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電子遊戲/簡訊/2025-10/專題

深鳴
[編輯]受到For Each ... Next君的邀請,於是寫下這篇文章,簡單談談我在撰寫維基百科《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條目時的經歷和感受。
恰好這個月是國服遊戲的6周年慶,也是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遊戲專題的20周年;而今天,這篇條目也登上了中文維基百科的首頁(存檔)。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說,現在都是個合適的時機。
緣起
[編輯]我比較喜歡玩音樂遊戲,先前還玩過《鋼琴塊2》、《Phigros》、《Arcaea》、《Cytus II》等,現在每天都還玩一玩。正如遊戲大觀點評的那般,這類遊戲適合輕度玩家,我也是因其社交元素較少、每局時間很短而被吸引。去年上半年,我在同學的推薦下,入坑了《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覺得音樂和角色都不錯,尤其是曲庫豐富且能免費遊玩。起初,我並未深入了解《BanG Dream!》企劃,只是純粹把它當作一款普通音游來體驗。今年過年時,我還看了《BanG Dream! It’s MyGO!!!!!》,被其中的角色深深吸引。恰好此時SuperGrey君為MyGO!!!!!五位角色各撰寫了條目,我評審後,發現企劃相關的資料似乎不少,便萌生了撰寫遊戲條目的想法。
同時,去年年底我在年終回顧中說道,希望今年能夠創作一些原創條目。先前雖創作了《深岩銀河》這篇品質較高的優良條目,但畢竟受限於參考來源,存在玻璃天花板的問題,恐怕是無法晉升為典範條目。於是也是拿這篇條目做個嘗試,看看能否撰寫出原創的典範條目。
起步
[編輯]今年3月初,恰好時間充裕,於是開始動工。接手前,原條目(存檔)[註 1]獲評初級,問題顯而易見:其對現實內容着墨極少,但事無巨細地介紹了遊戲的玩法和系統,這顯然不符合維基百科的內容要求。對應的英文版條目內容豐富,但結構和順序顯得有些雜亂:例如「玩法」部分花費了大量篇幅介紹收錄了哪些聯動歌曲,並且音樂遊戲和視覺小說的部分雜糅在了一起。我將英文版內容翻譯為中文,重新調整了章節結構,並對照原有的來源,對內容做了刪改。
剛翻譯完的版本,內容雖有所改動,但和英文版本還是比較接近,並且所用來源近乎一致;同時,「開發」和「評價」的內容顯得匱乏。其實並不是我不想找來源,而是使用搜尋引擎搜尋後,除了聯動相關資訊,沒找到其他有用的來源。我將條目提交到同行評審後,BrianBYBYBY君提供了幾條中文來源;同時,我也瀏覽了日文版條目,發現其開發內容十分詳盡。於是我意識到可能有不少來源單憑搜尋引擎無法找到。首先,我發現日本的《Fami通》等紙質雜誌上有不少報道,花費了不少精力找到了其他人提供的掃描版;其次,根據電子遊戲專題的來源考量,我在中文和日文的每個可靠來源中逐個搜尋,發現了不少有用內容。對於這種主題較小的條目,我不會先把所有來源全部搜齊再動筆,而是先搭好章節大綱並逐步填充內容。感覺這類似於迭代式開發:先做一個最簡可用版本,再根據遇到的問題逐步完善;與此同時,每次找到的新資料,也會讓我對原先寫下的內容做出「校正」或「補充」,就像貝葉斯定理里不斷使用新證據來更新「原本的假設」。
隨後,我將條目提交到了優良條目候選中。經過SuperGrey君的評審,我對條目做出了進一步的修改和補充。最終,條目有驚無險地獲選為優良條目(條目固定版本,存檔)。
評審
[編輯]入選優良條目後,我再度補充了部分內容,自覺內容豐富,遂邀請了For Each ... Next君和Nostalgiacn君對條目做甲級評審(其實也是蹭這裏的熱度🐶)。不過當時我仍在不斷擴充內容,條目尚未穩定,Nostalgiacn君稱需稍後檢視。For Each ... Next君至4月中旬展開了評審。SuperGrey君也在先前優良級評審的基礎上,對條目做出甲級評審。除了行文方面的意見外,其指出「劇情」部分過於精簡,反而像是瑣碎資訊。雖然這款遊戲的核心之一是角色,但是我確實只看了MyGO!!!!!和Roselia的劇情,其他樂隊的劇情並未看過,所以還專門去看了各個樂隊的劇情。由於中文維基百科的相關方針比較匱乏,For Each ... Next君還從英文維基百科檢視了相關標準,並對條目逐詞逐句提出了潤色意見,前後花費了半個月時間。他在這一過程中展現的專業能力和細緻態度,令我深感欽佩與感激,因此我特意向其贈送了星章以示感謝。還有一點改動是,由於原條目中「開發」章節過長,故其建議將之拆分成單獨的條目,即《〈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的開發》,最後該條目也入選為「優良條目」。過程中,Nostalgiacn君也提出了獎項方面的意見。
為了不辜負各評審者付出的心血,條目被評為甲級後,我旋即將之提交至典範條目評選,最終以兩倍票數入選(條目固定版本,存檔)。
總結
[編輯]撰寫這篇條目,雖然花費了不少時間,但也讓我收穫頗豐:
- 資料收集: 如果僅僅是靠搜尋引擎,可能無法找到足夠的資料。如果希望找到足量的資料,可能需要在每家媒體網站中逐個搜尋,抑或是查閱紙質雜誌。對於小型條目,可能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來收集資料,但這也是提升條目品質的必要步驟。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或許不是萬能的,但確實能在撰寫條目時提供極大的幫助。在本次創作過程中,有一些來源最初是通過GPT的聯網搜尋而快速定位到的。此外,對於涉及日文、韓文等外語來源的翻譯,我也採用了ChatGPT與機器翻譯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如今的大語言模型在翻譯質量方面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1][2]。對於ACG領域的泛娛樂文本,我認為更是遊刃有餘。但即便AI工具表現出色,我們依舊要以謹慎的態度對待生成內容,關鍵的資訊與可疑的表述應反覆核實;如果編者具備直接閱讀原文的能力,無疑仍是最理想的方案。
音楽を抱きしめてるから |
心中懷抱着音樂 |
這篇條目對電子遊戲專題,甚至是中文維基百科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是本地首篇有正式甲級評審的條目,也是「電子遊戲專題的首篇原創性典範條目」[註 2]。更重要的是,它的創作過程正體現出了維基百科集體協作的優勢:每位編者盡其所能,心中懷抱着對條目的熱愛和對讀者的責任,朝着條目品質的頂點不斷進發。最後,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編者參與到電子遊戲專題的創作中來,共同推動專題的發展,讓電子遊戲專題「成為備受尊重的維基專題,高品質作品亦更有聲譽」;同時也能獨具特色,「擺脫對英文版條目的依賴,撰寫原創型條目和中文遊戲條目,讓『中文維基百科』更加中文」。
腳註
[編輯]- ^ 儘管MediaWiki能夠存儲歷史版本,但由於模板、圖片等內容會隨時間變化,因此直接查閱歷史版本可能無法完全還原當時頁面的真實狀態,更建議參考網頁存檔。
- ^ For Each ... Next君在這裏如此所述。雖然我不確定Ericliu1912君的《Dreamcast》、《Game Gear》、《世嘉土星》等電子遊戲硬件類典範條目的「原創性」如何,但是本條目應該是專題的首篇遊戲作品類的原創性典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