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公共運輸路線條目指引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新增話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由Jimmy-bot在話題公共運輸相關指引再次討論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8 天前


公共運輸路線條目格式手冊的相關討論

[編輯]

原標題為:建議Wikipedia:愛好者內容擴增「交通迷內容」方針之請求與討論

小弟最近遇到不太理性的H君交通迷,對於其之前在義大客運所撰寫的內容(包含過多愛好者資訊和路線圖中過多色彩標記和外文地名翻譯等)被刪除和多次被退回,在討論頁大動肝火、文字攻擊和強調路線番號用色是依據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路線性質給予顏色做使用等。尚不接受任何有效溝通和理解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

邀請擅長撰寫和制訂方針指引的維基人能協助進行Wikipedia:愛好者內容中擴增「交通迷內容」相關方針或指引,期能避免往後又有類似的情形發生。敬請參見先前討論過的公車迷將過多愛好者內容加入條目之限制方針或指引討論內容。

小弟在此通知之前參與過上述討論的閣下們@街燈電箱150號、@唔好阻住我愛國、@Tisscherry、@Sanmosa、@鐵路1、@Sanmosa、@YFdyh000,先謝過各位閣下們。--英國皇家歐拉夫王子留言2024年12月13日 (五) 08:42 (UTC)回覆

我個人是較偏向寫一本格式手冊,因為FANS是較主觀的論述。而交通格式手冊如無意外,成文後應成為全球專案中第一個有這本手冊。
當年由0開始計劃這本手冊(即是街燈管理員說不合要求的那本),這個point form也是我一手一腳編寫的,奈何來自交通迷的反對的意見太多了,而且交通條目維護員也不發言,所以我也不花時間把他轉化成完整段落,也因此一直也未能成文。--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3日 (五) 15:41 (UTC)回覆
如果有人願意改進那本手冊,我當然歡迎,因為我暫時沒有時間完善條文。在我的排程中,除了那兩個正/即公示項目外,還有「GAME/DYK/FA/GA」這個提案。--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3日 (五) 15:47 (UTC)回覆
我也覺得確實該明文訂下,但上次討論到哪我後來沒跟上,能稍微整理放上來嗎,謝謝。--提斯切里留言2024年12月13日 (五) 16:27 (UTC)回覆
感謝閣下的說明,小弟認同建立交通格式手冊的必要性,但看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英國皇家歐拉夫王子留言2024年12月14日 (六) 01:34 (UTC)回覆
最重要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可以,我較希望在重修手冊前先建立/修正下列指引,直接製作一本手冊可能有反效果。
  • 「站外條目所有權及舉報機制」:因為那些願意花時間在交通條目的往往也是IP玩家,他們會在社群媒體宣稱他們擁有條目的控制權。一旦有合乎要求的修改,他們會馬上回退。
  • 「維基百科不是」:目前並沒有關於交通類的篇幅,單憑一本格式手冊也仍不足讓管理員對他們進行封鎖。
--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4日 (六) 03:43 (UTC)回覆
(前)已有WP:條目所有權,是現行方針。(後)「單憑一本格式手冊也仍不足讓管理員對他們進行封鎖」不正確,如果該格式手冊是指引,那違反該格式手冊是可以被封鎖的情形。Sanmosa Samāʾun la-ʿamruka ʾaw ka-s-samā 2024年12月17日 (二) 02:16 (UTC)回覆
關於own,我說的是類似Module_talk:CGroup/SAO#香港_亞斯娜/明日奈?最後ipv6玩家的發言,引用外部勢力發言,干預維基共識。--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7日 (二) 12:02 (UTC)回覆
@Sanmosa--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7日 (二) 12:03 (UTC)回覆
我相信這只是個別事件,並不構成需要為此特意修訂規則的理由。Sanmosa 蚌埠 2024年12月17日 (二) 12:17 (UTC)回覆
交通條目的干預比ACG還要大,不修正這個,無論有如何完善的條文也沒有用。--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7日 (二) 12:28 (UTC)回覆
我認為你完全是在誇大其詞,至少我看不到這種事情有廣泛地發生。Sanmosa 蚌埠 2024年12月17日 (二) 14:34 (UTC)回覆
當然沒有明文報告啦!因為沒有人願意對此進行大規模維護工作(包括向社群報告及舉報)。我以前曾經做過這個工作,就是看見社群媒體的巴士愛好者對巴士條目大規模出征,鬥不過他們,所以才決定不再做巴士條目維護工作。你要知道交通路線條目至少也差不多2萬條,你要一個人每日關注2萬條條目是非常困難,而且要同時觀察交通愛好者的社群帳號、討論區,當有宣布出征時還要關注哪些條目受到影響,涉及哪些IP。沒見到有廣泛地發生是因為閣下並沒有關注交通愛好者的社群帳號、討論區。而且目前大多數交通條目也不符合基本要求之餘也沒有掛上模版,所以有這個錯覺出現。--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7日 (二) 15:17 (UTC)回覆
然而這依舊沒有超出WP:條目所有權涵蓋的範圍。Sanmosa 蚌埠 2024年12月17日 (二) 23:16 (UTC)回覆
引用這個例子,發表所有權言論的是站外導演,並不是IPv6玩家,顯然已經繞過了條目所有權指引(不能因這個言論以own封禁ipv6玩家)。
———
恭喜User:Sohryu Asuka Langley Not Shikinami成功驚動粵語版的配音導演本人,成功嘔心了人家,成功成為了11年來同類無理取鬧的代表性例子,還成功讓維基醜給人看,成功令人家對維基感到嘔心。果然『不斷重複「塔利班」不會令你成爲「塔利班」』,而是你自己的行為令你自己成為「塔利班」的。有什麼事不用跟我說,去跟導演本人說 : [1][2][3][4](User talk:2001:B011:E008:7AF6:D404:867B:2D8F:3D03|留言)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26日前), 06:27 pm (UTC+0)
——-
你要知道,交通條目的那些IP玩家也是像導演一樣這樣操作,只不過沒有人提上wiki討論區,因為只要提上討論區,那些帳號基本上與玩完無異。他們先在自己的社群媒體宣稱條目所有權,然後以IP玩家身分進行own行為。--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8日 (三) 03:15 (UTC)回覆
並沒有繞過。WP:條目所有權#一人所有權説的是「如果您發現編者持續敵視他人、進行人身攻擊或捲入編輯戰,請儘量不要理會毀損性編輯,並在討論頁發起討論,如情況持續可提交至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條目探討」,該用戶引用的是哪個或哪些人的言論不重要,只要能證明該用戶(通過引用他人言論的方式,雖然這個條件並不必要)作出持續敵視他人的行徑,那該用戶就能被視為在主張條目所有權。當然,我引述的條文裏的VPD連結是否需要換成其他頁面的連結是可以探討的地方。Sanmosa 蚌埠 2024年12月18日 (三) 11:29 (UTC)回覆
Let’s say 以上方例子中,只有那4條連結及編輯記錄,並沒有wiki討論區的發言,那如何讓管理員相信他是在own?
xxxx
最後,我不太想花時間在此爭論格式手冊的前期準備。讓我給一個地面公共運輸路線格式手冊點子結構,你就知道其複雜程度。
--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8日 (三) 12:18 (UTC)回覆
你這話説得就很怪,一個用戶如果要試圖主張條目所有權的話,那他一定會想辦法發表或引述相關的言論,或是反覆把頁面回退到一個或若干個特定版本。其中,後者的行為正是我上方引述的條文裏説的「捲入編輯戰」,有些情況下發起或捲入編輯戰與主張條目所有權是全部或局部重合的,而且既往的慣例也不乏將反覆把頁面回退到一個或若干個特定版本的行為視為主張條目所有權的舉動。既然你列出來的格式手冊的結構如此複雜,那我建議你可以考慮將之拆分為若干個格式手冊,比如跨城市鐵路系統一個、單一城市內鐵路系統一個、非鐵路系統一個之類的,我感覺把你上面列舉的這些統統放到同一個格式手冊本來就不甚合理。Sanmosa 蚌埠 2024年12月19日 (四) 10:28 (UTC)回覆
這個問題是交通條目主編不參與討論,及需要編寫的量非常大,部分名詞需要定義,還有在地化問題,特別是現時沒有其他語言維基可以參考,這裏成文了就等於全球首創。--唔好阻住我愛國留言2024年12月19日 (四) 10:57 (UTC)回覆
我自認為是在條目品質方面把控得比較嚴格的人,如有需要我可以幫忙把關,畢竟我也主導過相當數量的規則的制訂。交通條目主編不參與討論的問題可以通過邀請他們參與討論來處理。Sanmosa 蚌埠 2024年12月19日 (四) 11:06 (UTC)回覆
改走RFC機制。Sanmosa 蚌埠 2024年12月21日 (六) 04:13 (UTC)回覆
因涉及超過一個總政策,故移回客棧,待討論完結一併存檔。——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2月27日 (五) 23:29 (UTC)回覆

