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華
陳敏華 | |
---|---|
![]() 陳敏華(攝於1969年的菲律賓) | |
羅馬拼音 | Chen Min-Hwa(陳敏華)[1] Chen Chang Min-Hwa(陳張敏華)[2] |
出生 | 中華民國山東省黃縣 | 1934年9月7日
職業 | 主持人、詩人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靜宜文理學院肆業 |
創作時期 | 1960年代-1970年代 |
體裁 | 新詩 |
文學運動 | 葡萄園詩社 |
代表作 | 《雛菊》(1967年) 《水晶集》(1970年) 《琴窗詩抄》(1971年) 《晨海的風笛》(1973年) |
獎項 | 1974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亞洲傑出詩人獎 教育部文化局六十年度文藝獎 第12屆中國文藝協會第十二屆文藝詩歌創作獎 國際詩人大會「女詩神獎」 |
配偶 | 張紹載 |
陳敏華(1934年9月7日—)[3],20世紀台灣女詩人、主持人,葡萄園詩社的發起者,197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4]。
生平
[編輯]1934年9月7日,陳敏華出生在中華民國山東省黃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而前往台灣,後於靜宜文理學院肆業,畢業後曾主持教育電台的「文藝櫥窗」節目與台視「藝文沙龍」節目[5]數年。1962年4月,陳敏華自中國文藝協會主辦的「新詩研究班」結業後,便與王在軍、古丁、文曉村、李佩征、宋後穎等人(均為研究班學員)共同創辦文學社團「葡萄園詩社」,社址位於陳敏華在永和鎮的家中。同年7月15日,葡萄園詩社發行《葡萄園》季刊。該刊呼籲「希望一切游離社會與脫離讀者的詩人們,能夠及早覺醒,勇敢地拋棄虛無、晦澀與怪誕;而回歸真實、回歸明朗,創造有血有肉的詩章」,主張詩歌的大眾化,秉持「健康、明朗、中國」方針,「葡萄園詩社」因而為台灣當代詩歌創作由「西化」現代主義轉換至「鄉土」現實主義奠定了基礎[6]。1965年,副社長陳敏華接替李佩征,擔任葡萄園詩社社長。1969年8月25日,陳敏華與紀弦、鍾鼎文、林綠、羅門、蓉子、綠蒂七人一同代表台灣,參與菲律賓馬尼拉的「第一屆世界詩人大會」(The World Congress of Poets)[7],陳敏華在大會中獲得紀念金牌。1975年,陳敏華離開詩壇,隨即前往哥斯大黎加學習數年西班牙語。1980年代,陳敏華移居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雷德伍德城[8],並參與發起了灣區的華人文化組織「中華藝術學會」,並擔任過會長[9]、顧問[10]等職務。截至2024年3月,陳敏華為中華藝術學會的名譽會長[11]。[12]:253、780[13][14][15][3][16][17]
詩歌
[編輯]陳敏華創作的內容大都為詩歌,這些詩作均追求「美」的境界,以虛實結合、借題發揮的寫法描繪景物,鍾鼎文認為陳鼎華的詩歌具有一種「謙虛的矜持」。[3]
陳敏華出版的詩集有《雛菊》(1967年)、《水晶集》(1970年)、《琴窗詩抄》(1971年)和《晨海的風笛》(1973年),她的詩歌擁有強烈的女性自我意識,在詩歌《雛菊》中,她將女性比喻作一朵小花,雖然僅「擁有一小片天地」,「沒結下成熟的果實」,但卻擁有「擴展宇宙的根」,「美而豐盈」。[12]:253[13]
陳敏華的詩歌幾乎沒有被《葡萄園》詩選以外的詩歌選集選入,這可能與作品內容直白、抒情太過外露,整體流於淺顯相關。此外,陳敏華雖為女性主義詩人,但其部分詩句卻被部分學者認為是在讚頌男權主義的秩序中心,例如「奔向你偉大的影像,是誰/擺動銀灰的雙翼追隨你」(《時代的巨人》)、「你是宇宙的主宰/……每一星座都感受著你的光」(《阿里山日落》)等讚頌光、熱、太陽的詩句。[12]:253-254
在詩歌中,陳敏華也會刻意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深沉而含蓄地表明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與延續,例如「古代的劍/燃著火的熱情/斑斕的金甲/是龍的蛻化/劍花在夜裡盛放」(《寶劍》)。除此之外,陳敏華的詩歌還對台灣本地貧民的生活進行描繪,例如「裸足的蚵女/挽著竹籃 沿岸/掇拾愛耳語的貝殼/探詢歸航的消息」(《濱海之晨》)[14]:377-378
由於20世紀中葉的台灣女性作家大都撰寫小說、散文,因此陳敏華與蓉子、胡品清、張秀亞、林冷、晶晶、彭捷、陳秀喜、李政乃、杜潘芳格等人均被視為台灣女性詩歌的開拓者。這些詩人都採用新詩的形式,抒發女性意識,證明了作為群體的真正女性主義詩歌已經在大中華地區出現。[12]:179-181
家庭
[編輯]陳敏華的丈夫張紹載是台灣著名的建築師,陳敏華也為丈夫出版的《建築與藝術》雜誌「詩情畫意」專欄投稿詩歌,這些詩歌往往搭配了藍蔭鼎、王藍、劉其偉等著名畫家的畫作。[12]:253
