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彝族與彝語支民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歡迎光臨中文「彝族與彝語支民族」主題首頁!


彝語支民族列表

彝語支民族:
彝族 · 哈尼族 · 傈僳族 · 拉祜族 · 納西族 · 基諾族 · 怒族
相關族群:
白族 ·
緬族 · 阿昌族 · 景頗族 · 驃人 · 喀卓人

彝語支語言列表

彝語支民族簡介

【起草中】

彝族

彝族
ꆈꌠ
總人口
約778萬人
分佈地區
 中國7,765,858人(2000年)
 越南3307人(1999年)
 緬甸暫無數據
 泰國暫無數據
 寮國暫無數據
語言
彝語
宗教信仰
萬物有靈為主,少數信仰佛教

彝族,曾稱「倮倮」,主要居住於中國西南地區,少數分布在越南寮國東南亞地區,總人口約776萬人(2000年)。中國大陸現有彝族7,765,858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官方承認的56個少數民族中占總人口的7.37%,為第七大少數民族。中國彝族聚居區和人口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其餘各省市區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稱為「倮倮族」(越南語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為官方承認的54個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老街等省。緬甸寮國泰國等地亦有近百萬彝族,部分居住地還留存有少許指路經和古彝文

彝族語言緬彝語群彝語支,有六種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數屬於說彝語南部方言的尼蘇人。彝語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1975年的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彝字,該方案1980年被國務院批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

更多內容……

傈僳族

傈僳族
總人口
120萬
分佈地區
 中國73萬(2003年)
 緬甸40萬(2007)
 泰國5萬5千(2006)
 印度6千(2008)
語言
傈僳語
宗教信仰
基督教萬物有靈

傈僳族(英文:Lisu; Li-Su; Lisaw;泰文:ลีสู่)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雲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葡萄縣,為中國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綫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領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印度境內約有6千傈僳族人居住於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印未定界的藏南察隅縣,即由印度實質管理經營的阿魯納恰爾邦昌朗縣(Changlang),他們可能是由坎底地區和江心坡地區(屬於現今克欽邦葡萄縣境內),甚至是由雲南怒江上游的貢山縣福貢縣直接遷徙而來。

傈僳族中有較多信仰基督教的人口。

更多內容……

納西族

納西族
總人口
30.8萬
分佈地區
生活於 中國雲南四川西藏的交界處,多生活於雲南麗江
語言
納西語
宗教信仰
東巴教藏傳佛教

納西族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的交界處的麗江及其毗鄰地區,雲南省為納西族主要分布省份。中國(中國大陸)有納西族總人口309,477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27大民族,其中雲南295,464人,占納西族人口的95.5%,其餘省市區均有分布。

納西東巴文是納西族所使用的兩種文字之一(另一種為哥巴文)。東巴文源於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書的《東巴經》。由於東巴文是現存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因而近年來倍受關注。

四川雲南交界地區居住的摩梭人與納西族在歷史上有較多的經濟文化交往,中國政府將雲南摩梭人劃為納西族,四川摩梭人劃為蒙古族

更多內容……

<gallery> 1_lijiang_old_town_old_woman_naxi_nakhi_2012.jpg|麗江納西族婦女 Manuscripts_in_the_Yunnan_Nationalities_Museum_-_DSC04018.JPG|納西經書插畫 P1080706.jpg|納西東巴文

怒族

怒族
總人口
2.8萬(2000年)
分佈地區
 中國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察隅縣
語言
怒蘇語柔若語獨龍語阿儂語
宗教信仰
基督教藏傳佛教以及傳統的火崇拜

怒族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人口約為2.8萬人(2000年)。怒族生活的環境海拔高、落差大,因而怒族創造了一些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例如溜索就是其重要的交通工具。怒族的傳統信仰是火崇拜,同時很多人也信仰藏傳佛教,近代以來更多的人信奉基督教

中國政府認定為怒族的人群中,約有一半自稱「怒蘇」,另一半為自稱「阿儂」的人群。怒蘇人主要講怒蘇怒語,少量講柔若語。阿儂人中,講阿儂語獨龍語(均不屬彝語支)的人群約各占一半。
更多內容……

哈尼族

哈尼族
Haqniq
總人口
約175萬
分佈地區
 中國1,440,029(2000年)
 緬甸20萬以上(2007年)
 寮國6萬(2007年)
 泰國6萬(2007年)
 越南17,535(1999年)
語言
哈尼語
宗教信仰
萬物有靈

哈尼族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列中國第16大民族雲南是哈尼族世居地。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大陸哈尼族人口有1,440,029人,其中雲南有1,424,990人,占哈尼族人口的98.96%。哈尼族主要分布於雲南西南部禮社江下游紅河西側哀牢山區新平、鎮源、墨江、元江、紅河、元陽、綠春、金平、江城等縣。山東江蘇湖南四川廣東五省哈尼族人口均超過千人,其餘各個省市區及現役軍人中均有哈尼族人口分布。

中國哈尼族使用哈尼語,原來沒有文字,1957年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哈尼族在海拔2500米山區閞墾梯田,種植水稻。哈尼族(越南語Người Hà Nhì)也是越南54個民族之一,人口17,535(1999年普查)。