公共運輸相關指引再次討論

[編輯]

近日整理交通相關條目屢遇交通迷持續加入過度著色的文字以及原創研究內容,因此在此重提建立相關指引,已知目前已有的相關草案有Wikipedia:交通車輛條目指引以及Wikipedia:公共運輸路線條目指引,在此提出討論,希望這次有一個結論。相望能做個了結,拖太久了XD--🚊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4:32 (UTC)回覆

邀請先前參與討論或編輯的維基人@LuciferianThomasGhrenghrenBIT0865一片枫叶心平星辰owennson台南賴哥SickManWP捷利Cdip150Olaf8940TisscherrySanmosa--🚊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4:53 (UTC)回覆

交通車輛條目指引

[編輯]
現行條文

提議條文

維基百科收錄交通車輛相關主題機動車輛鐵路等車款也能開設條目。但為交通車輛開設條目前,編者務需找出若干可靠獨立第二手來源,舉證主題具備收錄標準。一方面,收錄標準決定主題是否需要開設獨立條目;另一方面,符合收錄標準就意味著有優質來源支撐,編者能寫出全面的條目。收錄標準得證後,編者就可以編寫條目。

條目在描述車輛概況的同時,還要像可靠來源一樣介紹設計、規格、構造等內容;維基百科不歡迎交通迷內容,編者切勿沉淪於過度的細節。

以下介紹交通車輛主題可能用到的元素,撰寫條目時請按實際情況適時選用和調整。如果您有想法或疑問,請在討論頁面進行討論。除此之外,您還應該熟悉WP:更優秀條目寫作指南

信息框模板 信息框是展示主題關鍵信息的表格,桌面版瀏覽多置於條目右上角,流動版瀏覽僅次於起首段。交通車輛信息框一般包括車型名稱、製造商、首次出廠年份、圖像等資料。某些技術設定對理解車輛整體至關重要,也會記入信息框。「關鍵」的車輛信息因車種性質而不盡相同。與所有信息框一樣,交通車輛的信息框應該避免瑣碎的細節。

您可以在Category:交通信息框模板找到合適的模板使用,一般來說,鐵路車輛條目通常採用{{鐵路車輛}}{{鐵路車輛2}}等,機動車輛通常採用{{Infobox Automobile}}等,具體使用方法請見相關信息框內的文檔。 導言 導言應精要概括正文,一般來說會簡述製造商、車輛類型等,如車輛被用於公共客運服務,則車輛所屬的客運或鐵路公司、服務路線、投入服務日期等也可簡述。 背景與概述 本段應說明該型車輛出現的背景與開發緣由,例如是否為因應運量成長、汰換老舊車輛、導入新技術,或配合政府交通政策與營運策略所開發。可說明規劃與製造過程中的主要考量與階段目標。若車輛已退役,亦應交代退役決策背景,包括技術老化、維修成本、替代方案等因素。此外,也可概述該車型在所屬交通系統中的定位與功能,或介紹其在營運歷史中的角色與貢獻,例如是否為首批引進某項技術的車型,或曾參與重大路線開通。 規格與構造 介紹車輛的核心技術,詳細說明其結構、系統與外觀特徵。內容可涵蓋車體材質、設計風格、動力系統(如內燃、電動、混合動力)、機電設備與各項設備規格,並說明編組形式、定員數量及無障礙設施等乘客相關配置。車輛外觀如塗裝、標誌、顯示系統,內裝如座位配置、資訊顯示與空調等。撰寫時應依據可靠來源進行整合與概述,避免過度細節化或直接複製廠商資料,並避免使用過度細節化的術語堆砌內容。 各代歷程 若車輛型號生產超過一代,或具明確的子型號與改良版本,應在本段加以系統性地區分與說明。可依世代順序介紹各版本的開發背景、設計調整、生產時程及投入營運的情況,並指出相較前代在技術或使用層面的主要差異。若某一代僅有小幅修改,可簡要帶過,避免過度拆分。撰寫時應聚焦於型號整體演進的脈絡,避免逐輛記述個別車輛細節,以維持條目的條理性與通用性。 重大事故 若該型車輛曾涉及重大事故,尤其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或引發媒體廣泛關注者,應於本段簡述相關事故。敘述內容包括事故的時間與地點、涉及單位、造成的損害與影響。若事故本身已具備獨立條目,則可使用{{main}}作主條目導向,以便讀者深入閱讀。事故描述應以中立、簡潔為原則,避免渲染或情緒性文字。 車輛保存 若該型車輛已退役,並有完整保存案例,應介紹其保存狀況與保存地點,包括是否由博物館、學術單位或民間團體保存,是否對外展示,以及保存的原因或文化價值。若保存車輛為特定號碼、原型車或紀念車,也應說明其特殊性與保存背景。此段僅限於有可靠來源佐證之公開保存資訊,不應記錄私人收藏或網路傳言。 參考來源 條目必須遵循可供查證的要求,並將對應的可靠來源內文引用形式來支持條目。 分類 為方便讀者搜尋,車輛條目可按核心主題或行業元素歸類,如在新幹線行駛的車輛應歸入Category:新幹線車輛。但請注意,分類應簡明扼要地描述主題,不可過濫。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車輛可歸入Category:蒸汽機車或其子分類;但純粹因有明火出現而歸類則不合適(例如車輛曾發生火燒車事故而將該車輛歸入火災相關分類則不適當)。過度歸類只會淡化分類的應有效用。 應避免的事情 愛好者內容 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車輛車次運用、車號機務段分配、改造期程、交車期程、領牌車號、行駛路線、停靠站牌等瑣碎資訊並不適宜加入到條目內。條目不應存在任何原創研究的內容。如果有必要,可以移到維基教科書維基學院等其他維基計劃,又或者到其他專門的Wikia撰寫。 大量的短條目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過多的圖片 請勿於條目內放置各車號的照片,於資訊框模板一張代表即可,其他照片則放入共享資源並於底下納入共享資源連結導引 大量的粗體與文字上色 請勿於條目內為文字過多粗體與上色,行駛路線、領牌車號、特殊備註等,如路線有顏色區分需求請使用表格填色,不要為每個路線明上色。

以上條文由在下草創Cdip150君重整,在此提出討論與公示。--🚊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4:39 (UTC)回覆

不是,你真確定這是寫完的草案嗎?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17日 (四) 05:43 (UTC)回覆
還沒完成,只是全文拿出來看看各位有哪些修改意見。--🚊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6:22 (UTC)回覆
背景與概述、規格與構造、車輛保存三者好歹先擴充一下才拿出來吧,不然我是真的無法給任何的意見。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18日 (五) 13:47 (UTC)回覆
大致沒有太大意見,若有其他維基人發表看法本人會加以回應。--維基病夫❤️邊緣人小組·簽到 2025年4月18日 (五) 04:03 (UTC)回覆
同Sanmosa,指引仍尚未完善。--Aqurs 2025年4月20日 (日) 14:23 (UTC)回覆
@SanmosaAqurs1已擴充更新,還請指教。--🚊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21日 (一) 08:29 (UTC)回覆
(+)支持,一堆交通迷寫車輛調動、編號,甚至是牽引系統、空調、電池箱的型號和種類,這些瑣碎信息完全不是一般人所關心的,也沒必要保留。(舉例:廣州地鐵一號線列車廣州地鐵三號線北延段列車),我敬佩交通迷實地探訪總結資料的能力和勇氣,但這不適合維基百科。--自由米花🌾🌼 2025年5月2日 (五) 04:34 (UTC)回覆
「這些瑣碎信息完全不是一般人所關心的」,這一點我同意。但是除了維基百科,中國大陸已經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放置這些瑣碎信息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交通愛好者群體內部也是有紛爭的,寫車輛調動的反感寫牽引系統的,寫牽引系統的反感寫車輛調動的,有必要就保留哪些信息達成共識。至少我認為,空調、電池箱可寫可不寫,但是電機主逆輔逆這三大件要留——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構成完整的牽引/輔助系統。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8日 (四) 05:06 (UTC)回覆
不同意您說的「除了維基百科,中國大陸已經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放置這些瑣碎資訊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移動維基學院是可行的選擇。--自由米花🌾🌼 2025年5月10日 (六) 08:18 (UTC)回覆
我在廣州地鐵四號線南延段列車條目那裡進行過移動嘗試,移動內容包括電機、主逆、輔逆的參數,乘客信息系統,以及定型編號列表。結果後來,維基主條目那裡,編號表格又被別人加了回去 囧rz…… 表格現在被我改成了默認摺疊狀態,但是說實話,那個表格其實只要兩句話就能說明清楚。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10日 (六) 12:08 (UTC)回覆
細化「規格與構造」部分如下:
現行條文

