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TWHistoryEditor/沙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康偉
馬康偉牧師於2021年10月3日,由其女兒馬箏拍攝。照片由家屬提供,授權信已寄至 Wikimedia,現正等待 VRT 系統確認。
出生(1964-09-24)1964年9月24日
 中華民國臺灣
逝世2025年5月2日(2025歲—05—02)(60歲)
職業牧師、神學教師、詩歌創作者、心理諮商師
國籍 中華民國
母校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配偶文美雲
子女馬箏(女)、馬賀(子)
親屬馬康俊(弟弟)


馬康偉(英語:Paul Ma,1964年9月24日—2025年5月2日),台灣基督教牧師神學教師詩歌創作者心理諮商師,長年參與華人教會牧養與神學教育[1][2],曾任基督教宣道會台北堂、廈門街浸信會、台中宣道堂等教會之主任牧師[2],並於多所神學院講授系統神學與教牧輔導等課程[2]。他亦推動民族音樂與信仰的融合,結合國樂創作敬拜詩歌[1][3],並結合魔術戲劇與視覺道具於佈道現場,推動創意福音事工[2][4]

生平

[編輯]

成長背景

[編輯]

馬康偉牧師於1964年9月24日出生於台灣,祖籍浙江。其家族原居大陳島,1955年大陳島撤退時,祖父隨兩萬八千餘名居民來台,落腳於永和新店溪畔,務農為生[1]。其父親學得木工技術,成為木工師傅[1]

馬康偉自幼在基督信仰家庭中成長,奶奶為家中首位基督徒,經常帶他與弟弟參加教會聚會,並以口述方式傳遞聖經故事[1]。他於小學二年級時在葛理翰牧師的佈道會中決志信主[5]。奶奶臨終前禱告希望其中一位孫子能成為牧師,最終由馬康偉實現這個願望[1][5]

家庭生活

[編輯]

馬康偉於1993年1月31日與文美雲師母結婚,育有一子馬賀與一女馬箏[2]。他重視家庭關係,常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關懷[2]。他熱衷於音樂、創作與傳播活動,並經常於日常生活中記錄靈感,如創作《牧歌》[3][1]

他曾主張基督徒應追求「基督徒要過三精的生活:對聖經要精準、生活要精彩、過得要精緻。[2]」。並曾引用馬偕名言:「寧願燒盡,不願朽壞。」[2]

信仰啟蒙與呼召

[編輯]

馬康偉在青少年時期一度離開教會,歷經信仰掙扎與尋索,也曾接觸其他宗教如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會佛教道教[5]。19歲時參加第二屆青年宣道大會,聆聽唐崇榮牧師的證道後深受感動,跪在大樹下回應神的呼召:「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塑造我、使用我!」[1][4][2]

退伍後,他進入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接受正統神學裝備,後來進修教牧學博士學位,致力於神學教育與牧養事工[2][1]

榮歸天家

[編輯]

2025年5月2日,馬康偉牧師於家中去世,享年60歲[2]。數日前,他曾在女兒馬箏婚禮上進行講道與證婚[2]

他的辭世引起華人教會信徒與同工關注與追思,並有多人回顧其在牧養、宣教、音樂、教育等事工的經歷[2]。其子馬賀在悼詞中表示,父親在神學研究與教會服事上的嚴謹精神,對其個人信仰與學習方向具有深遠影響[2]

教會公告中引用《啟示錄》14:13表達追思:「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2] 據報導,其部分音樂與宣教計畫由後續團隊繼續推展[2]

推動民族音樂聖樂化(三化異象)

[編輯]

馬康偉自學生時期喜愛國樂,曾加入國樂社並學習吹,後來於教會中開始思考民族樂器如何用於敬拜[5][3]。他主張應恢復華人對民族音樂的信心,推動「民族音樂聖樂化」,以本色化達致信仰國度化[6][3]

他創作多首具民族曲風的詩歌,如《新年到》《牧歌》《康熙十架歌》等,並結合葫蘆絲二胡古箏等樂器於主日崇拜中演奏[3][1]。《康熙十架歌》曾由丁松筠神父轉交梵諦岡,據報導收到教宗方濟各回函回應[2][3]

他參與籌組「師曠知音雅集國樂團」,並擔任副團長兼團牧,與張曉風林治平林昱廷等人合作,推動本土聖樂的發展[7][2]

宣教與牧會

[編輯]

馬康偉牧師自年輕時在第二屆青年宣道大會(青宣)回應全職呼召後,長年投入教會牧養與宣教事工。他曾在台中宣道堂廈門街浸信會牧會,並擔任台灣宣道堂聯會主席及「華夏文化宣教使團」總幹事[7][2][3][1]。他的宣教行動靈活創新,曾將魔術結合福音作為破冰與傳講方式,也以國樂演奏在公共場域傳揚詩歌信息[4][1]

他認為「本色化」是「國度化」的前提,並致力實踐「三化異象」──華人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2][3][1]

福音魔術

[編輯]

