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魏氏春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氏春秋又名魏春秋,或魏氏陽秋,[1]東晉孫盛編寫的一本編年體史書,共有二十卷。

《魏氏春秋》以曹魏為正統,記載曹操執政以及曹魏時期史事,頗具文學色彩。孫盛參酌的史籍有西晉郭頒《魏晉世語》和東 晉干寶的《晉紀》。因為《魏氏春秋》多採納傳聞之說,真實性檢核不周,情節較為誇張,多有錯誤。裴松之批判孫盛本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例如曹操杀孔融,据说又把他的小孩也杀了,此說於史無據。《魏志.崔琰传》注引《世语》云:二子“以为必俱死也”。孙盛《魏氏春秋》却說二子“俱见杀”。

在孫盛之前,已有王沈魚豢陳壽等史家撰寫曹魏國史,但孫盛明顯挑戰陳壽觀點,展現出與陳壽《三國志》不同的面貌。目前該書已失傳。裴松之三國志註》、陶宗儀说郛》和《增訂漢魏六朝別解·史部》均引用此書。

注釋

[编辑]
  1. ^ 清代沈濤曰:“盛避晉鄭太后諱,改春秋為陽秋,則《魏氏春秋》亦當改為陽秋。《隋書.經籍 志》亦作春秋,當是後人追改。”

參考文獻

[编辑]
  • 李純蛟,〈論東晉孫盛的《三國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