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四大公司 (三合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同新和

四大公司,簡稱「四大」或「聯幫[1]。是香港三合會幫派聯盟,主要同盟成員包括:「聯公樂(單耳)」、「聯英社(老聯)」、「同新和」、「同樂別墅」、「全一志」、「馬交仔」、「東聯社」等黑幫社團。主要在1960至2010年代活躍於香港、澳門及廣州。到了2020年代,仍然活躍的只餘「聯公樂(單耳)」及「聯英社」。

原為四個香港中型的幫派「聯公樂(單耳)」、「聯英社」、「同字頭」及「全字頭」的結盟,聯合以確保自身利益不被三大派系(14K和字頭潮州幫)瓜分,後來其他幾個小型社團加入聯盟,雖然已經不止四個社團,但仍合稱為「四大公司」。「四大」的結盟本質稱為「搭打唔搭食」,即與別幫有衝突需要開戰時,四大必定互相幫忙,如同一個幫會,但平日各自的利益卻不會互相攤分。

四大公司三合會 - 譜系表

歷史

[编辑]

結盟起源於1950年代香港監獄內的「擺枱制度」。在獄中,同屬一個社團的成員會聚在一起,稱為一張「枱」,以便互相照應和壯大聲勢。一些人數較少、勢力較弱的幫派,為了能在監獄內與其他大型幫會抗衡,便選擇聯合組成一張共同的枱,後來,聯盟由獄中延續到監獄以外。最初結盟的四個幫派是:「聯公樂(單耳)」、「聯英社(老聯)」、「同字頭(冇下巴)」和「全字頭(尖頂)」,俗稱「單耳、聯、同、全」,統稱為「四大公司」,起初以勢力最大的「聯公樂(單耳)」為首。其後,會定期選出聯盟的總坐館,稱為香主,統領「四大公司」的對外事務及協調堂口間的紛爭。聯盟切口詩為:

四大公司泊碼頭,單耳聯同全港九。」

到了1970年代,「全字頭」勢力逐漸式微,入獄人數減少,於是由「馬交仔」(即澳門幫)取代其位置,形成「單,馬,聯,同」,稱為「新四大」。1970年代末,還出現一個擴張版的聯盟,組成「單,馬,聯,同,全,廣,東」七個字頭的新聯盟,加入了「廣字頭」與「東字頭」這兩個勢力相對較小的派系,「廣字頭」原本屬於「同字頭」分支,而「東字頭」則曾經是「聯公樂(單耳)」旗下管理的派系。[2]其新切口詩為:

四大公司一串通,單馬聯同全廣東;
三江南洋粵港澳,群龍聚首出英雄。」

根據1977年香港反黑組報告,當時四大公司的香主(總坐館)為「東聯社」的龍頭-馮志強(綽號沙皮狗);二路元帥為「同新和」龍頭-𡃁坤。各堂口會員人數統計如下:

1977年香港警方對三合會幫派人數統計[3]
結盟派系 幫會名稱 人數(約) 總數
十四K 十四K 50,000 50,000
和字頭 和安樂(水房) 30,000 75,100
和勝和 11,000
和合圖(硬殼) 8,000
和勝堂 5,500
和義堂 5,000
和勝義 4,000
和利和 4,000
和勇義 1,500
和洪聖 1,000
和一平 700
和二平 400
和群樂 500
和群英 500
潮州幫 福義興 20,000 39,000
新義安 15,000
敬義 3,000
義羣 1,000
四大公司 聯公樂(單耳) 10,000 28,000
東聯社 600
聯英社(老聯) 7,000
聯羣社(老聯分支) 1,000
聯羣英(老聯分支) 1,000
聯義社(老聯分支) 500
同樂別墅(同樂) 700
同新和(同樂分支) 5,000
同義社(同樂分支) 500
廣聯盛(同樂分支) 200
全一志(尖頂) 500
全聚義 100
馬交仔(澳門幫) 1,000
其他幫派 粤東幫(秤鉤) 1,000 3,000
上海青幫
(無組織系統)
2,000

派系

[编辑]

聯公樂(單耳)

[编辑]

