一) 00:52 (UTC)回覆
他反對的可能是去除「2025年中華民國」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4月30日 (三) 12:39 (UTC) +11回覆
那些名目並不是我提的,最大問題是程序破例搶快且拔去時間和地點(中華民國或台灣均可)不符合維基的常規,非得破例等到罷免結束才肯回歸常態格式嗎?個人不認可暫時特許、下次不會了這種藉口或是各種馬虎眼轉移話題。--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24日 (六) 09:15 (UTC)回覆

有關「中共介入」一段

[編輯]

明明大罷免和中共介入有關來源不少(來源搜尋:"大罷免" "中共介入"」——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搜狗微信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
來源搜尋:"大罷免" "反中共介入"」——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搜狗微信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
(來源搜尋:"大罷免" 中共介入」——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搜狗微信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
來源搜尋:"大罷免" 反中共介入」——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搜狗微信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
來源搜尋:"大罷免" 中共 介入」——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搜狗微信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
但某些用戶堅持這段無關而不解釋(甚至刪除而不解釋),為什麼?--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5月11日 (日) 15:48 (UTC)回覆

@LLTT--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11日 (日) 18:47 (UTC)回覆
能不能具體指出來源?像第一個Google給我的全是UGC內容。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1日 (日) 18:51 (UTC)回覆
@Cmsth11126a02hm... 給個例子?--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14日 (三) 13:32 (UTC)回覆
@Ghostingb抱歉遲了回覆。第一個是有一商人以金錢意圖使人在2020總統選舉投某侯選人、第二個是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023年受訪中說中共怎樣介選(當然這兩個起初是別人寫)。第三個是郭台銘一度參選2024年總統選舉,有人好像要郭簽定永久和平協議。第四個是袁紅冰說有一份名為《佔領臺灣立法院制高點的統戰戰略要點》文件,要造成立法機構混亂,降低民進黨政府的效率。後兩個不單和「中共介入的擔憂」有關,且在近期內。--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5月18日 (日) 10:33 (UTC)回覆
且LLTT的部分質疑不合理,例如「誰證實了《佔領⋯⋯要點》文件?」,但這段是「中共介入的擔憂」,所以應是另一方證偽。--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5月18日 (日) 10:33 (UTC)回覆
在我開此段討論前,包括LLTT的多個回退者回退時不知為何沒寫理由,反而是我復原時有問他們理由。--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5月18日 (日) 10:33 (UTC)回覆
三則介選新聞的直接相關條目為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共介選並不是這兩次台灣選舉過程的主軸,經台灣選民投票的選舉結果也獲普遍承認。若中共介選為真,那選舉結果已在台灣獲得承認,又如何在台灣造成大罷免?請論述之,以讓讀者理解。
你引用袁紅冰的說法,稱中共企圖影響2024選後的台灣立法院。若為真,那跟目前的大罷免比較相關。但海外的袁紅冰稱消息來源為「紅二代」,僅這單一來源是否足夠作為可靠來源? 你在介選的段落引用台灣官員梁文傑的言論,但梁也表示沒見過袁紅冰所謂的《佔領臺灣立法院制高點的統戰戰略要點》(2024-05-23 《自由時報》),請補充來源。若你能找到更多的可靠來源,那想再問本屆台灣立法院有誰配合這項計畫了?又如何造成此次大罷免?請再論述之,好讓讀者理解。
此次大罷免主要是選後的立法院政治爭議引起,如果所謂「中共介入的擔憂」寫了一大段,結果相關性還不如「立法院政治爭議」的內容,那相關性不言可喻。--LLTT留言2025年5月18日 (日) 11:42 (UTC)回覆
