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涂宗濬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涂宗濬

大明協理京營戎政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籍貫 江西南昌府南昌縣民籍
字號 字及甫,號鏡源
諡號 恭襄
出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二十六日
逝世 天啓元年(1621年)九月
出身
  • 萬曆十年壬午科江西鄉試舉人
  • 萬曆十一年癸未科同進士出身

涂宗濬(1555年—1621年),字及甫,號鏡源,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涂宗濬出身貧寒,其父涂綱以雕刻神像為業,宗濬隨父學習手藝,居於僧寺,白天雕刻,夜晚坐於佛像膝上,借着神像前油燈讀書。後在同鄉蔡氏的私塾中受學,並得到其大力支持,給與衣食供給。又受業豐城李材,得其真傳。

萬曆十年(1582年)中江西鄉試第四十六名舉人,十一年(1583年)聯捷癸未科會試第一百九十九名,登三甲第五十六名進士[1][2][3]。歷任慈谿蘄水江陵知縣,十八年調任黃岡縣知縣,皆有政績。二十年擢授山東道監察御史,二十二年巡按廣西,二十三年巡按河南,二十六年巡按山西,改貴州道御史,上征播四議,二十八年巡按直隸,三十一年三月改任大理寺右寺丞,三十二年九月升右少卿,三十三年十二月轉左少卿,三十四年六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三十六年五月考滿加右副都御史,三十九年調任宣大總督,五月以大捷功,加升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四十一年十一月加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照舊總督,蔭一子世襲錦衣衛百戶,四十二年三月加太子太保,八月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回部管事,累疏推辭赴任,四十三年十二月准回籍調理,病痊起用。

天啓元年(1621年)四月以薦起復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原官起用,提督陵京軍務,六月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九月陛見,跪伏不能起,引疾乞休,不允。九日後病卒,贈少保,諡恭襄[4]

著作[編輯]

著有《易義》、《隆砂證學記》。

家族[編輯]

曾祖涂本;祖父涂高;父涂綱。母王氏[5]

參考文獻[編輯]

  1. ^ 《萬曆十一年進士登科錄》:涂宗濬 貫江西南昌府南昌縣,民籍。府學附學生。治《易經》。字及甫,行六,年二十九,二月二十六日生。曾祖本。祖高。父綱。母王氏。慈侍下。弟宗灝、宗漢、宗洵、宗澄、宗淑、宗澤。娶余氏。江西鄉試第四十六名,會試第一百九十九名。
  2.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3.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4. ^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十四》:天啓元年九月乙丑,協理戎政兵部尚書涂宗浚卒。宗浚江西南昌縣人。萬曆十一年進士,四為縣令,並著賢聲。召拜御史,按廣西、河南、山西、順天等處,風裁凜然。歷升大理寺左右少卿、巡撫延綏、總督宣大,屢立邊功。進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乙卯養疴歸里。東事急,言者交章言宗浚熟邊事可大用,以原官起提督 陵京軍務,改戎政協理,陛見日已不能成禮,受事未幾卒。宗浚慷慨許國,不竟其用,中外惜之。贈少保,諡恭襄,與祭葬如例蔭子。予原任戎政兵部尚書涂宗浚祭九壇,仍加祭一壇,並賜易名。贈原任戎政兵部尚書涂宗浚少保。
  5.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萬曆十一年癸未科殿試登科錄》 
官銜
前任:
江世東
明朝蘄水縣知縣
萬曆年間
繼任:
杜長春
前任:
劉夢周
明朝黃岡縣知縣
1590年-1592年
繼任:
曹愈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