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答剌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唐朝官書譯為達干古突厥語𐱃𐰺𐰴𐰣羅馬化:Tarqan[2]),另譯答兒罕蒙古語ᠳᠠᠷᠬᠠᠨ鮑培轉寫Darqan[3][4])、打兒漢[1]清朝達爾罕滿語ᡩᠠᡵᡥᠠᠨ轉寫Darhan[5],是古代歐亞大草原各族使用的稱號,最初由中亞的粟特人塞迦人嚈噠人使用,後來包括突厥匈牙利蒙古伊朗以及其他歐亞游牧民族,突厥汗國以及蒙古帝國的繼承者們普遍使用此稱謂。

答剌罕最初「專統兵馬事」[6],大致可稱為將軍可薩人的軍隊規模大致為級),他們也可以被任命為被征服地區的軍事長官。這個頭銜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含義。在維吾爾人中,它的意思是「副官、大臣」;在烏古斯人中,它的意思是「總督」;而在帖木兒帝國中答剌罕被當作高級軍階使用[7]

歷史

[編輯]

該詞的起源尚不清楚。多位歷史學家認為該詞起源於東伊朗語粟特語于闐塞語)或突厥語[2][8]

答剌罕本專指統兵武將,在南北朝時代為柔然人所用,後各草原民族皆用之。可薩人統治者頭銜亦是答剌罕。古突厥可能從柔然或阿瓦爾人那裡借用了達幹這個稱號。突厥王子闕特勤鄂爾渾碑銘中提到了「烏古爾達干」(𐰆𐰍𐰞𐱃𐰺𐰴𐰣 Oğul Tarqan)和其他「達干特」(𐱃𐰺𐰴𐱃 tarqat)。他們被給予崇高的特權,可以犯九罪而不罰、帶弓箭覲見可汗、圍獵不交獵物、免稅、自擇牧場。一種說法認為,古突厥語中的最高頭銜之中,達干不像特勤那樣是皇室成員獨有的,但它仍然屬於高級頭銜,並承擔著行政責任。該頭銜在契丹人中也得到了使用,在蒙古高原和華北北部出現的遼代石刻之中出現了答剌罕的記載。[9]高昌回鶻,這個官號已成為世襲的空銜。

和許多頭銜一樣,答剌罕也作為人名出現,與其個人的等級無關。例如,九世紀中葉的阿拉伯文獻中提到「可薩人之王答剌罕」(阿拉伯語:ترخان)。這究竟是對軍事官員頭銜的混淆,還是可汗的的個人名字,目前尚不清楚。作為人名,答剌罕今天偶爾在土耳其語阿拉伯語中使用,它在匈牙利語中則用作姓氏。

蒙古興起後,答剌罕用以指稱平民或奴隸因軍功及其他勳勞而被主人解放的人,不但被免除了對主人的人身隸屬關係和賦役負擔,並可享受各種特權,實際已上升為統治階級。[10]成吉思汗對曾經有救命之恩的人一律授予答剌罕。如非有功,蒙古人也不輕授;如有功,則非蒙古人也可授予。西征時,拖雷病重,撒馬爾罕景教徒撒必為其治病,亦授。蒙哥時代,對揭發窩闊台家族謀叛的人也授予。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逐漸成為對功臣勛戚的封號。答剌罕的受封人數大增,甚至還有一隊「答剌罕軍」,不發軍餉,由戰利品代替。[11]

當元朝和伊爾汗國爆發皇室繼承危機時,答剌罕們作為統治集團的一員在解決危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一位印度人帶領阿八哈的母親和她的隊伍從中亞一路安全抵達波斯後,阿八哈汗封他為答剌罕(波斯語ترخان)。波斯的一位富商因在伊爾汗國早期戰敗期間的功績而被合贊汗封為答剌罕。

在東歐,金帳汗國的可汗為答剌罕分配了重要的任務。帖木兒·忽格魯特的一份令旨授予了克里米亞的答剌罕巨大權力。[12]阿斯特拉罕名稱來源於古城哈吉塔爾漢。最早提到這座城市的是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他在1334年訪問了該城。他寫道:「塔爾漢的意思是他們(韃靼人)在此處免於收稅……這座城市的名字來自突厥的一個虔誠的哈吉(朝聖者)。蘇丹給了他免稅的地方,在此建立村莊;然後它發展成為一個城市」。在俄羅斯沙皇國,包括巴什基爾人莫爾多瓦人卡西莫夫韃靼人卡爾梅克人等一系列民族被稱作「塔爾漢」(俄語:Тархан),意思是自由人,他們不支付牙薩克、免稅,也不領取俄國的俸祿,但有義務服兵役。這項制度直到1700年才被皇帝彼得一世廢止。[13]

