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WikipediaCatNews/全文存檔/8
![]() | 本文為第八期《維貓報》的草稿,最後編輯於2023年6月30日,主編已經放棄編寫,且內容大多失去時效性,無出刊可能。現發佈於此,以供後來者參考。 |
簡訊
[編輯]- 【使用條款更新】2023年6月7日,本站的使用條款更新,更動(詳細說明見此)包括:《通用行為準則》的實施;版權條款更新至 CC-BY-SA 4.0;更好解決未公開付費編輯的的提案;使條款符合現行和最近通過的法律,包括歐洲《數位服務法案》。(User:SCP-2000[1])
- 【新的默認皮膚】2023
- 【逐筆修訂巡查】
- 【過濾器的查看權限】出於對過濾器詳情洩漏的擔憂,2022年12月,社群決定取消回退員的「檢視標記為非公開的防濫用過濾器」(abusefilter-view-private)權限,並計劃在配套方案通過後實施。[2]惟配套方案存在諸多爭議,未能達成共識。[3]
- 【文件移動權限下放】2023年3月13日,文件移動權限併入延伸確認用戶組。「文件移動員」權限組仍然保留,以便允許全域貢獻者移動文件。僅存的2名文件移動員已於當日除權。
折毛事件
[編輯]卡申銀礦(俄語:Кашин добыча серебра)是古羅斯國家特維爾大公國的一座銀礦,位於卡申領地的皮雅科夫卡,1344年偶然被當地平民發現該處有礦脈,上報至王公瓦西里·米哈伊洛維奇,由王公組織挖掘。該銀礦一直是特維爾大公國的重要資金來源,直至大公國滅亡後仍然為莫斯科大公國及其後繼政權繼續開採,直至18世紀中期因礦源枯竭而閉礦。
2022年6月15日,站外傳聞本站古羅斯史相關條目多為編造,經社群查實,User:折毛所創建的大部分條目為惡作劇內容。
6月15日(UTC),站外流傳數段QQ聊天記錄,顯示一名暱稱為「伊凡」的用戶在群里發表「中文維基[百科]古俄史部分大家基本可以當假的了」「篡改過於嚴重」,並指出篡改內容為本站用戶折毛的作品。該聊天記錄被迅速傳播並擴散到知乎、嗶哩嗶哩等平台。「伊凡」事後表示,他創作小說時在中文維基百科上找到了一篇條目「卡申銀礦」,並轉發給了群友。結果群友透過多種管道證實所謂「卡申銀礦」並不存在。接下來伊凡等人發現中文維基百科存在的古羅斯史條目中,有的比英文和俄文維基還詳細,有的甚至不存在於兩站中,內容則是真真假假,魚目混珠。[5][6]
社群當日就得到了相關消息。出於對於折毛的信任,一些用戶無視了這一消息;部分用戶對條目「卡申銀礦」進行了分析,發現條目中的五個參考資料佐證的都不是關鍵內容,且參考資料與原文不對應,於是提出存廢討論[註 1][7]。6月16日,User:Reke在互助客棧留言,呼籲社群關注,社群才逐漸意識到消息非虛,徹查折毛的編輯,並從中發現了更多偽造內容和手段。而折毛則未作出回應,其最後一筆編輯停留在6月13日16:12。
17日2時,她被行政員Shizhao永久封禁。[8]隨後Shizhao亦在維基共享資源將她封禁。[9]
折毛2019年6月在本站註冊以來,其總計編輯4,800次[10],至少創建206個條目,基本涉及古羅斯。後來,社群刪除了她虛構的大部分條目,並回退了大多數編輯。[11]清查折毛的編輯時,有人發現她與User:好學的菜鳥、User:湖湘夜市二用戶有頻繁互動,最後通過用戶查核證實為傀儡。另有部分疑似傀儡的帳號因數據過期未能查核。[12]而「好學的菜鳥」自2010年便於清史條目造假。
折毛曾稱其父為駐俄外交官,而她自俄國史專業畢業,嫁給了俄羅斯人,[13]在俄羅斯居住[14],並加入國籍[15]。有編輯通過其先前透露的個人信息鎖定了中國大陸攻讀該領域的某學生,並去函向其教授詢問,教授表示折毛與該學生之信息並不吻合,社群於是基本確信折毛之身份是偽造的。
6月18日,即事發三天後,折毛在英文維基百科的用戶頁發表了「道歉信」[16],承認了編造條目、濫用傀儡的行為。她表示,她確是在中國大陸出生,但其它個人信息均是偽造的——她並不會俄語和英語;高中肆業,沒有讀大學;未婚夫不是俄羅斯人,而是華人。
