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解經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解經傳(1569年—1638年),仲說,又字二酉,號衡嶠陝西西安府韓城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生隆慶己巳九月十二日。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順天鄉試舉人[1],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偕伯兄解經雅同登進士[2],刑部觀政,未謁選,歸鄉侍奉父親。三十二年授直隸完縣知縣,縣東南地常遭水災,乃借民力,捐清俸,為開河數十里,名解公河。四越月,移繁長垣縣。未浹月,丁外艱,服闋,三十六年補濟源縣。清水利,裁浮稅,抑豪強,復調郟縣,三十七年河南同考。四十年遷兵部武庫司主事,提督武學。四十七年歴升車駕司員外,晉職方司郎中。次年養病歸鄉。天啓四年(1624年)起為河南大梁道參政,六年正月升山西按察使、易州兵備[3],十二月升浙江右布政使、分守淮揚道[4],七年改易州道右布政使。崇禎二年(1629年)晉保定巡撫右僉都御史[5],加兵部右侍郎,三年加升左侍郎,加從二品服俸,四年被劾回籍。閉門教授子孫,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初四日終,春秋七十。

家族

[編輯]

曾祖解鋒。祖父解來聘。父解自克,承德郎禮部員外。母史氏。生五子,人稱解氏五鳳。

兄弟五人,俱同胞,三進士、一鄉舉、一貢士,長解經雅,次即經傳,三解經邦,四解經達,五解經絃,稱一時間氣[6]

配薛氏,誥封夫人,生一子彥楨,制勅房辦事中書舍人。孫奕勳,邑庠生。

參考資料

[編輯]
  • 《誥封通奉大夫總制通涿援兵兵部左侍郎兼巡撫保定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衡嶠解公配誥封夫人薛氏合葬墓誌銘》
    賜進士出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薛國觀
  1. ^ 《萬曆庚子科順天鄉試同年録》:解經傳,字二酉,號員嶠,貫陝西西安府韓城縣,己巳年九月十二日生。鄉試第一百三十七名。
  2. ^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進士履歷便覽》:解經傳,衡嶠,禮記,癸酉九月十五日生。韓城人,庚子一百三十七名,會一百三十三名,三甲二百九名。刑部政,甲辰授完縣知縣,乙巳調長垣,未任,丁父憂,戊申除濟源知縣,本年調郟縣,己酉河南同考,壬子升兵部武庫司主事,提督武學,己未升員外,本年升職方司郎中,庚申養病,甲子升河南參政,丙寅升易州道按察使,升浙江右布政,淮揚道,丁卯改易州右布政,己巳保定巡撫,右僉都,己巳加兵部右侍郎,庚午加左侍郎,加從二品服俸,辛未回籍。
  3. ^ 天啟六年正月,升河南參政解經傳為山西按察使,易州兵備。
  4. ^ 天啟六年十二月,升山西按察司按察使解經傳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貴州按察司僉事張允登為湖廣布政使司右參議。
  5. ^ 天啟七年十二月,陞觧經傳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廵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関兼理海防軍務。
  6. ^ 《韓城縣志》:解經傳,號衡嶠,辛丑偕伯兄解經雅同捷南宮,初令直隸完縣,縣東南地窪,秋霖漂沒民居,墊溺者不啻百千萬戶,乃借民力,捐清俸,為開河數十里,達方順大河,民賴之蘇,名解公河。四越月,移繁長垣縣。未浹月,丁外艱,服闋,補濟源。清水利,裁浮稅,抑豪強,復調郟縣,如所以綏完、濟者。遷兵部主事,督武學。武學故紈絝藪,悉痛除其習。遼事棘,奉命赴三邊選將,歴車駕司員外,晉職方郎中。赤白旁午,應之裕如。揀拔大小將,一秉至公。有京營弁杜逢春以五千金贄,立疏正法,賄師風頓息。尋以疾歸,起為大梁參政,儀封王窩賊蠹,民莫敢響邇,廉得其狀,即破柱取罪人,疏於朝,褫其爵。歴山西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晉保定巡撫。時璫滔熾,祠遍海內,保定獨無力,持之也。璫敗,撫畿南,厲兵秣馬,選邊將尤岱等標下,勤王檄詔下,即抵彰義門外,上嘉勞之。移軍通州,會三屯將楊肇基告急,不俟朝命,遣將白騰蛟齎火器斯助之,城得不拔。大司馬疏其功第一,晉兵部左侍郎,節制各鎮援兵。涿督時有覬恆山節者,蜚語潛齮之,遂鎸秩歸。閉門教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