「聯公樂」,又稱「單耳」、「單義」。源出自「同樂別墅」分支「聯樂堂」。1922年,「聯樂堂」由東莞籍碼頭工人在港島東區創立,二十至四十年代獨霸灣仔至銅鑼灣海傍一帶。1945年吸納「東福和」及「致公堂」成員後改稱「聯公樂」,首任坐館為劉榮駒(大駒哥),其叔劉福為當時總華探長。因此在劉福統領的全香港華人便衣警察的包庇下,「聯公樂」於1951至1962年壟斷香港碼頭走私偷渡生意、九龍區賭博業及澳門走私,擴張成數萬人的大堂口。[4] 1962年劉福退休後,大駒哥遂於七十年代助呂樂總探長收賄,經營佐敦地下賭場。

1974年大駒哥為逃避廉政公署追查,移居加拿大,在多倫多發展「聯公樂」,高峰期會員逾千人。1985年「聯公樂」進軍澳門賭場業,為何鴻燊管理葡京的保安。至2010年後,社團仍活躍於澳門、將軍澳及鯉魚門一帶。[5]

馬交仔

[编辑]

馬交仔是「Macau仔」的諧音,又稱「馬九仔」,是澳門本土的小型幫會的泛稱,包括「利廬」、「友聯」、「友樂」、「同義」、「加義」、「尚義」、「合義」、「新義」、「黃作」、「八區仔」、「三巴堂」等幫會。

早年以「利廬」、「友聯」、「友樂」和「同義」最大,它們是澳門古老幫會,由澳門碼頭工人創立於1910-1920年,四五十年代從事賭場保護、煙格、娼寮、走私、販賣假藥等非法活動。

1956年,香港雙十暴動後,香港政府大規模遞解了約600名黑幫頭目,包括十四K和安樂(水房)、和勝義,他們部分選擇了澳門作為落腳點。這些「過江龍」適應了澳門環境後,洞察澳門黑社會的弱點與警方的無能,開始積極擴張勢力,建立堂口,與「馬九仔」爆發衝突。 1958年,白眼塘「利廬」與「水房」大戰;1961年,司打口「同義」與「和勝義」交戰,最終皆由外來勢力勝出。後來香港的聯公樂(單耳)亦踏足澳門從事走私生意。自此,澳門黑社會勢力逐漸被四大香港「過江龍」社團取代。轉變成小型組織,或改名為「利廬體育會」、「友聯體育會」、「友樂文娛體育會」作合法社團,以教授國術武藝及舞獅為主。[6][7]

1970年代,以中山縣第八區的澳門同鄉組成的「八區仔」崛起。1974年「八區仔」因斬殺14K「雙花紅棍」余洪而聲名大噪。1970-1980年代又有本土街童組織「三巴堂」及「新義」冒起,挑戰香港「過江龍」,並與澳門聯公樂(單耳) 結盟。[8]

聯英社

[编辑]

「聯英社」,別稱「老聯」。源出於「聯安」,「聯安」早於1910年代在九龍油麻地創立,後來開出分支「聯鴻平」,又名「聯平國術社」,根據1941年港英警方的報告,「聯鴻平」當時控制了油麻地上海街以東的所有五金工人、扎鐵工人、代工廠工人、碼頭工人組織,曾經有十多個分支。約在1946年後改稱「聯英社」。 [9]

「聯英社」總館設於油麻地,五十年代後,分支遍佈港九:尖沙咀分支「聯鴻英」;九龍塘深水埗分支「聯群英」;紅磡何文田分支「聯勝義」;筲箕灣分支「聯桃英」;港島東區分支「聯勝英」、「聯飛英」。1980年又有分支「聯順堂」。[10]

2009年後,仍活躍於筲箕灣、北角、尖沙嘴、九龍城、紅磡及西貢。涉足毒品販賣、放高利貸及殯儀業。被視為香港第六大黑幫。[11]

同字頭派系(同樂、同新和)

[编辑]

同字頭」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幫會聯盟,又稱「老同」,亦有「冇下巴」的俗稱,源自「同」字字形似人臉而無下巴。「同字頭」聯盟的母會為「同樂別墅」,簡稱「同樂」。