她表示,先前因為不懂俄語,無法寫條目,於是裝作會俄語而嘗試混入圈子,無奈被識破。後來嘗試用翻譯器拼湊句子,從而產生了亦真亦假的譯文。發現邏輯鏈條對不上時,她選擇了瞎編,並陷入了一步步圓謊的困境,直至被揭發。她接受永久封禁的處罰,未來將踏實工作,不再涉足於斯。
折毛的道歉信並未獲得社群的信任。有人認為,從「機器翻譯」發現「邏輯對不上」而嘗試造假以彌補,不可能彌補出如此「架空世界」。[17]還有人指出《道歉信》中非中國大陸用語的痕跡,懷疑新的身份也是偽造的。
折毛則在後續的回覆中表示,她動機確為「想學習」,而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她也多次表示她是中國大陸出生,不過與台灣人長時間交流過,也冒充過台灣人,亦在香港生活過。同時,她否認了早期編造清史、日史的指控。[18]
多家媒體認為,折毛事件是維基百科,乃至開源網絡史上一場最大型的惡作劇。 [19][20][21]。那麼,社群會作出怎樣的反思?我們又能從折毛事件中學到什麼呢?
安全的管理員選舉
[編輯]2021年9月「基金會行動」後,中文維基百科社群對管理人員制度的改革進行了全面討論。2021年12月,採用「安全投票」(SecurePoll)系統的提案經投票通過,次年5月,在使用該系統的第一次管理員選舉中,和平奮鬥救地球當選。其時,中文維基百科已有一年半的時間沒有投票選出管理員。
此後,社群對之後管理員投票的實現方式存在分歧,故決定再次「實驗」安全投票系統。第二次管理員選舉在2022年9月至10月進行,在預提名產生的十名候選人中,User:Ericliu1912和User:Koala0090當選。
和平奮鬥救地球當選管理員
[編輯]2021年12月,社群以559票支持,73票反對,決定下一次管理員選舉使用「安全投票」系統。惟其時社群未對具體方案達成共識。而經過近四個月的討論,2022年5月14日,「安全投票暫行規定」公示通過,全文如下:
安全投票暫行規定
根據社群2021年12月的共識,未來一場管理員選舉將使用安全投票(SecurePoll)系統。
未來一場使用安全投票系統的管理員選舉將按照以下程序進行,不適用前述之一般流程:
- 提名或自薦:使用者可以提名自己為管理員,也可以提名另一個使用者為管理員。
- 檢驗冷靜期:當管理員被提名者先前之管理員選舉未通過或中途退選時,自投票終止或退選之時起,三個月(90日)內不應再次提出申請。在表態時謝絕提名者不受此限制。
- 投票過程:
- 預提名:由於未來一場選舉之被提名者以一人為限,應當在互助客棧其他區集中進行預提名作業;願意接受正式提名並回答前述三個基本問題、最先得到七位具人事任免投票資格之使用者連署支持,且符合成為管理員之資格者,經行政員確認,即獲得正式提名,將優先進行選舉,並應比照前述之一般流程另行設置個人選舉頁面。若最先獲得足夠連署支持者未能符合前述要求,則應依序遞補以決定獲正式提名者。
- 發表意見:在被提名者經行政員確認獲得正式提名之時起二週內,任何使用者都可以發表意見,包含提問及討論等。二週後,被提名者仍可以回答問題,而其他使用者則不應再提出新問題或繼續展開討論。與此同時,應儘速籌備安全投票。投票時間之起始點可以視乎實際準備情況需要提前或延後,惟發表意見之時間長短不應有所增減。
- 投票:安全投票開啟後,應至少持續二週,並應有至少二位管理人員與其他監管員共同協助監票。具人事任免投票資格,且在被提名者經行政員確認獲得正式提名之時未被封鎖或禁制編輯維基百科命名空間的使用者可以投下支持票、反對票或中立票。投票期間,投票者可以隨時改變自己的決定,其態度按投票截止時為準。選舉之有效票比照前述之一般流程僅包括上述可投票者所投的支持票及反對票,中立票屬無效票,僅將在臨界情況下被考慮。
- 計票和評估:投票結束後,應由協助監票之管理人員計算出得票比率,並會同行政員根據前述之一般流程標準判斷投票是否達成共識。
- 執行結果:若投票通過,行政員或監管員將賦予被提名者管理員權限;不通過則做出相應的操作。
——2022年5月「安全投票暫行規定」[22]
5月15日,User:12З4567分別提名前管理員Stang和和平奮鬥救地球成為管理員。Stang在基金會行動中被除權;而和平奮鬥救地球在2018年時退隱,三年後復出。後者首先達到聯署門檻,根據暫行規定進入提問階段。
