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鴨子測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牠看起來像鴨子,游泳像鴨子,那麼牠非常可能就是隻鴨子。

鴨子測試(英語:duck test),即「如果牠看起來像鴨子,游泳像鴨子,叫聲像鴨子,那麼牠非常可能就是隻鴨子」,告訴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未知物的行為特徵的方法來辨別這個東西。

判斷一個鴨子測試斷言是否成立經常會用到以下的一些標準和術語:

  1. 疑慮非常有理由
  2. 證據明確而具有說服力
  3. 證據占多數優勢
  4. 鴨子測試(即懷疑)

大象測試

[編輯]
我無法描述他是一頭大象,但我一看到就認出他是一頭大象

有另一個常常跟鴨子測試混淆的測試叫大象測試(英語:elephant test),即「我無法描述他是一頭大象,但我一看到就認出他是一頭大象」,用來指某些概念或事物雖然難以用語言精確描述,但當看到時卻能立刻辨識出來。

鴨子測試與大象測試的簡易判斷方法
測試類型 鴨子測試 大象測試
定義 如果它的行為和特徵都符合,那它就是 當你看到它時,你就能認出來
判斷依據 外觀與行為相似性 直覺、經驗

一望而知不是鴨子測試

[編輯]

中文維基百科將{{duck}}模板的默認提示文字定為「一望而知」,這是一個錯誤的用法。因為鴨子測試需要觀察對象的行為,而行為並非「一望」就能夠可靠地歸納的。一時一地的特定言行並不意味著該人物有此行為特徵。

鴨子測試的對象必須是有行為特徵的,所以必須是人物。但由於「一望而知」的影響,有些維基人覺得:只要通過簡單的觀察即可做出判斷的是鴨子測試(這已經是錯的了),似乎不管是不是人物,都是鴨子測試管得著的。

應用

[編輯]

處理傀儡

[編輯]

「鴨子測試」可以被運用於維基百科的內部事務中,例如,「User:Example」與別人捲入了一場爭論或是編輯戰,並因此被封禁。幾分鐘後,某個「User:Example1」註冊使用維基百科並立即繼續這個爭論或編輯戰,爭論的事情和說話的語調一模一樣。通過鴨子測試,我們可以推論出這是一個傀儡,並立即進行處理。

鴨子測試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若沒有明確而具有說服力的證據,編者們都應該假定善意

然而斷定是哪個LTA做出的編輯這件事,這種斷定要嘛是§ 大象測試,要嘛是別的猜想試驗,更不需要討論假鴨與否的問題,因為幾乎不可能鴨子測試

基於錯誤引申的應用

[編輯]

有人認為,鴨子測試也可用於侵權內容的判斷,如果某個圖片明顯是影片、電視節目的截圖,或是雜誌音樂專輯的封面,卻被標識為上傳者原創作品,通過鴨子測試便可立刻將其作為侵權進行處理,即使圖片的來源未知。

然而以上的用法是錯誤的,因為鴨子測試所判斷的必須是具備行為特徵的對象,換言之,需要是人。圖片資源的「一望而知」的特徵並不是鴨子測試。

不應使用的情況

[編輯]
  • 由於鴨子測試不是一望而知,所以不僅不適用於條目內容本身,也不能適用於觀察一切非人物的對象。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