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請主動編輯敏感條目類別
![]() | 本專案頁面因幽默而保留,請不要當真。 |
![]() | 這是一篇幽默的論述。 它包含一個或多個維基百科貢獻者的意見。這不是維基百科的方針與指引,但它可能包含一些建議。透過查閱歷史和討論頁,以及檢查鏈入頁面可以知悉社羣如何看待本論述的潛在衡量標準。 |
![]() | 本頁簡而言之:為什麼要壓抑自己內心的火焰?讓你的強烈觀點在敏感條目中盡情燃燒吧!反正中立很難嘛,不如放飛自我! |
論編輯的最高境界:帶著鐐銬跳舞?不,是把鐐銬打爛!
各位維基百科的同仁們,編輯的道路漫長而艱辛,特別是當遇到那些閃爍著危險光芒的「敏感條目類別」時。過去,我們總是被教導要「中立」、「可靠來源」、「非原創研究」,特別是當你內心有一團火,對某個話題愛得深沉或恨之入骨時,那些老道的編輯總會苦口婆心地勸你:「孩子,退後,保持距離,把你的小火苗藏好,那裡水太深,容易濕鞋。」
他們甚至會寫個論述,叫什麼「自覺迴避編輯敏感條目類別」。迴避?天哪,這簡直是對編輯精神的侮辱!對,沒錯,我今天要站出來,振臂高呼:請主動編輯敏感條目類別!
為什麼非要主動跳進火坑?因為那裡有「真誠」的火花!
[編輯]想想看,那些不帶感情、謹小慎微的中立編輯,編輯出來的條目是不是有點……白開水?是不是總感覺缺點什麼?對了!缺點編輯者熾熱的、真誠的、發自肺腑的……偏見!
只有當你對某個歷史事件義憤填膺,對某個政治人物咬牙切齒,或者對某個文化現象頂禮膜拜時,你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可靠來源」字裡行間的「深意」!你才能在字縫裡看出自己的觀點!你才能用最充滿力量(或充滿鄙視)的語言,為條目注入靈魂!
那些所謂「中立的觀點」,無非是左看看右看看,把各種觀點像碼磚一樣堆砌起來,然後試圖用「據說」、「有人認為」、「有批評指出」這些詞把稜角磨平。這多無聊啊!為什麼不直接亮出你的觀點,讓條目充滿你個人的光輝?
別怕編輯戰!那只是激情的碰撞!
[編輯]有人說,編輯敏感條目容易引發編輯戰。拜託!編輯戰是什麼?那是不同編輯者之間思維的激烈碰撞!是鍵盤上的刀光劍影!是智慧(和固執)的較量!這難道不比在那些歲月靜好的條目里修修標點符號、改改錯別字刺激多了嗎?
而且,編輯戰的過程還能幫你快速識別「同道中人」和「異議分子」。說不定你還能因此找到靈魂伴侶(在觀點上一致的),或者有趣的辯論對手(在觀點上完全對立但能跟你戰個痛快的)。這多有助於社群「交流」啊!
拋棄「可供查證」的幻想,追隨內心的聲音!
[編輯]「所有內容都必須可供查證!」——這又是一個束縛我們的緊箍咒。難道你內心的想法、你對事件的深刻洞察、你家族流傳下來的小道消息,就不是一種「來源」嗎?它是「你」這個活生生的人的「來源」啊!雖然它可能「不可靠」、「無法查證」,但它是如此鮮活,如此獨特!
為什麼非要去搬那些又厚又重的書本、打開那些慢吞吞的網站,去尋找那些寫得冠冕堂皇但可能毫無感情的句子?勇敢地寫下你腦海中第一反應冒出來的觀點吧!讓維基百科充滿人情味!
所以,心動不如行動!
[編輯]別再猶豫了!看到那些讓你血壓升高或心跳加速的敏感條目了嗎?別壓抑!別迴避!請主動點開「編輯」按鈕,讓你的觀點像火山一樣噴發吧!用你最飽滿的情感,最鮮明的立場,去重塑那些「中立」到索然無味的句子!
讓維基百科的敏感條目成為真正觀點多元(甚至是觀點對立)的百花園吧!讓編輯者們在這裡揮灑汗水(和口水),碰撞思想(和鍵盤),創造出最富爭議(也可能最有趣)的內容!
當然了,編輯愉快!被回退了別哭鼻子,被封禁了……嗯,大概說明你還不夠「真誠」吧!或者,也許,只是也許,那些頑固的「中立」和「來源」原則,可能、或許、大概……還有那麼一點點用?
相關頁面
[編輯]- Wikipedia:中立的觀點 (這是真的!)
- Wikipedia:可靠來源 (據說也很重要!)
- Wikipedia:編輯戰 (你可能會在這裡遇到很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