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大罢免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政治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本条目需要改正严重的WP:NOTINFOWP:FANCRUFT问题

[编辑]

如题。我有以下建议:
一、“经过”和“相关争议”两个章节不要分蓝绿章节,当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真的让人一头雾水。“经过”按照时间顺序即可。“相关争议”我真的看不懂在写什么,需要全部重写,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国民党包围北检的内容要从冒领衔那一小节提出来(到底是谁分这么多层级的?这下把人绕晕了吧)。
二、罢免人员名单去掉:照片、团体名、当前签了多少份、门槛数、法定期限、不符合《收录标准》的联盟和统筹组织。
三、序言需要重写。目前稀碎,一句话另起一段,不会说话了?“依《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中罢免案的预订投票日”一段完全是原创研究,之前有没有写过维基百科条目?
四、取消乱开的子章节,点名“县市首长罢免案”和“评估倒阁的可能性”,明明一段话可以讲完的问题,偏要开子章节瞎扯。(还有语言问题,“严正否认”,你是国民党?)
以上。若无反对意见我近期开始逐步修正。谢谢。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1日 (一) 17:23 (UTC)回复

一:相关争议同意应重写,但应保留分蓝绿两边阵营,不应该混为一谈
二:罢免名单签了多少份、门槛和期限为重要资讯,应予保留。照片如无侵权问题我会建议也一并保留。其余不反对删除--某人 2025年4月21日 (一) 17:40 (UTC)回复
同意ainh,且编年体又会有列表问题--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01:07 (UTC)回复
“罢免名单签了多少份、门槛和期限”unsourced,如果是通过当地选民人数或什么时间节点推导则有可能是OR。照片我觉得真没有什么用处。“相关争议”的话,例如“领衔人使用纳粹符号”和“领衔人私德”应该合并,“连署书格式错误”一节。我觉得也不像是绿营的争议。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07:27 (UTC)回复
签了多少份多以罢团第一手来源source的,我见编辑摘要也多数有写来源。如下ip所说如果等再等一个月已截止后再一并去掉我不反对。争议如上所说,分属两边阵营就不应该换为一谈--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07:33 (UTC)回复
一手来源也是不鼓励使用的啊,而且罢团亦不是可靠来源(虽然我相信他们不会作假,但他们毕竟不属于《可靠来源》提到的任一类型)。那么争议就保留双方,但是花莲联署书格式错误真的算是绿营争议吗?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0:17 (UTC)回复
可在表格标题加上(依罢团自行统计)?毕竟也不可能找到第三方来源统计,但的确是重要资讯--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10:21 (UTC)回复
甚至没有可靠二手来源总结的算重要资讯吗?思考...就不要说再过五年了,再过五个月这些实时更新的数据都会变成废纸。想罢蓝委的谷歌一搜就有民间统计站,比例条还更直观,想罢绿委的没看到统计站但我们这边也没统计啊。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1:56 (UTC)回复
有呀,只不过实时的只有一手来源。截止后不反对去掉,但我觉得应该现在应该留着。--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12:07 (UTC)回复
在我来看这就是WP:NOTINFO和WP:NOTNEWS……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3日 (三) 01:20 (UTC)回复
5/13 结束后罢蓝方就只剩基隆没有送件了,至少罢蓝的部分可以考虑改起来了。--宫剑辉 2025年5月12日 (一) 09:05 (UTC)
看了下中选会给了时间节点,那就不需要移除。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3日 (三) 01:26 (UTC)回复
关于争议,我觉得还是应该不分蓝绿。罢免是双方的事情争议就一定要按双方写吗?就没有共通的争议?目前的“领衔人私德”问题确实是蓝绿都有。另外一个问题是,绿营争议和蓝白比起来太少,目前只有三条,而且连署书格式错误怎么能算绿营争议呢?相当于只有两个争议(我觉得学生参与政治这条也和蓝绿无关,虽然说确实都是支持罢蓝方在学校里宣传,但是这本质和党派无关;而且新北那一则也没有明确写究竟是哪一方的,虽然从图片可以推断),这样分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8日 (一) 19:35 (UTC)回复
争议合并或许可以减少分段过多的问题,或是把伪造部分独立一段出来--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9日 (二) 14:13 (UTC)回复
@AINH我不能接受#连署书格式错误属于绿营争议,这怎么会是绿营的争议?如果要按阵营拆分,请单立一条。另,en:War crimes in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亦是先总结战争罪行的类别,然后再分阵营叙述,和我修改的版本是一样的。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3日 (六) 22:45 (UTC)回复
连署那个新党提告伪造文书。是不是政治口水另计,但至少有人觉得是争议。不过你要去掉也没所谓。我没意见--某人 2025年5月4日 (日) 08:55 (UTC)回复
一、“经过”和“相关争议”两个章节是不该分蓝绿,而是该整理出脉络。本次罢免规模空前,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全面动员,而是“你罢我一个我罢你五个”的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终至两边对决,进而产生出不能输的压力,于是又产生出更多的事件,令事态螺旋式升高。一个城市中各选区有太多立委遭到罢免,同党籍的县市长不得不出头。被罢的党籍立委太多(民进党全部原住民立委,区域立委过半;国民党全部区域立委),党主席不得不出面。既已出面,就必须挑战政府与执政党,否则无所着力。这是大致脉络。
二、是该去掉。但建议过半个月再来动这部分。届时这部分的资讯就算不是完全没用也是重要性大幅下降,阻力会小得多,事缓则圆。
三、其实没那么糟啊,更差的也不是没有。日期相关部分同样建议先放一阵,理由同上。
四、这里提到的是两件事,建议不要同时做。先把标题理一理。里面又分地域又分性质,必须要有层次。届时重复与相关连的地方就明显了。最后再来改文字。如果“严正否认”真的就是当事人的立场,那就加个括号表示引述。如果是概括,那就写明是当事人“表示严正否认”。--2603:8000:500:FB00:1565:7F9A:2E38:70F9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02:19 (UTC)回复
2.如果是违反规定的内容我觉得现在就应该移除。3.第三阶段投票日期等到临近时自有可靠来源总结,不需WP:水晶球。其他大致同意。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0:18 (UTC)回复
同意“经过”和“相关争议”两个章节不要分蓝绿章节。另外“各方反应”章节也存在类似问题,随便哪个领域的人说了句什么就贴进来。--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9日 (日) 14:49 (UTC)回复

定义句引用

[编辑]

@Kanshui0943我cite的内容是各中文使用地区对于这次事件的称呼,我觉得没有SYNTH的问题。之所以cite各地称呼,是因为自由雨日曾在站外提及,如果各地都将“大罢免(潮)”专名化,才应该考虑将其视作专有名词。当前的“大罢免(潮)是……”已经是将“大罢免(潮)”视作专名的写法,所以我觉得这是必要的。谢谢。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0:14 (UTC)回复

