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温弗里德·弗罗伊登贝格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议更名:“温弗里德·弗洛伊登贝格”→“温弗里德·弗罗伊登贝格”

[编辑]

温弗里德·弗洛伊登贝格” → “温弗里德·弗罗伊登贝格”:添加译名来源也好,可以方便让其他编辑检阅。不过一般来说非中文国家的中文媒体不算是译名的可靠来源。这个姓氏在《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和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的译名是“弗罗伊登贝格”。一般来说,在大陆的翻译实践里音节ro译为“罗”,而音节lo才译为“洛”。当然约定俗成的译名除外,如著名的心理学家Freud则译为“弗洛伊德”,这个可以在人名大辞典里的专有人名部分查到。@JuneAugust @Liu116万水千山留言2025年6月29日 (日) 11:51 (UTC)回复

当时查的时候居然看错了一个字 囧rz…………感谢指出。不过就算是差了一个字,真还是没有必要特意加上什么注释,我写的一些人物条目有时被别的编者修正译名我都没有加过注释,但添加用了相关译名的来源供查阅还是可以的。--💊✖️2️⃣3️⃣留言2025年6月29日 (日) 12:25 (UTC)回复
所以就更名吧? ~ Sheminghui.WU留言2025年6月30日 (一) 00:10 (UTC)回复
我给一个出发点供各位思考为什么要给指定对象译名加来源,而不是引用字典。如果几位能思考明白,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维基百科条目名的最大作用,尤其是非列表类条目的条目名,是用来指明条目描述的主要对象,这个主要对象也是供读者去自行检索用的最实际的信息。因此,将条目名翻译为已有文献/网络来源(书籍、期刊、杂志、网页等)中已经采用的译名,可以给到读者最有可能获取信息的对象名(在此我们先将中文来源与英文来源在非华语范畴对象条目中谁更可靠这种争论放一边)。此前已经有BBC将这一人物翻译为“温弗里德·弗洛伊登贝格”,读者在中文环境下检索“温弗里德·弗洛伊登贝格(Winfried Freudenberg)”可以得到对应的信息,而在尚无来源将这一对象翻译为“温弗里德·弗罗伊登贝格”的情况下,如果坚持这么翻译,反倒是不利于读者进一步在中文环境下获取条目主要对象的相关信息。就像是非要把Marilyn Monroe翻译为玛丽莲·门罗一样,对于读者进一步检索的意义很小,这是对读者的误导,就像是现在在搜索温弗里德·弗罗伊登贝格时所指引的全是来自维基百科的内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毕竟维基百科并不自称为可靠来源
此外,我一直特别注意“温弗里德·弗洛伊登贝格”与“Winfried Freudenberg”是确认表述条目中的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如果某来源所描述的“温弗里德·弗洛伊登贝格(Winfried Freudenberg)”是另有其人,而非最后一位死于翻越柏林墙的人,则也不适用于本条目。
至于“一般来说非中文国家的中文媒体不算是译名的可靠来源”——请各位另行讨论,没有共识之前切勿妄下定论。--JuneAugust留言2025年7月13日 (日) 15:39 (UTC)回复
谢谢您提出的看法!中维里关于译名(人名和地名)的讨论一直都在进行中,以后也肯定会不时提出来的。归根结底,出发点都是要从维基的方针指引去解决。有争议时要看Wikipedia:命名常规里的“使用常用名称”如何在具体个案分析。译名问题还有Wikipedia:译名规范。很多维基编辑对中维里之前批量创建的所谓“机翻”译名深恶痛绝(还有体育条目里港式译法而没有添注大陆及台湾用词),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修正维护。就“大陆简体”用词来说,可靠来源都是会按照新华社历史资料库、《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世界地名译名词典》(地名词典中此书为最近出版,2017年)来翻译的。当然还需要考虑“约定俗成”的原则(人名辞典里有一些专有人名约定俗成的译名)。这个看法在我看来得到了很多维基编辑及管理员的认可(您可以翻翻以前的各种讨论)。“大陆简体”用词不会去参考其他国家中文来源的译名(即使美国官方中文文件或美国新闻媒体里使用“欧巴马”、“川普”,但大陆官方新华社还是称为“奥巴马”、“特朗普”)。Marilyn Monroe是约定俗成的译名,但如果现在有一位同名人物出现(与其非亲属关系)的话,大概率还是要译为“玛丽莲·门罗”的。就本条目来说,BBC给出的译名也没有多少使用度,很难说是命名常规里的“常用名称”,而现在的条目名的前名和姓氏并非维基自创译名,而是有权威可靠的来源,完全符合维基的命名原则。至于检索,BBC的译名为重定向,可以确保读者找到此条目,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您觉得需要的话,可以在条目首段(或最好在注释)里添加又译名。抄送@Ericliu1912。--万水千山留言2025年7月14日 (一) 07:39 (UTC)回复
当然如果您是纯粹讨论“为什么要给指定对象译名加来源,而不是引用字典”的话,我是支持的。几位维基编辑同仁和我都一直在给地名条目添加译名来源(主要还是《世界地名译名词典》)。人名的话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应该都会有新近新闻里出现的人名译名(特别是某些新添译名或改译译名)。至于不太出名的人物,可靠参考来源基本上就是我上面提出的权威参考书籍。一般来说没有必要在条目里添加这些来源,但建议在编辑摘要里提及来源出处告知后来的编辑。但那些新添译名或改译译名(一般来说有别于人名地名词典现有译名或跟一般的译名规则相左)就值得添加来源。--万水千山留言2025年7月14日 (一) 08:28 (UTC)回复
简单查了一下,两者都几十笔出头而已,没有哪一个名字特别常用的话,是以辞典(专门工具书)先于大众媒体吧。至于读者搜寻,重新导向应该可以解决。——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年7月14日 (一) 09:17 (UTC)回复
以辞典(专门工具书)先于大众媒体”是此前已有的惯例和共识吗 ~ Sheminghui.WU留言2025年7月14日 (一) 10:13 (UTC)回复
Eric的意思是“在没有哪个译名特别常用的话,以辞典(专门工具书)先于大众媒体”。这个还是要回到命名常规里的“可靠来源中的常见的名称”,这里提及可靠常见。如果辞典的译名确实是在数量级上低于其他来源里译名,那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来源的译名。但如果相差不大的话,那就比较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显然新华社及辞典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在译名领域里高于一般大众媒体。该命名常规还有一个理解是:常见不仅是指网络搜索引擎的结果数量,也指哪个译名更常出现在各个可靠(及权威)来源里(即比较可靠来源的数量)。另请参见最近这里的讨论Talk:植物湾。--万水千山留言2025年7月14日 (一) 13:17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