不要斷章取義,梁文傑說沒見過同時說「不知道袁紅冰所提文件有或沒有」、「這種思路是中共統戰工作的基本選擇」。另外,「選舉結果已在台灣獲得承認,又如何在台灣造成大罷免」是你的一家之言,如這邏輯成立、立法院政治爭議也可以「選舉結果已在台灣獲得承認」(不滿則可以下次選舉才改變)。--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5月21日 (三) 05:14 (UTC)回覆
袁紅冰的說法你還沒提供足夠的可靠來源。「立法院政治爭議」就是2024年至2025年的台灣政治局勢,也是這次各罷免提案的主要理由。你要扯2024年以前的儘量扯,來源和因果邏輯請寫完整一點,否則你講的才是你的一家之言。--LLTT留言2025年5月21日 (三) 17:51 (UTC)回覆
我覺得這裡需要更切實的來自可靠來源的直接證據,證明大罷免的起因和中共介入的擔憂相關。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20:31 (UTC)回覆
如果這段上層是「起因」就是,但這段上層是「背景」,罷免制度同樣不是和大罷免直接相關。--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5月21日 (三) 05:14 (UTC)回覆
關聯性很差,如果中共介入的擔憂都寫進去的話,國民黨民進黨的建黨歷程沒理由不寫進去。罷免制度確實是和大罷免直接相關,去掉根本沒法理解中華民國的聯署是怎樣的。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5月21日 (三) 13:28 (UTC)回覆
我在Threads上看到支持罷免藍白的明顯是有「藍白和中共勾結」等論點,所以某程度上我認為民間有人因有中共介入/滲透的擔憂而支持罷免。但19年的東西會否太久遠?袁紅冰那段其實可靠性存疑,我現階段是認為可以刪掉這段和19年那段,只保留梁文傑那段,並增加一些民間擔心國共合作的內容🤔---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21日 (三) 22:29 (UTC)回覆
@Cmsth11126a02---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23日 (五) 07:37 (UTC)回覆
我同意您對19年一段意見,可某人/某些人連梁文傑那段也稱無關,我擔心您的良好用心會否被歪曲成「中共介入/滲透的擔憂」一段可全部刪除⋯⋯--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5月23日 (五) 12:08 (UTC)回覆
@Cmsth11126a02我是認為把這章節改成民間擔憂國共合作可能會比較好🤔---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23日 (五) 12:15 (UTC)回覆
從柯總召間接證實民進黨這邊的立場是去年選完沒幾天開始在準備罷免了,講白點以直接因素來說民進黨方面或講好聽一點的非在野方面不認同2024年立委選舉結果可能比起往後的國會衝突和收集的各種兩岸花邊要更大得多,就不說各說各話的互控錢坑了。--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24日 (六) 09:33 (UTC)回覆
[來源請求]--Kanshui0943留言2025年5月24日 (六) 12:53 (UTC)回覆
我相信這些在微妙地把維基當成公關地的個別帳戶(?)可能會有不同解讀123,但過於刻意扮知情或扮不知情的演技和轉移話題還是適可而止比較好,你們在轉錄的過程中肯定清楚一些對各方利弊的數據和資訊,諸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查核平台從第一波錢坑論就開始對這一系列預算和修法等爭議議題做查核,台灣朝野兩邊都有被打臉過,其中有幾次似乎冒犯到某些人的政治認知被出征鬧得很大,自承非常關心這些議題的你們應該不會不知道,不過在這裡的相關條目似乎被技術性和選擇性的隱揚了,我從去年就提醒過維基百科只是單純的資訊分享平台,有心的話要嘛齊頭式全放要嘛全都長話短說,不需要搞一些為誰認證、為誰背書的微妙包袱冠在維基頭上。--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28日 (三) 13:02 (UTC)回覆
如果沒有人能用可靠來源證明大罷免和中共介入選舉有關,整段應該刪除。哦對了,中共支持刪預算也和介入選舉沒有關係。通知@Cbls1911Cmsth11126a02GhostingbKanshui0943LLTT。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5日 (三) 11:37 (UTC)回覆
你的見解存在盲點,可以說台海之間的國防和政府公關存在衝突也有實據,但拿不出中共透過什麼方式直接或間接支持刪預算的實證純靠選擇性揣測加油添醋,若要這樣上綱要不要把台灣的總統府和國安單位納入共諜算進來,就不說武肺第一年亂傳什麼健康不用戴是不是也有陰謀了。--Cbls1911留言2025年6月25日 (三) 14:17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5-05-17