以我删除的来源而言,部分标题无法直观看出与罢免之关联且有明显倾向,更有在RSP中为不可靠来源者--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2:21 (UTC)回复
只是用来证明该区域使用“大罢免(潮)”这个词来指代此事件,且尽量在“大罢免(潮)”前后不加修饰,我觉得不需要一定讲此次事件。甚至和此事件无关也许更能证明其专名化?@自由雨日。另外列为不可靠来源的话,中国大陆没有什么比新华社更可靠的来源了吧?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4:08 (UTC)回复
那我想删除后剩余的来源也足以佐证吧--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4:21 (UTC)回复
确实,但我觉得需要证明在各地(如中国大陆)使用。我将引注全部缩到一个脚注里面,也不会有引注炸弹问题。另外,《中国时报》涉政是不可靠来源可以换掉,但是中国大陆官媒涉台也是不可靠来源,所以其实没什么必要换。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8:12 (UTC)回复
这条留言应该在你的回复之前?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8:05 (UTC)回复
新华网中新网的来源用来证明“大罢免”“大罢免潮”的名称没有问题(并不是用来佐证报道的内容),甚至是必须的(佐证中国大陆亦使用这两个名称)。至于是否已专名化我暂时无法判断(两个来源都带了引号,所以我倾向在中国大陆这两词都还未完全专名化)。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2日 (二) 14:13 (UTC)回复
@Kanshui0943Special:Diff/87844562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26日 (四) 23:04 (UTC)回复
我还是觉得删掉的那两个标题不直观,且其他来源足以佐证--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7日 (五) 00:59 (UTC)回复
这跟直观有什么关系?不要偷换论题(来源是为了佐证中文其他地区的用法)。 ——自由雨日🌧️❄️ 2025年6月27日 (五) 01:05 (UTC)回复
那想必有其他不用点进网址也能用标题让读者了解各地用法的来源吧--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7日 (五) 01:17 (UTC)回复
? ——自由雨日🌧️❄️ 2025年6月27日 (五) 01:28 (UTC)回复
  • 你留的也有好几个是题目根本没有“大罢免(潮)”几个字的,不知道你移除的标准是什么。
  • 没有人规定引用内容必须出自标题,何况新闻标题需要精简,对于一个事件的专名来讲参考价值可能并不高。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27日 (五) 02:58 (UTC)回复
已增加相同来源但标题含罢免者--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7日 (五) 03:16 (UTC)回复
中新没问题,虽然内文也有“大罢免”但是无关紧要了()。南洋商报的“大”字呢?全篇没有“大罢免潮”这四个字。然后就是,换这个到底有什么意义……没有人规定引用内容必须出自标题。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27日 (五) 03:48 (UTC)回复
唉还是得我自己找。Special:Diff/88137987。通知@Kanshui0943,请问这条行不行?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6日 (日) 11:59 (UTC)回复
可以--Kanshui0943留言2025年7月6日 (日) 12:17 (UTC)回复
@Kanshui0943那我不得不再问一句,为什么要换材料?我感觉我做了无效劳动,讨论页的沟通好像无效。我希望有个解释。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6日 (日) 12:59 (UTC)回复
我相信我上方的立场已经够清楚了--Kanshui0943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05:53 (UTC)回复

建议更名:“2025年中华民国大罢免潮”→“大罢免潮”

[编辑]

大罢免潮未曾发生过,不必加上年份。如果将来再次发生才需考虑加上2025年。另“中华民国”的前缀我觉得也可以一并去掉-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10:25 (UTC)回复

“大罢免”好像更常见?--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0:40 (UTC)回复
也可以--某人 2025年4月22日 (二) 10:49 (UTC)回复
@Kanshui0943TxkkRainSun8942TisscherryMusicMathSanmosaJiaweipanXiaoxuangAugust.CWolfch自由雨日旋0411王90?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1:41 (UTC)回复
“大罢免”与“大罢免潮”似乎差不多常用,建议条目名定为“大罢免潮”。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2日 (二) 11:44 (UTC)回复
同下面的魔琴,可以参考大宪章,加个大,就成为专有名词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2:36 (UTC)回复
我更支持“大罢免”。见Special:PermaLink/86941382首段列出的参考资料,“大罢免潮”更多在2025年2月及以前的来源中出现,3月以后“大罢免”更多。另,“大罢免”似乎已经是专有名词,而并不是描述性称呼,不用加时间地点限定。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1:47 (UTC)回复
就直接称为“大罢免”--JAYtheDoc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14:21 (UTC)回复
大罢免确实比较常见。--雨朝Talk#You are the best shark girl!💙 2025年4月22日 (二) 12:01 (UTC)回复
(+)支持移动到大罢免--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3:09 (UTC)回复
所以是要改名为“大罢免潮”?还是“大罢免”?--Sinsyuan✍️ 2025年4月22日 (二) 13:10 (UTC)回复
包括我在内,已有5票认可大罢免这个名称.--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2日 (二) 13:45 (UTC)回复
!vote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3:58 (UTC)回复
(-)反对 我不知道维基百科允许地域中心主义的命名法了,从去年不太可能维持至十年的非长期行动开启各种不需充分讨论急着先闯免奏的微妙先例,我是觉得不应该为了至多一两年的议题过度打破惯例。--Cbls1911留言2025年4月24日 (四) 19:03 (UTC)回复
其他地区又没有同时叫“大罢免”的活动,这不是地域中心主义。--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01:24 (UTC)回复
大跃进也就四年。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5日 (五) 09:37 (UTC)回复
但“大跃进”一般带引号?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5日 (五) 09:43 (UTC)回复
确实,不过这个引号感觉像是让这个词具有贬义意味。--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09:52 (UTC)回复
大跃进在此前和之后几乎没有可预见的替代可能性,在中国具有多重立场且前后不一致的繁复定位没有比较性可言,但罢免属于既有名词、大罢免是观感上的量词,替代性都偏高,仅因特定圈子具现行需求就光速跳过惯例上起码应讨论多至一个月少至数个礼拜且具备广泛讨论的基准,没道理要无条件配合某些人恳求起码要凹到至少拖到整起活动收尾才愿意回头检讨,就如前言照惯例讨论时程以及讨论广泛性是条目重大修正的必备条件,拉特定圈子可以当没看到,但只讨论不到两三天或是不到两三人有正式照规章模式投下正反票就直接抢快迳赴改名的,个人用维基这么多年来几乎只有最近一两年你们几位这么做,此前有类似情事一律会被巡查员打回初始的暂定情况,这条目有什么绝对必要的迫切性可以开例,更何况削年份和中华民国或台湾均不留同时涉及两个议题,切勿打马虎眼。--Cbls1911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11:03 (UTC)回复
有人提到只讨论两三天吗,更何况存档里也有只是你没看到而已--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13:08 (UTC)回复
@Kanshui0943 2022的新人,无论典范条目、优良条目以及一切条目重大修正的讨论向来都是以每一次讨论程序为单位,不然也不需要重开讨论却又抢快掌声通过,过去的讨论纪录可以提报给讨论者参考但不代表直接沿用缩短必要程序,而且此次讨论完全没有引据,要说只是刚好忘了附反过来责怪是别人没看到和寻求沿用的理论并不可靠。--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6:37 (UTC)回复
目前来说大罢免更常用,如果日后有其他名词更常用,那再讨论更名。--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15:32 (UTC)回复
问题在于向来都是至少挂个一两个礼拜再改,甚至曾严格到没有一定程度的维基人加入讨论就有可能不被采纳,但这一两年着墨特定议题的维基人连最前面的基本门槛多等个几天都做不太到,而且盖括性大的名词给限定事件纳为己用也不符合命名惯例,若采用2025年台湾大罢免之类能达到半永久性定位可能就精确许多,而不是配合特定的一时需求来个期间限定的自助餐等到事后才改回本来应该要有的正式格式,因案设事径自树立新例不该是维基社群应鼓励的作为。--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6:48 (UTC)回复
我认同他们抢快迳赴改名很容易让维基人担心是否又是中国用户的一个中国意识形态想要针对台湾的社会议题径行干涉破坏的老路重演。--☆疾风。肯尼★_留言2025年4月27日 (日) 02:57 (UTC)回复