由於「安全投票」需要準備,本次管理員選舉的提問期與投票期分離。提問期自聯署達到七票的5月15日05:26 (UTC)開始,為期兩周。投票期則於5月22日零時開始,同樣為期兩周。
6月6日晚,行政員Jimmy Xu(與Wong128hk)公布了選舉結果。和平奮鬥救地球獲得113票支持,13票反對,1票中立,支持率為90%,當選管理員。[23][24]
行政員同時公布了投票附言。多條支持傾向的留言表達了對候選人的信任,亦有人提到東八區深夜管理人手的問題。三條明顯反對傾向的留言分別表示「綜合能力還不足以擔任」「不信任」和「早期將現已被基金會封禁的用戶的封禁時長從一年改為一天,嚴重懷疑站務能力」[註 2]。
7月8日,和平奮鬥救地球更名為Peacearth。
安全投票,臨時還是定製?
[編輯]2022年6月5日04:13 (UTC),即和平奮鬥救地球的RfA結束四小時後,User:Outlookxp就提名User:Lanwi1成為管理員。二人均在2021年9月的基金會行動中除權。Outlookxp表示,Lanwi1勤於處理破壞者,反應力快,故「替他申請回任」。提名後,部分用戶對於投票實現方式表示懷疑,Lanwi1隨後謝絕提名,表示「等到制度完善後再參選也不遲」。[27]社群隨即開啟往後管理員選舉的實現方式的討論。
多位用戶出於安全考量贊成沿用安全投票,但有用戶表達了安全投票掩蓋集體行動、人情票、惡意反對等現象的擔憂。編輯們提出了各種可能的投票方案,但終無共識。Lanwi1指出「需要『Key person』(指有影響力的關鍵人物)參選才能證明安全投票的效果」,後社群對「再次試行SecurePoll」達成共識。
社群隨後修訂了「安全投票暫行規定」,從第一次的單人選舉改為多名候選人參選。[註 3]
|
|
第二次安全RfA
[編輯]2022年9月18日 16:36 (UTC),Stang自薦,開啟為期七日的預提名環節。隨後Lanwi1等5名用戶自薦,HTinC23等4名用戶獲薦。七日後十名獲薦用戶均達到七人聯署的門檻。
基金會行動後續
[編輯]中國大陸新用戶組
[編輯]2022年4月9日,User:曦瑩在互助客棧其他版提議成立新的中國大陸用戶組,獲得幾人支持後宣告組建,定名為「中國大陸維基媒體用戶組」,英文為「Wikimedian's Group of Mainland China」,簡稱WMGMC,最初由User:A Chinese user、User:水餃喵、User:魔琴三人擔任聯絡人[註 4]。[29]
該提議也有較多反對的聲音。譬如質疑主要負責人組織活動的能力的質疑,擔憂新組織可能加劇社群割裂,認為新組織可能重蹈WMCUG的覆轍。社群成員,無論參與與否,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該組織是第三個以中國大陸為運作地域的維基媒體組織。
2023年4月3日,根據該用戶組委員會發布的消息,其承認申請已被基金會拒絕。
WMCUG的百科
[編輯]2021年9月基金會行動後,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下稱WMCUG)計劃建設新百科。根據資料,2021年10月2日[30]即內測;2022年6月「求聞百科」對外開放。[31]求聞百科有大量頁面遷移自維基百科。有編者認為,求聞百科可以通過擴大影響力的方式,將優良的條目帶給中國(大陸)讀者,同時也能提高wiki在中國大陸的知名度[32]「求聞百科」採用 CC BY-SA 4.0 協議,而今年維基百科協議升級前使用的 CC BY-SA 3.0 協議與之並不兼容:求聞百科可以從維基百科搬運內容,而維基百科不能反向搬運。(不過維基百科這邊升級後,兩個站點的協議就一致了。)此外,求聞百科還對維基媒體搬運並使用其文件作出了限制。[33]
