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社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Portal:社會

社会主题

社会网络分析图

社会网络

社會一詞並没有太正式明確的定義,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建而成的群體,占据一定的空間,具有其獨特的文化風俗習慣。由於社會通常被認為是人類所組成的,所以社會和人類社會一般具有相同的含意。在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等等里面,有時亦可作“外星人社會”。狹義的社會,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體人類活動聚居的範圍,例如是:城市、聚居點等等;廣義的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英國社會東方社會東南亞西方世界,均可作為社會的廣義解釋,也可以引申為他們的文化習俗。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做社會學
查看更多...


典范条目

童军运动
童軍(英語:Scouting,直譯為童軍活動,也稱童軍運動,臺灣和港澳舊稱童子軍),是一個國際性的、按照特定方法进行的青少年社會性運動。童軍運動的目的,是向青少年提供他們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培養出健全的公民,最終目的是希望將來這些青少年可以回饋社會並對社會有所貢獻。

童軍運動開始於1907年,那時英國陸軍中將羅伯特·貝登堡,在英國白浪島舉辦第一次的童軍露營。貝登堡以他早期的軍事著作為基礎,在他的著作《童軍警探》(倫敦,1908年)寫下了童軍運動的原則,並受到叢林印地安人創辦人歐尼斯特·湯普森·西頓基督少年軍創辦人威廉·亞歷山大·史密斯的影響和出版家西里爾·亞瑟·培生的支持。在20世紀的前半期,這個運動發展成包括3個童軍年齡層(幼童軍童軍羅浮童軍)和3個女童軍年齡層(幼女童軍女童軍蘭姐女童軍)。



特色图片

花衣魔笛手
花衣魔笛手
Credit:

这是一个传说,德国哈默爾恩哈默林镇的村民聘请花衣魔笛手用他的魔术笛子赶走老鼠。事成后,村民不愿支付他的报酬,他就带领镇上的孩子们进行报复。


特色人物

艾米琳·潘克斯特
艾米琳·潘克斯特(英語:Emmeline Pankhurst,原姓戈頓Goulden),1858年7月15日-1928年6月14日)是一位英國活躍政治家和帮助英国女性赢得投票权的妇女参政运动的领导者。入选《时代》杂志1999年评选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物,评选说明是:“她塑造了我们这个时代女性的想法,她使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模式,这可能已没有回头路。”("she shaped an idea of women for our time; she shook society into a new pattern from which there could be no going back.")她的激进策略曾经广受批评,但她的工作确实是实现英国妇女参政权的一个关键因素。2002年,她入选英国广播公司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排名第27位。1858年潘克斯特生于曼彻斯特。1928年6月14日逝世,享年69岁。

分类

维基专题

相关专题
什么是维基专题?

相关主题

网络资源

其他主题

维基媒体计划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