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何可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可及(1585年—1658年),字允升,號若溪雲南鶴慶府劍川州民籍,江西泰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天資敏慧,苦志篤學。登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雲南鄉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1],刑部觀政,四十八年授河南涉縣知縣,天啓二年(1622年)調臨漳,俱有惠政。天啓四年甲子河南同考,拔周士美於別房黜卷中,薦第一,歸獲玉璽漳河,進御前,膺重賞。

兩舉卓異,天啓五年四月考選為陝西道御史,疏參廣西巡撫董元儒、太僕寺少卿倪應眷,並削奪。巡視西城,管節慎庫,差巡七省漕運,兼理河道,有能聲。條上三議:一議剝運以放空船、一議留津以速空船、一議委官以催空船。七年八月與漕司諸臣議於濟寧河乾為魏忠賢建表勛祠。尋以殿工加恩,升太僕寺少卿,照舊管事。魏忠賢倒台後,請辭少卿加銜。

崇禎元年(1628年)二月,疏言受抑諸臣:原任天津兵備副使楊廷槐強項不屈,見忤於李明道,遂以門戶削奪;原任崇仁縣知縣崔世召祗以充運遼糧,不饜官旗之欲,捏稱未完,崔文昇紏參削奪提問;原任沐陽縣知縣何大進漕糧業經足數,貪弁橫索羅織削職,又行提問,致大進懼禍投繯。旨令分別恤錄。尋差巡鹽兩浙。值海嘯,鹽場漂蕩,以狀聞,蠲免二十餘萬,兼題修海防,商民頼之。歴任九載,題請八十餘疏。

年四十六,去官退居林下,事父及繼母至孝,友愛昆弟,周恤鄉黨,以詩文自娯,當路欽為典型。崇禎六年(1633年)大饑,傾儲作糜賑濟,州民多頼以活。卒年七十四[2]

家族

[編輯]

曾祖何誠。祖父何景楊。父何桂枝。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履歷》:何可及,若溪,詩六房,甲午十一月十四日生。劍川州人,乙卯二十六,會二百七十三,三甲一百三名。刑部政,庚申授河南涉縣知縣,壬戌調臨漳,甲子本省同考,乙丑行取考選,授陝西道御史,巡視廠庫,丙寅城工巡視,巡漕,加太僕寺少卿,戊辰兩浙巡鹽,己巳為民。
  2. ^ 《雲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