同樂」創立於1905年,地點位於西營盤,最初是西營盤國家醫院的職工康樂組織。1910年,為對抗當時活躍於港島西區的「和字頭派系」三合會,「同樂」遂聯合其他組織,組成「同字頭」聯盟。早期會員擁有專屬會員證以作識別。20至60年代是「同字頭」勢力最鼎盛的時期,分支遍布各區,表面上多為青年康樂會或慈善團體,實則召收基層市民,提供保護,並逐漸涉足地下活動,轉型為黑社會幫派。[12]

1941-45年,二次大戰爆發,日軍管治香港,遂推動各個三合會成立一個稱為「興亞機構」的組織,協助日軍維持社會秩序、偵查反日本的活動及提供民間情報。當時加入的組織包括:「同新和」、「全一志」、「和安樂(水房)」、「和洪勝」、「和利和」及「福義興」。日軍允許「香港興亞機構」成員繼續經營賭檔及販毒,作為對他們合作的回報。組織成員也在日軍的推動下經營賣淫場所,供日軍在香港尋歡作樂。 [13]

1950至70年代,「同樂」總館設於德輔道西,在港九各區設有多個分支,如港島東的「同新和」、「同志和」、「同學堂」、「同群樂」、「同樂八虎」、「同樂十三太保」;筲箕灣的「中央堂」、「廣洪」、「廣堅」、「廣東」;鰂魚涌的「趣廬」;東區碼頭分支有後來自立門戶的「聯公樂(單耳)」、「聯樂堂」;灣仔的「同義社(同義體育社)」;銅鑼灣的「同順堂」及大坑的「同福堂」;港島西的「同義樂」、「同慶堂」、「同共聚」;九龍區亦有油麻地的「廣盛」與旺角的「敍同和(廣聯盛)」等。[14]

同新和」為同字頭中勢力最強的堂口之一,創立於1920年代,活動範圍主要涵蓋港島東區與灣仔。七十年代,「同新和」曾與西區警界人物劉昌華勾結,控制港島東區的賭檔生意,並協助劉昌華收賄。

1977至1980年代,「同新和」的龍頭-𡃁坤曾擔任當時「四大公司」的二路元帥,並管理中環一帶的酒吧及娛樂場所。「同新和」設有「十二友」組織,由當時最具聲望的十二位成員組成,作為核心領導層;「同樂」亦扎根於港島中西區,經營數間娛樂場所;「同義社」總館為設於灣仔莊士敦道的國術體育社,勢力見於灣仔區。

至2000年後,同字頭依然活躍的堂口只餘「同新和」。

全字頭派系(銓義國、全一志)

[编辑]

「全字頭」是香港本土黑幫聯盟,母會原名「銓義國/全義軒」,別稱「尖頂」、「老全」。

「銓義國」早於1910年在香港島中區創立,原初為菜肉商販及碼頭工人社福組織,向會員提供康樂服務。直至1938年「銓義國」轉型從事犯罪活動,利用油麻地碼頭進行販賣人口、販毒及走私,並與眾多組織組成「全字頭」聯盟。「全字頭」派系1940-1960年代的全盛時期,與西九龍警區探長勾結,勢力主要擴大至油麻地避風塘艇戶以及油尖旺區,分支眾多,較大的堂口是旺角深水埗分支「全一志」(全稱為「一志工商聯會」)。

其他分支有大埔分支「全強華」;元朗南邊圍分支「全敍義」;在旺角、油麻地區及避風塘艇戶的「全義堂」、「全漢」、「全國興」、「全漢興」、「全順興」、「全德興」、「全忠和」、「全忠義」、「全義祥」、「全義雲」、「全義和」、「全志和」、「全順發」、「全合發」、「全合全」、「全合社」、「全合隆」、「全合群」、「全合眾」、「全合興」、「全興堂」、「全興義」、「全興樂」、「全龍發」、「全龍江」、「全龍勝」、「全勝堂」、「全共英」、「全共和」、「全安全」、「全共安」、「全廣安」、「全聯義」、「全慶義」、「全公義」、「全群義」、「全群英」、「全群樂」、「全漢樂」、「全知然」、「全建群」、「全昇平」、「全中華」、「全友聯」、「全和」、「全義」、「全敍安」、「全敍英」、「新全敍英」、「小八仙」等。[15]