介紹車輛的核心技術,詳細說明其結構、系統與外觀特徵。內容可涵蓋車體材質、設計風格、動力系統、機電設備與各項設備規格,並說明編組形式、定員數量及無障礙設施等乘客相關配置。車輛外觀如塗裝、標誌、顯示系統,內裝如座位配置、信息顯示與空調等。撰寫時應依據可靠來源進行整合與概述,避免過度細節化或直接複製廠商資料,並避免使用過度細節化的術語堆砌內容。

提議條文

介紹車輛的核心技術,詳細說明其結構、系統與外觀特徵。內容可涵蓋外觀、內裝、動力系統、機電設備等。
外觀:包括但不限於車體材質、設計風格(含塗裝)、顯示系統等。
內裝:以座位配置和乘客信息系統(PIDS)為主。可將編組形式、定員數量、無障礙設施等乘客相關配置以摺疊表格形式列出。
動力系統:包括但不限於內燃、電動、混合動力等,僅需在 Infobox train 模板中說明,再經該處鏈入相關維基條目,避免條目間的同質化。
機電設備:包括車上、車下兩類設備,根據關注程度分為兩類。
① 必選項:牽引及輔助系統(牽引電機、牽引逆變器、輔助電源)。
② 可選項:包括但不限於空調、高壓電器箱、蓄電池充電機等,在 Infobox train 模板中歸為「其他電氣設備」。
機電設備若確有性能優勢,可在條目正文內展開說明,並配上機器外觀圖(若有)。
以上各項在撰寫時,應依據可靠來源進行整合與概述,避免直接複製廠商資料,以及使用過度細節化的術語堆砌內容。在已有參考文獻佐證的前提下,機電設備的型號若可通過 Commons 內的照片進行佐證,須將照片連結鏈入;對於佐證資料無法公開的可靠型號,型號提供者須在條目討論頁說明查證過程,接受條目讀者監督

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8日 (四) 06:17 (UTC)回覆
「機電設備的型號若可通過 Commons 內的照片進行佐證,須將照片連結連入;對於佐證資料無法公開的可靠型號,型號提供者須在條目討論頁說明查證過程,接受條目讀者監督。」原創研究??🚊 鐵路Railway 2025年5月8日 (四) 06:56 (UTC)回覆
前半句我說的是 A5 的 TGN51E 那種情況。後半句要不去了。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8日 (四) 07:01 (UTC)回覆
(!)意見:後半句不贊同(該內容發表時已划去)。現場拍攝的照片,是在案件發生現場直接拍攝而成的,它記錄了案件發生時的真實情況,沒有經過複製或轉述,因此符合原始證據的定義。現場拍攝的照片在法律上為原始證據,即在佐證層級方面屬第一手來源。依據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第一手來源只能用於描述性斷言。若該照片反映的是一件簡單事實且理性且受過教育的非專業人士能夠加以驗證,則不屬於原創研究範疇。——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5年5月9日 (五) 14:34 (UTC)回覆
您所說的這些看似更符合在維基學院發布。個人(-)反對此案。--自由米花🌾🌼 2025年5月10日 (六) 08:23 (UTC)回覆
最後一段的最後一句 —— 若其涉及的內容確實適合寫入維基學院 —— 可以去掉。至於其他修改部分,我們有必要就何種信息為「瑣碎信息」達成共識 —— 對普通乘客而言,確實只需要稍稍介紹外觀和內裝即可,但是有的愛好者可能會覺得不夠。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10日 (六) 12:24 (UTC)回覆
在下是認為,如果是來自公開可靠來源所介紹的可以寫入,但來自非公開或原創研究的則不予收錄,就目前已查詢到的,汽車也是有介紹引擎型號等。--🚊 鐵路Railway 2025年5月13日 (二) 06:49 (UTC)回覆
同意此觀點。--自由米花🌾🌼 2025年5月20日 (二) 11:39 (UTC)回覆
附議,此外個人管見以為寫到系統件即可,若是仍要再往下寫到部分子型號即可,如使用引擎,不需要再對此引擎子型號介紹--消波塊留言2025年5月22日 (四) 09:55 (UTC)回覆

公共運輸路線條目指引

[編輯]

路線條目目前似乎還很不完善,需再仔細討論。--🚊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4:39 (UTC)回覆

基本上支持沒意見。另想請問例如廉江市#交通,經常於寫入交通的條目內看到類似的連結,算是旗幟規範能否清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17日 (四) 14:34 (UTC)回覆
不是旗幟,但是是圖標。你舉出的例子違反了WP:格式手冊/圖標#百科性用途,按例應當清理。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18日 (五) 13:48 (UTC)回覆
清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18日 (五) 14:31 (UTC)回覆
玉湛高速公路化廉高速公路,理當也要清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18日 (五) 14:32 (UTC)回覆
這兩個例子牽涉到表格,圖標在其中能起視覺提示與改善導航功能的作用,因此這倒不是需要清理的對象了。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18日 (五) 14:43 (UTC)回覆
了解。--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18日 (五) 14:58 (UTC)回覆
這樣説吧,現WP:公共運輸路線條目指引的擬議規定非常生硬、僵化。比如它要求「服務時間及班次:須以表格形式展示數據」、「須以相關模板列出常規優惠」與「分段收費須以表格模式列出」,但這忽略了部分巴士路線的服務時間、班次、常規優惠與分段收費狀況較為簡單的情形(例:九龍巴士61A線在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只開一班車,故而完全用不著表格;九龍巴士39A線的轉乘優惠只需要兩個句子就能完全説清楚,故而完全用不著模板;新大嶼山巴士36線只有一個分段收費,故而也完全用不著表格)。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0日 (日) 10:26 (UTC)回覆
這方面確實僵化,按里程計價的多級票價線路也不一定需要表格即可直接表示,不定班的線路時刻表經常性改變也沒法羅列班次時刻表。或可更改為「建議以表格形式展示數據」?--Jason2016426留言2025年4月21日 (一) 04:29 (UTC)回覆
「建議」仍然有一定的約束性質。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5日 (五) 12:36 (UTC)回覆
那不可能不要這段話的。要是刪了,碰到有用新開線路條目時,將一天上百班次的線路時刻表寫成一堆數字+頓號怎麼辦?
要麼分類討論。--Jason2016426留言2025年4月26日 (六) 03:55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應該僅限定資料項較多時以表格表示,比如九龍巴士61M線的班次牽涉到的時段非常多,這種情況不以表格來處理是不可行的。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6日 (六) 08:22 (UTC)回覆
如此分類規定表格使用相關內容的話,也是( ✓ )同意的。--Jason2016426留言2025年4月26日 (六) 10:00 (UTC)回覆
( ✓ )同意北捷所有路線條目,內容結構至今為止仍偏向愛好者內容,主要介紹內容過於稀少。--Sinsyuan✍️ 2025年4月26日 (六) 06:12 (UTC)回覆
其實現在已經有一定數量的鐵路綫GFA了(WP:優良條目/分類/交通#鐵路交通WP:典範條目#交通運輸),或許可以參考現有的GFA來商討合理的結構。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6日 (六) 16:09 (UTC)回覆
現行條文

提議條文

維基百科收錄交通路線相關主題,包括鐵路線、公共汽車線等公共運輸路線皆可作為條目建立的對象。然而,在為交通路線建立條目前,編者應先尋找若干具可靠性、獨立性且屬於第二手來源的資料,以證明該主題符合收錄標準。一方面,收錄標準決定是否有必要為某主題設立獨立條目;另一方面,若能證明符合標準,亦代表有足夠優質來源支撐,足以撰寫出完整且具中立性的內容。確認收錄標準無虞後,即可著手撰寫條目。

條目在介紹路線時,不應僅列舉總站電話號碼與地址,而應如同可靠來源般,清楚說設開設背景、路線技術規格與路線特徵。維基百科並非交通迷的資料收集平台,應避免陷入過度細節,確保內容具有百科全書的深度與廣度。

以下介紹交通路線條目中可能使用的內容結構,請依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與調整。如有疑問或建議,歡迎至討論頁面交流意見。編者亦可參閱WP:更優秀條目寫作指南以提升條目品質。

訊息框模板 訊息框是呈現主題關鍵資訊的表格,於桌面版多位於條目右上角,行動版則緊接導言段落之後。交通路線的訊息框通常包含路線名稱、營運商、營運里程與圖像等資訊,具體內容可依交通工具類型略有不同。與所有訊息框相同,交通路線訊息框應避免填入過於細瑣的資訊,以維持條目整潔性與可讀性。