[編輯]

請求已拒絕

大罷免是被民進黨干預的運動,不是公民團體自發的。 黨的力量凌駕於人民的意志,此為大罷免的真相--林哲遠留言2025年5月17日 (六) 10:18 (UTC)回覆

未完成:具體編輯請求不明。 ——自由雨日🌧️❄️ 2025年5月17日 (六) 10:33 (UTC)回覆

不成立的連署案資料準確度

[編輯]

不成立的連署案,如連署數字未經官方點算核定,只由罷團單方面公布應該明確說明,避免錯假浮報誤導資料使用者--101.78.135.200留言2025年6月12日 (四) 03:14 (UTC)回覆

增加注釋 連署份數是自行統計 而不是官方確認--葉又嘉留言2025年6月14日 (六) 09:35 (UTC)回覆

領銜團體是否有民進黨?

[編輯]

近日@中華人1010在「領銜團體」中反覆加入「民主進步黨」,並附帶來源。我閱讀之後發現,這些均是對於民進黨「領導」、「主導」、「推動」「大罷免」的指控,和領銜團體是誰沒有關係。至於@Cmsth11126a02的移除理由「『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29日回應時事時強調,罷免行動是公民團體自主行為,從來不是民進黨主導,民進黨一貫立場主張就是,全力協助並維護公民團體權利⋯⋯』說明這報導是證明民眾黨意見」則不能苟同。

希望在此達成共識,並列在頁面頂端和編輯提示中,避免未來可能的編輯戰。副知@AINH。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15日 (日) 06:08 (UTC)回覆

另外就「賴清德是否是領導人物」亦可以作類似討論。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15日 (日) 06:09 (UTC)回覆
如你所說,來源根本沒指民進黨跟任何罷免案的領銜人有任何關係。沒有什麼好討論的。另外請注意中華人已經多次無原因下刪除大量內容或加入不實內容,而且自帳號申請以來從來未參與討論。應注意是否NOTHERE。賴清德已經否認領導,要加入我沒意見,但應註明是藍白指控--某人 2025年6月15日 (日) 06:28 (UTC)回覆
如果民進黨官方/賴本人承認有則還好,否則很大機會是原創研究。--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6月15日 (日) 06:26 (UTC)回覆
有鑑於過去其行為,我看見時認為是破壞而自行回退,這是本人疏失。另外,領銜團體是否有民進黨部分 per ainh。--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15日 (日) 07:20 (UTC)回覆
最早的版本是只有「領銜團體」跟「支持政黨」兩個分類的,那個時候就已經有編輯戰了。我當時在兩者中間加入「統籌組織」一項就是為了要平橫雙方說法,凸顯民進黨在大罷免中不只支持但又沒有明確領銜的角色。至於有人一直要把此頁面編成藍綠對決,我認為這背離事實無法同意。(他除了意圖將民進黨放在與國民黨相同的領銜位子,還試過把賴清德加入與兩個在野黨主席相同的領導者位子)--Fizikanauk留言2025年6月17日 (二) 03:15 (UTC)回覆
閒的。搞「支持罷免」和「遭罷黨團」兩個分類就好了。「支持罷免」裡面偏要細細分成三類,然後爭誰在哪類……結果資訊框甚至沒寫誰被罷免了,哈哈。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0日 (五) 10:24 (UTC)回覆

何為「爭議」?

