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冰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謝婉瑩
冰心早年照
本名謝婉瑩
出生(1900-10-05)1900年10月5日
清代福建省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三坊七巷謝家大宅
逝世1999年2月28日(1999歲—02—28)(98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北京醫院
筆名冰心
職業作家詩人翻譯家社會活動家
創作時期1918年至1999年
體裁小說詩歌散文兒童文學
主題
代表作小說集《超人》
詩集《繁星》、《春水》
散文集《寄小讀者》
配偶吳文藻(1929年6月結婚)
父母父親 謝葆璋
母親 楊福慈
子女長子 吳平
長女 吳冰
次女 吳青
受影響於基督教文學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冰心與其母和三弟。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本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中國近代女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被視為中國兒童文學與新詩的先驅。其著作也與魯迅葉聖陶茅盾等人的著作被視為普通話語法規範的出處[1][2]。她的筆名冰心取自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

生平

[編輯]

早年生平

[編輯]
1926年,冰心和吳文藻結婚,主持人司徒雷登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於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的一個基督教家庭[3][4],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購得。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學習。

進入文壇

[編輯]

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1914年就讀於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美國公理會創辦)。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嚮往成為醫生,後受「五四」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此期間著有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說《超人》。

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1922年出版了詩集《春水》。

1923年由燕京大學(由協和女子大學等教會學校合併而成)畢業後,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宋美齡也畢業於該校)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1926年獲碩士學位後回,冰心相繼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黎巴嫩作家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

日本任教與回歸大陸

[編輯]

抗戰勝利後,冰心旅居日本,1949年至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

1951年回後,除繼續致力於創作外,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更有《冰心小說散文選》、《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讚》等作品出版。

文化大革命時,冰心深受衝擊。1966年8月27日,北外學生在謝家中找到了大量的私藏的封建古董書籍、和宋美齡的往來信件等等。冰心的丈夫被查到了一筆,五十年代回國後的不明資金流入,冰心說這是她丈夫吳在太平洋國際學會受到的資助,這把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激怒了。1966年9月6日,該校造反派學生開了個展覽會,展覽了查抄到的物品,主要是美、日、台人員私人贈與她的旗袍、皮鞋、手錶、金銀首飾、銀元、金條等, 謝脖子上用麻繩綁了個木牌,寫著「資產階級黑作家、司徒雷登乾女兒」,展覽從早上八點持續到下午五點,同時謝受到公開質詢,但她按照周恩來囑咐,隻字未說。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直至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前,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官方交給的相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合作翻譯《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她曾在《世紀印象》一文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

1994年9月因心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醫院;雖住院卻仍一直關心社會:1998年水災時她聞訊後捐出二千元,及後知道災情嚴重,再捐出一萬元稿酬到災區;冰心的病情至1999年2月13日忽然惡化,心跳加速血壓偏低並有發燒,翌日下午女兒吳冰帶同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親來醫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於北京醫院病逝,享年98歲。

作品

[編輯]

詩集

[編輯]
  • 《繁星•春水》,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
  •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上海北新書局,1932年;開明出版社,1943年

散文

[編輯]
  •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上海北新書局,1932年;開明出版社,1943年
  • 《平綏沿線旅行記》,平綏鐵路管理局,1935年
  • 《關於女人》,上海天地出版社,1943年
  • 《南歸》,上海北新書局,1945年
  • 《歸來以後》,作家出版社,1958年
  •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百花文藝出版社,1960年
  • 《櫻花贊》,百花文藝出版社,1962年
  • 《拾穗小劄》,作家出版社,1964年
  • 《冰心散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之後冰心在1984創作其他小説

小說

[編輯]
  •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上海北新書局,1932年;開明出版社,1943年
  • 《去國》,上海北新書局,1933年
  • 《冬兒姑娘》,上海北新書局,1935年
  • 《姑姑》,開明出版社,1987年

書信

[編輯]
  • 《往事》,北平新華社,1931年

兒童文學

[編輯]
  • 《陶奇的暑期日記》,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56年
  • 《還鄉雜記》,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57年
  • 《再寄小讀者》,北京人民日報、兒童時代,1958年
  • 《寄小讀者(共26篇)》,開明出版社,1978年
  • 《三寄小讀者》,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
  • 《只揀兒童多處行》,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
  • 《冰心作品選》,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年

論述

[編輯]
  • 《記事珠》,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 《冰心論創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合集

[編輯]
  • 《閒情》(詩集、散文),上海北新書局,1922年
  •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小說、散文),中國國際人文出版社,1954年
  •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作家出版社,1960年

1980年*《晚晴集》(散文、小說),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

  • 《冰心選集》(二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 《冰心文集》(三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