您可以在Category:交通信息框模板找到合適的模板。鐵路路線通常使用{{Infobox rail system-route}}{{Infobox rail}},而公共汽車路線則多採用{{公共汽車路線基礎資訊}}等模板。詳細用法請參見各模板所附的文檔說明。

導言 導言應精要概括條目的核心內容,簡述營運單位、服務範圍、通車年份等基本資訊。如路線屬於某特定系統、屬延伸路段或重要支線,也可於導言中簡單交代,以利讀者快速掌握主題背景。

背景與概述 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開發背景與緣由,說明其是否因應城市發展、運輸需求增加、政府政策推動或營運策略調整而規劃建設,並可補充規劃過程中的關鍵考量與階段性目標。若該路線已停止營運,亦應交代廢除決策的背景因素,如運量下滑、維護成本過高、重大災害影響或已有其他替代方案等。此外,可說明該路線在整體交通系統中的定位與功能,或其在營運歷史中的角色,例如是否為該系統首條通車路線、工程分期計畫、路線延伸計畫、改善/改建計畫,或對城市交通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

路線與車站 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起訖點、行經範圍與主要站點,並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包括總站數、平均站距,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透過這些資訊,能夠清楚展現路線的基本架構與服務方式。

使用車輛 本段應介紹該路線所使用的營運車輛,包括主要型號、現役車種與退役車輛等資訊。相關內容應依據可靠來源撰寫,不應使用私人收藏、網路傳言等未經查證的資料。為維持條目的中立性與可驗證性,應避免僅依賴營運商或監管單位的第一手來源,而應搭配其他次級來源佐證。

參考來源 條目必須遵循可供查證的要求,並將對應的可靠來源內文引用形式來支持條目。

應避免的事情 愛好者內容 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請勿將車牌、車隊編號、車廠等瑣碎資訊加入條目內。條目不應存在任何原創研究的內容。如果有必要,可以移到維基教科書維基學院等其他維基計劃,又或者到其他專門的Wikia撰寫。

大量的短條目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

過多的圖片 請勿於條目內放置各車號的照片,於資訊框模板一張代表即可,其他照片則放入共享資源並於底下納入共享資源連結導引。

大量的粗體與文字上色 請勿於條目內為文字過多粗體與上色,行駛路線、領牌車號、特殊備註等,如路線有顏色區分需求請使用表格填色,不要為每個路線名上色。

以參見幾篇優良或典範條目初步編寫,看是否還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30日 (三) 08:34 (UTC)回覆

(+)支持目前的方針提議,以台灣捷運路線條目為例,雖然高捷黃線有稍微提供路線提案規劃等內容,但其餘路線條目大都只是寫的像一篇遊記。另外,主條目(XX地鐵/捷運)要介紹的東西一定要聚焦在類似目前為優良級的「北京地鐵」內容風格,避免讓喜歡城市軌道交通的使用者無法了解這條路線和地鐵系統的來龍去脈。--Sinsyuan✍️ 2025年4月30日 (三) 08:44 (UTC)回覆
(!)意見
1.關於架構
概括起來三個字:「分情況」。
陸地公共運輸無非是兩大類:陸地上跑的公路交通、鐵軌上跑的軌道交通。鐵軌上跑的又分兩種:運營意義上的線路和工程意義上的線路。對於城市軌道交通,諸如北京地鐵的單條線路,工程意義上的線路與運營意義上的線路區別不大,內文也更多以運營意義上的線路為主、工程意義上的線路為輔展開敘述的。以上我都不是特別懂,所以我就不展開敘述,大體來看應適配於此方針。
但是換做是中國大陸的鐵路線路來說則不然。中國大陸的鐵路線路應是工程意義上的線路為主、運營意義上的線路為輔來敘述——因為中國大陸的鐵路線路存在著大量跨線運營的列車,以京廣鐵路為例,對於運營意義上的線路,記敘應落實到具體車次條目(例如D1/2次列車)和某兩地間的動車組條目(例如京廣既有線動車組列車)去承擔。至於「運營意義上的線路為輔」,具體措施就是應考慮以客貨運概述的形式記敘(另根據經驗來看,鐵路幹線的運輸性質大多數共通,除大秦鐵路這種專用性極強的線路外,往往不需要特別提及客貨運情況)。因此現行條文中「使用車輛」一章、「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包括總站數、平均站距,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云云語句不適用於中國大陸的鐵路線路。
綜上,我個人覺得這樣一個指引應參照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電子遊戲那樣,先分情況討論布局,然後列舉出什麼是「必需」、什麼是「不需」,什麼是「值得一寫」。目前的擬議內容里,必需要素的列舉過於詳盡且與章節布局混同,而事實上這兩者在性質上本就不同;而「應避免的事情」一章又拼湊著內容、格式文風、圖片等多個領域的內容,而顯然這也是需要分開談論的。
2.關於內容
第一條提及的問題不贅述。
只另說一處:「使用車輛」中為維持條目的中立性與可驗證性,應避免僅依賴營運商或監管單位的第一手來源。首先不明白第一手來源與「可驗證性」的聯繫。另外誠然,避免依賴第一手來源的原因是在於第一手來源會出現偏頗,但我不是很能理解,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作為與該信息聯繫最緊密、最直接的消息源,營運商或監管單位需要在使用車輛這一方面出現偏頗。我想這句話應該出現在歷史部分和事故部分——因為這些部分才有可能出現偏頗。
我也並非是完全的專門人士,這些淺見只供參考。另邀請常在國鐵領域活躍的編者@MNXANL參與討論。--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5年4月30日 (三) 11:17 (UTC)回覆
(!)意見「鐵路線」條目中,在指引中應明確line還是service:即{{Infobox rail system-route}}和{{Infobox rail service}},大部分鐵路條目反而用不到{{Infobox rail}}。line和service應該在何時可作為同一主題方面,我基本同意原作者在「關於條目撰寫的主張」中的看法。
而對於其具體結構:什麼是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素?
  • line的基本要素:背景、建設及改建的歷史、線路走向、車站布置、運營狀況、影響等
  • service的基本要素:背景、規劃及運營調整的歷史、運營模式、使用車輛、運營狀態(客流)等
  • bus route不是很了解,應該和service差不多?
因此,應該參照Wikipedia:格式手冊/電子遊戲#行文結構章節修改指引語言以明確不同「線路」條目(鐵路line、鐵路service、巴士route/service)的格式規範,然後再去規定編寫風格。--MNXANL 貢獻 討論 2025年5月1日 (四) 01:13 (UTC)+11回覆
(+)支持此版本的提議條文。(!)意見,小弟總覺得「大量的粗體與文字上色」的部分,可以加入範例供參考,不然大家認為路線的粗體標記與表格填色的定義很廣,到時又容易有爭議。另提議條文的第一段「然而,在為交通路線建立條目前,編者應先尋找若干具可靠性、獨立性且屬於第二手來源的資料,以證明該主題符合收錄標準。」此段雖然明確列出需有第二手來源,但還是有部分編者的認知有所不同。例如在義大客運討論頁的最新話題。感謝@鐵路1閣下的用心。--英國皇家歐拉夫王子留言2025年5月5日 (一) 02:51 (UTC)回覆
(!)意見「鐵路線」方面,跨線車怎麼處理?
公交/巴士線路方面,相關內容呢?我辣麼(那麼)大個收費、班次、行車路線呢?
實在不行可能還是得學WP:VGORDER,明確「鐵路線路」、「巴士線路」兩大類條目分別該怎麼寫吧。--Jason2016426留言2025年5月5日 (一) 12:20 (UTC)回覆
(!)意見:個人覺得概述章節和序言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重複,如果明文寫入格式手冊會和其他適用於全站的政策相衝突。概述章節可能包含了線路走向、附屬設施等內容,在二者不足以分開設置章節的情況下會合併,但應該避免使用「概述」這種命名方法。--屠麟傲血留言2025年5月5日 (一) 13:20 (UTC)回覆
線路的發展歷史和功能意義的重要性大於其站數及站距。參考 User_talk:Nrya#廣州公交線路條目品質之探討,提議以下兩處調整:
現行條文

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起訖點、行經範圍與主要站點,並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包括總站數、平均站距,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通過這些信息,能夠清楚展現路線的基本架構與服務方式。

提議條文

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起訖點、行經範圍與主要站點,並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通過這些信息,能夠清楚展現路線的基本架構與服務方式。

現行條文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

提議條文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撰寫條目前,需審慎評估線路的有關背景資料是否足夠用於創建條目。可將多條背景資料較少,但功能或走向相關聯的線路合併為一個條目撰寫,或整理為列表形式。