[編輯]

@Kanshui0943 @Cmsth11126a02 不清楚二位為何如此排斥該段內容[1],認為內容不屬於該段可以幫忙調整到合適的位置,而非直接刪除。該段內容有有來源、與條目內容高度相關,刪除理由實難說服我。

爭議是針對某一個事件的不同觀點,如將事件事實部分去除僅談觀點,則觀點如無根浮萍、無評論之客體則觀點何來?國民黨是否提告與「中選會發表偷跑合法見解」這一事實無關,即使提告其訴訟結果亦不能否認該事實。維基倡導讓事實自己說話,相信兩位也是秉持這一原則下編輯條目。另一方面,呈現國民黨方面的觀點同時,呈現中選會方觀點對平衡各方意見也很重要。綜上,希望閣下重新考慮回退操作是否有充足理由?--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5日 (三) 05:14 (UTC)回覆

@LeoNg92你的說法和之前的李紅「求和」説後稱「求和」是指「尋求和平」縮稱相似,算是一種強辯。偷跑只是國民黨一方看法,也已在各方反應的中國國民黨中寫了。--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6月25日 (三) 05:21 (UTC)回覆
不知你說的李紅和求和是什麼,與我所說的內容有何關係。
國民黨一方的看法是針對什麼事情的看法,請問有寫嗎?觀點總不會是憑空出現的吧?刪除針對國民黨看法的中選會方觀點理由何在?這符合維基方針嗎?--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5日 (三) 05:27 (UTC)回覆
借Kanshui0943話:罷免連署合法,非爭議所在。是國民黨單方認為不合法。條目也寫了『⋯⋯認為罷免藍委提議是「偷跑」』。反而你在留言後13分鐘繼續回退,可能一邊討論一邊回退。--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6月25日 (三) 12:21 (UTC)回覆
「合法」與否是觀點而非事實,各方存在明顯分歧的觀點即存在爭議;維基方針也提倡各方觀點並陳,顯然只寫一方是不符合維基方針的。
而你的備註是放在某處不合適,顯然不能支撐你的刪除操作。無理的刪除編輯當然應該勇敢的回退!既然你認為不能一邊討論一邊回退,那你如何看待@Kanshui0943 執意持續回退的操作呢?
編輯條目不能因為你或任何人覺得某事是或不是就定案了,請把事實拿出來讓讀者自行評判。--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3:39 (UTC)回覆
Whataboutism,我不慎違反1rr跟你的作為無關係。另由人民發起的連署究竟為何要放在綠營爭議中才是問題所在,隨意地指控別人是否也違反了讓事實自己說話--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3:52 (UTC)回覆
OK,那你的論點也是「不應該放在某處」。且不論目前由綠營執政(且被指控在背後操控罷免[1] [2]),主委被認為政治色彩濃厚[3]
那請問你認為只是位置不對,為何直接刪除一方觀點?
對了,是否「不慎」,那就交給管理員判斷吧--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4:23 (UTC)回覆
綜合上面的討論,異議在於「中選會認為合法所以不是爭議」和「是否是綠營的爭議」。我還是認為中選會觀點應當與國民黨觀點同時呈現,但如果放在「綠營爭議」有問題,那放在「藍白爭議」問題更大,但由於是綠營執政、且相關人物綠營背景,在@魔琴沒有改掉花開兩枝的並列寫法前,暫時還是只能放在綠營。如還有異議請留言--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9日 (日) 14:34 (UTC)回覆
所以我説該混在一起寫,維基百科條目又不是擂臺。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9日 (日) 15:06 (UTC)回覆
WP:SYN--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9日 (日) 15:37 (UTC)回覆
我已有解決方法:不寫在相關爭議,而是各方反應->中國國民黨一段,並寫明是中國國民黨認為違法。--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7月1日 (二) 06:15 (UTC)回覆
另外,在中國國民黨不提告下,齊頭式並列是不合理的比重。--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7月1日 (二) 06:15 (UTC)回覆
感覺並不適用。《不合理的比重》應該是為了解決比如地平說這種邊緣學說的,和某黨爭議有無被提告應該沒什麼關係。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6日 (日) 12:56 (UTC)回覆
這只是您的感覺,因為WP:不合理的比重:「不合理的比重不僅僅對觀點有效。正如讓觀點擁有不合理的比重是不中立一樣,讓其他有來源可查證的陳述擁有不合理比重同樣不是中立的做法⋯⋯」。提告在有關段落重要的原因是那聲稱指罷免藍委的一階違法,提告前是政治觀點/感覺,提告後則是法律問題。(原本是要開始調查才算,我已放寬要求。)--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7月6日 (日) 19:21 (UTC)回覆
對於是否是「爭議」來說,沒有區別啊。不管是不是法律問題不都是爭議?我還想把「連署書格式錯誤」從綠營爭議裏面提出來呢,幹這事的都不一定是綠營,就給人塞他的爭議章節裏面。「政治進入校園」好像也沒說清楚究竟是不是觸法。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6日 (日) 20:52 (UTC)回覆
「政治進入校園」的高中學生也不能說是綠營的啊。最多說是「綠營支持者」……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8日 (二) 02:27 (UTC)回覆
要不就改寫成「觸法事件」?但是國民黨那一堆虛假聯署好像也有的沒有提告。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6日 (日) 20:54 (UTC)回覆
二階我不清楚,一階的中選會已提告,部分已起訴。--Cmsth11126a02 (留言) 國民黨的正確名稱是大陸國民黨2025年7月7日 (一) 16:16 (UTC)回覆
那就把「虛假聯署」從「爭議」章節提出來吧,其實虛假聯署的性質比「爭議」應該更嚴重些,之前放「爭議」可能衹是指控?現在很多立案了,而且國民黨發生了很多這樣的事,應該單獨立章節講述。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8日 (二) 02:26 (UTC)回覆

