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勝隧道
![]() |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5年6月6日) |
狩勝隧道(狩勝トンネル) | |
---|---|
![]() 977年從空中拍攝的狩勝號誌站(左)和狩勝隧道(右下)舊址。照片範圍約為1公里 x 1.5公里。左側通往落合方向,右側通往新得方向。該號誌站呈希臘字母「χ」字形,中央設有折返式的避車線,狩勝隧道則位於其右下角方向 基於日本國土交通省之地圖和航拍圖瀏覽服務製作 | |
概覽 | |
地點 | 狩勝嶺(狩勝號誌站-新內站) |
座標 | 43°8′7″N 142°45′37″E / 43.13528°N 142.76028°E |
狀況 | 廢棄 |
系統 | 日本國有鐵道 |
鐵路線 | 根室本線 |
起點 | 北海道空知郡南富良野町 |
終點 | 北海道上川郡新得町 |
車站數量 | 0 |
營運數據 | |
動工於 | 1901年(明治34年)7月 |
建設周期 | 1905年(明治38年)1月 |
啟用於 | 1907年(明治40年)9月8日 |
關閉於 | 1966年(昭和41年)10月1日 |
業主 | 日本國有鐵道 |
營運單位 | 日本國有鐵道 |
通行類別 | 火車 |
性質 | 客運、貨運 |
技術數據 | |
設計單位 | 田辺朔郎 |
長度 | 953 m |
軌道數目 | 1 |
軌距 | 1,067 mm |
電氣化方式 | 無 |
最高海拔 | 最高部 |
最低海拔 | 最低部 |
限界高度 | 534 m |
坡度 | 最大25 ‰ |
狩勝隧道(日語:狩勝トンネル)是位於日本北海道空知郡南富良野町與北海道上川郡新得町之間,日本國有鐵道根室本線鐵路隧道。
本文一併說明屬於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石勝線的新狩勝隧道。
狩勝隧道
[編輯]狩勝隧道是根室本線落合至新內之間的隧道,長954公尺,穿越狩勝嶺,於1907年9月8日開通,1966年停用,目前已關閉。
其位置大約是現在的日本國道38號狩勝嶺停車場(海拔644公尺)正下方。隧道最高海拔處為534公尺。往新內站方向,還有一座全長124公尺的新內隧道 。
由札幌方向沿著根室本線舊線穿越狩勝隧道後,可以將十勝平原的美景盡收眼底,被譽為日本三大車窗風景之一。然而坡度陡峭,且隧道斷面狹小而排煙不良,特別是往落合方向的列車,因爬坡而蒸汽機車增加出力導致排煙量增多,但速度減慢加上熱空氣造成的上升氣流,且行駛於隧道內的列車就像氣缸內的活塞一樣,使得大量煤煙和蒸汽充斥於機車周圍,對於蒸汽機車的司機與助手相當危險,隨時可能窒息。 為了防止煙氣回灌(即煤煙和蒸汽追隨著列車),後來在隧道兩端入口處都安裝了人工操作,伸縮如同手風琴般的擋風幕。
-
舊狩勝隧道遺址、新內站方向隧道口(2015年4月)
-
從舊根室本線眺望十勝平原(2015年4月)
歷史
[編輯]作為連結旭川市到釧路市的鐵路路線中的隧道,路線由田邊朔郎率領的團隊決定。
於1901年(明治34年)開始興建,花費344,000日元與七年才完工,但由於其中包含了日俄戰爭造成停工,實際施工時間極短,可說是一項突進趕工的工程。堅硬的岩盤和湧水導致進展困難,據說「犧牲者數量與枕木數量相當」,也有章魚部屋勞動和人柱的故事流傳下來。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日本國有鐵道成立前),這裡也是新成立的工會率先向當局提出改善勞動條件要求的地方(包括改建隧道和增加津貼)。