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8日 (四) 06:54 (UTC)回覆
明顯地不是每一條公交線路都滿足關注度,利用GNG評判是合理的選擇。--自由米花🌾🌼 2025年5月10日 (六) 08:21 (UTC)回覆
此提案文字涉及事項,鐵路車站、物理線路部分業已在維基百科:收錄標準/交通中有規定(儘管我個人覺得該方針有後續細化空間),直接內鏈反而更好。另外,正如此前討論在下與MNXANL觀點,仍呼籲此提案全文應依據依據具體類別分情況討論。--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5年5月10日 (六) 08:32 (UTC)回覆
我早前已經在不少的港鐵路線條目和部分車站條目加入了香港舊報紙的來源。事實上,即使陳年舊事,在網上應該也能找到來源的,如有需要可以參考康文署的香港舊報紙,或是到慧科電子剪報查找。--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5年5月29日 (四) 09:24 (UTC)回覆

公共運輸相關指引再次討論

[編輯]

近日整理交通相關條目屢遇交通迷持續加入過度著色的文字以及原創研究內容,因此在此重提建立相關指引,已知目前已有的相關草案有Wikipedia:交通車輛條目指引以及Wikipedia:公共運輸路線條目指引,在此提出討論,希望這次有一個結論。相望能做個了結,拖太久了XD--🚊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4:32 (UTC)回覆

邀請先前參與討論或編輯的維基人@LuciferianThomasGhrenghrenBIT0865一片枫叶心平星辰owennson台南賴哥SickManWP捷利Cdip150Olaf8940TisscherrySanmosa--🚊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4:53 (UTC)回覆
一時忙碌被存檔了,再次撿回討論。--🚊 鐵路Railway 2025年6月9日 (一) 00:57 (UTC)回覆

交通車輛條目指引

[編輯]
現行條文

提議條文

維基百科收錄交通車輛相關主題機動車輛鐵路等車款也能開設條目。但為交通車輛開設條目前,編者務需找出若干可靠獨立第二手來源,舉證主題具備收錄標準。一方面,收錄標準決定主題是否需要開設獨立條目;另一方面,符合收錄標準就意味著有優質來源支撐,編者能寫出全面的條目。收錄標準得證後,編者就可以編寫條目。

條目在描述車輛概況的同時,還要像可靠來源一樣介紹設計、規格、構造等內容;維基百科不歡迎交通迷內容,編者切勿沉淪於過度的細節。

以下介紹交通車輛主題可能用到的元素,撰寫條目時請按實際情況適時選用和調整。如果您有想法或疑問,請在討論頁面進行討論。除此之外,您還應該熟悉WP:更優秀條目寫作指南

信息框模板 信息框是展示主題關鍵信息的表格,桌面版瀏覽多置於條目右上角,流動版瀏覽僅次於起首段。交通車輛信息框一般包括車型名稱、製造商、首次出廠年份、圖像等資料。某些技術設定對理解車輛整體至關重要,也會記入信息框。「關鍵」的車輛信息因車種性質而不盡相同。與所有信息框一樣,交通車輛的信息框應該避免瑣碎的細節。

您可以在Category:交通信息框模板找到合適的模板使用,一般來說,鐵路車輛條目通常採用{{鐵路車輛}}{{鐵路車輛2}}等,機動車輛通常採用{{Infobox Automobile}}等,具體使用方法請見相關信息框內的文檔。 導言 導言應精要概括正文,一般來說會簡述製造商、車輛類型等,如車輛被用於公共客運服務,則車輛所屬的客運或鐵路公司、服務路線、投入服務日期等也可簡述。 背景與概述 本段應說明該型車輛出現的背景與開發緣由,例如是否為因應運量成長、汰換老舊車輛、導入新技術,或配合政府交通政策與營運策略所開發。可說明規劃與製造過程中的主要考量與階段目標。若車輛已退役,亦應交代退役決策背景,包括技術老化、維修成本、替代方案等因素。此外,也可概述該車型在所屬交通系統中的定位與功能,或介紹其在營運歷史中的角色與貢獻,例如是否為首批引進某項技術的車型,或曾參與重大路線開通。 規格與構造 介紹車輛的核心技術,詳細說明其結構、系統與外觀特徵。內容可涵蓋車體材質、設計風格、動力系統(如內燃、電動、混合動力)、機電設備與各項設備規格,並說明編組形式、定員數量及無障礙設施等乘客相關配置。車輛外觀如塗裝、標誌、顯示系統,內裝如座位配置、資訊顯示與空調等。撰寫時應依據可靠來源進行整合與概述,避免過度細節化或直接複製廠商資料,並避免使用過度細節化的術語堆砌內容。 各代歷程 若車輛型號生產超過一代,或具明確的子型號與改良版本,應在本段加以系統性地區分與說明。可依世代順序介紹各版本的開發背景、設計調整、生產時程及投入營運的情況,並指出相較前代在技術或使用層面的主要差異。若某一代僅有小幅修改,可簡要帶過,避免過度拆分。撰寫時應聚焦於型號整體演進的脈絡,避免逐輛記述個別車輛細節,以維持條目的條理性與通用性。 重大事故 若該型車輛曾涉及重大事故,尤其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或引發媒體廣泛關注者,應於本段簡述相關事故。敘述內容包括事故的時間與地點、涉及單位、造成的損害與影響。若事故本身已具備獨立條目,則可使用{{main}}作主條目導向,以便讀者深入閱讀。事故描述應以中立、簡潔為原則,避免渲染或情緒性文字。 車輛保存 若該型車輛已退役,並有完整保存案例,應介紹其保存狀況與保存地點,包括是否由博物館、學術單位或民間團體保存,是否對外展示,以及保存的原因或文化價值。若保存車輛為特定號碼、原型車或紀念車,也應說明其特殊性與保存背景。此段僅限於有可靠來源佐證之公開保存資訊,不應記錄私人收藏或網路傳言。 參考來源 條目必須遵循可供查證的要求,並將對應的可靠來源內文引用形式來支持條目。 分類 為方便讀者搜尋,車輛條目可按核心主題或行業元素歸類,如在新幹線行駛的車輛應歸入Category:新幹線車輛。但請注意,分類應簡明扼要地描述主題,不可過濫。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車輛可歸入Category:蒸汽機車或其子分類;但純粹因有明火出現而歸類則不合適(例如車輛曾發生火燒車事故而將該車輛歸入火災相關分類則不適當)。過度歸類只會淡化分類的應有效用。 應避免的事情 愛好者內容 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車輛車次運用、車號機務段分配、改造期程、交車期程、領牌車號、行駛路線、停靠站牌等瑣碎資訊並不適宜加入到條目內。條目不應存在任何原創研究的內容。如果有必要,可以移到維基教科書維基學院等其他維基計劃,又或者到其他專門的Wikia撰寫。 大量的短條目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過多的圖片 請勿於條目內放置各車號的照片,於資訊框模板一張代表即可,其他照片則放入共享資源並於底下納入共享資源連結導引 大量的粗體與文字上色 請勿於條目內為文字過多粗體與上色,行駛路線、領牌車號、特殊備註等,如路線有顏色區分需求請使用表格填色,不要為每個路線明上色。

以上條文由在下草創Cdip150君重整,在此提出討論與公示。--🚊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4:39 (UTC)回覆

不是,你真確定這是寫完的草案嗎?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17日 (四) 05:43 (UTC)回覆
還沒完成,只是全文拿出來看看各位有哪些修改意見。--🚊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6:22 (UTC)回覆
背景與概述、規格與構造、車輛保存三者好歹先擴充一下才拿出來吧,不然我是真的無法給任何的意見。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18日 (五) 13:47 (UTC)回覆
大致沒有太大意見,若有其他維基人發表看法本人會加以回應。--維基病夫❤️邊緣人小組·簽到 2025年4月18日 (五) 04:03 (UTC)回覆
同Sanmosa,指引仍尚未完善。--Aqurs 2025年4月20日 (日) 14:23 (UTC)回覆
@SanmosaAqurs1已擴充更新,還請指教。--🚊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21日 (一) 08:29 (UTC)回覆
(+)支持,一堆交通迷寫車輛調動、編號,甚至是牽引系統、空調、電池箱的型號和種類,這些瑣碎信息完全不是一般人所關心的,也沒必要保留。(舉例:廣州地鐵一號線列車廣州地鐵三號線北延段列車),我敬佩交通迷實地探訪總結資料的能力和勇氣,但這不適合維基百科。--自由米花🌾🌼 2025年5月2日 (五) 04:34 (UTC)回覆
「這些瑣碎信息完全不是一般人所關心的」,這一點我同意。但是除了維基百科,中國大陸已經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放置這些瑣碎信息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交通愛好者群體內部也是有紛爭的,寫車輛調動的反感寫牽引系統的,寫牽引系統的反感寫車輛調動的,有必要就保留哪些信息達成共識。至少我認為,空調、電池箱可寫可不寫,但是電機主逆輔逆這三大件要留——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構成完整的牽引/輔助系統。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8日 (四) 05:06 (UTC)回覆
不同意您說的「除了維基百科,中國大陸已經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放置這些瑣碎資訊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移動維基學院是可行的選擇。--自由米花🌾🌼 2025年5月10日 (六) 08:18 (UTC)回覆
我在廣州地鐵四號線南延段列車條目那裡進行過移動嘗試,移動內容包括電機、主逆、輔逆的參數,乘客信息系統,以及定型編號列表。結果後來,維基主條目那裡,編號表格又被別人加了回去 囧rz…… 表格現在被我改成了默認摺疊狀態,但是說實話,那個表格其實只要兩句話就能說明清楚。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10日 (六) 12:08 (UTC)回覆
細化「規格與構造」部分如下:
現行條文