2022年9月13日是基金會行動一周年。當天[34],「求聞百科」首頁刊登署名「陸組」的評論《天道必酬勤 力耕不吾欺——周年再論求聞百科的前途命運》[35][36][註 5](以下簡稱《再論》)。《再論》宣告「我們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很好」,並認為基金會行動造成中維「愈發混亂」,站務「積壓成山」。《再論》承續WMCUG先前發表的文章,指責基金會只是「維基政客」,由於政治正確而「攻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批評基金會不對中國大陸社群有所作為,亦不在乎中國文化;並認為「所謂『大陸新用戶組』」[註 6]不會被承認,而將「延續[WMCUG]五年前的無窮迴圈」。《再論》還是肯定了維基媒體運動「光明的一面」,但認為運動已被「帶入深淵」[註 7];最後,列舉了求聞百科作為「硬分叉」將做的事。
“ | 我們要把維基上的好東西搬到家裡來,把壞東西原數奉還。 | ” |
——《再論》 |
2023年6月14日,微信公眾號「求聞百科」發布署名「邱文」的社論《求聞百科絕非維基百科的鏡像》(下稱《絕非》)。《絕非》按以往風格,再次指責了基金會行動;新鮮的是開始指責台灣分會「台獨」,指責香港用戶組「黑暴」,並指控兩個組織是基金會行動的主謀,聲稱「維基百科已經徹底被反華[註 8]分子占領」。此外,《絕非》文中對於本站的方針政策作出了獨特的闡釋,以強調維基百科「歧視」「打壓」中國大陸。《絕非》宣告「求聞百科」奉行「拿來主義」,保證內容豐富、主題平等、質量比肩維基百科,並拒絕廣告、軟文和付費牆。[37]該社論的連結同時在求聞百科的首頁以及ASN[註 9]展示。
中文維基百科社群尚未有用戶在站內對《再論》《絕非》等社論作出回應。
2022說明會
[編輯]2022年12月3日20時(UTC+8),「2021年基金會行動中文維基社群公開說明會」在Google Meet上舉辦。是次說明會由台灣維基媒體分會邀請WMF安全與信任(T&S)小組舉行,希望通過問答,消除疑惑,釐清真相,以助社群團結向前。[38]T&S全球負責人Jan Eißfeldt(User:JEissfeldt (WMF))出席答疑,台灣分會亦提供口譯。
Eißfeldt首先解釋了T&S與社群的關係。他說,維基媒體項目就像一幅畫或者書法作品。社區創造知識,就像藝術家在創作作品;而WMF則為作品提供了畫框,保護社區和知識。現在的問題是,有畫框外的團體嘗試闖入畫框,向藝術家施壓(pushed through the frame and pushed on the artists)。
接下來的提問環節中,Eißfeldt共回答了九個台灣分會收集到的問題。
前兩個問題都是關於基金會能否公布詳細原因及證據的。與基金會以往回復一致,Eißfeldt表示由於法律原因不能提供。不過他還提到,波蘭語維基百科(plwiki)曾遭遇OA,於是波維社群組建了仲裁委員會(ArbCom)以處理相關事務。他表示,如果中維社群強烈地需要知道細節,可以選舉出簽署了《非公開信息保密協議》(NDA)的小組(group),由該小組了解事件的細節。然而,該小組不會無所不知,也不能將其所知告訴他人。Eißfeldt還表示,真正的挑戰在於,「社群是否信任自己」。
“ | 以我過去二十年的經驗來看,真正的挑戰在於本地社群是否信任自己。人們是否能相互信任,共同選出這樣一個小組,並信任小組裡的這些代表廣大社區的志願者,在NDA下與基金會共同處理一些微妙的事務。
原文:In my experience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challenge really is whether the local community trusts itself, that the people trust each other, together elect such a group and then trust the volunteer serving in the group on the broad community’s behalf, to collectively work with the Foundation on some of these delicate matters under NDA. |
” |
——Eißfeldt |