後來隧道的老化問題嚴重,漏水結凍導致冰柱堆積影響列車行駛。所以國鐵開始修建新隧道。 1966年10月1日,根室本線改行經新開通的新狩勝隧道,狩勝隧道的運輸任務結束。
狩勝隧道勞資爭議
[編輯]狩勝隧道導致了一系列的勞資爭議。最初,在1947年,新成立的工會向經營當局要求改善隧道內通風不良的問題,以及發放毛巾,後來又要求增加隧道工作的津貼。 最初,爭議的主要訴求是衛生安全問題(當時有9600型機車乘務員因隧道內作業而喪生),但後來逐漸轉向要求增加危險津貼和減少列車編組,性質也變得富有政治色彩。[1] 勞資雙方缺乏協調經驗,談判過程艱難使得局勢惡化。1948年發生了職員為反對政令201號而拒絕乘務的事件。 [2]更是出現大量員工擅離職守的情況,導致經過新得車站的列車停駛或晚點。
擔憂爭議會演變成全國大罷工的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採取了強硬立場,後來警方介入逮捕了數十人,工會成員則試圖以自殺抗議,事態陷入僵局。 1951年,附近發生了「毬藻號」列車脫軌事件,警方懷疑事故與勞資爭議有關,因此許多工會成員被拘留審訊。最終,這場勞資爭議在許多人心中留下陰影與長久的影響,直到1966年(昭和41年)該隧道廢棄為止。
新狩勝隧道
[編輯]新狩勝隧道是日本北海道旅客鐵道公司(JR北海道)石勝線的鐵路隧道,隧道內設有上落合號誌站,在富良野站到新得站的區間廢除之前,從上落合號誌站往新得方向的路線,是根室本線和石勝線的共用區間。
為了改善行經狩勝嶺路線的坡度,新隧道於1962年3月30日動工,[3]於1964 年8月8日貫通。[4]1966 年9月30日正式完工,於該日下午6點,根室本線由舊線切換為經過新狩勝隧道的新線,首先通過的列車為下行特急「大鳥號」和上行急行「狩勝號」列車。第二天(10月1日)在落合站舉行了修祓式和出發式,新得站則舉行了開通儀式。經由狩勝隧道的舊線隨之停止營運。
興建時已經考量到未來在此將接續石勝線,因此上落合號誌站設計成可往落合站方向和苫鵡站方向的兩個股道。隧道的斷面大小也考量了未來的交流電氣化需求。[5] 上落合號誌站所在的區段採用雙線斷面設計,其範圍最初長度為740公尺。後來為了確保上下行列車同時進入時的有效長度與過走距離,在1974年至1978年間,將雙線斷面部分往新得方向延長了26公尺。[6] 於1981年10月1日開始使用石勝線方向股道。
新狩勝隧道長5648公尺,[6]是根室本線最長的隧道,也是石勝線排行在新登川隧道之後的第二長的隧道。坡度為12‰ [3] 。
腳註
[編輯]- ^ 高桑榮松. 蒸気機関車運転室(キャブ)内労働衛生調査と事故防止対策 : 狩勝トンネル争議. 産業衛生學雑誌 (日本産業衛生學會). 2002, 44 (1): 20-23. doi:10.1539/sangyoeisei.KJ00002552625.
- ^ 岩波書店編集部 編. 近代日本総合年表 第四版. 岩波書店. 2001-11-26: 366. ISBN 4-00-022512-X.
- ^ 3.0 3.1 二股(3ッ口)トンネル 新狩勝隧道. 鉄道ジャーナル 1971年2月號. 1971: 86-88.
- ^ 【写真説明】8日、2年5カ月ぶりに貫通した新狩勝トンネル. フォト北海道(道新寫真データベース). 北海道新聞社. 1964-08-09 [2017-11-26].
- ^ 【写真説明】もうコンクリートまきを終わった新得側入り口付近。. フォト北海道(道新寫真データベース). 北海道新聞社. 1963-02-15 [2017-11-26].
- ^ 6.0 6.1 日本鉄道請負業史 昭和(後期)篇. 日本鉄道建設業協會. 1990-03: 94. doi:10.11501/2527361.