介紹車輛的核心技術,詳細說明其結構、系統與外觀特徵。內容可涵蓋車體材質、設計風格、動力系統、機電設備與各項設備規格,並說明編組形式、定員數量及無障礙設施等乘客相關配置。車輛外觀如塗裝、標誌、顯示系統,內裝如座位配置、信息顯示與空調等。撰寫時應依據可靠來源進行整合與概述,避免過度細節化或直接複製廠商資料,並避免使用過度細節化的術語堆砌內容。

提議條文

介紹車輛的核心技術,詳細說明其結構、系統與外觀特徵。內容可涵蓋外觀、內裝、動力系統、機電設備等。
外觀:包括但不限於車體材質、設計風格(含塗裝)、顯示系統等。
內裝:以座位配置和乘客信息系統(PIDS)為主。可將編組形式、定員數量、無障礙設施等乘客相關配置以摺疊表格形式列出。
動力系統:包括但不限於內燃、電動、混合動力等,僅需在 Infobox train 模板中說明,再經該處鏈入相關維基條目,避免條目間的同質化。
機電設備:包括車上、車下兩類設備,根據關注程度分為兩類。
① 必選項:牽引及輔助系統(牽引電機、牽引逆變器、輔助電源)。
② 可選項:包括但不限於空調、高壓電器箱、蓄電池充電機等,在 Infobox train 模板中歸為「其他電氣設備」。
機電設備若確有性能優勢,可在條目正文內展開說明,並配上機器外觀圖(若有)。
以上各項在撰寫時,應依據可靠來源進行整合與概述,避免直接複製廠商資料,以及使用過度細節化的術語堆砌內容。在已有參考文獻佐證的前提下,機電設備的型號若可通過 Commons 內的照片進行佐證,須將照片連結鏈入;對於佐證資料無法公開的可靠型號,型號提供者須在條目討論頁說明查證過程,接受條目讀者監督

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8日 (四) 06:17 (UTC)回覆
「機電設備的型號若可通過 Commons 內的照片進行佐證,須將照片連結連入;對於佐證資料無法公開的可靠型號,型號提供者須在條目討論頁說明查證過程,接受條目讀者監督。」原創研究??🚊 鐵路Railway 2025年5月8日 (四) 06:56 (UTC)回覆
前半句我說的是 A5 的 TGN51E 那種情況。後半句要不去了。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8日 (四) 07:01 (UTC)回覆
(!)意見:後半句不贊同(該內容發表時已划去)。現場拍攝的照片,是在案件發生現場直接拍攝而成的,它記錄了案件發生時的真實情況,沒有經過複製或轉述,因此符合原始證據的定義。現場拍攝的照片在法律上為原始證據,即在佐證層級方面屬第一手來源。依據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第一手來源只能用於描述性斷言。若該照片反映的是一件簡單事實且理性且受過教育的非專業人士能夠加以驗證,則不屬於原創研究範疇。——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5年5月9日 (五) 14:34 (UTC)回覆
您所說的這些看似更符合在維基學院發布。個人(-)反對此案。--自由米花🌾🌼 2025年5月10日 (六) 08:23 (UTC)回覆
最後一段的最後一句 —— 若其涉及的內容確實適合寫入維基學院 —— 可以去掉。至於其他修改部分,我們有必要就何種信息為「瑣碎信息」達成共識 —— 對普通乘客而言,確實只需要稍稍介紹外觀和內裝即可,但是有的愛好者可能會覺得不夠。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10日 (六) 12:24 (UTC)回覆
在下是認為,如果是來自公開可靠來源所介紹的可以寫入,但來自非公開或原創研究的則不予收錄,就目前已查詢到的,汽車也是有介紹引擎型號等。--🚊 鐵路Railway 2025年5月13日 (二) 06:49 (UTC)回覆
同意此觀點。--自由米花🌾🌼 2025年5月20日 (二) 11:39 (UTC)回覆
附議,此外個人管見以為寫到系統件即可,若是仍要再往下寫到部分子型號即可,如使用引擎,不需要再對此引擎子型號介紹--消波塊留言2025年5月22日 (四) 09:55 (UTC)回覆

公共運輸路線條目指引

[編輯]

路線條目目前似乎還很不完善,需再仔細討論。--🚊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17日 (四) 04:39 (UTC)回覆

基本上支持沒意見。另想請問例如廉江市#交通,經常於寫入交通的條目內看到類似的連結,算是旗幟規範能否清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17日 (四) 14:34 (UTC)回覆
不是旗幟,但是是圖標。你舉出的例子違反了WP:格式手冊/圖標#百科性用途,按例應當清理。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18日 (五) 13:48 (UTC)回覆
清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18日 (五) 14:31 (UTC)回覆
玉湛高速公路化廉高速公路,理當也要清理?--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18日 (五) 14:32 (UTC)回覆
這兩個例子牽涉到表格,圖標在其中能起視覺提示與改善導航功能的作用,因此這倒不是需要清理的對象了。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18日 (五) 14:43 (UTC)回覆
了解。--提斯切里留言2025年4月18日 (五) 14:58 (UTC)回覆
這樣説吧,現WP:公共運輸路線條目指引的擬議規定非常生硬、僵化。比如它要求「服務時間及班次:須以表格形式展示數據」、「須以相關模板列出常規優惠」與「分段收費須以表格模式列出」,但這忽略了部分巴士路線的服務時間、班次、常規優惠與分段收費狀況較為簡單的情形(例:九龍巴士61A線在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只開一班車,故而完全用不著表格;九龍巴士39A線的轉乘優惠只需要兩個句子就能完全説清楚,故而完全用不著模板;新大嶼山巴士36線只有一個分段收費,故而也完全用不著表格)。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0日 (日) 10:26 (UTC)回覆
這方面確實僵化,按里程計價的多級票價線路也不一定需要表格即可直接表示,不定班的線路時刻表經常性改變也沒法羅列班次時刻表。或可更改為「建議以表格形式展示數據」?--Jason2016426留言2025年4月21日 (一) 04:29 (UTC)回覆
「建議」仍然有一定的約束性質。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5日 (五) 12:36 (UTC)回覆
那不可能不要這段話的。要是刪了,碰到有用新開線路條目時,將一天上百班次的線路時刻表寫成一堆數字+頓號怎麼辦?
要麼分類討論。--Jason2016426留言2025年4月26日 (六) 03:55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應該僅限定資料項較多時以表格表示,比如九龍巴士61M線的班次牽涉到的時段非常多,這種情況不以表格來處理是不可行的。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6日 (六) 08:22 (UTC)回覆
如此分類規定表格使用相關內容的話,也是( ✓ )同意的。--Jason2016426留言2025年4月26日 (六) 10:00 (UTC)回覆
( ✓ )同意北捷所有路線條目,內容結構至今為止仍偏向愛好者內容,主要介紹內容過於稀少。--Sinsyuan✍️ 2025年4月26日 (六) 06:12 (UTC)回覆
其實現在已經有一定數量的鐵路綫GFA了(WP:優良條目/分類/交通#鐵路交通WP:典範條目#交通運輸),或許可以參考現有的GFA來商討合理的結構。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4月26日 (六) 16:09 (UTC)回覆
已充新編寫,故摺疊節省空間。
現行條文

提議條文

維基百科收錄交通路線相關主題,包括鐵路線、公共汽車線等公共運輸路線皆可作為條目建立的對象。然而,在為交通路線建立條目前,編者應先尋找若干具可靠性、獨立性且屬於第二手來源的資料,以證明該主題符合收錄標準。一方面,收錄標準決定是否有必要為某主題設立獨立條目;另一方面,若能證明符合標準,亦代表有足夠優質來源支撐,足以撰寫出完整且具中立性的內容。確認收錄標準無虞後,即可著手撰寫條目。