這次說明會召開於「第二次安全投票」選舉之後,社群也很關注Stang和Lanwi1二位被除權管理員復任未果之事。有人提問說,基金會行動中遭除權但未被全域封禁的管理員,是不是並未參與到掌控社群(community capture)和人身傷害,而是因為其選舉投票(RfA)被干擾而除權。Eißfeldt表示,基金會發現不同成員以不同方式參與「該團體」;有些人從該團體對RfA的操縱中獲利,但他們本身並不是操縱者。[39]又有人問,被除權者是否會對社群造成風險,經選舉後是否還能擔任管理職務(包括行政員等)。Eißfeldt回答說,如果社群選擇信任這位用戶,並通過自由公正、屬於社群自治、符合基金會政策的選舉,基金會將會尊重社群表達的信任。另外,RfA中,不少人表達了對候選人(曾)參與WMCUG或被除權的關切。Eißfeldt認為,這種關切是合理的,候選人應該用有說服力的方式來回應這種關切。回答部分群體歧視中國大陸RfA候選人時,Eißfeldt表示,社群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評估「希望成為管理員以協助」的志願者:如何貢獻、如何對待其他志願者、如何在基金會和社群的規矩下行事;維基百科的第四支柱和維基媒體的UCoC都清楚表明,歧視在維基沒有立足之地。
會後,台灣維基媒體協會提供了是次會議的會議記錄,可以在 meta:Wikimedia Taiwan/The Chinese Wikimedia Open Meeting on the 2021 Foundation Official Action/Documentation 查閱,該記錄已被翻譯為中文和韓文。
【全域】針對中東北非地區的基金會行動
[編輯]2022年12月6日,維基媒體基金會全域禁制了16名來自中東北非(MENA)地區的用戶,稱他們涉及編輯維基百科計劃[sic]的利益衝突。基金會表示,出於法律限制和社區安全的考量,他們不能提供更多細節。[40]媒體猜測該行動與沙烏地阿拉伯編輯被判入獄有關(基金會後來予以否認),報道也出現了一定偏差。[註 10]
基金會稱,2022年1月,他們開始對相關事件進行調查,確信一些與外部團體有密切聯繫的用戶在以「協調的風格」(coordinated fashion)來編輯維基百科計劃[sic],以推進外部團體的目標。[40]
被禁制的16名用戶中,有7名阿拉伯語維基百科的管理員;剩餘用戶3名活躍於阿拉伯語維基百科,6名活躍於波斯語維基百科。[41]
2023年1月11日,阿拉伯語維基百科以38支持、2反對、0中立通過了社群聲明。聲明「最強烈地譴責」了基金會「基於保密投訴和非公開調查的工作模式」。聲明稱,用戶違反方針,應按本地規則處理,而基金會的行動對社群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特別是失去了活躍的管理員和技術人員。[42]
【全域】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再將維基媒體拒於門外
[編輯]2022年7月和2023年3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兩度拒絕接納維基媒體相關組織。
2022年7月:七個維基媒體分會
[編輯]2022年7月14日至22日, WIPO成員國大會第63屆系列會議以實體加線上的混合模式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出的代表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帶領。[43][44]