BBC專題報導《台灣「大罷免潮」:朝小野大下的國會爭奪戰,藍綠惡鬥還是民主實現?》

[編輯]

簡體繁體。半個月以前的新聞了,我看似乎還沒引入到條目?難得有一則比較系統的報導,我覺得可以參考一下。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6月25日 (三) 11:11 (UTC)回覆

感謝提供來源,加入到中華民國的條目里了。--Skyjjjjjjzzh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11:54 (UTC)回覆

罷免陳雪生的公民團體 馬祖剷雪大隊 是"新制連署書"達標

[編輯]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3170248.aspx

https://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2&t=314779

馬祖剷雪大隊是說新制的連署書(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達141份,不是意向書。--臺灣象象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2:56 (UTC)回覆

藍營爭議(台東縣政府疑似行政不中立)

[編輯]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7070299.aspx

台東縣政說明會用來反罷免

--象象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07:20 (UTC)回覆

成為自動確認用戶後,您即可自行添加。--Skyjjjjjjzzh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10:25 (UTC)回覆
謝謝,等我成為自動確認使用者後會自行添加!--象象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10:57 (UTC)回覆
請參考《編輯請求》提出編輯請求。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9日 (三) 10:29 (UTC)回覆

應正名為台灣新聞:2025罷免活動

[編輯]

此為一選舉,罷免活動 不應出單方面大罷免,大罷免潮用語--~2025-17069-9留言2025年7月11日 (五) 01:24 (UTC)回覆

(-)反對,此乃常用名稱。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11日 (五) 01:34 (UTC)回覆
(-)反對:「大罷免」現在很多媒體使用,而且IP提出的名稱很冗長。--Sinsyuan✍️ 2025年7月11日 (五) 02:11 (UTC)回覆
(-)反對,原因同魔琴大,加上條目名稱使用冒號不符合中文wiki的命名常規。--bigmorr -一起往前走- 2025年7月11日 (五) 02:20 (UTC)回覆
其實當初更動至現行不符合長久性名稱的規矩和程序也有點問題,理由只是特定圈情緒性強調為了方便宣傳反常加快當期的討論程序自行逕付,多半要盧到罷免後才願意改正不足之處再用下不為例打圓場,但事實上壓根不應該立下期間性破例。--Cbls1911留言2025年7月14日 (一) 11:11 (UTC)回覆

陳玉鈴投票結果

[編輯]

