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孫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孫盛(302年—373年),字安國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東晉史學家馮翊郡太守孫楚之孫,颍川郡太守孫恂[1]之子。

生平

[编辑]

父親在郡遇賊被殺。孫盛十歲時隨族人(孫統孫綽兄弟)避亂於江左。孙盛最初担任佐著作郎,以家中贫困母亲年老为由请求外放小县,遂为浏阳县令,后在武昌太守陶侃手下做参军。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征西将军庾亮代替陶侃镇守武昌,举荐孙盛为征西主簿,后转任参军。时王导执政,陶侃之子南蛮校尉陶称趁机离间庾亮,孙盛劝谏庾亮,亮采纳。庾亮去世后,接任的安西将军庾翼任命孙盛为安西谘议参军,后升廷尉正。后来桓温代替庾翼,孙盛为桓温参军并随其伐蜀,至彭模,桓温采纳手下袁乔建议率领少数兵力入蜀而孙盛等带着弱兵和辎重在后行,碰见忽然过来的数千敌兵,士兵们惶恐,孙盛部署手下奋力抵御[2]。博學多聞,與殷浩擅名一時,《晉書》本傳稱:「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

因隨桓溫從征蜀地成漢、北收洛陽有功,先後封安懷縣侯吳昌縣侯。后担任长沙太守,因为家里贫困,在任上来取财货,被上级发现,因为孙盛有名而不弹劾他。孙盛给桓温写信称,言辞放荡,称这上面派来的人考察官员,既没有威凤般的威仪也没有鹰鸇的勇武,在湘川徘徊,将成为怪鸟。桓温得信后,又派人重新查办孙盛,发现孙盛赃私狼籍便用囚车把孙盛押解到州里,后又把他放了[3]。官至秘書監,加給事中

後裔

[编辑]

著作

[编辑]

孙盛撰有《魏氏春秋》、《魏氏春秋异同》、《晉陽秋》等。

陳俊偉说孙盛《魏氏春秋》(《魏氏阳秋》)以曹魏为正统,其认为曹魏的灭亡源于未有掌握权势的曹氏诸侯,并记载了陈寿《三国志》未有的曹氏内的争斗与不利于司马氏的诸事。因为《魏氏春秋》多采纳或非实料的来源,其较为夸张[7],多有错误[8],孙盛本人也被评为“好奇情多”[9]。由于干宝《晋纪》曾参考“最為鄙劣”、“時有異事”的郭颁《魏晋世语》[10],孙盛又兼采二书,时也有三书均错的情况[11][12]

孙盛所作《晉陽秋》词直而理正,大家都认为是良史。桓温看到后,怒气冲冲地对孙盛儿子说:“枋头一战确实是失利,但也不至于你父亲说的那样不堪!如果这本书施行了,你要考虑你的门户事了。”其子赶紧道歉,说马上让他删除修改。当时孙盛年老在家,有性格威严而有法度,即使子孙都已经头发发白,但仍然能教训他们。即使这样,儿子们仍然嚎哭稽首,请他为家人们考虑。孙盛大怒。但儿子们还是删改了。孙盛把原始未删改的版本给了慕容儁。太元年间,晋孝武帝才从辽东得到原始版本,并与现行版本对照发现其中有不同之处,两版本遂流传下来。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82》,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來源

[编辑]
  1. ^ 《晉書·孫楚傳》及《魏志·劉放傳》注引《晉陽秋》皆作「孫洵」。
  2. ^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留参军孙盛、周楚将赢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楚,抚之子也。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
  3. ^ 《晉書》本傳:會桓溫代翼,留盛為參軍,與俱伐蜀,軍次彭模,溫自以輕兵入蜀,盛領贏老輜重在後,賊數千忽至,眾皆遑遽。盛部分諸將,並力距之,應時敗走。蜀平,賜爵安懷縣侯,累遷溫從事中郎。從入關平洛,以功進封吳昌縣侯,出補長沙太守。以家貧,頗營資貨,部從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與溫箋,而辭旨放蕩,稱州遣從事觀採風聲,進無威鳳來儀之美,退無鷹鸇搏擊之用,徘徊湘川,將為怪鳥。溫得盛箋,復遣從事重案之,臟私狼籍,檻車收盛到州,捨而不罪。累遷祕書監,加給事中。年七十二卒。
  4. ^ 世說新語注·言語-50》:中興書曰:「潛,盛長子也。」
  5. ^ 《世說新語注·言語-50》:孫放別傳曰:「放字齊莊,監君次子也。」
  6. ^ 《宋書·臧質傳》:沖之,太原中都人,晉秘書監盛曾孫也。官至右軍將軍,巴東太守。後事在劉琬傳。
  7. ^ s:三國志/卷22:裴松之注:孙盛改易泰言,虽为小胜。然检盛言诸所改易,皆非别有异闻,率更自以意制,多不如旧。凡记言之体,当使若出其口。辞胜而违实,固君子所不取,况复不胜而徒长虚妄哉?
  8. ^ s:史通/卷十二:其後孫盛撰《魏氏春秋》,王隱撰《蜀記》,張勃撰《吳錄》。異聞錯出,其流最多。
  9. ^ s:三國志/卷12:裴松之注:盛以此爲美談,無乃賊夫人之子與!蓋由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傷理。
  10. ^ s:三國志/卷04:裴松之注:惟頒撰魏晉《世語》,蹇乏全無宮商,最為鄙劣,以時有異事,故頗行於世。干寶、孫盛等多采其言以為《晉書》,其中虛錯如此者,往往而有之。
  11. ^ s:三國志/卷21:裴松之注:而干寶、孫盛、習鑿齒諸書,皆云正元二年,司馬文王反自樂嘉,殺嵇康、呂安。蓋緣《世語》云康欲舉兵應毌丘儉,故謂破儉便應殺康也。其實不然。
  12. ^ 陳俊偉. 東晉孫盛《 魏氏春秋》 之王族歷史敘述. 東海中文學報. 2018, (35): 12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