7月15日下午,會議討論接納多個非政府組織成為觀察員的議題,申請成為觀察員的組織包括了維基媒體基金會的阿根廷、瑞士、法國、德國、義大利、南非和瑞典分會[45]。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發言表示拒絕維基媒體分會成為觀察員,稱「[……]維基媒體的部分項目,包括維基百科等網站,存在大量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內容和不實信息」。申長雨表示,中方多次闡明其立場,然而維基媒體及其附屬機構「並未解決中方提出的嚴重關切」,故七個分會有違聯大2758號決議以及WIPO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46]據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得到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伊朗、阿爾及利亞、敘利亞、辛巴威、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和尼加拉瓜[47]的支持。
當日,維基媒體基金會發布新聞稿,指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反對維基媒體分會要求觀察員地位的國家,並再次聲稱分會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附屬機構、傳播虛假信息的共犯」。新聞稿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錯誤地理解了分會的地位的理解,並歪曲了維基百科「優先考慮準確性、中立性以及自治體完全自主」的模式。[48]
2023年3月:基金會
[編輯]根據基金會新聞稿消息,2023年3月13日,WIPO的版權及相關權常設委員會(SCCR)拒絕認可(accredit)維基媒體基金會。新聞稿稱其認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阻撓,而反對原因是維基媒體項目「傳播虛假信息」。基金會再次在新聞稿中說,該國的指控曲解了維基媒體模型。
基金會將在7月再次申請成為WIPO觀察員。[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曾在2020年和2021年阻撓基金會的申請;截至目前,該國已經四次對維基媒體基金會及其附屬團體參與WIPO提出異議。。
管理人員任免簡訊
[編輯]- 2022年3月9日,User:陳溢自薦為界面管理員,後User:范雪球關閉投票。[50]
- 2022年6月20日,User:Wong12864自薦為管理員,後行政員AT以「不合資格」終止投票。[51]
- 2022年11月20日,User:Jiaweipan自薦為管理員,後User:SunAfterRain雪球關閉投票。[52]
- 2023年1月25日,管理員SElephant因長期無活動而離任。[53]
- 2023年4月6日,管理員Father vice因長期無活動而離任。[53]
- 2023年6月22日,管理員Ws227因濫用權限,遭到緊急解任。
註釋
[編輯]- ^ User:葉又嘉提出於年6月16日03:41 (UTC)
- ^ 應該指2016年7月5日,和平奮鬥救地球根據封禁申訴[25]將User:Galaxyharrylion的封禁由一年改為一天。[26]
- ^ 9月5日通過。
- ^ 後續發展不詳述。
- ^ 「力耕不吾欺」句出自陶淵明的《移居二首》(其二)。
- ^ 指WMGMC。
- ^ 原文為「帶入到岌岌可危的深淵」。
- ^ 「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 ^ AdvancedSiteNotice,可參考本站的對應頁面
- ^ 詳細信息可見Signpost的特別報道:en:Wikipedia:Wikipedia Signpost/2023-01-16/Special report
參考資料
[編輯]- ^ Special:Diff/77591589
- ^ Wikipedia:維基百科政策簡報/存檔/2022-12
- ^ Wikipedia_talk:防濫用過濾器#再提拆分回退員之私密過濾器源碼閱讀權至另一用戶組
- ^ 已刪百科上的存檔
- ^ 如何評价古羅斯史中文維基被大規模篡改,捏造史實? - 伊凡的回答 - 知乎
- ^ 寒暄. 10年了,终于有人发现中文维基百科的俄罗斯历史是胡编的了. 微信公眾平台. [2022-08-01].
