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等價交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不付出犧牲,就無法得到任何回報。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那就是鍊金術中所說的,等價交換的原則。那時的我們深信著,這就是世界的真理。

中文維基百科總有一堆討論與請求:看看翻譯請求圖片請求、與來源請求就知道了。數以百計、每天都有。這常常會變成積壓工作、老舊的請求常常會因此積累多年。

雖然總有熱心的編輯者們會在積壓工作變多時,試圖消去既有工作。但積壓工作只會越來越多、要解決工作也只會越來越艱鉅;更麻煩的是提出問題的人,比解決問題的人多出不少;而在問題解決前,會需要更多人審閱、思考、參與等行動。於是問題越來越大、積壓工作越來越多、編輯越來越沒有信心解決積壓的問題。惡性循環就此持續下去。

因此,編輯應當考量等價交換原則,透過縮減提出與解決之間的數量,以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這個原則大體可以這麼解釋:

當然了,維基百科不強迫任何人參與,所以這原則不能當做義務。但這麼做是會對社群有所幫助的。

另外,也不是每次都要遵守這個原則:比方說,如果提出問題的人知道怎麼做,只是沒有足夠能力來參與時,就不一定要勉強交換;而如果尚未累積足夠經驗的菜鸟勉強去解決問題,其實往往會「交換」出更多問題。因此,請以常識來決定要如何解決問題,並明白自身極限。

實例

[编辑]
  • 如果給某個條目掛了{{请求翻译}},那就翻譯需要翻譯的條目,然後將{{请求翻译}}的模板拔掉。
  • 如果提出一份拆分請求,那就去討論、以至實行另一份條目的拆分請求。
  • 如果提出一份新條目推薦並希望條目通過的話,那就去看看其他候選的條目,然後投票決定能不能上。
    • 英文維基百科的新條目推薦基本上就是「等價交換」的體現(QPQ):在提出五個新條目推薦後,如果提出一份新條目推薦,那就要去審閱另外一份新條目推薦。

如果說你對自己發起的工作請求無能為力,那就去找找其他作得來的工作。比方說,你總能給需要{{來源請求}}的條目添加來源;消歧义條目也總有你能幫忙的地方。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