讨论页顶部写“未有存档”,但其实有存档

[编辑]

看了一眼{{talk header}},太复杂了,看不懂,不会修。希望有佬修下,谢谢。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2日 (二) 19:17 (UTC)回复

我觉得那个模板一直被滥用了。这里没有论坛倾向,根本无需用那个模板来提示。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2日 (二) 19:21 (UTC)回复
Talk header的确需要透过机器人存档才能展示出来,像是本条目可能是人工存档,因此可能无法正常显示讨论存档连结。--Sinsyuan✍️ 2025年4月23日 (三) 01:24 (UTC)回复
那实在是很诡异。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3日 (三) 01:30 (UTC)回复
@深鸣:--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6:37 (UTC)回复
模板好像只支持简体的“存档1”,而不支持繁体的“存檔1” 囧rz……--深鸣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06:55 (UTC)回复
我其实主要是想让你评价一下这个……我觉得目前实在是用不上{{talk header}}。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7:07 (UTC)回复
我认为也没必要加。不过既然这是高风险主题,并且浏览量还挺高,如果有其他人加,我也不会特意再删掉,感觉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可能与模板文档中的本模板建议用在那些非常活跃[…]的讨论页上相对应)。--深鸣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07:11 (UTC)回复
我觉得远远构不上“非常活跃”……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7:19 (UTC) 😱1回复
这篇条目过去三十天的浏览量有二十多万,两个月就有几十条讨论串了,感觉在本地感觉算是“非常活跃”🤣。--深鸣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07:28 (UTC)回复
Talk:2024年韩国戒严/存档1这样的我觉得才算……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7:37 (UTC)回复
@自由雨日Special:Diff/86803416--某人 2025年4月23日 (三) 09:04 (UTC)回复
@AINH:感谢指出。这样的话我不反对加入本模板。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09:11 (UTC)回复
同意。——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年4月26日 (六) 07:55 (UTC)回复

追踪罢免第二阶段进度

[编辑]

请求罢免国民党立委(林沛祥、张智伦、林德福、罗明才、郑正钤、徐欣莹、林思铭、邱镇军、陈超明、颜宽恒、杨琼璎、江启臣、谢衣凤等)、民进党立委(吴思瑶、吴沛忆、陈俊宇、陈莹以及伍丽华等),出示最新进度罢免第二阶段,避免超过二阶法定期间限定

谢谢--36.229.3.157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16:12 (UTC)回复

是否超过二阶与维基百科无关,另在条目最底部的外部链接有相关统整--Kanshui0943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16:27 (UTC)回复

不可思议

[编辑]

本条目内容丰富,但是几乎没有人浏览本条目,平均而言每天仅有15人浏览本条目;英文条目大罢免英语2025 Taiwanese mass electoral recall campaigns内容贫乏,平均而言却每天有高达50人浏览英文大罢免条目英语2025 Taiwanese mass electoral recall campaigns;不知道为什么西方人比台湾人更加关注台湾的大罢免? ——Dnek留言2025年4月23日 (三) 19:38 (UTC)回复

@Dnek:因为条目刚刚改名,统计的是“大罢免”的数据。如果查“2025年中华民国大罢免潮”,则日浏览量超6000。 ——自由雨日🌧️❄️ 2025年4月23日 (三) 19:42 (UTC)回复
Cindyzs你好......--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4月26日 (六) 00:18 (UTC) 😨1回复

回退Special:Diff/87005465/87005522

[编辑]

因为担心编辑摘要写不完,我就把回退原因写在这边了。

这几笔编辑并没有显著的建设性:

  • 将“大罢免”的开始时间和“热潮”追溯到2024年3月。
    • 2024年3月尚未有“大罢免”之概念,遑论“热潮”。
    • 罢梁案确实被视作“大罢免”的序幕(“去年的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亦被视为揭开这场大罢免行动的序幕”),但和“开始”“热潮”不能混为一谈。而且我猜这指的是“他称,若其罢免案通过,台湾将迎来‘大罢免潮’”一句,和三月份“拆梁行动”启动罢免程序的时间隔很远。
    • 三月份的时候立法院冲突还没开始,与条目“罢免起因源自[……]争议”相冲突。
  • 将“罢免”改为“下架”,并不能使得表意更加清晰,反倒造成理解障碍。
  • 着重说明罢免对象包括“国内各地卷入司法案件民选首长[,]如中国国民党籍新竹县县长、现为无党籍的新竹市市长”。且不说新竹县县长杨文科的名字在条目中根本没出现,罢免民选首长也和事件起因“朝野争夺立法院席位”没有直接联系。
    • 当前条目内文的写法是“源自立法院的罢免行动也波及新竹市市长高虹安”。虽然好像没有来源佐证,但是“波及”应该是更好的描述。希望能找到来源。
  • “随着被罢免方阵营的反制作为,现在大罢免潮已经是多名政治人物积极介入参与的政治活动”可能是原创研究。
    • 后面的引注最初是我加的,意在用“当年‘割阑尾’时募款议题就被讨论,内政部早函示说明罢免活动属于《政治献金法》的‘其他政治活动’范畴”一句证明“大罢免”是“政治活动”。改写之后并不能佐证前面这句话,反倒说明“大罢免”一开始即是政治活动,并非是事件发展为政治活动。(还是说其他文字能证明新的描述?)
    • 相对地“原本是中华民国的公民团体所发起的社会运动”也不妥。现在就没有公民团体,不是社会运动了?
  • “主要目的原为(罢免立委和首长)”也是原创研究,而且很明显和事实不符。现在大罢免的主要战场当然还是立委的选罢。
  • 不符合汉语语法和习惯:

@Ntudreamer。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7日 (日) 01:26 (UTC)回复

> “随着被罢免方阵营的反制作为,现在大罢免潮已经是多名政治人物积极介入参与的政治活动”可能是原创研究。
好的,经过查证之后会将参考资料附上,再将原句改成
“,是中华民国的公民团体所发起的社会运动,随着被罢免方阵营的反制作为,现在大罢免潮已经是多名政治人物积极介入参与的政治活动。”
公民团体如台湾经济民主联合认为“(政党)政治活动”这个标签就是你所引述的傅崑萁一开始想要减损活动正当性所贴上的,所以才需要在定义上厘清参与者系主要被罢免方才有政党动员,包含全党救一人(谢国梁)等。
其他改动也都是因为您“政治活动”的注解所衍伸的。后续编辑我会留意是否有华语的语法的突兀。
>将“大罢免”的开始时间和“热潮”追溯到2024年3月。
2024年3月已经有大罢免的概念,新北市长的罢免团队【新北觉醒NewTaipeiBaHo】甚至是2024年1月14日建立FB粉丝团
>遑论“热潮”。
去年(2024)5月,蓝白立委联手通过国会职权法案修法,并引发立法院外连续数周抗议的“青鸟行动”。当时立法院周遭出现“最想罢免的立委排行榜”图像,黄国昌、傅崐萁、徐巧芯、叶元之等立委位居前几名;其中民众党皆为不分区立委、无法被罢免,罢免国民党区域立委只能成为热门话题不能付诸实践的主因是就任未满一年依法尚不得连署提议。
以上特此澄清。--☆疾风。肯尼★_留言2025年4月27日 (日) 02:44 (UTC)回复
我真的搞不懂台湾人对于罢免权和政治活动的理解是什么,前面有人说罢免权是《宪法》赋予的正当政治权利,现在又有人说把罢免叫作政治活动是贬损。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8日 (一) 10:40 (UTC)回复

建议增加“大罢免期间海外连署”(或其他名称)段落,以记述此一由下而上的人民行动与社会观察

[编辑]

在大罢免期间,不可忽视、过去也罕见的,海外公民连署参与的现象,应该要被纳入篇章。 相关报导先放在这。 https://www.twreporter.org/a/recall-movement-from-europe-taiwanese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3300088.aspx https://udn.com/news/story/124323/8641919 此段落可放在“影响”下层。--JAYtheDoc留言2025年4月27日 (日) 04:24 (UTC)回复

我觉得很好啊,你可以直接加就好,这应该没有什么争议

如您所述的【海外公民参与连署】或【海外公民串联参与】都是不错的子标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Af9fcjbBA --☆疾风。肯尼★_留言2025年4月28日 (一) 08:12 (UTC)回复

我看来似乎不是“影响”,应该属于过程的一部分。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4月28日 (一) 10:26 (UTC)回复

更新数据

[编辑]

请求更新罢免国民党立委(林沛祥、张智伦、林德福、罗明才、郑正钤、徐欣莹、林思铭、邱镇军、陈超明、颜宽恒、杨琼璎、江启臣、谢衣凤等)、民进党立委(吴思瑶、吴沛忆、陈俊宇、陈莹以及伍丽华等),更新进度罢免第二阶段数据,谢谢--36.225.0.172留言2025年4月29日 (二) 16:02 (UTC)回复

请提供可靠来源(ex:新闻媒体)。--Sinsyuan✍️ 2025年4月30日 (三) 01:00 (UTC)回复

编辑请求

[编辑]

增加罢免刘建国的条目。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Z2hSVMzqC/--小芠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0:26 (UTC)回复

“亲近无党籍”是什么意思?

[编辑]

党籍有就是有,没有就拆出来单列,“亲近无党籍”是不是有点原创研究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陈超明到底有没有党籍?还是说他虽然有党籍但是是以无党籍身份当的立委(?),好奇怪,能这样吗?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1日 (四) 12:58 (UTC)回复

去看了一下,陈应该是停权中,但是仍然有国民党党籍(没开除或者退出kmt),去年以无党籍身份当选,加入了国民党党团。改成“国民党和无党籍”再加个注释应该就可以了。--Skyjjjjjjzzh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3:10 (UTC)回复
原来是这样……那我觉得他应该也拆出来。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1日 (四) 14:00 (UTC)回复
虽然为无党籍,但是陈超明被罢免泛蓝方列为目标之一,下面还有曾玟学(原时代力量,现无党籍)被罢免泛绿方列入目标之一。我认为如何表达可以再讨论,但这两人应该跟其他国民党民进党的并列,以避免版面过乱,也符合上面“经过”章节“罢免泛蓝(泛绿)阵营”分法的脉络。Fizikanauk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8:04 (UTC)回复
另见:(1) 陈超明在主导组织反共护台志工联盟网页中与其他国民党立委罢免目标并列。(2) 曾玟学在主导组织芭乐绿收件地址网页中与其他民进党公职罢免目标并列。Fizikanauk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8:14 (UTC)回复
“经过”章节我本来就打算重写。如果是按照泛蓝泛绿来写的话,章节标题也应该写泛蓝泛绿;如果写民进党国民党,那就应该把无党籍的拆出来。目前的写法有点不伦不类。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3日 (六) 12:55 (UTC)回复
我觉得该用罢免团体的立场来描述,不是我们自己替被罢免人归类。不管再怎么不伦不类,罢免团体觉得自己所罢的是蓝的,是跟国民党相关的,那被罢免的人就是蓝的,就是跟国民党相关;罢免团体觉得自己所罢的是绿的,是跟民进党相关的,那被罢免的人就绿的,就是跟民进党相关的。不过当然必须描述一下为何(被)这么认为。--2603:8000:500:FB00:F09E:803B:5F8B:DF37留言2025年5月4日 (日) 16:48 (UTC)回复

罢免相对于竞选的问题

[编辑]
  • 罢免若未成功,当届不可再提罢免。这是常识。但这里的罢免未成是指第几阶段?如果第一阶段连署完不送件,算是送被罢免人几年的心安吗?
  • 竞选过程若有问题,竞选人可提当选无效之诉或选举无效之诉。那么,罢免过程若有争议,能否提出罢免无效之诉或被罢免无效之诉?谁有资格提出?(这里指的是能否起诉,不是会不会胜诉)
  • 承上两题。如果找到答案后写入条目,算不算原创研究?