馬康偉在神學院期間接觸到魔術,開始思考如何結合福音與魔術,作為跨語言、破冰的宣教工具。他在國內外透過魔術表演吸引人群,講解信仰信息,例如以切割魔術比喻罪使人與神隔絕,並透過橡皮筋等道具談論關係修復[4]

他曾在火車上透過魔術引起好奇,藉機談論信仰,自稱「不是魔術師,是牧師[4]。在海外宣教時,孩子們亦因魔術而記得他的身分與表演[4]

他強調魔術為娛樂性技巧,非邪術,是「戲法」而非神秘宗教行為[4]

神學教育

[編輯]

馬康偉牧師長期參與神學教育與媒體福音事工。他曾任教於客家神學院馬來西亞神學院台灣拿撒勒人會神學院華北神學院,講授系統神學、倫理學、護教學、教牧實務等課程,並致力於培育原住民與跨文化教會工人[2][1]

他亦參與多項媒體服事,曾擔任 CGNTV 節目講員、《每日研經釋義》撰稿人,並於佳音廣播電台主持節目[2][5][1],致力透過多元媒介傳遞信仰信息。[2]


詩詞與音樂創作

[編輯]
年份 歌名 收錄專輯 詞/曲/唱
1994 《好朋友勿忘我》 《你是我最好的同工》 詞/曲: 馬康偉
1997 《你是我最好的同工》 《你是我最好的同工》 詞/曲:馬康偉
2008 《祈禱歌》 《歌唱愛 兒童生命教育歌謠輯(一)》 曲:馬康偉;演唱:陳純芝、洪詠君、蕭伃岑
2009 《愛歌》 《愛在基督裡》詩歌創作合輯(一) 曲:馬康偉;演唱:謝佳紋
2009 《憶》 《牧歌/馬康偉牧師詩歌創作集1(國樂創作版) 曲: 馬康偉 二胡: 盛賜民
2010 《牧歌》 《愛在基督裡》詩歌創作合輯(二)

《牧歌/馬康偉牧師詩歌創作集1(國樂創作版)》

曲:馬康偉;二胡:盛賜民
2011 《天光》 《牧歌/馬康偉牧師詩歌創作集1(國樂創作版)》 詞/曲:馬康偉;演唱:謝佳紋
2012 《康熙十架歌》 《牧歌/馬康偉牧師詩歌創作集1(國樂創作版)》 詞:康熙皇帝;曲:馬康偉;演唱:謝佳紋
2013 《禱》 《牧歌/馬康偉牧師詩歌創作集1(國樂創作版)》 詞/曲:馬康偉
2013 《這人便為有福》 《牧歌/馬康偉牧師詩歌創作集1(國樂創作版)》 曲:馬康偉;詞:詩篇第一篇
2013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牧歌/馬康偉牧師詩歌創作集1(國樂創作版)》 曲:馬康偉;詞:詩篇第150篇
2013 《此號人就有福氣》 《牧歌/馬康偉牧師詩歌創作集1(國樂創作版)》 曲:馬康偉;詞:詩篇第一篇(台語)
2014 《新年新曲/新年到》 《宇宙光有聲雜誌2014年1月號》 曲:馬康偉、劉文亮;詞:陳穎鋒、馬康偉;演唱:施佳豐、謝佳紋
2014 《圍爐懷恩》 暫無 曲/葫蘆絲:馬康偉;鋼琴:馬箏
2015 《東嶽泰山》 《五嶽歸主傳天恩》 曲:馬康偉

媒體與公眾事務

[編輯]

馬康偉牧師亦長年參與基督教媒體與教會教育事工,擔任下列平台節目主持與教學職務:

CGN 中文台聖經節目 主講人。

佳音廣播電台《耶穌在中華》《說唱聖經》節目主持人。

伊甸基金會電台《耶穌在中華》節目主持人之一。

台灣讀經會《每日研經釋義》系列編輯委員與撰稿人。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馬康偉(口述). 【真實故事】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 台灣中國信徒佈道會. 2023-0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莊堯亭. 天家再相見!馬康偉牧師60歲安息主懷:有時候,「離別」是使命的必須. 基督教今日報. 2025-05-0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董昀. 上帝親賜旋律!馬康偉牧師顛覆傳統,用民族音樂敬拜神. 基督教今日報. 2022-02-08.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董昀. 基督徒可以變魔術嗎?馬康偉牧師談魔術傳福音:這只是「戲法」,不是「邪術」!. 基督教今日報. 2022-01-06. 
  5. ^ 5.0 5.1 5.2 5.3 5.4 專訪基督教宣道會台北堂馬康偉牧師. 佳音會客室. 2013-10-13. 
  6. ^ GOOD TV新聞中心台北採訪報導. 民族音樂聖樂化推手 開創傳統樂器敬拜篇. GOOD TV NEWS. 2021-02-05. 
  7. ^ 7.0 7.1 馬康偉(廈門街浸信會牧師). 「師曠知音雅集國樂團」成立的故事.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