蒙古帝國時代的所有工匠都擁有達爾罕的地位,並且不受朝廷各種苛捐雜稅的影響。此後達爾罕這個詞在蒙古語中泛指工匠或單指鐵匠,現今蒙古國的達爾汗市就得名於此。為蒙古大汗斡耳朵服務的人多被授予達爾罕的頭銜。元朝滅亡後他們在蒙古各部仍然享有特權,本人死後子孫還可襲稱。[14]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達爾扈特」,就是他們的後代。

明代時的蒙古達延汗鎮壓右翼三萬戶叛亂後,免除了參加達蘭特哩袞之戰的士兵稅賦,並於1513年封他們為達爾罕。達爾罕的頭銜有時也授予出身低微的人,1665年喀爾喀阿勒坦汗額磷沁羅卜藏授予一名俄國翻譯這一頭銜,並請求俄羅斯沙皇免除該翻譯的所有納稅義務。在1635年林丹汗去世,蒙古汗國滅亡後,清代的滿語從蒙古語之中借入該詞,意思也是「工匠」,同時作為一種榮譽稱號授予有功的蒙古貴族,如達爾罕親王達爾罕貝勒[15]呼圖克圖葛根藏傳佛教的重要人物之中,達爾罕的封號也十分常見,如察罕達爾汗呼圖克圖達爾罕活佛等。今內蒙古自治區還有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在南亞,阿魯渾王朝的一名答剌罕穆罕默德·伊薩·達爾汗建立了達爾汗王朝英語Tarkhan dynasty,該王朝於1554年至1591年統治今巴基斯坦的信德省。達爾汗(旁遮普語ترکھاݨ)在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地區是一種姓,地位相當於木匠,有人說他們是塞種

根據君士坦丁七世的《帝國行政論》,七個馬扎爾部落的其中一個被稱為「達爾揚」(中古希臘語Ταριάνου Taryanou),它是許多村莊和城市名稱中使用的常見地理名稱。

參考

[編輯]
  1. ^ 1.0 1.1 陳至立. 答剌罕辭海》7版網絡版.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2024]. 
  2. ^ 2.0 2.1 Choi, Han-Woo, A Study of the Ancient Turkic "TARQAN" (PDF), KR: Handong University, Oct 2005 [2019-12-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1) 
  3. ^ Rogers, Leland Liu, The Golden Summary of Cinggis Qayan: Cinggis Qayan-u Altan Tobci: p.80, ISBN 9783447060745 
  4. ^ Ratchnevsky, Paul, Genghis Khan: his life and legacy: p.82, ISBN 9780631189497 
  5. ^ 哈斯巴根. 《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2023-01-11]. ISBN 97873012761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6). 
  6. ^ 韓儒林蒙古答剌罕考》考證「達干一號,乃蒙古語系民族所固有……專統兵馬事,應即唐代達干之職務。證以一〇七五年瑪合木·喀什噶里突厥語辭典》,tarxan一字訓為司令,足知此官至十一世紀猶以統領兵馬為其職務。然則達干乃突厥之武官」。
  7. ^ Marie Favereau. Tarkhan-A Nomad Institution in an Islamic Context. Revue des mondes musulmans et de la Méditerranée (Université de Provence). 2018. doi:10.4000/remmm.10955. 
  8. ^ Róna-Tas, András; "Hungarians and Europe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p 228, 1999, ISBN 9639116483
  9. ^ Wittfogel, KA, Public Office in The Liao Dynasty and The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p.433, 1947 
  10. ^ 達爾罕. 國學大師. [2020-01-01]. 
  11. ^ 劉曉. 元刘万奴部答剌罕军考. 《內蒙古社會科學》. 2019-08-15, 40 (04): p.71. 
  12. ^ Ярлики ханів Золотої Орди як джерело права і як джерело з історії права. Українські реферати (烏克蘭語). 
  13. ^ Кормушин И. В. Тюркские енисейские эпитафии: Грамматика, текстология.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под ред. Д. М. Насилова. 2008: 297—299. ISBN 978-5-02-036260-4 (俄語). 
  14. ^ Kohn, Michael, Mongolia: p.126, ISBN 9781741793178 
  15. ^ 武亞芹. 历代达尔罕亲王与清代公主及宗室女姻亲述论.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1): p.16. 

文獻

[編輯]
  • 姚大力、劉迎勝主編《清華元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