條目在介紹路線時,不應僅列舉總站電話號碼與地址,而應如同可靠來源般,清楚說設開設背景、路線技術規格與路線特徵。維基百科並非交通迷的資料收集平台,應避免陷入過度細節,確保內容具有百科全書的深度與廣度。

以下介紹交通路線條目中可能使用的內容結構,請依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與調整。如有疑問或建議,歡迎至討論頁面交流意見。編者亦可參閱WP:更優秀條目寫作指南以提升條目品質。

訊息框模板 訊息框是呈現主題關鍵資訊的表格,於桌面版多位於條目右上角,行動版則緊接導言段落之後。交通路線的訊息框通常包含路線名稱、營運商、營運里程與圖像等資訊,具體內容可依交通工具類型略有不同。與所有訊息框相同,交通路線訊息框應避免填入過於細瑣的資訊,以維持條目整潔性與可讀性。

您可以在Category:交通信息框模板找到合適的模板。鐵路路線通常使用{{Infobox rail system-route}}{{Infobox rail}},而公共汽車路線則多採用{{公共汽車路線基礎資訊}}等模板。詳細用法請參見各模板所附的文檔說明。

導言 導言應精要概括條目的核心內容,簡述營運單位、服務範圍、通車年份等基本資訊。如路線屬於某特定系統、屬延伸路段或重要支線,也可於導言中簡單交代,以利讀者快速掌握主題背景。

背景與概述 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開發背景與緣由,說明其是否因應城市發展、運輸需求增加、政府政策推動或營運策略調整而規劃建設,並可補充規劃過程中的關鍵考量與階段性目標。若該路線已停止營運,亦應交代廢除決策的背景因素,如運量下滑、維護成本過高、重大災害影響或已有其他替代方案等。此外,可說明該路線在整體交通系統中的定位與功能,或其在營運歷史中的角色,例如是否為該系統首條通車路線、工程分期計畫、路線延伸計畫、改善/改建計畫,或對城市交通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

路線與車站 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起訖點、行經範圍與主要站點,並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包括總站數、平均站距,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透過這些資訊,能夠清楚展現路線的基本架構與服務方式。

使用車輛 本段應介紹該路線所使用的營運車輛,包括主要型號、現役車種與退役車輛等資訊。相關內容應依據可靠來源撰寫,不應使用私人收藏、網路傳言等未經查證的資料。為維持條目的中立性與可驗證性,應避免僅依賴營運商或監管單位的第一手來源,而應搭配其他次級來源佐證。

參考來源 條目必須遵循可供查證的要求,並將對應的可靠來源內文引用形式來支持條目。

應避免的事情 愛好者內容 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請勿將車牌、車隊編號、車廠等瑣碎資訊加入條目內。條目不應存在任何原創研究的內容。如果有必要,可以移到維基教科書維基學院等其他維基計劃,又或者到其他專門的Wikia撰寫。

大量的短條目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

過多的圖片 請勿於條目內放置各車號的照片,於資訊框模板一張代表即可,其他照片則放入共享資源並於底下納入共享資源連結導引。

大量的粗體與文字上色 請勿於條目內為文字過多粗體與上色,行駛路線、領牌車號、特殊備註等,如路線有顏色區分需求請使用表格填色,不要為每個路線名上色。

以參見幾篇優良或典範條目初步編寫,看是否還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鐵路Railway 2025年4月30日 (三) 08:34 (UTC)回覆

(+)支持目前的方針提議,以台灣捷運路線條目為例,雖然高捷黃線有稍微提供路線提案規劃等內容,但其餘路線條目大都只是寫的像一篇遊記。另外,主條目(XX地鐵/捷運)要介紹的東西一定要聚焦在類似目前為優良級的「北京地鐵」內容風格,避免讓喜歡城市軌道交通的使用者無法了解這條路線和地鐵系統的來龍去脈。--Sinsyuan✍️ 2025年4月30日 (三) 08:44 (UTC)回覆
(!)意見
1.關於架構
概括起來三個字:「分情況」。
陸地公共運輸無非是兩大類:陸地上跑的公路交通、鐵軌上跑的軌道交通。鐵軌上跑的又分兩種:運營意義上的線路和工程意義上的線路。對於城市軌道交通,諸如北京地鐵的單條線路,工程意義上的線路與運營意義上的線路區別不大,內文也更多以運營意義上的線路為主、工程意義上的線路為輔展開敘述的。以上我都不是特別懂,所以我就不展開敘述,大體來看應適配於此方針。
但是換做是中國大陸的鐵路線路來說則不然。中國大陸的鐵路線路應是工程意義上的線路為主、運營意義上的線路為輔來敘述——因為中國大陸的鐵路線路存在著大量跨線運營的列車,以京廣鐵路為例,對於運營意義上的線路,記敘應落實到具體車次條目(例如D1/2次列車)和某兩地間的動車組條目(例如京廣既有線動車組列車)去承擔。至於「運營意義上的線路為輔」,具體措施就是應考慮以客貨運概述的形式記敘(另根據經驗來看,鐵路幹線的運輸性質大多數共通,除大秦鐵路這種專用性極強的線路外,往往不需要特別提及客貨運情況)。因此現行條文中「使用車輛」一章、「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包括總站數、平均站距,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云云語句不適用於中國大陸的鐵路線路。
綜上,我個人覺得這樣一個指引應參照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電子遊戲那樣,先分情況討論布局,然後列舉出什麼是「必需」、什麼是「不需」,什麼是「值得一寫」。目前的擬議內容里,必需要素的列舉過於詳盡且與章節布局混同,而事實上這兩者在性質上本就不同;而「應避免的事情」一章又拼湊著內容、格式文風、圖片等多個領域的內容,而顯然這也是需要分開談論的。
2.關於內容
第一條提及的問題不贅述。
只另說一處:「使用車輛」中為維持條目的中立性與可驗證性,應避免僅依賴營運商或監管單位的第一手來源。首先不明白第一手來源與「可驗證性」的聯繫。另外誠然,避免依賴第一手來源的原因是在於第一手來源會出現偏頗,但我不是很能理解,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作為與該信息聯繫最緊密、最直接的消息源,營運商或監管單位需要在使用車輛這一方面出現偏頗。我想這句話應該出現在歷史部分和事故部分——因為這些部分才有可能出現偏頗。
我也並非是完全的專門人士,這些淺見只供參考。另邀請常在國鐵領域活躍的編者@MNXANL參與討論。--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5年4月30日 (三) 11:17 (UTC)回覆
(!)意見「鐵路線」條目中,在指引中應明確line還是service:即{{Infobox rail system-route}}和{{Infobox rail service}},大部分鐵路條目反而用不到{{Infobox rail}}。line和service應該在何時可作為同一主題方面,我基本同意原作者在「關於條目撰寫的主張」中的看法。
而對於其具體結構:什麼是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素?
  • line的基本要素:背景、建設及改建的歷史、線路走向、車站布置、運營狀況、影響等
  • service的基本要素:背景、規劃及運營調整的歷史、運營模式、使用車輛、運營狀態(客流)等
  • bus route不是很了解,應該和service差不多?
因此,應該參照Wikipedia:格式手冊/電子遊戲#行文結構章節修改指引語言以明確不同「線路」條目(鐵路line、鐵路service、巴士route/service)的格式規範,然後再去規定編寫風格。--MNXANL 貢獻 討論 2025年5月1日 (四) 01:13 (UTC)+11回覆
(+)支持此版本的提議條文。(!)意見,小弟總覺得「大量的粗體與文字上色」的部分,可以加入範例供參考,不然大家認為路線的粗體標記與表格填色的定義很廣,到時又容易有爭議。另提議條文的第一段「然而,在為交通路線建立條目前,編者應先尋找若干具可靠性、獨立性且屬於第二手來源的資料,以證明該主題符合收錄標準。」此段雖然明確列出需有第二手來源,但還是有部分編者的認知有所不同。例如在義大客運討論頁的最新話題。感謝@鐵路1閣下的用心。--英國皇家歐拉夫王子留言2025年5月5日 (一) 02:51 (UTC)回覆
@Olaf8940顏色在下是認為應全部去除,不過有愛好者會認為路線必著色才能分辨,在下是有加入範例,需討論,只是這邊受模板格式引響無法顯示,在原頁面是有加入的。--🚊 鐵路Railway 2025年6月9日 (一) 03:10 (UTC)回覆
(!)意見「鐵路線」方面,跨線車怎麼處理?
公交/巴士線路方面,相關內容呢?我辣麼(那麼)大個收費、班次、行車路線呢?
實在不行可能還是得學WP:VGORDER,明確「鐵路線路」、「巴士線路」兩大類條目分別該怎麼寫吧。--Jason2016426留言2025年5月5日 (一) 12:20 (UTC)回覆
(!)意見:個人覺得概述章節和序言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重複,如果明文寫入格式手冊會和其他適用於全站的政策相衝突。概述章節可能包含了線路走向、附屬設施等內容,在二者不足以分開設置章節的情況下會合併,但應該避免使用「概述」這種命名方法。--屠麟傲血留言2025年5月5日 (一) 13:20 (UTC)回覆
線路的發展歷史和功能意義的重要性大於其站數及站距。參考 User_talk:Nrya#廣州公交線路條目品質之探討,提議以下兩處調整:
現行條文