- ^ 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06/16#卡申銀礦
- ^ Special:Redirect/log/11571305
- ^ c:Special:Redirect/log/325990014
- ^ Special:CentralAuth/折毛
- ^ Wikipedia:2022年歷史相關條目偽造事件
- ^ Wikipedia:傀儡調查/案件/折毛/存檔#2022年6月16日
- ^ Special:PermaLink/72139093
- ^ Special:Diff/70052262/70339947
- ^ Special:Diff/69581617
- ^ en:Special:Diff/1093648598,更改排版後的版本為en:Special:Diff/1093648718
- ^ Wikipedia_talk:2022年歷史相關條目偽造事件#c-弟魯-2022-06-19T04:10:00.000Z-葉又嘉-2022-06-18T04:29:00.000Z
- ^ en:User:折毛
- ^ A “Chinese Borges” wrote millions of words of fake Russian history on Wikipedia for a decade.. Literary Hub. 2022-06-28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美國英語).
- ^ Desk, GDN Online. OMG: A bored Chinese woman spent years falsifying Russian history on Wikipedia. www.gdnonline.com.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4).
- ^ A Bored Chinese Housewife Spent Years Falsifying Russian History on Wikipedia. www.vice.com.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英語).
- ^ Special:Diff/71634165
- ^ phab:T308397
- ^ Wikipedia:申請成為管理員/和平奮鬥救地球/第5次
- ^ Special:PermaLink/40700749
- ^ Special:Redirect/logid/6767518
- ^ Wikipedia:申請成為管理員/Lanwi1/第4次
- ^ Wikipedia_talk:申請成為管理人員/存檔8
- ^ meta:Special:PermaLink/23161653
- ^ 求聞百科頁面:Qiuwen:关于求闻百科
- ^ 求聞百科頁面:Qiuwen:开荒纪念碑
- ^ Wikipedia:聚會/南京/2022年暑假聚會#求聞百科的上線
- ^ 求聞百科頁面:Qiuwen:裁决委员会文件/2022年/在维基媒体计划使用“求闻”内容及有关著作权的若干规定
- ^ 求聞百科Diff/3582728
- ^ 求聞百科oldid=3583041
- ^ 存檔:https://telegra.ph/求问百科一周年评论-09-13 ,該版本不是最終版本
- ^ 存檔:https://archive.is/pjVPE
- ^ meta:Wikimedia Taiwan/The Chinese Wikimedia Open Meeting on the 2021 Foundation Official Action
- ^ 原文:When reviewing the concerning actions of the group that undermined harmed community self-governance ahead of the Office Action in 2021, the Foundation recognized that different people participated in that group in different ways. Therefore the Office Action addressing the harmful affects of that group undermining the community required a range of different policy measures, based on the public and the non-public evidence the Foundation reviewed that included people who benefited from that group's actions manipulating the Request for Adminship but were not themselves the manipulators. – User:JEissfeldt (WMF)
- ^ 40.0 40.1 https://lists.wikimedia.org/hyperkitty/list/[email protected]/thread/NJUOKYM2UTKFH53OKGIXW6OSEEDUI3AL/
- ^ en:Wikipedia:Wikipedia Signpost/2023-01-01/News and notes
- ^ ar:ويكيبيديا:بيان_بشأن_أحداث_6_ديسمبر_2022
- ^ Assemblies of the Member States of WIPO: Sixty-Third Series of Meetings 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 第六十三届系列会议.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中文).
- ^ 申长雨率团出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63届成员国大会并作一般性发言. 國家知識產權局. 2022-07-20 [2022-08-01].
- ^ A/63/3 Rev. (中文)
- ^ 會議錄影【流量警告】(漢語),1:32:20
- ^ https://twitter.com/jamie_love/status/1547955563824173056
- ^ Seven Wikimedia chapters rejected as permanent observers to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Wikimedia Foundation. 2022-07-15 [2022-08-01] (美國英語).
- ^ Wikimedia Foundation blocked once again by China for accreditation to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Wikimedia Foundation. 2023-03-14 [2023-06-18] (美國英語).
- ^ Wikipedia:申請成為界面管理員/陳溢
- ^ Wikipedia:申請成為管理員/Wong12864
- ^ Wikipedia:申請成為管理員/Jiaweipan
- ^ 53.0 53.1 Wikipedia:管理人員任免記錄/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