--2603:8000:500:FB00:792C:3634:C332:DA7F留言2025年5月1日 (四) 16:01 (UTC)回复

Special:PermaLink/87083172

[编辑]

即使这篇条目近期更新频率很高,但内容一看下去还是不符条目乙等标准,(&)建议如下:

  1. 假如有即时消息出来要做条目更新,请编辑人务必加上可靠来源
  2. 本篇条目虽为政治类条目,但整篇内容还是要以中立的角度去撰写,并且要以散文形式叙述整个大罢免的来龙去脉(不要一段内只有一句话)。
  3. 琐碎资料部分,尽管党内有发生一些争议事件,但还是要以概括形式撰述(不要列得太详细)。

--Sinsyuan✍️ 2025年5月2日 (五) 14:41 (UTC)回复

补回Special:Diff/87084888

[编辑]

@JAYtheDoc联署有错字修正即可,为何删除?这一段背景介绍对于该章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另外,连、联其实没有太大的分别。联者,连也。“联署”更是中文常见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仅收“联署”而无“连署”),不能说是错的,只能说是异形词(但是既然中华民国选择以“连”为正,又是关于中华民国政治的条目,应该用“连”更好。而不是什么台湾有连署的权利所以用连)。

王凤阳古辞辨》:“‘连’和‘联’从古代的使用裹看不出分别,不过在后代,尤其现代却逐渐加大了分工的趋势:这就是‘连’侧重于线性的相接相续,以至不断地连接下去,如‘连山’、‘连营’、‘连年’、‘连环’;‘联’则侧重于两两连合或向心性的连合,如‘联盟’、‘联姻’、‘联军’、‘联邦’。当然,这一分化过程还没有最后完成。”(p.507)我个人觉得“联”字符合“联署”的含义。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3日 (六) 23:09 (UTC)回复

我是觉得“联署”也通,但和“连署”的意思不是完全一样。
联署是大家一起去署名,怎么署名则不是重点;连署则明白表示是一个接一个的署名下去。这既是目前的用法,也符合所引用的《古辞辨》描述。
以目前罢免署名的格式来说,用“联署”不能说有错,但用“连署”显然最正确。假如大家今天是在连侬墙上你签我签横签竖签正签倒签斜签反签的一起署名表达某事,那就是“联署”,用“连署”就全错了。--2603:8000:500:FB00:F09E:803B:5F8B:DF37留言2025年5月4日 (日) 16:41 (UTC)回复
连署不是按顺序签啊,台湾这次不就是很多人同时出去宣传找人签名,并不是所有市民排队一个个到“除X”负责人家里或者X党党部去一个个连续签名,这里侧重的肯定是所有连署人“心性的连合”,即“我们都认为XX应该下架”。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9日 (五) 10:44 (UTC)回复

严重侵权问题

[编辑]

我在处理CCI时发现此条目有大量侵权内容,请各位有时间的编者也来打扫一下,thx--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0:22 (UTC)回复

@Ghostingb具体是哪位的CCI?我感觉很多台湾政治条目都在抄袭,基本上一查一个准,我已经懒得检查了。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9日 (五) 10:32 (UTC)回复
Wikipedia:编者著作权调查/Jc lau49086。他的编辑我已经check完, 但有好多来自其他人的编辑有copyright vio--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0:38 (UTC)回复
可能因为这个条目很多新手来编才会如此--Kanshui0943留言2025年5月9日 (五) 10:50 (UTC)回复
比如说Special:Diff/76032810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9日 (五) 10:41 (UTC)回复
详见5月9日以后的删除日志。--Sinsyuan✍️ 2025年5月11日 (日) 00:39 (UTC)回复

更名程序的基准

[编辑]

2025年中华民国大罢免潮”→“大罢免潮”提出讨论仅仅一天就抢快改名符合程序基准吗?近年部分时事主题的条目讨论时程不足或是讨论广泛性不足即迳付更名,是否应照以往惯例通盘检视而非放任选择性破例。--Cbls1911留言2025年4月25日 (五) 11:29 (UTC)回复

明明现在大部分媒体都在说“大罢免”,为何还要坚持使用相对较少的“大罢免潮”这一名称?--日期20220626留言2025年4月28日 (一) 00:52 (UTC)回复
他反对的可能是去除“2025年中华民国”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年4月30日 (三) 12:39 (UTC) +11回复
那些名目并不是我提的,最大问题是程序破例抢快且拔去时间和地点(中华民国或台湾均可)不符合维基的常规,非得破例等到罢免结束才肯回归常态格式吗?个人不认可暂时特许、下次不会了这种借口或是各种马虎眼转移话题。--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24日 (六) 09:15 (UTC)回复

有关“中共介入”一段

[编辑]

明明大罢免和中共介入有关来源不少(来源搜索:"大罢免" "中共介入"”——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搜狗微信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Report
来源搜索:"大罢免" "反中共介入"”——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搜狗微信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Report
(来源搜索:"大罢免" 中共介入”——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搜狗微信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Report
来源搜索:"大罢免" 反中共介入”——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搜狗微信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Report
来源搜索:"大罢免" 中共 介入”——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搜狗微信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Report
但某些用户坚持这段无关而不解释(甚至删除而不解释),为什么?--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5月11日 (日) 15:48 (UTC)回复

