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網際網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際網路主題

網際網路(英語:Internet),又稱互聯網,或音譯因特網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定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絡。這種將電腦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網際網路,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網際網路並不等同全球資訊網,全球資訊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字相互鏈結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網際網路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單獨提起網際網路,一般都是網際網路或接入其中的某網路,有時將其簡稱為網路the Net)。對網際網路的使用通常稱之為「上網」、「衝浪」(web surfing)、「瀏覽」或「漫遊」,而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則稱之為網友或是網友

典範條目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netics與punk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叛客網路叛客,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以電腦資訊科技為主題,小說中通常有社會秩序受破壞的情節。現在賽博朋克的情節通常圍繞駭客人工智慧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托邦地球,而不像早期科幻(如太空歌劇)背景多在外太空。它的出現是對科幻小說一貫忽略資訊科技的一種自我修正。

賽博朋克也衍生出相關的電影、音樂、時尚。

更多關於「賽博朋克」……


特色圖片

作者:WiGLE.net

戰爭駕駛(暫譯)(war driving),這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行為,又或者是一種運動、一種遊戲。它是一種攜帶著WLAN終端,在移動中尋找到開放的WLAN網路的活動,有人也把這看成是一種資訊化時代的尋寶形式。在網際網路上,有的網頁甚至已經公開了地圖,並在上面標註了可以捕捉到WLAN訊號的場所和企業的名稱,甚至是當地的經緯度。戰爭駕駛也被稱為戰爭漫步(war walking)。

更多關於戰爭駕駛……

維基專題

WikiProjects


網際網路分類網際網路專題 (WikiProject Internet)

有關主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歡迎參與

特色人物

艾伯特·阿諾·戈爾(英語:Albert Arnold "Al" Gore, Jr.,1948年3月31日美國政治家,曾於1993年至2001年間在比爾·柯林頓執政時期擔任美國副總統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成為一名國際上著名的環境活動家,由於在環球氣候變化與環境問題上的貢獻受到國際的肯定,因而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共同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戈爾任副總統前,曾出任過美國國會眾議員(1977年至1985年)及美國國會田納西州參議員(1985年至1993年)。從1972年開始,戈爾就積極參與網際網路推動發展,先是以眾議員的身分,後是以參議員和副總統的身分。1992年,作為參議員提出美國資訊高速公路法案英語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ct of 1991(經常被稱為戈爾法案)。1993年9月,美國政府宣布實施一項新的高科技計劃――「國家資訊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戈爾是該專案政府層面的負責人。當時很多人對網際網路的巨大作用尚不了解,對其蘊含的機遇也持懷疑態度。後來的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美國不但在資訊科技上得以一直占據領先地位,也締造了經濟奇蹟。因著在議會時擔任科技委員會的經驗,戈爾又提倡發展高科技成為新經濟的動力。從以後的效果看來,戈爾的主張不可謂沒有成果,蓋因在1996年開始,資訊科技產業就成為了美國經濟的新動力,為柯林頓執政時期創造了長時間的經濟繁榮。他在離開白宮後更擔任蘋果公司Google的董事。

你知道嗎


基本話題

分類

特色內容

典範條目

優良條目

特色圖片


主要話題

相關主題

其他主題

電腦和資訊科技工作列

專頁電腦和資訊科技專題首頁軟體專題首頁蘋果公司專題首頁 電腦和資訊科技主題首頁 自由軟體主題
微軟主題 蘋果公司主題 Google主題 Android主題
訊息公告欄及論壇條目分類小作品統計

維基媒體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取得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