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专题:电子游戏/简讯/2025-10/专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鸣

[编辑]

受到For Each ... Next君的邀请,于是写下这篇文章,简单谈谈我在撰写维基百科《BanG Dream! 少女乐团派对!》条目时的经历和感受。

恰好这个月是国服游戏的6周年庆,也是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游戏专题的20周年;而今天,这篇条目也登上了中文维基百科的首页(存档)。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现在都是个合适的时机。

缘起

[编辑]

我比较喜欢玩音乐游戏,先前还玩过《钢琴块2》、《Phigros》、《Arcaea》、《Cytus II》等,现在每天都还玩一玩。正如游戏大观点评的那般,这类游戏适合轻度玩家,我也是因其社交元素较少、每局时间很短而被吸引。去年上半年,我在同学的推荐下,入坑了《BanG Dream! 少女乐团派对!》,觉得音乐和角色都不错,尤其是曲库丰富且能免费游玩。起初,我并未深入了解《BanG Dream!》企划,只是纯粹把它当作一款普通音游来体验。今年过年时,我还看了《BanG Dream! It’s MyGO!!!!!》,被其中的角色深深吸引。恰好此时SuperGrey君为MyGO!!!!!五位角色各撰写了条目,我评审后,发现企划相关的资料似乎不少,便萌生了撰写游戏条目的想法。

同时,去年年底我在年终回顾中说道,希望今年能够创作一些原创条目。先前虽创作了《深岩银河》这篇品质较高的优良条目,但毕竟受限于参考来源,存在玻璃天花板的问题,恐怕是无法晋升为典范条目。于是也是拿这篇条目做个尝试,看看能否撰写出原创的典范条目。

起步

[编辑]

今年3月初,恰好时间充裕,于是开始动工。接手前,原条目存档[注 1]获评初级,问题显而易见:其对现实内容着墨极少,但事无巨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和系统,这显然不符合维基百科的内容要求。对应的英文版条目内容丰富,但结构和顺序显得有些杂乱:例如“玩法”部分花费了大量篇幅介绍收录了哪些联动歌曲,并且音乐游戏和视觉小说的部分杂糅在了一起。我将英文版内容翻译为中文,重新调整了章节结构,并对照原有的来源,对内容做了删改。

刚翻译完的版本,内容虽有所改动,但和英文版本还是比较接近,并且所用来源近乎一致;同时,“开发”和“评价”的内容显得匮乏。其实并不是我不想找来源,而是使用搜索引擎搜寻后,除了联动相关信息,没找到其他有用的来源。我将条目提交同行评审后,BrianBYBYBY君提供了几条中文来源;同时,我也浏览了日文版条目,发现其开发内容十分详尽。于是我意识到可能有不少来源单凭搜索引擎无法找到。首先,我发现日本的《Fami通》等纸质杂志上有不少报道,花费了不少精力找到了其他人提供的扫描版;其次,根据电子游戏专题的来源考量,我在中文和日文的每个可靠来源中逐个搜索,发现了不少有用内容。对于这种主题较小的条目,我不会先把所有来源全部搜齐再动笔,而是先搭好章节大纲并逐步填充内容。感觉这类似于迭代式开发:先做一个最简可用版本,再根据遇到的问题逐步完善;与此同时,每次找到的新资料,也会让我对原先写下的内容做出“校正”或“补充”,就像贝叶斯定理里不断使用新证据来更新“原本的假设”。

随后,我将条目提交到了优良条目候选中。经过SuperGrey君的评审,我对条目做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最终,条目有惊无险地获选为优良条目(条目固定版本存档)。

评审

[编辑]

入选优良条目后,我再度补充了部分内容,自觉内容丰富,遂邀请了For Each ... Next君和Nostalgiacn君对条目做甲级评审(其实也是蹭这里的热度🐶)。不过当时我仍在不断扩充内容,条目尚未稳定,Nostalgiacn君称需稍后查看。For Each ... Next君至4月中旬展开了评审。SuperGrey君也在先前优良级评审的基础上,对条目做出甲级评审。除了行文方面的意见外,其指出“剧情”部分过于精简,反而像是琐碎信息。虽然这款游戏的核心之一是角色,但是我确实只看了MyGO!!!!!Roselia的剧情,其他乐队的剧情并未看过,所以还专门去看了各个乐队的剧情。由于中文维基百科的相关方针比较匮乏,For Each ... Next君还从英文维基百科查看了相关标准,并对条目逐词逐句提出了润色意见,前后花费了半个月时间。他在这一过程中展现的专业能力和细致态度,令我深感钦佩与感激,因此我特意向其赠送了星章以示感谢。还有一点改动是,由于原条目中“开发”章节过长,故其建议将之拆分成单独的条目,即《〈BanG Dream! 少女乐团派对!〉的开发》,最后该条目也入选为“优良条目”。过程中,Nostalgiacn君也提出了奖项方面的意见。

为了不辜负各评审者付出的心血,条目被评为甲级后,我旋即将之提交典范条目评选,最终以两倍票数入选条目固定版本存档)。

总结

[编辑]

撰写这篇条目,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也让我收获颇丰:

  • 资料收集: 如果仅仅是靠搜索引擎,可能无法找到足够的资料。如果希望找到足量的资料,可能需要在每家媒体网站中逐个搜索,抑或是查阅纸质杂志。对于小型条目,可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收集资料,但这也是提升条目品质的必要步骤。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或许不是万能的,但确实能在撰写条目时提供极大的帮助。在本次创作过程中,有一些来源最初是通过GPT的联网搜索而快速定位到的。此外,对于涉及日文、韩文等外语来源的翻译,我也采用了ChatGPT与机器翻译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如今的大语言模型在翻译质量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1][2]。对于ACG领域的泛娱乐文本,我认为更是游刃有余。但即便AI工具表现出色,我们依旧要以谨慎的态度对待生成内容,关键的信息与可疑的表述应反复核实;如果编者具备直接阅读原文的能力,无疑仍是最理想的方案。

这篇条目对电子游戏专题,甚至是中文维基百科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本地首篇有正式甲级评审的条目,也是“电子游戏专题的首篇原创性典范条目”[注 2]。更重要的是,它的创作过程正体现出了维基百科集体协作的优势:每位编者尽其所能,心中怀抱着对条目的热爱和对读者的责任,朝着条目品质的顶点不断进发。最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编者参与到电子游戏专题的创作中来,共同推动专题的发展,让电子游戏专题“成为备受尊重的维基专题,高品质作品亦更有声誉”;同时也能独具特色,“摆脱对英文版条目的依赖,撰写原创型条目和中文游戏条目,让‘中文维基百科’更加中文”。

脚注

[编辑]
  1. ^ 尽管MediaWiki能够存储历史版本,但由于模板、图片等内容会随时间变化,因此直接查阅历史版本可能无法完全还原当时页面的真实状态,更建议参考网页存档。
  2. ^ For Each ... Next君在这里如此所述。虽然我不确定Ericliu1912君的《Dreamcast》、《Game Gear》、《世嘉土星》等电子游戏硬件类典范条目的“原创性”如何,但是本条目应该是专题的首篇游戏作品类的原创性典范条目。

参考文献

[编辑]
  1. ^ Kocmi T, Federmann C.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e state-of-the-art evaluators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rXiv preprint arXiv:2302.14520, 2023.
  2. ^ Ghassemiazghandi M. An Evaluation of ChatGPT's Translation Accuracy Using BLEU Sco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24, 14(4): 985–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