@LLTT--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11日 (日) 18:47 (UTC)回复
能不能具体指出来源?像第一个Google给我的全是UGC内容。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11日 (日) 18:51 (UTC)回复
@Cmsth11126a02hm... 给个例子?--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14日 (三) 13:32 (UTC)回复
@Ghostingb抱歉迟了回复。第一个是有一商人以金钱意图使人在2020总统选举投某侯选人、第二个是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2023年受访中说中共怎样介选(当然这两个起初是别人写)。第三个是郭台铭一度参选2024年总统选举,有人好像要郭签定永久和平协议。第四个是袁红冰说有一份名为《占领台湾立法院制高点的统战战略要点》文件,要造成立法机构混乱,降低民进党政府的效率。后两个不单和“中共介入的担忧”有关,且在近期内。--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5月18日 (日) 10:33 (UTC)回复
且LLTT的部分质疑不合理,例如“谁证实了《占领⋯⋯要点》文件?”,但这段是“中共介入的担忧”,所以应是另一方证伪。--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5月18日 (日) 10:33 (UTC)回复
在我开此段讨论前,包括LLTT的多个回退者回退时不知为何没写理由,反而是我复原时有问他们理由。--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5月18日 (日) 10:33 (UTC)回复
三则介选新闻的直接相关条目为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共介选并不是这两次台湾选举过程的主轴,经台湾选民投票的选举结果也获普遍承认。若中共介选为真,那选举结果已在台湾获得承认,又如何在台湾造成大罢免?请论述之,以让读者理解。
你引用袁红冰的说法,称中共企图影响2024选后的台湾立法院。若为真,那跟目前的大罢免比较相关。但海外的袁红冰称消息来源为“红二代”,仅这单一来源是否足够作为可靠来源? 你在介选的段落引用台湾官员梁文杰的言论,但梁也表示没见过袁红冰所谓的《占领台湾立法院制高点的统战战略要点》(2024-05-23 《自由时报》),请补充来源。若你能找到更多的可靠来源,那想再问本届台湾立法院有谁配合这项计划了?又如何造成此次大罢免?请再论述之,好让读者理解。
此次大罢免主要是选后的立法院政治争议引起,如果所谓“中共介入的担忧”写了一大段,结果相关性还不如“立法院政治争议”的内容,那相关性不言可喻。--LLTT留言2025年5月18日 (日) 11:42 (UTC)回复
不要断章取义,梁文杰说没见过同时说“不知道袁红冰所提文件有或没有”、“这种思路是中共统战工作的基本选择”。另外,“选举结果已在台湾获得承认,又如何在台湾造成大罢免”是你的一家之言,如这逻辑成立、立法院政治争议也可以“选举结果已在台湾获得承认”(不满则可以下次选举才改变)。--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5月21日 (三) 05:14 (UTC)回复
袁红冰的说法你还没提供足够的可靠来源。“立法院政治争议”就是2024年至2025年的台湾政治局势,也是这次各罢免提案的主要理由。你要扯2024年以前的尽量扯,来源和因果逻辑请写完整一点,否则你讲的才是你的一家之言。--LLTT留言2025年5月21日 (三) 17:51 (UTC)回复
我觉得这里需要更切实的来自可靠来源的直接证据,证明大罢免的起因和中共介入的担忧相关。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18日 (日) 20:31 (UTC)回复
如果这段上层是“起因”就是,但这段上层是“背景”,罢免制度同样不是和大罢免直接相关。--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5月21日 (三) 05:14 (UTC)回复
关联性很差,如果中共介入的担忧都写进去的话,国民党民进党的建党历程没理由不写进去。罢免制度确实是和大罢免直接相关,去掉根本没法理解中华民国的联署是怎样的。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5月21日 (三) 13:28 (UTC)回复
我在Threads上看到支持罢免蓝白的明显是有“蓝白和中共勾结”等论点,所以某程度上我认为民间有人因有中共介入/渗透的担忧而支持罢免。但19年的东西会否太久远?袁红冰那段其实可靠性存疑,我现阶段是认为可以删掉这段和19年那段,只保留梁文杰那段,并增加一些民间担心国共合作的内容🤔---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21日 (三) 22:29 (UTC)回复
@Cmsth11126a02---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23日 (五) 07:37 (UTC)回复
我同意您对19年一段意见,可某人/某些人连梁文杰那段也称无关,我担心您的良好用心会否被歪曲成“中共介入/渗透的担忧”一段可全部删除⋯⋯--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5月23日 (五) 12:08 (UTC)回复
@Cmsth11126a02我是认为把这章节改成民间担忧国共合作可能会比较好🤔---VAMPIRE!VAMPIRE! All Hands Brace For Shock!Birds Away. Missile intercepted留言2025年5月23日 (五) 12:15 (UTC)回复
从柯总召间接证实民进党这边的立场是去年选完没几天开始在准备罢免了,讲白点以直接因素来说民进党方面或讲好听一点的非在野方面不认同2024年立委选举结果可能比起往后的国会冲突和收集的各种两岸花边要更大得多,就不说各说各话的互控钱坑了。--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24日 (六) 09:33 (UTC)回复
[来源请求]--Kanshui0943留言2025年5月24日 (六) 12:53 (UTC)回复
我相信这些在微妙地把维基当成公关地的个别账户(?)可能会有不同解读123,但过于刻意扮知情或扮不知情的演技和转移话题还是适可而止比较好,你们在转录的过程中肯定清楚一些对各方利弊的数据和资讯,诸如台湾事实查核中心等查核平台从第一波钱坑论就开始对这一系列预算和修法等争议议题做查核,台湾朝野两边都有被打脸过,其中有几次似乎冒犯到某些人的政治认知被出征闹得很大,自承非常关心这些议题的你们应该不会不知道,不过在这里的相关条目似乎被技术性和选择性的隐扬了,我从去年就提醒过维基百科只是单纯的资讯分享平台,有心的话要嘛齐头式全放要嘛全都长话短说,不需要搞一些为谁认证、为谁背书的微妙包袱冠在维基头上。--Cbls1911留言2025年5月28日 (三) 13:02 (UTC)回复
如果没有人能用可靠来源证明大罢免和中共介入选举有关,整段应该删除。哦对了,中共支持删预算也和介入选举没有关系。通知@Cbls1911Cmsth11126a02GhostingbKanshui0943LLTT。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25日 (三) 11:37 (UTC)回复
你的见解存在盲点,可以说台海之间的国防和政府公关存在冲突也有实据,但拿不出中共透过什么方式直接或间接支持删预算的实证纯靠选择性揣测加油添醋,若要这样上纲要不要把台湾的总统府和国安单位纳入共谍算进来,就不说武肺第一年乱传什么健康不用戴是不是也有阴谋了。--Cbls1911留言2025年6月25日 (三) 14:1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5-05-17

[编辑]

请求已拒绝

大罢免是被民进党干预的运动,不是公民团体自发的。 党的力量凌驾于人民的意志,此为大罢免的真相--林哲远留言2025年5月17日 (六) 10:18 (UTC)回复

未完成:具体编辑请求不明。 ——自由雨日🌧️❄️ 2025年5月17日 (六) 10:33 (UTC)回复

不成立的连署案资料准确度

[编辑]

不成立的连署案,如连署数字未经官方点算核定,只由罢团单方面公布应该明确说明,避免错假浮报误导资料使用者--101.78.135.200留言2025年6月12日 (四) 03:14 (UTC)回复

增加注释 连署份数是自行统计 而不是官方确认--叶又嘉留言2025年6月14日 (六) 09:35 (UTC)回复

领衔团体是否有民进党?