陳玉鈴這次的投票非常有意思。投票率不算高,同意票一萬兩千多票,反對近六千票。但當初當選票數是五千多,在複數選區吊車尾選上。也就是說,支持她的人反而變多了。為什麼挑她來罷免,不就是在複數選區吊車尾,目標顯著又最有機會嗎?結果罷免門檻近當選票數的三倍,並沒有一開始想的容易。但如果選區的縣長與立委努力動員,拉高投票率,機會還是很大。所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過幾天會有各方的反應,值得收集收集為本條目開個小節,或為陳議員建個條目。--~2025-18765-0留言2025年7月13日 (日) 16:03 (UTC)回覆

有投過議員票的都知道議員選舉比起和其他政黨競爭更接近同黨操戈多選一,這沒什麼好討論的。--Cbls1911留言2025年7月14日 (一) 11:15 (UTC)回覆

蛋洗民進黨黨部

[編輯]

@MykolaHK既然閣下撤掉了我掛上的{{重要嗎}},能不能解釋下這件事情對於大罷免來說有多重要呢?謝謝。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22 (UTC)回覆

兩邊都有很多的爭論,新聞都有報,尤其是去「闢謠」說黨部沒有門禁進不去什麼的。不少評論都說在大罷免前一段時間爆出來有蹊蹺。然後丟雞蛋的又似乎被肉搜了出來一大堆諸如此類,我認為關注度是絕對有的,或可以問問台灣編者意見。關於這些事宜我知曉也僅僅是因為這些臺灣新聞頻道出現在我香港youtube地區演算法(說真的香港新聞基本上沒怎麼去太關注大罷免)。關於大罷免內容的大概出現在我演算法裡面四五次左右吧,這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大概都是關於特定被罷免人士的內容) ——Mykola留言 · 簽名 · 烏克蘭專題 2025年7月26日 (六) 15:50 (UTC)回覆
這樣啊,但是當前的寫法,我作為讀者就會看得比較疑惑。即使我點進新聞,好像也只知道蛋洗的原因是大罷免,爭議不知道在哪裏()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53 (UTC)回覆
那這樣的話看來或許可以擴充一下?(待意見)--Mykola留言 · 簽名 · 烏克蘭專題 2025年7月26日 (六) 15:56 (UTC)回覆

國際媒體報導

[編輯]

這兩天國際媒體有不少報導,可以拿來看看有什麼有用的放進去。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27 (UTC)回覆

日後收錄的可能要花些心思,初步觀察國際方面的觀點或社評似乎沒比台灣這邊要詳盡多少,有些乾脆直接轉錄具名台灣學者的看法,可能因為正逢美國發出的大關稅期限將屆以及台灣政局尚無重大改變,他們似乎沒有對台灣罷免案首波投票結果放入太多關注。--Cbls1911留言2025年7月27日 (日) 09:13 (UTC)回覆

第三階段投票表格

[編輯]

個人覺得「通過門檻:87,690並大於不同意」「否決(同意票數未達門檻)」「否決(不同意票數大於同意票數)」有點囉嗦。表格應當力求簡潔。能否寫成「絕對票數門檻:87,690」「否決(同意票不足)」「否決(不同意票多)」?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32 (UTC)回覆

另,「同意票數:12,160」「不同意票數:5,867」的「票數」似乎也可以刪去。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33 (UTC)回覆
大罷免投票列表》的表格寫的也是「門檻票數」,沒有再強調要「大於不同意」。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36 (UTC)回覆

開票特別節目

[編輯]

票也開完了,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這一段應該怎麼處理了?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35 (UTC)回覆

已由HydeTseng移除。--Skyjjjjjjzzh留言2025年7月27日 (日) 11:23 (UTC)回覆

勞動部長洪申翰上班時間透過勞動部媒體群組,廣發大罷免臉書文章。

[編輯]

換個來源就好了,不需要移除。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7日 (日) 13:59 (UTC)回覆

政務官是否需要行政中立還需商榷--Kanshui0943留言2025年7月27日 (日) 14:10 (UTC)回覆
那不就又是#何為「爭議」?的問題…… ——魔琴留言 貢獻 PJ:小學 PJ:兩岸 2025年7月27日 (日) 14:3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