1943-1945日軍佔領香港期間,「全一志」亦有投靠日本,向日軍提供民間情報及非法娛樂。

1962年,呂樂上任總探長後,積極勾結並扶持「潮州幫」的毒品買賣,同時大力打壓由「全字頭」操控的艇戶販毒與走私活動,導致「全字頭」在這方面的勢力大受打擊。同時,隨著油麻地避風塘的填海工程展開,艇戶陸續爭取上岸定居,「全字頭」的影響力亦因此逐漸衰退。

1970-1980年代,「全字頭」主力活躍於深水埗、大角咀、旺角及油麻地一帶的娛樂場所及賭館。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全字頭派系依然活躍的堂口只餘「全一志」,於九龍經營麻雀館及地下賭場,以及在珠江三角洲設立分會,從事犯罪活動。時任坐館為郭堅國[16]

廣字頭派系(廣聯勝、廣洪)

[编辑]

系出「同樂別墅」的油麻地旺角分支「敍同和」於1910年創立,1941年自立門戶成立「廣聯勝」(又稱「廣聯盛」或「廣聯體育會」),成員以印刷業,船廠行業及剷漆工人為主。至1950年代已發展出多達八個分支,較大的派系分支有「廣盛」、「廣堅」、「廣洪」、「廣東」、「廣聲堂」。活躍於港九新界。

1960-1990年代活躍於油麻地、九龍仔、荃灣及青衣。1990年後北上中國,活躍於深圳蛇口、沙井一帶。

東字頭派系(東福和、東聯社)

[编辑]

母會原名「東福和」或稱「東福和公司」,別稱「東莞幫」,創立於1905年,系出東莞人幫會「義同天」,由早期在香港謀生的東莞工人組成,因有同鄉劉福總華探長撐腰,「東福和」於1950年代一度勢力強大。曾歸入「聯公樂」(單耳)劉榮駒的旗下。以香港西區及柴灣為主要根據地,成員多為東莞出身的搬運工人,後來擴展至油麻地、旺角與九龍其他地區。東字頭的分支眾多,包括「東聯社」(老東)、「東英社」、「東英義」、「東公社」、「東安堂」、「東安和」、「東群社」、「東群英」、「東義軒」。

其中「東聯社」在1950至80年代勢力最大,其坐館馮志强(綽號沙皮狗)曾任「四大公司」聯盟的香主。1990-2006年,坐館由「老東就」繼任,勢力見於灣仔及西環。[17]幫會於2006年後已式微。[18] [19] [20]

參閲

[编辑]
  1. ^ 《幫會與華人次文化》四大公司派系. 
  2. ^ 《香港三合會--來歷、堂口與掌故》ISBN:9789882193895
  3. ^ 《香港黑社會活動真相》「堂口」超逾二十 人數有多有寡 作者:章盛. 
  4. ^ 《香港黑社會活動真相》黑幫割據地盤 市民有如魚肉 作者:章盛. 
  5. ^ W. P. Morgan "Triad societies in Hong Kong" p.70. 
  6. ^ 《青幫與洪門大傳》https://archive.org/details/qingbangyuhongme0000baoy/page/n395/mode/2up?q=%E6%BE%B3%E9%96%80
  7. ^ 《何鴻燊傳》https://archive.org/details/hehongshenzhuans0005zhuc/
  8. ^ 《香港黑社會活動真相》澳門黑社會組織揭秘 作者:章盛. 
  9. ^ W. P. Morgan "Triad societies in Hong Kong" p.66. 
  10. ^ 1959-03-02《華僑日報》揭發三合會真面,純屬匪黨集團. 
  11. ^ https://collection.news/appledaily/articles/SUXVTC7FPZSB2GIDL2S7ADHSKI
  12. ^ W. P. Morgan "Triad societies in Hong Kong" p.67. 
  13. ^ 《幫會與華人次文化》日軍「興亞機構」. 
  14. ^ 1959-03-02《華僑日報》揭發三合會真面,純屬匪黨集團. 
  15. ^ W. P. Morgan "Triad societies in Hong Kong" p.66. 
  16. ^ 全一志社團話事人郭堅國上訴書. [2025-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18). 
  17. ^ 《壹周刊》「東聯社」沙皮狗. 
  18. ^ 1959-03-02《華僑日報》揭發三合會真面,純屬匪黨集團. 
  19. ^ 《香港黑社會活動真相》ISBN:9789888549580
  20. ^ 《幫會與華人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