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惟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惟誠
大明四川布政使司右參政
籍貫直隸永清縣
錦衣衛
字號字汝思,號豫吾
出生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九月十一日
逝世卒年不詳
配偶娶易氏
出身
  • 隆慶五年辛未科進士出身

张惟诚(1545年—?),字汝思,號豫吾錦衣衛籍,直隶永清县(今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順天府乡试第九十二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三百十名,三甲二百四十名进士[1]。都察院觀政,初授清河县知县,调任汶上县知县,升户部主事,萬曆九年(1581年)升员外郎,之后历任户部署郎中事主事,五月升山西佥事[2]、雁门兵备,十二年九月加右參議銜[3] ,十三年升副使,俱照旧管事。萬曆十八年累升山东左参政、管理淮安漕运,次年被弹劾回籍听勘。萬曆三十年七月調補四川右参政[4],卒于官。

事跡

[编辑]

汶上縣任內,曾创置补助厂[5]。万历皇帝接见、赐天语“爱养百姓”[6]

在代州期間,创设纺织局[7]。主持修建《代州志》[8]。修葺代州钟楼[9]

张惟诚守鴈門時,朝廷命各地丈田畝,清浮糧,有司欲向五台山征稅,其下令豁免[10]

著作

[编辑]
  • 《江秋月送徐光禄归吴》[11]
芙蓉秋色满仙舟,千里人看书锦游。
共把新声归比海,座对忘机泛泛鸥。
知是暮云烟霭处,一封何日问江头。
  • 《过汶上投张邑侯》
明·莫是龙
清济东来漭北流,地分齐鲁尽荒丘。
祗今风俗尊儒吏,不废絃歌汶水头。

家族

[编辑]

曾祖张清。祖父张鹏翰,封明威将軍、錦衣衛指挥佥事。父张麟。母扈氏。具庆下。從兄乾、坤、震、巽。從弟兑。弟惟謹。

今之后人多居济宁汶上,已历20余代。

参考

[编辑]
  1. ^ 《隆慶五年辛未科進士履歷便覽》
  2. ^ 《明神宗皇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二》:万历九年五月 癸未升户部署郎中事主事张惟诚为山西佥事
  3. ^ 《明神宗皇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万历十二年九月 山西抚按侯于赵等题雁门兵备佥事张惟诚加右参议衔
  4.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之三百七十四卷》:万历三十年七月 丁亥原任山东左参政管理淮安漕运张惟诚以往年被劾勘明调补四川右参政。
  5. ^ 明 栗可仕 《汶上县志》:公天性颖敏,丰神飘逸,而为政独车农务,创置补助厂,设牛五百,有奇籽种千余石,几民之贫而不能耕植者皆得贷焉。又以麦榖告熟,争办租税市价骤减,令下户得兼输
  6. ^ (明 郭朝宾)《《邑尚书郭朝宾撰邑侯张惟诚爱养百姓坊记略》》 “万历二年,天下有司各述所职,以会于阙,下诏举廉能异等,得二十五人,吾邑张侯与焉。上御会极劳之,赐宴及金币宝镪,盖异数也,侯复莅县,乃作坊于公署之前。大书天语其上,曰‘爱养百姓’。”“爱养百姓”实则是邑侯效法孔子当年“养生送死之节”之法,礼教育民,德治爱民,勤政惠民所做出的政绩,因而受到最高褒奖而流芳百世。至今,百姓念念不忘
  7. ^ 光绪 《代州志》:万历九年雁平兵备道张维诚令州民开垦塞下荒田万余亩,岁收谷万石,还于城西设纺织局,聘榆次县女工传授技术
  8. ^ 代县政府网:http://www.daixian.gov.cn/Show.asp?newsid=1751&cataid=A00050008[永久失效連結]. 2010年11月10日更新
  9. ^ 代县政府网 重修钟楼碑记:http://www.daixian.gov.cn/Show.asp?CataId=A00050007&newsId=177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0年11月10日更新
  10. ^ 民國 釋印光重修《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079冊·清涼山志·卷六》:明鴈平道張惟誠清糧傳:萬曆辛巳,聖旨丈田畝,清浮糧,以蘇民困。有司因觀五臺山地,前此未有徵稅,今亦應與民同編徵糧等因。於時,永清張君,字豫吾,守鴈門;申帖云:「看得五臺山寺,俱係先皇勅建祝釐之所,其地原非縣民額田,曾無徵糧事例。況俱瘠薄山岡,陰寒陡磵。春回暑際,霜落秋前,五穀不生。其窩陽之處,草麥半熟;居山之僧,多食瞿麥。而籍僧不過百數,餘皆四方來遊,依山暫住。今欲與民一體編派,理必題請。一入縣額,僧輸不前,必致逃竄。得其稅,不足以裨國儲;貽其害,適足以累百姓。且聖旨欲清浮糧,今無度更張,是不應也。」由此撫按,准議施行。該縣五臺山,仍舊免徵稅,由是僧行安生矣。
  11. ^ 河北 永清网 http://www.yongqing.gov.cn/News_View.asp?NewsID=1051,2011年05月4日更新。[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