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垣
歌垣(日語:歌垣/うたがき utagaki)是日本古代一種具有咒術性信仰的習俗,指在特定時間內,年輕男女聚集在一起,以互唱求愛歌謠的形式進行交流。從《萬葉集》等文獻中可知,歌垣的風俗存在於古代日本的常陸國筑波山等地[1]。
在現代,類似的對歌習俗主要分布於中國南部至越南,以及印度支那半島北部的山區,同時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也可見到類似的風俗。
概述
[編輯]歌垣一類活動不僅存在於日本,類似的對歌風俗也廣泛分布於中國南部、越南、印度支那半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地。這使得部分學者認為,古代日本文化曾與東南亞至中國南部一帶構成一個共同的文化圈。
現代在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北部的對歌通常在節慶期間(多為春季播種前)舉行,聚會多在夜晚進行,參與者為十幾歲至二十幾歲的男女。他們在眾人注視下成對互唱求愛歌,藉此發展戀愛關係[2]。由此可見,對歌帶有強烈的婚戀功能,也被視為起源於集體成年禮的一種文化行為。
對歌所用的歌謠通常具有固定旋律與格式化歌詞,依三、五、七等音節律構成。參與者需在遵守約定格式的同時進行即興創作,展現出歌藝與文化素養,並以此吸引對方。對歌所涵蓋的題材不僅有求愛歌,也包括創世神話、收穫歌、祈求豐收的勞動歌、以及葬禮時所用的葬送歌等。
對歌風俗既見於刀耕火種民,亦見於稻作民族,尤其在山區的燒墾農業社會中更為突出,因此有人認為其本源即為山地的燒墾耕作文化。
日本
[編輯]古代日本的歌垣,是在特定時間與地點,由老少男女聚集,邊共餐邊互唱歌謠的一種以咒術信仰為基礎的祭禮活動。參與者互相對唱求愛歌,通過這種方式形成戀愛關係。「歌垣」一詞源於「歌掛き(懸き)」,意為「互相唱和的歌」。而在上代東國方言中,「かがい」(嬥歌)這一用語,也被認為是從「懸け合い」(對唱、互相唱答)這一詞演變而來。歌垣常於春秋舉行,兼具生產的預祝與感恩之意。其舉行場所多為具有邊界性質的地帶,如山頂、海濱、河畔、集市等,著名場所包括常陸筑波山、同地的童子女松原、肥前杵島岳、攝津歌垣山、大和的海石榴市、以及輕市等。
從言靈信仰的角度來看,通過言語對歌的過程,言靈力量強者被認為能「勝歌」並支配對方,而「敗歌」者則需服從於對方。歌垣所展現的男女戀愛關係,也是在這種言靈力量的比試中決定的。歌垣作為古代歌謠出現在《古事記》、《萬葉集》、《常陸國風土記》、《肥前國風土記》等古籍中。《萬葉集》卷九中有一首描寫筑波山歌垣場景的歌:
……率(あども)ひて 未通女壯士(おとめおとこ)の 行き集(つど)ひ かがふ刊歌(かがい)に 人妻に 吾(あ)も交はらむ 吾が妻に 人も言問(ことと)へ……
譯文: ……成群結隊的處女與少男聚集而來,在互唱求愛歌的歌垣中,我也將與人妻相交;而我的妻子,也將接受他人的傾慕……——高橋蟲麻呂,《萬葉集》卷九
即為高橋蟲麻呂於筑波山歌垣所作,可窺見當時歌垣場景。
隨著時代變遷,歌垣中作為咒術信仰、預祝與感恩祭祀的成分逐漸淡化,轉變為以性之解放為目的的野外遊樂與未婚者的求偶活動[2]。尤以都市中的集市為甚。《古事記》中記載有顕宗天皇與平群鮮於海石榴市為爭一女子而斗歌的逸事。
至奈良時代,歌垣與自唐傳入的踏歌融合。踏歌即集體踩踏節奏之舞蹈,配合歌唱者而集體踏足以增強氣氛。據記載,天平六年(734年)二月於平城京朱雀門、寶龜元年(770年)三月於河內由義宮皆有大規模歌垣舉行,參加者多為貴族或歸化氏族,人數多達兩百餘人。
在清和天皇時期,踏歌成為正式的宮中行事,歌垣中原本的戀愛因素被剝離,逐漸演變為頌祝朝廷安寧的雅樂藝能[2]。對此,本居宣長於《古事記傳》中評論:「續記之時的歌垣,已非實質之歌垣。」
歌垣後影響到歌合、連歌等文化形式。至今仍可見歌垣傳統之殘存,如奄美群島的島唄、八月踴,沖繩縣的毛游等都帶有濃厚的歌垣色彩。此外,福島縣會津地方的「烏他給(ウタゲイ)」、秋田縣仙北地方的「掛歌」等也有其遺風。
中國
[編輯]今日在雲南省的白族、景頗族、彝族、苗族(花山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等民族中,與歌垣類似的對歌,仍作為祭典活動廣泛開展。
注釋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大林太良・本田義憲,「歌垣」條目,《世界大百科事典 3》,平凡社,2005年,ISBN 4-582-03200-1
- 臼田甚五郎,「歌垣」條目,《日本古典文學大辭典》,岩波書店,1983年
- 土橋寬,「歌垣」條目,《國史大辭典》,吉川弘文館,1980年
- 工藤隆・岡部隆志,《中國少數民族歌垣調查全記錄》,大修館書店,1998年,ISBN 4-469-29081-5
- 雲南省白族的歌垣 - 岡部隆志(文學研究者)網站頁面
- 下川耿史. 盆踊:乱交的民俗学. 作品社. 2011. ISBN 9784861823381.
外部連結
[編輯]- {{{1}}}. kotobank (日語).
![]() | 這是一篇與音樂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