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棟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棟隆(1575年—?),原名林德龍伯虞、無過,號石帆,改號栩菴,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萬曆三年(1575年)十月二十八日生,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浙江鄉試舉人[1],曾任太平縣教諭,歷六次會試皆下第,最後一次下第後,他夢見祖上持幣帛來賀,便改德龍名為棟隆,四十七年(1619年)成己未科進士[2],初授漳州府推官,天啓元年本省同考。逆璫魏忠賢欲招致門下,棟隆不應,改授職方主事,回籍。七年行取入京,十二月授江西道御史,巡視南城,陳六事:一曰重票擬、一曰伸公論、一曰惜爵賞、一曰嚴核實、一曰慎言路、一曰審機權[3],崇禎元年(1628年),巡按蘇松,丁憂歸。崇禎四年起為湖廣道御史,巡視北城,巡視京營。發督師王之臣私交魏忠賢及受賄之事。五年十月巡按蘇松[4]。崇禎末歷官至刑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

家族

[編輯]

曾祖林時,鄉飲賓。祖林鳳來,生員、封河南道御史。父林祖述,字道卿,萬曆十四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河南道御史,歷官貴州參議,以子貴贈刑部右侍郎。母袁氏,封孺人。重慶下。弟德星(庠生)、德岳、德王、德玄。娶陸氏。

弟林岳隆,字視公,淡於榮利,恥由兄干進,故為諸生四十年,終不得一第,丙戌以次當貢,棄之。張煌言招之至幕府,嘆曰:天所廢莫可支,徒死卒無益。遂隱居不出。次弟林祚隆,字永如,崇禎中以孝秀徵至京,因兄嫌辭歸,晚避居剡源九蜂山中。子宏珪亦承父志不試,工詩。次林奕隆,字萬葉,少工度曲,亂後家徒壁立,時時填詞為變徵之音,竟潦倒而卒[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萬曆庚子科同年序齒録》:林德龍,字伯虞,號石帆,治易經,行。辛巳年十月二十八日生。寧波府鄞縣軍籍。府學附學生。曾祖時,鄉飲賓。祖鳳來,生員、封河南道御史。父祖述,丙戌進士、河南道御史,前翰林院庶吉士。母袁氏,封孺人。重慶下。弟德星(庠生)、德岳、德王、德玄。娶陸氏。鄉試第三十八名。住水浮橋。
  2. ^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履歷》:林棟隆,栩菴,易二房,丙戌十月二十八日生。庚子二十八,會一百四十八,三甲二十七名。都察院政,本年六月授漳州府推官,辛酉本省同考,改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壬戌考選,授江西道御史,巡視南城,戊辰蘇松巡按,丁憂,辛未起湖廣道,巡視北城,庚午巡視京營,壬申蘇松巡按。
  3. ^ 《崇禎長編卷之五》:崇禎元年正月,江西道御史林棟隆陳六事:一曰重票擬、一曰伸公論、一曰惜爵賞,劾朱國盛躐登八座;徐四岳濫竊清卿;一曰嚴核實、一曰慎言路,三月先考者正月截俸,八月考選者五月截俸,仍遇急缺,風憲具題行取,不必拘定三年;一曰審機權。下所司酌覆。
  4.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六》:崇禎五年十月丁亥,遣御史林棟隆巡按蘇松。
  5. ^ 《鄞縣誌》
  • 寧波大學學報2019年5月第三期《家國末路:明季鄞人林棟隆宦跡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