[编辑]

近日@中華人1010在“领衔团体”中反复加入“民主进步党”,并附带来源。我阅读之后发现,这些均是对于民进党“领导”、“主导”、“推动”“大罢免”的指控,和领衔团体是谁没有关系。至于@Cmsth11126a02的移除理由“‘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29日回应时事时强调,罢免行动是公民团体自主行为,从来不是民进党主导,民进党一贯立场主张就是,全力协助并维护公民团体权利⋯⋯’说明这报导是证明民众党意见”则不能苟同。

希望在此达成共识,并列在页面顶端和编辑提示中,避免未来可能的编辑战。副知@AINH。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15日 (日) 06:08 (UTC)回复

另外就“赖清德是否是领导人物”亦可以作类似讨论。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15日 (日) 06:09 (UTC)回复
如你所说,来源根本没指民进党跟任何罢免案的领衔人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另外请注意中华人已经多次无原因下删除大量内容或加入不实内容,而且自账号申请以来从来未参与讨论。应注意是否NOTHERE。赖清德已经否认领导,要加入我没意见,但应注明是蓝白指控--某人 2025年6月15日 (日) 06:28 (UTC)回复
如果民进党官方/赖本人承认有则还好,否则很大机会是原创研究。--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6月15日 (日) 06:26 (UTC)回复
有鉴于过去其行为,我看见时认为是破坏而自行回退,这是本人疏失。另外,领衔团体是否有民进党部分 per ainh。--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15日 (日) 07:20 (UTC)回复
最早的版本是只有“领衔团体”跟“支持政党”两个分类的,那个时候就已经有编辑战了。我当时在两者中间加入“统筹组织”一项就是为了要平横双方说法,凸显民进党在大罢免中不只支持但又没有明确领衔的角色。至于有人一直要把此页面编成蓝绿对决,我认为这背离事实无法同意。(他除了意图将民进党放在与国民党相同的领衔位子,还试过把赖清德加入与两个在野党主席相同的领导者位子)--Fizikanauk留言2025年6月17日 (二) 03:15 (UTC)回复
闲的。搞“支持罢免”和“遭罢党团”两个分类就好了。“支持罢免”里面偏要细细分成三类,然后争谁在哪类……结果资讯框甚至没写谁被罢免了,哈哈。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20日 (五) 10:24 (UTC)回复

何为“争议”?

[编辑]

@Kanshui0943 @Cmsth11126a02 不清楚二位为何如此排斥该段内容[1],认为内容不属于该段可以帮忙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而非直接删除。该段内容有有来源、与条目内容高度相关,删除理由实难说服我。

争议是针对某一个事件的不同观点,如将事件事实部分去除仅谈观点,则观点如无根浮萍、无评论之客体则观点何来?国民党是否提告与“中选会发表偷跑合法见解”这一事实无关,即使提告其诉讼结果亦不能否认该事实。维基倡导让事实自己说话,相信两位也是秉持这一原则下编辑条目。另一方面,呈现国民党方面的观点同时,呈现中选会方观点对平衡各方意见也很重要。综上,希望阁下重新考虑回退操作是否有充足理由?--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5日 (三) 05:14 (UTC)回复

@LeoNg92你的说法和之前的李红“求和”说后称“求和”是指“寻求和平”缩称相似,算是一种强辩。偷跑只是国民党一方看法,也已在各方反应的中国国民党中写了。--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6月25日 (三) 05:21 (UTC)回复
不知你说的李红和求和是什么,与我所说的内容有何关系。
国民党一方的看法是针对什么事情的看法,请问有写吗?观点总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吧?删除针对国民党看法的中选会方观点理由何在?这符合维基方针吗?--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5日 (三) 05:27 (UTC)回复
借Kanshui0943话:罢免连署合法,非争议所在。是国民党单方认为不合法。条目也写了‘⋯⋯认为罢免蓝委提议是“偷跑”’。反而你在留言后13分钟继续回退,可能一边讨论一边回退。--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6月25日 (三) 12:21 (UTC)回复
“合法”与否是观点而非事实,各方存在明显分歧的观点即存在争议;维基方针也提倡各方观点并陈,显然只写一方是不符合维基方针的。
而你的备注是放在某处不合适,显然不能支撑你的删除操作。无理的删除编辑当然应该勇敢的回退!既然你认为不能一边讨论一边回退,那你如何看待@Kanshui0943 执意持续回退的操作呢?
编辑条目不能因为你或任何人觉得某事是或不是就定案了,请把事实拿出来让读者自行评判。--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3:39 (UTC)回复
Whataboutism,我不慎违反1rr跟你的作为无关系。另由人民发起的连署究竟为何要放在绿营争议中才是问题所在,随意地指控别人是否也违反了让事实自己说话--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3:52 (UTC)回复
OK,那你的论点也是“不应该放在某处”。且不论目前由绿营执政(且被指控在背后操控罢免[1] [2]),主委被认为政治色彩浓厚[3]
那请问你认为只是位置不对,为何直接删除一方观点?
对了,是否“不慎”,那就交给管理员判断吧--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4:23 (UTC)回复
综合上面的讨论,异议在于“中选会认为合法所以不是争议”和“是否是绿营的争议”。我还是认为中选会观点应当与国民党观点同时呈现,但如果放在“绿营争议”有问题,那放在“蓝白争议”问题更大,但由于是绿营执政、且相关人物绿营背景,在@魔琴没有改掉花开两枝的并列写法前,暂时还是只能放在绿营。如还有异议请留言--LeoNg92留言2025年6月29日 (日) 14:34 (UTC)回复
所以我说该混在一起写,维基百科条目又不是擂台。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29日 (日) 15:06 (UTC)回复
WP:SYN--Kanshui0943留言2025年6月29日 (日) 15:37 (UTC)回复
我已有解决方法:不写在相关争议,而是各方反应->中国国民党一段,并写明是中国国民党认为违法。--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7月1日 (二) 06:15 (UTC)回复
另外,在中国国民党不提告下,齐头式并列是不合理的比重。--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7月1日 (二) 06:15 (UTC)回复
感觉并不适用。《不合理的比重》应该是为了解决比如地平说这种边缘学说的,和某党争议有无被提告应该没什么关系。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6日 (日) 12:56 (UTC)回复
这只是您的感觉,因为WP:不合理的比重:“不合理的比重不仅仅对观点有效。正如让观点拥有不合理的比重是不中立一样,让其他有来源可查证的陈述拥有不合理比重同样不是中立的做法⋯⋯”。提告在有关段落重要的原因是那声称指罢免蓝委的一阶违法,提告前是政治观点/感觉,提告后则是法律问题。(原本是要开始调查才算,我已放宽要求。)--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7月6日 (日) 19:21 (UTC)回复
对于是否是“争议”来说,没有区别啊。不管是不是法律问题不都是争议?我还想把“连署书格式错误”从绿营争议里面提出来呢,干这事的都不一定是绿营,就给人塞他的争议章节里面。“政治进入校园”好像也没说清楚究竟是不是触法。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6日 (日) 20:52 (UTC)回复
“政治进入校园”的高中学生也不能说是绿营的啊。最多说是“绿营支持者”……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8日 (二) 02:27 (UTC)回复
要不就改写成“触法事件”?但是国民党那一堆虚假联署好像也有的没有提告。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6日 (日) 20:54 (UTC)回复
二阶我不清楚,一阶的中选会已提告,部分已起诉。--Cmsth11126a02 (留言) 国民党的正确名称是大陆国民党2025年7月7日 (一) 16:16 (UTC)回复
那就把“虚假联署”从“争议”章节提出来吧,其实虚假联署的性质比“争议”应该更严重些,之前放“争议”可能只是指控?现在很多立案了,而且国民党发生了很多这样的事,应该单独立章节讲述。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8日 (二) 02:26 (UTC)回复