榮譽
[編輯]陳敏華曾獲得亞洲傑出詩人獎、教育部文化局六十年度文藝獎、第12屆中國文藝協會第十二屆文藝詩歌創作獎等獎項,並被西班牙安多哥拉大學與巴基斯坦自由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1969年12月,經國際詩人桂冠協會推薦,英國國際學院授予陳敏華名譽文學碩士學位。[3][13][12]:253、780
陳敏華雖然獲得了國際詩人大會「女詩神獎」等多項殊榮,但由於台灣詩壇各派成見太深,以至於陳敏華被部分文人借詞攻訐。對此,葡萄園詩社的文曉村發文批評到:「我們的詩壇為什麼不能在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或大同小異、異中求同的原則下,共同為擴展中國詩運而努力呢?」[18]
2025年公開的諾獎提名表顯示,在菲律賓學院主席Emeterio Barcelon的推薦下,陳敏華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4]她也是第一位獲得諾獎提名的華人女性作家(見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參考來源
[編輯]- ^ El susurro de la brisa del mar al amanecer. Ex Libris Group.
- ^ Chen Chang Min-Hwa, Age 92. Spokeo.
- ^ 3.0 3.1 3.2 3.3 陳敏華. 台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台.
- ^ 4.0 4.1 Nobelarkivet–1974 (PDF). svenskaakademien: 2. 2025-01.
- ^ 1964年鍾梅音主持的台視「藝文夜談」節目專訪張秀亞. 國家文化記憶庫.
- ^ 於可訓. 于可训文集 7 新诗研究.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8-01: 401. ISBN 978-7-5354-9824-3.
- ^ 1969年8月25日,紀弦(中)與鍾鼎文(右)、陳敏華攝於馬尼拉機場,預備出席「第一屆世界詩人大會」。. 國立台灣文學館.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9──紀弦.
- ^ 紀弦. 纪弦精品.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5-05: 204. ISBN 7-02-002036-4.
- ^ 劉天育. 以画抒情 以字抒意 共贺新春 中华艺术学会春节雅集. 大紀元新聞網. 2003-02-08.
- ^ 王林森彩墨山水加州巡回展于旧金山完美收官. 雅昌新聞. 2016-08-03.
- ^ 葛歆睿. 108岁侯北人 现身个人书法展. 世界新聞網. 2024-03-19.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林丹婭 (編). 台湾女性文学史.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5-03. ISBN 9787561551929.
- ^ 13.0 13.1 13.2 張超 (編).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词典.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2: 44. ISBN 7-305-02021-4.
- ^ 14.0 14.1 古繼堂 (編). 台湾女诗人五十家.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1-07: 377–378. ISBN 7-5404-0745-X.
- ^ 吳思敬、趙敏俐 (編). 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06: 631. ISBN 9787020090600.
- ^ 李元貞. 臺灣現代女詩人的詩壇顯影.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9-09: 19-63.
- ^ 古繼堂 (編).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新诗大辞典. 瀋陽: 瀋陽出版社. 1994-05: 599. ISBN 7-80556-980-0.
- ^ 鄒建軍. 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1-04: 78. ISBN 7-5354-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