哈尼人的一支阿卡人緬甸寮國泰國都有分布,緬甸、寮國稱其為高族(緬甸語ကော်緬甸語委轉寫kau)。

更多內容……




拉祜族

拉祜族
lad hull /la˥˧hv̩˩/
總人口
80萬
分佈地區
 中國45.3萬(2000年)
 緬甸約25萬人(2007年)
 泰國8萬5845人(2007年)
 寮國1萬5693人(2007年)
 越南6874人(1999年)
語言
拉祜語
宗教信仰
多數為基督教,少數為佛教和傳統信仰

拉祜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瀾滄江拉祜族自治縣和孟連雙江自治縣,在思茅臨滄地區及西雙版納等地也有分布,人口約為45.3萬(2000年)。拉祜族在緬甸撣邦有約25萬人,並有其政黨組織。泰國有8萬6千人,寮國亦有1萬6千人。越南54個民族之一的拉祜族(越南語La Hủ)實際是苦聰人,人口6874(1999年普查)。中國的苦聰人也劃定為拉祜族。

拉祜族有拉祜納(黑拉祜,泰國寮國稱目舍(Muser/Musur))、拉祜西(黃拉祜,寮國、緬甸撣邦圭族)、拉祜普(白拉祜)、拉祜尼(紅拉祜)等支系。以拉祜納人數最多。

更多內容……




<gallery> Elderly_Lahu_woman.jpg|泰國老年拉祜婦女 Lahu_woman_cut-and-stick,_silver-ornamented_dress_-_Yunnan_Nationalities_Museum_-_DSC04226.JPG|中國拉祜族女裝 <\gallery>

基諾族

基諾族
總人口
2.09萬
分佈地區
 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民族鄉
語言
基諾語
宗教信仰
萬物有靈

基諾族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1979年6月正式確認。「基諾」為自稱,民國之前漢釋其為「攸樂」,意為「尊敬舅舅的民族」,為雲南地區特有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0,899人,主要聚居於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

基諾一稱來自其主要聚集區「基諾山」,清地理志稱此山為「攸樂山」故清檔中多以攸樂人為其稱謂。

基諾族自稱是諸葛亮伐南中孟獲的軍人後人。有關基諾人最早的記錄為明末清初,因基諾山地區盛產普洱茶故在此時有大量漢地商人來往,並藉此向推廣了相併的農業生產式藝。

更多內容……

<gallery> Jinuo_Village.jpg|基諾族婦女

其他彝語支人群

彝語支人群長久以來在雲貴高原生活,與周邊的漢族、講侗台語的民族、講孟高棉語的民族長期混居,形成了複雜的語言文化格局。而這一格局造就的小語種、小族群,其複雜程度,不亞於彝藏走廊紛繁多姿的局面。
由於語言方面的相似性以及文化上的趨同性,一些小族群在民族識別中被認定為彝族、哈尼族等,但是其自身有著較強的獨特性。

最常提到的這類小族群包括:

  • 他留人。主要生活在雲南永勝縣麗江市,生活習俗非常彝化,被認定為彝族。但永勝他留人傳說自己祖先來自湖廣,甚至其中一支還認為自己和毛澤東家族是同宗;而麗江他留人則非常堅決否定自己的彝族身份。
  • 螳螂人。主要生活在雲南麗江市,人口很少,被認定為彝族。螳螂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來自南京
  • 畢蘇人。生活在中、邊境,在中國認定為哈尼族。
  • 末昂人。生活在雲南富寧縣,習俗與彝族較為接近,被認定為彝族。
  • 桑孔人。生活在雲南景洪市,文化與哈尼族較近,被認定為哈尼族。
  • 拉諧人。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會理縣會東縣巧家縣等地。拉諧人講彝語北部方言,據說本來有一些不同於彝語的詞彙,生活習俗也很彝化。他們自稱是「白彝族」,意為是彝族的一支,但又與一般的講北部彝語方言的人群不同。身份證上一些填報彝族,一些填報白族

另外,像布賡人雖然生活習俗很彝化,且被認定為彝族,但布賡語確是較為明確的南亞語系的語言,可能就是孟高棉語
彝語支民族多姿多彩的語言文化局面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彝語支民族自治地方

彝族自治地方
涼山州 · 楚雄州 · 紅河州
馬邊縣 ·
峨邊縣 · 威寧縣 · 祿勸縣 · 石林縣 · 尋甸縣 · 元江縣 · 新平縣 · 峨山縣 · 普洱縣 · 景東縣 · 鎮沅縣 · 景谷縣 · 江城縣 · 寧蒗縣 · 漾濞縣 · 巍山縣 · 南澗縣
另有數十民族鄉

哈尼族自治地方
紅河州
元江縣 · 普洱縣 · 鎮沅縣 · 墨江縣 · 江城縣
另有多個民族鄉

傈僳族自治地方
怒江州
維西縣
另有數個民族鄉

拉祜族自治地方
雙江縣 · 鎮沅縣 · 瀾滄縣 · 孟連縣
另有數個民族鄉

納西族自治地方
玉龍縣
另有數個民族鄉

基諾族自治地方
無自治州縣,僅基諾山基諾族鄉一個民族鄉

怒族自治地方
貢山縣
另有一個民族鄉

刷新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