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起訖點、行經範圍與主要站點,並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包括總站數、平均站距,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通過這些信息,能夠清楚展現路線的基本架構與服務方式。

提議條文

本段應簡要說明該路線的起訖點、行經範圍與主要站點,並概述沿線車站的設置情形,以及是否設有快慢車制度、區間運行或跳站服務等。通過這些信息,能夠清楚展現路線的基本架構與服務方式。

現行條文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

提議條文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撰寫條目前,需審慎評估線路的有關背景資料是否足夠用於創建條目。可將多條背景資料較少,但功能或走向相關聯的線路合併為一個條目撰寫,或整理為列表形式。

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5年5月8日 (四) 06:54 (UTC)回覆
明顯地不是每一條公交線路都滿足關注度,利用GNG評判是合理的選擇。--自由米花🌾🌼 2025年5月10日 (六) 08:21 (UTC)回覆
此提案文字涉及事項,鐵路車站、物理線路部分業已在維基百科:收錄標準/交通中有規定(儘管我個人覺得該方針有後續細化空間),直接內鏈反而更好。另外,正如此前討論在下與MNXANL觀點,仍呼籲此提案全文應依據依據具體類別分情況討論。--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5年5月10日 (六) 08:32 (UTC)回覆
我早前已經在不少的港鐵路線條目和部分車站條目加入了香港舊報紙的來源。事實上,即使陳年舊事,在網上應該也能找到來源的,如有需要可以參考康文署的香港舊報紙,或是到慧科電子剪報查找。--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5年5月29日 (四) 09:24 (UTC)回覆
現行條文

提議條文

維基百科收錄交通路線相關主題,如鐵路線、公共汽車路線等公共運輸系統,皆可作為條目建立的對象。為確保條目符合Wikipedia:收錄標準,編者在撰寫前應尋找若干具可靠來源獨立來源,且最好為次級來源的資料,作為條目的撰寫依據。來源充足、客觀中立的內容才能為讀者帶來有價值的資訊。

收錄標準決定是否有必要為某主題建立獨立條目。對於交通路線主題,符合標準亦代表已有足夠來源支持,得以撰寫出具有中立性與百科深度的條目。確認符合顯著性後,方可著手撰寫條目內容。

條目在介紹交通路線時,應避免僅列舉車站、營運時刻或電話號碼等淺層資訊,而是應該像編寫其他百科條目一樣,根據可靠來源梳理路線的設置背景、營運特性與發展歷程。維基百科並非交通愛好者的圖鑑或資料倉庫,因此在撰寫時應注意內容的深度與結構的邏輯性,避免過度羅列細節,失去百科全書應有的知識體例。

以下各章節介紹交通路線條目中常見的內容結構,實際撰寫時,應根據交通工具類型與可得來源的豐富程度,靈活選擇與調整。對於路線條目中所涉主體屬於鐵路系統者,應特別注意「線路(line)」與「服務(service)」的區分;例如,京廣鐵路作為中國國鐵幹線,其條目多以線路本身的工程性質為主,並不著重於個別列車班次的營運細節;而城市軌道交通如地鐵路線則多以服務為導向,條目內容則偏向於列車行駛模式與服務結構。

訊息框模板 交通路線條目通常會使用訊息框模板,以圖表形式呈現基本資訊。在桌面版中,此框多位於條目右上角,而在行動版中則緊接導言段落之後。鐵路路線條目一般使用{{Infobox rail system-route}}來描述系統中某條具體線路的技術與規劃資訊,若主題為某段列車服務則可使用{{Infobox rail service}}。公共汽車路線則較常使用{{公共汽車路線基礎資訊}}等模板。不同類型交通工具的訊息框欄位有所差異,請依主題在Category:交通信息框模板找到合適的模板。

需注意的是,訊息框僅為輔助呈現條目整體內容的摘要,其內容應保持簡潔明確,避免填入過細的資訊,如單一車號、班次細節等,以免削弱條目整體可讀性與重點聚焦。

導言 條目的導言應扼要總結主題的核心資訊,讓讀者能迅速了解路線的基本概況。通常包括營運單位、服務範圍、通車或設立時間等資訊。如果路線屬於某一交通系統,或為其支線、延伸段,亦可於導言簡要交代,幫助讀者建立主題脈絡。導言不應代替後續段落的細部描述,而應作為全條目的簡明引導。

背景與概述 本段旨在綜合說明該路線的設立背景與發展概況,包括建設動機、線路規劃、車站配置、運營模式與歷來調整等。內容可涵蓋城市發展帶動的交通需求、政府政策的推動、營運策略的改變等關鍵因素,以呈現路線誕生與演變的完整脈絡。對於尚在規劃中的路線,應說明其開發過程、決策依據與預期目標;對於已停用的路線,則應交代停駛或裁撤的背景,例如客流下滑、維修成本過高、重大災害損毀,或是已出現其他替代方案等情形。

此外,條目亦可簡要交代該路線在整體交通系統中的功能定位,例如是否為系統中首條通車的主線、是否屬於特定階段計畫,或是否具有試辦與示範性質。若條目主體屬於工程層面較為明確的幹線鐵路,亦可補充其設計規模、投資來源、工程期程,及與其他路線的連接狀況等資訊。以上內容應依據可得來源靈活編排,並與後續章節適度區分,避免重複陳述。

路線與車站 此段應針對路線的起訖點、行經範圍、服務區域及主要站點進行說明,並描述其空間走向與營運設計。對於城市捷運與部分市區巴士而言,應說明是否採用區間運行、跳站服務或快慢車制度,以幫助讀者理解其服務架構。

然而,若條目主體為幹線鐵路(例如中國大陸的京滬、京廣等),因涉及大量跨線列車與複雜的班次配置,則不宜於本段列出車站細節或車次資訊。此類內容宜另置於列車服務或列車車次條目中闡述。

使用車輛 如果交通路線具有特定之營運車輛,且具備公開、可靠來源,則可於本段簡述所使用的主要車種與列車型號,包括現役與歷史車輛。

參考來源 根據Wikipedia:可供查證的基本原則,交通路線條目中所有具體內容皆應以可公開查證的來源支持,並以內文註解或腳註方式清楚列明。內容應以可靠來源為基礎,並優先採用具出版、審查或報導機制的資料。條目應避免以網路愛好者整理的圖文資訊作為唯一來源,尤其對於技術或歷史性敘述,更應檢驗來源的完整性與公信力。

應避免的事情 愛好者內容 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請勿將車牌、車隊編號、車廠等瑣碎資訊加入條目內。條目不應存在任何原創研究的內容。如果有必要,可以移到維基教科書維基學院等其他維基計劃,又或者到其他專門的Wikia撰寫。

大量的短條目 通常一個較大的條目能提供對主題更有條理的介紹與背景聯繫。當大條目能做到時,請不要創建大量小條目。理想的條目是既不過大,也不過小。撰寫條目前,需審慎評估線路的有關背景資料是否足夠用於建立條目。可將多條背景資料較少,但功能或走向相關聯的線路合併為一個條目撰寫,或整理為列表形式。

圖片與圖例 請勿於條目內放置各車號的照片,於資訊框模板一張代表即可,其他照片則放入共享資源並於底下納入共享資源連結導引。

不恰當使用顏色與粗體 請勿於條目內為文字過多粗體與上色,行駛路線、領牌車號、特殊備註等,如路線有顏色區分需求請使用表格填色,不要為每個路線名上色。以下提供一個合宜範例:

備註

根據上面討論稍微整合。--🚊 鐵路Railway 2025年6月9日 (一) 01:55 (UTC)回覆

邀請@BIT0865OwennsonSaigyouji-NorikoJason2016426屠麟傲血Olaf8940再次審查更新的內容,望能盡快完成指引。--🚊 鐵路Railway 2025年6月13日 (五) 10:58 (UTC)回覆
(+)支持,請問@鐵路1閣下能否提供「不恰當使用顏色與粗體」章節提到的合宜範例,感謝。--英國皇家歐拉夫王子留言) 2025年6月23日 (一) 14:4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