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TWHistoryEditor/沙盒
马康伟 | |
---|---|
![]() | |
出生 | ![]() | 1964年9月24日
逝世 | 2025年5月2日 | (60岁)
职业 | 牧师、神学教师、诗歌创作者、心理咨商师 |
国籍 | ![]() |
母校 | 台湾浸信会神学院 |
配偶 | 文美云 |
子女 | 马筝(女)、马贺(子) |
亲属 | 马康俊(弟弟) |
马康伟(英语:Paul Ma,1964年9月24日—2025年5月2日),台湾基督教牧师、神学教师、诗歌创作者与心理咨商师,长年参与华人教会牧养与神学教育[1][2],曾任基督教宣道会台北堂、厦门街浸信会、台中宣道堂等教会之主任牧师[2],并于多所神学院讲授系统神学与教牧辅导等课程[2]。他亦推动民族音乐与信仰的融合,结合国乐创作敬拜诗歌[1][3],并结合魔术、戏剧与视觉道具于布道现场,推动创意福音事工[2][4]。
生平
[编辑]成长背景
[编辑]马康伟牧师于1964年9月24日出生于台湾,祖籍浙江。其家族原居大陈岛,1955年大陈岛撤退时,祖父随两万八千余名居民来台,落脚于永和新店溪畔,务农为生[1]。其父亲学得木工技术,成为木工师傅[1]。
马康伟自幼在基督信仰家庭中成长,奶奶为家中首位基督徒,经常带他与弟弟参加教会聚会,并以口述方式传递圣经故事[1]。他于小学二年级时在葛理翰牧师的布道会中决志信主[5]。奶奶临终前祷告希望其中一位孙子能成为牧师,最终由马康伟实现这个愿望[1][5]。
家庭生活
[编辑]马康伟于1993年1月31日与文美云师母结婚,育有一子马贺与一女马筝[2]。他重视家庭关系,常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怀[2]。他热衷于音乐、创作与传播活动,并经常于日常生活中记录灵感,如创作《牧歌》[3][1]。
他曾主张基督徒应追求“基督徒要过三精的生活:对圣经要精准、生活要精彩、过得要精致。[2]”。并曾引用马偕名言:“宁愿烧尽,不愿朽坏。”[2]
信仰启蒙与呼召
[编辑]马康伟在青少年时期一度离开教会,历经信仰挣扎与寻索,也曾接触其他宗教如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会、佛教与道教[5]。19岁时参加第二届青年宣道大会,聆听唐崇荣牧师的证道后深受感动,跪在大树下回应神的呼召:“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塑造我、使用我!”[1][4][2]。
退伍后,他进入台湾浸信会神学院接受正统神学装备,后来进修教牧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神学教育与牧养事工[2][1]。
荣归天家
[编辑]2025年5月2日,马康伟牧师于家中去世,享年60岁[2]。数日前,他曾在女儿马筝婚礼上进行讲道与证婚[2]。
他的辞世引起华人教会信徒与同工关注与追思,并有多人回顾其在牧养、宣教、音乐、教育等事工的经历[2]。其子马贺在悼词中表示,父亲在神学研究与教会服事上的严谨精神,对其个人信仰与学习方向具有深远影响[2]。
教会公告中引用《启示录》14:13表达追思:“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2] 据报导,其部分音乐与宣教计划由后续团队继续推展[2]。
推动民族音乐圣乐化(三化异象)
[编辑]马康伟自学生时期喜爱国乐,曾加入国乐社并学习吹笙,后来于教会中开始思考民族乐器如何用于敬拜[5][3]。他主张应恢复华人对民族音乐的信心,推动“民族音乐圣乐化”,以本色化达致信仰国度化[6][3]。
他创作多首具民族曲风的诗歌,如《新年到》《牧歌》《康熙十架歌》等,并结合葫芦丝、笙、二胡、古筝等乐器于主日崇拜中演奏[3][1]。《康熙十架歌》曾由丁松筠神父转交梵谛冈,据报导收到教宗方济各回函回应[2][3]。
他参与筹组“师旷知音雅集国乐团”,并担任副团长兼团牧,与张晓风、林治平、林昱廷等人合作,推动本土圣乐的发展[7][2]。
宣教与牧会
[编辑]马康伟牧师自年轻时在第二届青年宣道大会(青宣)回应全职呼召后,长年投入教会牧养与宣教事工。他曾在台中宣道堂与厦门街浸信会牧会,并担任台湾宣道堂联会主席及“华夏文化宣教使团”总干事[7][2][3][1]。他的宣教行动灵活创新,曾将魔术结合福音作为破冰与传讲方式,也以国乐演奏在公共场域传扬诗歌信息[4][1]。
他认为“本色化”是“国度化”的前提,并致力实践“三化异象”──华人福音化、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2][3][1]。
福音魔术
[编辑]马康伟在神学院期间接触到魔术,开始思考如何结合福音与魔术,作为跨语言、破冰的宣教工具。他在国内外透过魔术表演吸引人群,讲解信仰信息,例如以切割魔术比喻罪使人与神隔绝,并透过橡皮筋等道具谈论关系修复[4]。