翻譯

[編輯]
  • 《飛鳥集》(詩歌),印度泰戈爾,1929年[5]
  • 《先知》(散文詩),美籍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新月書店 ,1931年9月
  • 《印度童話集》(童話集),印度穆•拉•安納德,中國青年出版社,1955年1月
  • 《吉檀迦利》(詩集),印度泰戈爾,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
  • 《印度民間故事》(故事集),印度穆•拉•安納德,少年兒童出版社,1955年
  • 《泰戈爾詩選》(合譯)(詩集),印度泰戈爾,人文出版社,1958年
  • 《泰戈爾劇作集》(劇作集),印度泰戈爾,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 《馬亨德拉詩抄》(合譯)(詩集),尼泊爾馬亨德 作家出版社,1965年
  • 《燃燈者》(詩集),馬爾他安東•布蒂吉格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全集

[編輯]
  • 《冰心全集》(八卷)卓如篇,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12;(九卷)1999年3月;(十卷)2012年5月
    • 《冰心全集》第一冊 文學作品 1919 -1923年
    • 《冰心全集》第二冊 文學作品 1923-1941年
    • 《冰心全集》第三冊 文學作品 1942-1957年
    • 《冰心全集》第四冊 文學作品 1958-1961年
    • 《冰心全集》第五冊 文學作品 1962-1979年
    • 《冰心全集》第六冊 文學作品 1980-1986年
    • 《冰心全集》第七冊 文學作品 1987-1997年
    • 《冰心全集》第八冊 書信 1928-1997年
    • 《冰心全集》第九冊 譯文 1931-1961年
    • 《冰心全集》第十冊 譯文 1962-1980年

評價

[編輯]
  • 冰心深受社會主義思潮影響,被認為是以愛的哲學特別是對下層人民的愛的思想貫穿寫作的作家。巴金就將「愛」列為冰心作品的主題,評價到「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6]在作品風格上,冰心以文字柔和、清麗見長。
  • 張愛玲在《我看蘇青》中評價道:「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麼,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而蘇青亦評價到:「從前看冰心的詩和文章,覺得很美麗,後來看到她的照片,原來非常難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賣弄她的女性美,就沒有興趣再讀她的文章了。」[7]
  • 胡適評價到:「大多數的白話文作家都在探索一種適合於這種新的語言形式的風格,但他們當中很多人的文字十分粗糙,有些甚至十分鄙俗。但冰心女士曾經受過中國歷史上偉大詩人的作品的薰陶,具有深厚的古文根底,因此她給這一新形式都來了一種柔美和優雅,既清新,又直接」。」
  • 郁達夫評價到:「冰心女士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好算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
  • 周作人則將冰心與徐志摩並舉,稱他們的作品「仿佛是鴨兒梨的樣子,流麗輕脆,在白話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歐化種種成分,把引車賣漿之徒的話進而為一種富有表現力的文章,這就是單從文體變遷上講也是很大的一個貢獻了。」
  • 梁實秋評價到:「冰心女士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但是她的天才似乎是限於小說一方面,她的小說時常像一塊錦繡,上面綴滿了斑斕的彩繪,我們讀了可以得到一些零碎的深厚的印象;她的小說又像是一碗八寶粥,裡面摻滿了各樣的乾果,我們讀了可以得到雜樣的甜酸的滋味。反言之,她的小說充滿了零星的詩意。然而她在詩的一方面,截至現在為止,沒有成就過什麼比較的成功的作品,並且沒有顯露過什麼將要成功徵兆。」
  • 茅盾評價到:「在所有『五四』時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屬於她自己。她的作品中,不反映社會,卻反映了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沒有。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她的散文的價值比小說高,長些的詩篇比《繁星》和《春水》高。」

榮譽

[編輯]

外國勳章獎章

[編輯]

家庭

[編輯]

長輩

[編輯]
  • 祖父謝鑾恩(1834年-1921年)
  • 父親謝葆璋(1865年1月3日-1940年)
  • 母親楊福慈(1871年-1930年1月7日)

兄弟

[編輯]
  • 大弟謝為涵(又名冰仲)(1906年-1944年)。
  • 二弟謝為傑(又名冰叔)(1908年9月5日-1986年1月12日),著名化工專家,曾任職於范旭東侯德榜創辦的永利錏廠,後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任職。
  • 三弟謝為楫(又名冰季)(1910年10月22日-1984年11月4日),作家,海事專業教授,曾任教於上海海關海事學校和蘭州大學[11]

丈夫、子侄

[編輯]
  • 丈夫吳文藻(1901年12月20日-1985年9月24日),1929年與他結婚,育有一子兩女。
  • 長子吳平(原名吳宗生,1931年-2019年)。
  • 長女吳冰(原名吳宗遠,1935年-2012年)。
  • 次女吳青(原名吳宗黎,1937年-)。

爭議

[編輯]

影射林徽因

[編輯]