BBC专题报导《台湾“大罢免潮”:朝小野大下的国会争夺战,蓝绿恶斗还是民主实现?》

[编辑]

简体繁体。半个月以前的新闻了,我看似乎还没引入到条目?难得有一则比较系统的报导,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6月25日 (三) 11:11 (UTC)回复

感谢提供来源,加入到中华民国的条目里了。--Skyjjjjjjzzh留言2025年7月7日 (一) 11:54 (UTC)回复

罢免陈雪生的公民团体 马祖铲雪大队 是"新制连署书"达标

[编辑]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3170248.aspx

https://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2&t=314779

马祖铲雪大队是说新制的连署书(附身份证正反面影本)达141份,不是意向书。--台湾象象留言2025年7月8日 (二) 02:56 (UTC)回复

蓝营争议(台东县政府疑似行政不中立)

[编辑]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7070299.aspx

台东县政说明会用来反罢免

--象象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07:20 (UTC)回复

成为自动确认用户后,您即可自行添加。--Skyjjjjjjzzh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10:25 (UTC)回复
谢谢,等我成为自动确认使用者后会自行添加!--象象留言2025年7月9日 (三) 10:57 (UTC)回复
请参考《编辑请求》提出编辑请求。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9日 (三) 10:29 (UTC)回复

应正名为台湾新闻:2025罢免活动

[编辑]

此为一选举,罢免活动 不应出单方面大罢免,大罢免潮用语--~2025-17069-9留言2025年7月11日 (五) 01:24 (UTC)回复

(-)反对,此乃常用名称。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11日 (五) 01:34 (UTC)回复
(-)反对:“大罢免”现在很多媒体使用,而且IP提出的名称很冗长。--Sinsyuan✍️ 2025年7月11日 (五) 02:11 (UTC)回复
(-)反对,原因同魔琴大,加上条目名称使用冒号不符合中文wiki的命名常规。--bigmorr -一起往前走- 2025年7月11日 (五) 02:20 (UTC)回复
其实当初更动至现行不符合长久性名称的规矩和程序也有点问题,理由只是特定圈情绪性强调为了方便宣传反常加快当期的讨论程序自行迳付,多半要卢到罢免后才愿意改正不足之处再用下不为例打圆场,但事实上压根不应该立下期间性破例。--Cbls1911留言2025年7月14日 (一) 11:11 (UTC)回复

陈玉铃投票结果

[编辑]

陈玉铃这次的投票非常有意思。投票率不算高,同意票一万两千多票,反对近六千票。但当初当选票数是五千多,在复数选区吊车尾选上。也就是说,支持她的人反而变多了。为什么挑她来罢免,不就是在复数选区吊车尾,目标显著又最有机会吗?结果罢免门槛近当选票数的三倍,并没有一开始想的容易。但如果选区的县长与立委努力动员,拉高投票率,机会还是很大。所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过几天会有各方的反应,值得收集收集为本条目开个小节,或为陈议员建个条目。--~2025-18765-0留言2025年7月13日 (日) 16:03 (UTC)回复

有投过议员票的都知道议员选举比起和其他政党竞争更接近同党操戈多选一,这没什么好讨论的。--Cbls1911留言2025年7月14日 (一) 11:15 (UTC)回复

蛋洗民进党党部

[编辑]

@MykolaHK既然阁下撤掉了我挂上的{{重要吗}},能不能解释下这件事情对于大罢免来说有多重要呢?谢谢。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22 (UTC)回复

两边都有很多的争论,新闻都有报,尤其是去“辟谣”说党部没有门禁进不去什么的。不少评论都说在大罢免前一段时间爆出来有蹊跷。然后丢鸡蛋的又似乎被肉搜了出来一大堆诸如此类,我认为关注度是绝对有的,或可以问问台湾编者意见。关于这些事宜我知晓也仅仅是因为这些台湾新闻频道出现在我香港youtube地区算法(说真的香港新闻基本上没怎么去太关注大罢免)。关于大罢免内容的大概出现在我算法里面四五次左右吧,这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大概都是关于特定被罢免人士的内容) ——Mykola留言 · 签名 · 乌克兰专题 2025年7月26日 (六) 15:50 (UTC)回复
这样啊,但是当前的写法,我作为读者就会看得比较疑惑。即使我点进新闻,好像也只知道蛋洗的原因是大罢免,争议不知道在哪里()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53 (UTC)回复
那这样的话看来或许可以扩充一下?(待意见)--Mykola留言 · 签名 · 乌克兰专题 2025年7月26日 (六) 15:56 (UTC)回复

国际媒体报导

[编辑]

这两天国际媒体有不少报导,可以拿来看看有什么有用的放进去。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27 (UTC)回复

日后收录的可能要花些心思,初步观察国际方面的观点或社评似乎没比台湾这边要详尽多少,有些干脆直接转录具名台湾学者的看法,可能因为正逢美国发出的大关税期限将届以及台湾政局尚无重大改变,他们似乎没有对台湾罢免案首波投票结果放入太多关注。--Cbls1911留言2025年7月27日 (日) 09:13 (UTC)回复

第三阶段投票表格

[编辑]

个人觉得“通过门槛:87,690并大于不同意”“否决(同意票数未达门槛)”“否决(不同意票数大于同意票数)”有点啰嗦。表格应当力求简洁。能否写成“绝对票数门槛:87,690”“否决(同意票不足)”“否决(不同意票多)”?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32 (UTC)回复

另,“同意票数:12,160”“不同意票数:5,867”的“票数”似乎也可以删去。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33 (UTC)回复
大罢免投票列表》的表格写的也是“门槛票数”,没有再强调要“大于不同意”。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36 (UTC)回复

开票特别节目

[编辑]

票也开完了,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这一段应该怎么处理了?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6日 (六) 15:35 (UTC)回复

已由HydeTseng移除。--Skyjjjjjjzzh留言2025年7月27日 (日) 11:23 (UTC)回复

劳动部长洪申翰上班时间透过劳动部媒体群组,广发大罢免脸书文章。

[编辑]

换个来源就好了,不需要移除。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7日 (日) 13:59 (UTC)回复

政务官是否需要行政中立还需商榷--Kanshui0943留言2025年7月27日 (日) 14:10 (UTC)回复
那不就又是#何为“争议”?的问题……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27日 (日) 14:3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