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科林斯
新增話題外觀
由TuhansiaVuoria在話題跨語言連結上作出的最新留言:4 天前
![]() |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科林斯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xeniosmagazine.gr/prefectures/corinthia/index1.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922005526/http://www.xeniosmagazine.gr/prefectures/corinthia/index1.html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7月14日 (五) 16:37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科林斯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world66.com/lib/map/handle?loc=europe%7Cgreece%7Ccorinth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01043932/http://www.world66.com/lib/map/handle?loc=europe%7cgreece%7ccorinth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18日 (三) 14:55 (UTC)
跨語言連結
[編輯]@TuhansiaVuoria 外語條目中連結的多是d:Q103011(en:Corinth),主要名稱用於介紹市鎮似乎不好吧。--Kethyga(留言) 2025年5月24日 (六) 12:29 (UTC)
- @Kethyga:這牽涉到好幾個因素,我試著一步一步來解釋。
- 1. 希臘乃至所有歐盟國家的基層行政單位是「市鎮」。所謂基層政權,就是該地有普選的市鎮議會,有普選或由市鎮議會選出的行政領導(市長或市鎮經理)。地方事務由市鎮議會決定,再交予市長或市鎮經理執行。再下一層的行政區劃就沒有決定權了。居民的身份認同是在市鎮層次。在一個國家內,人們說我來自哪裡或住在哪裡,指的是來自或住在哪個市鎮。希臘市鎮條目有解釋,市鎮的官方名稱為「某某市鎮」,但在日常生活中就直接說其市鎮名,省略「市鎮」稱呼。如科林斯市鎮,在日常中(維基里所謂的「常用名稱」)就是「科林斯」,而不說「科林斯市鎮」。
- 2. 在多數歐盟國家裡,如果市鎮歷史很久的話,各市鎮的條目名在各個語種的維基里都是直接使用市鎮名作為條目名(參見之前在Talk:丹麥市鎮的討論)。但在某些國家裡(如瑞典、丹麥,加上最近幾年的烏克蘭)市鎮條目單獨有「某某市鎮」條目的同時,也有同名的中心城區或城鎮的條目。其實各個語種的瑞典丹麥的市鎮條目和同名城鎮的條目完全可以合併為代表市鎮的條目,但由於維基數據項目里存在不同的數據實體,所以也就分開存在了,沒有花費精力去整理。當然在自己本身語種的維基里,市鎮之下的行政區劃單位還會創建的,但在其他語種的維基里,如果關注度不高的話就沒有必要創建的。
- 3. 希臘2011年行政區劃改革中削弱了原州份(現改為專區)的權力,而加強了大區和市鎮的權力。市鎮數量經過合併後大幅減少。而為了兼容以前的行政區劃,舊市鎮成為市區(直譯是市鎮的組成部分),舊市鎮的社區成為市區之下的社區,社區之下保留之前的聚居地區劃(即城市、城鎮或村莊)。因此現今市鎮的區劃單位依次是:市鎮->市區->社區->聚居地。在維基數據項目里這些都有單獨的數據實體,但不是所有的數據實體都有對應的條目(連希臘語維基也沒有創建社區的條目)。但各語種的條目跟數據實體的對應大多數是一塌糊塗。正因為這些對應關係的混亂,我不建議在中維里使用Template:Infobox Greece place這個模板了,這個模板會去維基數據項目里抓取數據,但如果這種對應關係不對的話,抓取的數據也就混亂了。再說希臘市鎮的維基數據項目里的人口數據我覺得不對,我也沒有精力去詢問或整理,只能棄之不用。
- 4. 回到「科林斯」條目。現今的科林斯市鎮是在2011年由原5個市鎮(其中之一為原科林斯市鎮)合併而成的,其市區、社區、聚居地劃分在芬蘭語維基fi:Kórinthos條目里有詳細說明。在那裡可以看到「科林斯」既是一個市鎮,也是其之下的一個市區、一個社區及一個城市(即狹義上的科林斯市)的名字。英維(及大多數語種的維基)里en:Corinth既說是一個市鎮,又說是一個舊市鎮,而信息框卻說是市區,但確連結到數據項目里的聚居地(狹義上的科林斯市)的數據實體。同時又有單獨的en:Corinth (municipality)連結到代表市鎮的數據項目。需要注意的是,英維里大多數合併後的市鎮並沒有新建條目,而是沿用合併前的同名舊市鎮的條目。如本大區的首府en:Tripoli, Greece,條目及介紹說是一個城市(即最低層次的聚居地),又說是一個市鎮,連結到聚居地的數據項目。
- 5.我覺得中維里希臘市鎮的條目直接用市鎮名稱就是了,而無需說「某某市鎮」。「科林斯」代表的就是「科林斯市鎮」,沒有必要再創建狹義上代表聚居地的科林斯的條目。但應該連結到代表市鎮的維基數據項目。為了方便對應,再創建一個重定向(「科林斯 (城市)」)連結到有大多數語種條目的代表聚居地的維基數據項目,這樣的話能方便地從英維的en:Corinth跳至中維的科林斯。但反過來跳轉則需要經過希維或維基數據項目去找其行政中心對應的英維條目。至於其他語種如何去連結維基數據項目,在我們中維里就不用去管了,把中維的連結做好就是了。我現在創建希臘市鎮條目的進度還不錯,只有兩三個大區的市鎮條目還需創建。
- 不知上面的解釋清不清楚?您還有什麼疑問嗎?--萬水千山(留言) 2025年5月24日 (六) 21:5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