1933年9月,冰心發表《我們太太的客廳》。小說著重描繪了一個周旋於各類男人之間的自戀虛榮、心機深重的「太太」形象,人物設置,家庭結構設置等等被當時文學界大多數人認為是影射林徽因,相比於真實的林徽因的情況,冰心在文章中對女主的出身,女主的丈夫(影射梁思成),甚至女主三四歲的女兒(影射梁再冰)進行種種添油加醋,誇張醜化。林徽因從山西考察廟宇建築回來後,送給冰心一壇老陳醋作為回應。隨著上世紀80,90年代林徽因被大眾輿論重新重視,晚年冰心改口,聲稱《我們太太的客廳》不是寫林徽因的,而是寫陸小曼。[12]

用抗戰運輸卡車謀私

[編輯]

1940年秋,有人向宋美齡推薦冰心來「婦女指導委員會」,做抗戰的婦女動員工作,冰心應宋美齡邀請搬遷至重慶,在因汽油受限,大批有真正重要職務的人因為汽油受限而不得旅行的情況下,冰心要求用非常緊張的抗戰運輸卡車為其運輸家具,包括她的席夢思床墊。[13]

吹捧宋美齡

[編輯]

抗戰結束後,冰心一家旅居日本,把「集各種各樣的特點於一身」的讚美之辭,用來吹捧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並發表文章《我所見到的蔣夫人》、《最近的宋美齡女士》、《我眼中的宋美齡女士》。 隨著國共內戰後期中國國民黨一方軍事失利,政治衰敗。冰心開始發表文章吹捧中國共產黨,並成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左翼作家。晚年冰心一直在極力隱瞞自己與宋美齡、蔣介石之間曾經有過的友好關係。[14]

兒孫醜聞

[編輯]

2012年5月31日,冰心的嫡孫吳山在位於北京八達嶺的冰心、吳文藻紀念碑上用紅漆寫上「教子無方枉為人表」八個大字。事情的起因是吳山與其生父吳平發生了財產糾紛。據吳山透露,父親吳平與母親陳凌霞結婚後長期居住在一套陳母名下的房子中,家中開銷家務一直由陳凌霞負擔,陳父母家人幫襯,因為冰心地位高名氣大,為顧全冰心的面子,陳凌霞和陳家一方對此一直隱忍。冰心在世時將其在北京的11套半房產分給了三個子女。吳平在冰心生前就出軌,與人偷情時曾被裸抓,當時陳凌霞要離婚,吳平拖著不肯離婚,因為冰心干涉施壓陳凌霞沒有將此事曝光,吳平為求和曾寫下保證書將冰心分給他的房產直接過戶給兒子吳山,但一直拖延並未落實,也沒有留下過戶證據。冰心死後,吳平再次與比自己小四十歲的女性出軌,離婚時,吳平聲稱岳母的房子在岳母去世時已經由妻子繼承,此外妻子單位分房是婚後所得,因此都是婚後共同財產,要求將兩套房產當作婚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但隱瞞他繼承自冰心的4套房產,也沒有給予經濟補償。陳凌霞罹患癌症後,吳平更是惡意轉移婚內財產企圖逃避分割,惡意占房,拒絕騰房,致使陳凌霞病中與兒子吳山蝸居於一五十多平米的小房。吳平還反告前妻和兒子,要求他們騰出石景山區的一套住房給自己。吳山忍無可忍,最終向冰心墓碑潑漆,希望引起社會關注。[1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楊文全 (編). 现代汉语.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0-11: 30. ISBN 978-7-5624-5433-5. 
  2. ^ 尹建國 (編). 山东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解读手册 法律条文解读与常见语言文字问题解答. 語文出版社. 2009-11: 74. ISBN 978-7-80241-302-3. 
  3. ^ 冰心的宗教信仰. [2012-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6). 
  4. ^ 冰心与基督教——析冰心“爱的哲学”的建立. [2012-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5. ^ 按僅譯部分,於1955年譯《吉檀迦利》合併出版。
  6. ^ 一片冰心似春风. qnzj.cyol.com. 2021-3-9 [2024-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9). 
  7. ^ 冰心为啥嫉妒林徽因?. [2012-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7). 
  8. ^ 王炳根. 冰心遗物回故里. 光明日報. 2012-01-30 [2021-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9. ^ 雪松之国追忆往事 丝绸之路情谊长存.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 2018-03-01 [2021-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10. ^ 冰心获雪松勋章照片及奖章和证书. 中國作家網. 2009-07-14 [2021-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11. ^ 冰心家族的百年爱国情怀. 南陽日報. 2014-03-15 [2021-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7). 
  12. ^ 冰心与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公案. 中華讀書報 (光明網). 2014-02-26: 07版 [2021-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13. ^ 張耀傑. 冰心与林徽因的是非恩怨. 廣州市政協入口網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 文史薈萃. [2021-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7). 
  14. ^ 張耀傑. 冰心在宋美龄与周恩来之间左右逢源. 張耀傑的博客. 張耀傑,文載《同舟共進》2012年第11期. 2012-12-05 [2021-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5). 
  15. ^ 冰心孙子因家庭纠纷用红漆毁其墓碑. [2012-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5). 

擴展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畫像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