他曾在火车上透过魔术引起好奇,借机谈论信仰,自称“不是魔术师,是牧师”[4]。在海外宣教时,孩子们亦因魔术而记得他的身份与表演[4]。
他强调魔术为娱乐性技巧,非邪术,是“戏法”而非神秘宗教行为[4]。
神学教育
[编辑]马康伟牧师长期参与神学教育与媒体福音事工。他曾任教于客家神学院、马来西亚神学院、台湾拿撒勒人会神学院与华北神学院,讲授系统神学、伦理学、护教学、教牧实务等课程,并致力于培育原住民与跨文化教会工人[2][1]。
他亦参与多项媒体服事,曾担任 CGNTV 节目讲员、《每日研经释义》撰稿人,并于佳音广播电台主持节目[2][5][1],致力透过多元媒介传递信仰信息。[2]
诗词与音乐创作
[编辑]年份 | 歌名 | 收录专辑 | 词/曲/唱 |
---|---|---|---|
1994 | 《好朋友勿忘我》 | 《你是我最好的同工》 | 词/曲: 马康伟 |
1997 | 《你是我最好的同工》 | 《你是我最好的同工》 | 词/曲:马康伟 |
2008 | 《祈祷歌》 | 《歌唱爱 儿童生命教育歌谣辑(一)》 | 曲:马康伟;演唱:陈纯芝、洪咏君、萧伃岑 |
2009 | 《爱歌》 | 《爱在基督里》诗歌创作合辑(一) | 曲:马康伟;演唱:谢佳纹 |
2009 | 《忆》 | 《牧歌/马康伟牧师诗歌创作集1(国乐创作版) | 曲: 马康伟 二胡: 盛赐民 |
2010 | 《牧歌》 | 《爱在基督里》诗歌创作合辑(二)
《牧歌/马康伟牧师诗歌创作集1(国乐创作版)》 |
曲:马康伟;二胡:盛赐民 |
2011 | 《天光》 | 《牧歌/马康伟牧师诗歌创作集1(国乐创作版)》 | 词/曲:马康伟;演唱:谢佳纹 |
2012 | 《康熙十架歌》 | 《牧歌/马康伟牧师诗歌创作集1(国乐创作版)》 | 词:康熙皇帝;曲:马康伟;演唱:谢佳纹 |
2013 | 《祷》 | 《牧歌/马康伟牧师诗歌创作集1(国乐创作版)》 | 词/曲:马康伟 |
2013 | 《这人便为有福》 | 《牧歌/马康伟牧师诗歌创作集1(国乐创作版)》 | 曲:马康伟;词:诗篇第一篇 |
2013 |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 《牧歌/马康伟牧师诗歌创作集1(国乐创作版)》 | 曲:马康伟;词:诗篇第150篇 |
2013 | 《此号人就有福气》 | 《牧歌/马康伟牧师诗歌创作集1(国乐创作版)》 | 曲:马康伟;词:诗篇第一篇(台语) |
2014 | 《新年新曲/新年到》 | 《宇宙光有声杂志2014年1月号》 | 曲:马康伟、刘文亮;词:陈颖锋、马康伟;演唱:施佳丰、谢佳纹 |
2014 | 《围炉怀恩》 | 暂无 | 曲/葫芦丝:马康伟;钢琴:马筝 |
2015 | 《东岳泰山》 | 《五岳归主传天恩》 | 曲:马康伟 |
媒体与公众事务
[编辑]马康伟牧师亦长年参与基督教媒体与教会教育事工,担任下列平台节目主持与教学职务:
▪ CGN 中文台圣经节目 主讲人。
▪ 佳音广播电台《耶稣在中华》《说唱圣经》节目主持人。
▪ 伊甸基金会电台《耶稣在中华》节目主持人之一。
▪ 台湾读经会《每日研经释义》系列编辑委员与撰稿人。
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马康伟(口述). 【真實故事】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 台湾中国信徒布道会. 2023-07.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庄尧亭. 天家再相見!馬康偉牧師60歲安息主懷:有時候,「離別」是使命的必須. 基督教今日报. 2025-05-05.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董昀. 上帝親賜旋律!馬康偉牧師顛覆傳統,用民族音樂敬拜神. 基督教今日报. 2022-02-08.
- ^ 4.0 4.1 4.2 4.3 4.4 4.5 4.6 董昀. 基督徒可以變魔術嗎?馬康偉牧師談魔術傳福音:這只是「戲法」,不是「邪術」!. 基督教今日报. 2022-01-06.
- ^ 5.0 5.1 5.2 5.3 5.4 專訪基督教宣道會台北堂馬康偉牧師. 佳音会客室. 2013-10-13.
- ^ GOOD TV新闻中心台北采访报导. 民族音樂聖樂化推手 開創傳統樂器敬拜篇. GOOD TV NEWS. 2021-02-05.
- ^ 7.0 7.1 马康伟(厦门街浸信会牧师). 「師曠知音雅集國樂團」成立的故事. 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 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